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最好的一幅行書,驚豔世間900多年,現成臺北故宮鎮館重寶

2021-01-19 書法網

在中國歷史上,有這樣一個人被譽為「千古第一才子」,詩詞歌賦、書法繪畫、烹飪美食,還有經濟民生、政治軍事,他樣樣精通,自此人以後,歷朝歷代再也沒有哪個文人,能達到他的層次。

他就是蘇軾蘇東坡,名垂青史的文豪,當代無數人的偶像。

當初,宋神宗在宮裡讀李白詩集的時候,對李白讚不絕口,他隨口問道左右侍臣:「我朝之中,有何人能與李白相比?」

左右侍臣想了想,回應:「蘇軾可與李白相比。」

宋神宗搖搖頭,說:「你說得不完全對,李白雖有蘇軾的才氣,但是卻沒有蘇軾的學問。」

咱們暫且不論蘇軾與李白誰更厲害,就說宋神宗的這句話,基本上就將蘇軾推上了文人的巔峰。

好巧不巧的是,宋神宗在做出這番評價的時候,蘇軾卻因為「烏臺詩案」被他給流放到了黃州。

到了黃州之後的蘇軾,在第三年寒食節之時,感到心中苦悶煩躁,精神上鬱郁不得志,生活上又窮困潦倒,於是他創作了五言詩兩首,並在次年,用精美的行書書法寫了出來,到現在已經過去了900多年。

這幅作品,便是百世流芳的《黃州寒食帖》,位列天下第三大行書,僅次於書聖王羲之的《蘭亭序》和顏魯公的《祭侄文稿》,亦是蘇軾這一生之中寫得最好的一件書法作品。

蘇軾的書法水平,從宋朝到現在都是毫無爭議的宗師級別,否則的話,宋四家「蘇黃米蔡」也不會將他排在首位了。

他的書法學遍諸名家,晉、唐、五代的各位名家之長,他全部都有涉獵,然後李邕、顏真卿、楊凝式等名家的風格亦被蘇軾融會貫通,最終走出了自己的一條路子,自成一派,稱為「蘇體」。

他對於書法方面一直都是持有著開拓創新的態度,曾說過:「我書造意本無法」、「自出新意,不踐古人」。

就如這幅《寒食帖》一樣,此作書法用筆,豐腴跌宕,具有天真爛漫的趣味。

通篇書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氣勢奔騰而無荒率之筆,有著顏真卿、楊凝式等人的神韻在其中,而且從字裡行間裡,能看出當時蘇軾心中的那股悵然之情,他將感情融入了書法之中,此乃是書法的最高境界,不愧是被稱為「天下第三行書」的書法史精品之作。

正如書法家黃庭堅在此詩後所跋:「此書兼顏魯公,楊少師,李西臺筆意,試使東坡復為之,未必及此。」

現如今,900年時光已過,這件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重寶,卻依舊無人能夠超越。

商品引導語:今天,我們將蘇軾行書神作《黃州寒食帖》進行高清複製,完美還原原作風貌,送與大家,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編輯謫仙

