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平分水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還是北半球東西向中國—日本、中國—喜馬拉雅兩個東亞地理成分分異的關鍵地帶;南北向處於古北界植物區系和古熱帶植物區系的交匯地帶,對研究古熱帶植物區和古北界亞植物區的關係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因為歷來缺少大型水庫和天然湖泊,金平縣農業、生活和發電用水水源主要依靠保護區深山密林中的箐溝,對於世代居住在中越邊境的少數民族同胞來說,金平分水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就是他們賴以生存的家園。跨入新時代,金平人早已告別了原始的刀耕火種,在一批批有識之士的帶領下,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金平分水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如果得到合理開發利用,將會成為獨具特色的邊境旅遊聖地,為地區經濟發展、「一帶一路」倡議的不斷深化提供新動能。
由於地處邊境,毗鄰越南、寮國,分水嶺保護區內的原始森林跨國連片,成為了雲南東南部和中南半島珍稀動植物的重要棲息地和動植物區系交流的天然走廊。印支虎、雲豹、耀鹿等多種珍稀瀕危動物在中外相連的保護區間遷移活動,及時掌握野生動植物棲息地變化情況,聯合打擊自然資源破壞活動,為保持邊境的安寧與穩定,促進邊境和平打下堅實基礎。
作為極具保護價值的重要自然資源,新中國成立以來,雲南金平分水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就得到了各級政府及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中期,國內一些植物學家和中蘇考察隊曾進入分水嶺原始森林進行過植物考察。在著名植物學家吳徵鎰和動物學家壽振黃先生的推動下,1958 年10月,雲南分水嶺原始林區獲批成為首批省級自然保護區之一。1981 年11 月,雲南省人民政府下發《關於建立自然保護區的通知》,全省規劃建立首批22個自然保護區,分水嶺自然保護區赫然在列。1986年3月,雲南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成立了分水嶺省級自然保護區,面積10761 公頃。2001 年6 月16 日,在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經國務院批准,雲南金平分水嶺自然保護區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面積增至42026.6公頃,區內各類自然資源的管護工作翻開了新的篇章。一直以來,分水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在生物多樣性保護、調節氣候、固碳釋氧、水源涵養、飲水安全等方面,發揮了及其重要的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多年以來,雲南金平分水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堅持生態優先、保護優先的生態文明理念,按照「以資源保護為優先、以科學研究為依託、以項目建設為支撐、以社區宣教為基礎」的工作思路,把森林生態資源保護放在首位,保護區的森林資源、野生動植物資源,得到了有效和有力的保護。
來源:央廣網
編輯:楊靜
●2035年,雲南要建成這樣
●「十四五」,雲南要這樣幹
●2021年雲南省春節聯歡晚會,2月12日20時「雲」上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