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文詩是我國傳統詩歌中的一種特殊的類別。講究詞序迴環往復,而迴文詩也有不同的特點,有的是全篇正讀倒讀都成詩;有的是在一句詩中正讀倒讀皆成誦;有的是前句尾疊壓後句頭,而末句尾又疊壓首句頭,等等形式多樣。
大文學家蘇軾的經典名篇十分多,他的一組迴文詩《菩薩蠻·回文四時閨怨》就精巧絕豔。
詩人分別以春、夏、秋、冬四時用回文的形式寫閨情,每兩句回還往復,設計精巧又韻味無窮。
菩薩蠻·回文春閨怨宋蘇軾翠鬟斜幔雲垂耳。耳垂雲幔斜鬟翠。春晚睡昏昏。昏昏睡晚春。細花梨雪墜。墜雪梨花細。顰淺念誰人。人誰念淺顰。
烏黑的髮髻如雲幔一樣堆疊在精巧的耳垂旁,精巧的耳垂似一片雲幔躲在美麗的髮髻下。暮春時節使人昏昏欲睡。半晌的濃睡醒來已是春日的傍晚。細碎的梨花似雪花飛落。飛落的春雪似細碎的梨花飄散。佳人黛眉微皺在思念何人。亦不知是哪位旅人感念著佳人的思念。
本首春閨怨中通過寫「翠鬟」、「耳垂」使讀者管窺到佳人之美,以局部代整體,給讀者留有充足的想像空間,充滿了含蓄美。類似的詩句還有韋莊的「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僅僅幾個詞,就能讓讀者窺其美豔不可方物。
又通過昏昏欲睡寫出春暮時節人的情態。而「顰淺」、「淺顰」兩個字往復,描寫了佳人的相思春愁。其意與「但見淚痕溼,不知心恨誰」異曲同工。
菩薩蠻·回文夏閨怨宋 蘇軾柳庭風靜人眠晝,晝眠人靜風庭柳。香汗薄衫涼,涼衫薄汗香。手紅冰碗藕,藕碗冰紅手。郎笑藕絲長,長絲藕笑郎。
風也靜,庭中柳也靜,白晝漫長,午夢也長。夏日午眠人聲悄悄,只有風兒吹拂庭中柳。香汗微微薄衫清涼,輕薄的涼衫微染汗香。紅潤細膩的縴手捧一碗冰藕,潔白的冰藕更襯細膩縴手。郎笑我的藕絲如許之長,長長的藕絲後是微笑的玉郎。
本首夏閨怨是這一組詞裡最顯「歲月靜好」的一闋。微風、庭柳、夏日晝眠,閨中吃冰藕,情意綿綿。詩人只用一個小小的場景,將夏日閨中的和樂細細地刻畫出來,生動靈巧,活色生香。
菩薩蠻·回文秋閨怨宋 蘇軾井桐雙照新妝冷。冷妝新照雙桐井。羞對井花愁。愁花井對羞。影孤憐夜永。永夜憐孤影。樓上不宜秋。秋宜不上樓。
井邊的兩棵梧桐樹在清冷的秋季照映著我的新妝,化過妝後的我冷清地對著兩棵梧桐樹下的金井。羞於向井邊黃花說我的心事,那黃花仿佛了解我的心意,暗含著同情陪伴著金井與我。孤單的身影最是憐惜悽悽長夜,漫長的秋夜更憐愛我孤單的身影。高高的樓上我哪堪獨自傷秋,正逢清秋莫要獨自登上高樓。
在本闋秋閨怨中,詩人反覆用各種意象,無一句寫情卻又句句寫情。後主有詩句云:「轆轤金井梧桐晚,幾樹驚秋。」「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李白有詩句云:「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都用同樣的表現手法。碧梧、金井、井邊黃花、孤影高樓,都已成為了特殊的語言符號,代表了特定的思想感情。
菩薩蠻·回文冬閨怨宋 蘇軾雪花飛暖融香頰。頰香隔暖飛花雪。欺雪任單衣。衣單任雪欺。別時梅子結。結子梅時別。歸不恨開遲。遲開恨不歸。
紛紛的飛雪融於溫暖的腮邊,佳人的香腮潔白如帶著暖意的飛雪。僅憑單衣抵禦飛雪,單薄的衣衫任雪花侵襲。分別之時正是梅子初結之時,結子的梅花見證我們分別。只要你歸來,我不怨恨梅花開得太遲。只是遲開的梅花已開而你卻為何還未歸來。
本闋冬閨怨用雪形容佳人的美,用「雪欺單衣」形容佳人對愛情的執著,用梅開和梅結子來比喻佳人對心上人的苦苦等待。末一句「遲開恨不歸」無比幽怨哀婉。
迴文詩受格律及其回還往復的特點所束縛,創作難度大,許多迴文詩在行文上「捉襟見肘」,雖做到了「回文」但詩意艱澀不通,十分牽強。
而蘇軾本組迴文詩,迴環往復,反覆詠嘆,情感在往復中繾綣,意境在迴環中遞進,精巧絕妙,足見詩人過人的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