來源:人民網-甘肅頻道
李寶紅(右二)組織開展業務培訓(涇川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趙永利在維持秩序(涇川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以來,甘肅省平涼市涇川縣廣大幹部職工和各行各業勞動者投身一線、捨身忘我、無怨無悔地奮戰在抗疫一線。在病房裡、村口旁、夜幕下,一個個感人的身影都在用實際行動敘寫著這個冬季涇川縣最美的故事……
李寶紅:千裡馳援獻愛心
張掖市和涇川縣,一個在河西,一個在隴東。兩地雖屬同一省份,卻相距近900公裡。
2019年4月,李寶紅和4名醫護人員從張掖市出發,沿古「絲綢之路」東行,來到涇川縣人民醫院,開展對口支援工作。
38歲的李寶紅是河西學院附屬張掖人民醫院呼吸科的一位主治醫師,從業14年的他在臨床一線積累了豐富的醫療經驗。
來到涇川後,他積極組織全院業務培訓,主動幫帶學徒,毫無保留地把自己的臨床經驗傳授給了同事們。在他的帶動下,該院的電子支氣管鏡技術也得到了長足發展。
忙碌了大半年的李寶紅臘月二十六回到了張掖。原計劃將兩個年頭的休假湊到一起多陪陪家人,但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他的計劃。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快速蔓延,遠在千裡之外的李寶紅如坐針氈。大年初一,甘肅省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後,李寶紅立即購買了返涇車票,經過一天多時間的輾轉,於正月初三8時回到了工作崗位。
擔任醫院疫情防控救治專家組副組長,參與制定方案、指導設立預檢分診、對發熱病人鑑別診斷、穿上防護服近距離接觸疑似病人……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李寶紅衝在了最前沿。
面對著防護物資短缺、可能被感染的風險,李寶紅顯得淡定而從容。他說,我曾參加過甲流、禽流感等病毒的接診,對這次冠狀病毒也有所了解,只要做好科學的防護,應該沒什麼問題。
說起工作,他一絲不苟,談到家庭,他有諸多虧欠。
父親因大腿骨折做了三次手術,他不能陪伴護理;同為醫護人員的妻子也奔波於抗疫一線,兒子的家庭作業只能通過手機視頻輔導;正月裡跟家人道別時,得到的理解和支持讓這位剛毅的漢子眼眶有些紅潤……
「作為醫生,治病救人是我們的份內職責。」李寶紅說,如果這邊要選派醫護人員去湖北支援,我會義不容辭,唯願這次疫情過後,人間皆安。
薛世林:抗疫前線的「小白楊」
這兩天,涇川縣一位22歲的青年小夥「圈粉」無數,成了這個春節最走紅的人。
他叫薛世林,是該縣窯店鎮東坡村人。2017年9月自願報名參軍,服役新疆某部隊。2019年9月退役後考取公務員,成了新疆當地政府一名鄉鎮幹部。
由於服役,這次是薛世林近三年來頭一次回家鄉過年,但是一場疫情阻斷了他按時回疆的想法。
2月1日一大早,薛世林就響應中組部下發的國家公職人員暫時在自己所在地村(社區)報到並開展工作的要求,主動到村委會報到,協助開展交通勸導、監測登記工作。
薛世林的參與,對過往車輛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讓東坡村監測點的防控工作井然有序。
「退伍不褪色,你是抗擊疫情一線最閃耀的星。」2月2日,窯店鎮黨委書記吳生文發的這條信息及薛世林值守的三張照片,瞬間引爆朋友圈,大家對薛世林的評價也是滿滿的正能量。
「小夥很攢勁!」「真帥!」「向軍人致敬!」……一條條發自肺腑的「點讚」讓人暖心。
「軍裝雖脫,軍魂永鑄。」面對好評如潮的評價,薛世林卻說:「我是一個兵,是部隊培養了我,家鄉養育了我,戰『疫』當前,理應保家衛國。」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東坡村黨總支書記胡亮亮說,這幾天眾鄉親都被小夥子的表現所感動,他給青年一代樹立了榜樣,也帶動了身邊更多的人參與到疫情防控工作中來。
90後的薛世林,正引領著這個時代最美的身影!
趙永利:捨棄小家保平安
「請大家排好隊,拿出身份證登記信息,監測體溫。」……2月9日,在涇川縣火車站監測點,身著警服的趙永利一邊維持秩序一邊反覆提醒著旅客。
今年36歲的趙永利是城關派出所的一位民警,平時承擔著轄區內接警出警、消防安全等工作。他是同事眼中的好戰友,群眾眼中的貼心人。
作為警察,春節值班是家常便飯。趙永利說,從正月初二開始,他先後在縣醫院、城西收費站、火車站監測點執勤,平均每天監測過往行人500多人(次),主要承擔防控宣傳、信息登記、秩序維持等工作。
監測點上的工作需要24小時堅守,有時要值夜班,有時輪休時還要回單位處理一些警務,這段時間對趙永利來說,家和家人這兩個概念變得有些陌生。
「妻子是縣中醫醫院的急診科護士,這幾天也是加班加點晝夜奮戰。」趙永利說,孩子無人照看,只能託付給親戚,近半個月沒見到他們了,妻子戲稱他們變成了熟悉的陌生人。
趙永利說,以前他周末值班時,妻子會領著孩子到單位門口看他,一家人在派出所門口相聚的畫面很溫馨。但自從這場戰「疫」打響後,他們家大手拉小手的歡聚成了一種奢侈。
「維護社會治安本就是人民警察的職責。」趙永利說:「只要能守護好我們的這座城,保得大家平安,苦點累點不算啥。我堅信,無論多大的困難,我們終會挺過去。」
牛小麗:戰「疫」中的「鐵娘子」
2月8日是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在這象徵團圓的日子裡,涇川縣東街社區居委會主任牛小麗和往常一樣,一大早就來到了單位。
收拾完衛生後,她便開始馬不停蹄地投入工作:往監測點安排值班人員,收集匯總報送工作進展,給前來幫忙的志願者分配任務,前往怡和家園、世紀花園B區對接業務……還沒跑完,管委會通知即將進行疫情防控工作協調會,她回來後又開始整理資料,梳理需要協調解決的問題。
會議結束已是12時40分後。電腦桌前,一桶方便麵便是牛小麗的午餐,十幾天來,這幾乎是她的家常便飯。
13時,牛小麗開始對轄區37棟老舊樓進行摸排,看哪些樓宇之間能布設監測點。因為上午的會議要求所有居民小區次日起全部設立監測點,嚴格管控人員出入。
按照她的測算,還需增設15個點才能做到全覆蓋。這些點上的工作人員哪裡來?防護物資怎麼辦?警示牌什麼時候做……一系列問題擺在了牛小麗面前。
等到方案擬定完上報後已經是18時30分。兩個饅頭、一袋榨菜早已擱在了牛小麗的辦公桌上。「明天所有工作得全部到位,這些問題只能今晚加班解決。」
「一個女人,能有這樣的幹勁,令人欽佩。」「她總是來得最早,走得最遲,加班加點也是帶頭堅守。」戰「疫」當前,牛小麗是同事心目中名副其實的「鐵娘子」。
「社區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關卡,容不得工作有絲毫疏漏。」牛小麗說,雖然很累,但能為生活的這座城和身邊的人做點事,感覺很踏實,也很幸福。(高翔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