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歷史上,有這樣一個人被譽為「千古第一才子」,詩詞歌賦、書法繪畫、烹飪美食,還有經濟民生、政治軍事,他樣樣精通,自此人以後,歷朝歷代再也沒有哪個文人,能達到他的層次。
他就是蘇軾蘇東坡,名垂青史的文豪,當代無數人的偶像。
當初,宋神宗在宮裡讀李白詩集的時候,對李白讚不絕口,他隨口問道左右侍臣:「我朝之中,有何人能與李白相比?」
左右侍臣想了想,回應:「蘇軾可與李白相比。」
宋神宗搖搖頭,說:「你說得不完全對,李白雖有蘇軾的才氣,但是卻沒有蘇軾的學問。」
咱們暫且不論蘇軾與李白誰更厲害,就說宋神宗的這句話,基本上就將蘇軾推上了文人的巔峰。
好巧不巧的是,宋神宗在做出這番評價的時候,蘇軾卻因為「烏臺詩案」被他給流放到了黃州。
到了黃州之後的蘇軾,在第三年寒食節之時,感到心中苦悶煩躁,精神上鬱郁不得志,生活上又窮困潦倒,於是他創作了五言詩兩首,並在次年,用精美的行書書法寫了出來,到現在已經過去了900多年。
這幅作品,便是百世流芳的《黃州寒食帖》,位列天下第三大行書,僅次於書聖王羲之的《蘭亭序》和顏魯公的《祭侄文稿》,亦是蘇軾這一生之中寫得最好的一件書法作品。
蘇軾的書法水平,從宋朝到現在都是毫無爭議的宗師級別,否則的話,宋四家「蘇黃米蔡」也不會將他排在首位了。
他的書法學遍諸名家,晉、唐、五代的各位名家之長,他全部都有涉獵,然後李邕、顏真卿、楊凝式等名家的風格亦被蘇軾融會貫通,最終走出了自己的一條路子,自成一派,稱為「蘇體」。
他對於書法方面一直都是持有著開拓創新的態度,曾說過:「我書造意本無法」、「自出新意,不踐古人」。
就如這幅《寒食帖》一樣,此作書法用筆,豐腴跌宕,具有天真爛漫的趣味。
通篇書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氣勢奔騰而無荒率之筆,有著顏真卿、楊凝式等人的神韻在其中,而且從字裡行間裡,能看出當時蘇軾心中的那股悵然之情,他將感情融入了書法之中,此乃是書法的最高境界,不愧是被稱為「天下第三行書」的書法史精品之作。
正如書法家黃庭堅在此詩後所跋:「此書兼顏魯公,楊少師,李西臺筆意,試使東坡復為之,未必及此。」
現如今,900年時光已過,這件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重寶,卻依舊無人能夠超越。
商品引導語:今天,我們將蘇軾行書神作《黃州寒食帖》進行高清複製,完美還原原作風貌,送與大家,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編輯謫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