相關焦點

  • 臺北故宮九大鎮館之寶:由蔣介石帶來,圖9讓大陸專家們深感遺憾
    【臺北故宮博物院】據報導,臺北故宮博物院共有藏品約70萬件,分為書法、古畫、碑帖、銅器、玉器、陶瓷、文房用具、雕漆、琺瑯器、雕刻、雜項、刺繡及緙絲、圖書、文獻等14大類。這裡面絕大多數都是蔣介石從大陸帶來,國寶級文物數不勝數。
  • 臺北故宮博物館有4件書法作品,件件價值連城,能看一眼也滿足了
    ,說到書法作品,我想到了臺北故宮博物館中的4件書法藏品,件件都是價值連城,作為一名書法愛好者,即使看一眼那也非常的滿足。,如今被珍藏在我國的臺北故宮博物館。第二幅書法作品是李隆基的《鶺鴒頌》,這幅作品也被珍藏在臺北故宮博物館,可以說是一件鎮館之寶,這幅作品共337個字,據專家介紹這幅書法作品也是唐朝宮廷的雙鉤本,觀景雙鉤本也是最接近真跡的一幅書法作品,因此珍藏在臺北故宮博物館的這幅《鶺鴒頌》書法作品也讓我們領略到了李隆基的書法藝術美。
  • 我國有兩個故宮博物院,一個在臺灣,臺北故宮有哪些「鎮館之寶」
    著名節目主持人白巖松說:"由於歷史的原因,造成了海峽兩岸各有一個故宮博物院,兩個故宮博物院同根同源,都珍藏著大量代表了中華古代文化的奇珍異寶"。今天就來說說臺北故宮博物院。一、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前世今生。
  • 臺北故宮十大鎮館之寶鑑賞
    元代張敬晏題跋云:「以為告不如書簡,書簡不如起草。蓋以告是官作,雖楷端,終為繩約;書簡出於一時之意興,則頗能放縱矣;而起草又出於無心,是其手心兩忘,真妙見於此也。」元代鮮于樞評此帖為「天下第二行書」。在此帖真跡中,所有的渴筆和牽帶的地方都歷歷可見,能讓人看出行筆的過程和筆鋒變換之妙,對於學習行草書有很大的益處。原跡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 臺北故宮的鎮館三寶是什麼?郭熙《早春圖》為何是鎮館之寶?
    為何是臺北故宮的鎮館之寶?範寬的《溪山行旅圖》、郭熙的《早春圖》、李唐的《萬壑松風圖》被譽為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鎮館三寶」,那麼,郭熙的《早春圖》有何魅力?又有著怎麼樣的故事?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郭熙的《早春圖》。
  • 臺北故宮裡的十大鎮館之寶
    元代鮮于樞評此帖為「天下第二行書」。在此帖真跡中,所有的渴筆和牽帶的地方都歷歷可見,能讓人看出行筆的過程和筆鋒變換之妙,對於學習行草書有很大的益處。原跡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第四.宋 蘇軾 黃州寒食帖 (蘇軾代表作,後有黃庭堅跋,可與王羲之蘭亭及顏真卿祭侄並列三大行書)
  • 趙孟頫行書《蘇軾西湖詩》,淡妝濃抹總相宜!
    趙孟頫行書《蘇軾西湖詩》趙孟頫行書《蘇軾西湖詩》,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據卷尾款題,知是趙孟頫六十七歲(1320年)所作。趙孟頫行書《蘇軾西湖詩》趙孟頫行書《蘇軾西湖詩》趙孟頫行書《蘇軾西湖詩》趙孟頫行書《蘇軾西湖詩》
  • 益腎補陽的覆盆子,蘇軾最愛,他的《覆盆子帖》成了無價之寶(臺北故宮珍藏的蘇軾墨跡選)
    今年是紫禁城600歲,也是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眾人期待的「蘇軾主題書畫特展」已經於2020年9月1日在故宮文華殿拉開帷幕。
  • 蘇軾精品行書《治平帖》,這字美的令人神魂顛倒
    名稱:《治平帖》作者:蘇軾年代:北宋書體:行書規格:29.2×45.2釐米。
  • 天下第三行書《寒食帖》賞析
    《寒食帖》,別名「天下第三行書」,是北宋時期蘇軾的書法,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內。《寒食帖》是蘇軾行書的代表作,這是一首遣興的詩作,是蘇軾被貶黃州第三年的寒食節所發的人生之嘆。詩寫得蒼涼多情,表達了蘇軾此時惆悵孤獨的心情。此詩的書法也正是在這種心情和境況下,有感而出的。通篇書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氣勢奔放,而無荒率之筆。
  • 蘇軾很孤獨的詞,最後一句驚豔900多年,卻有不識貨的覺得有語病
    年少時讀蘇軾,總能被他逗樂。「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這位書、畫、詩、詞、散文樣樣精通的大才子,就像生活在我身邊的一個吃貨朋友,他的存在讓我覺得生活是如此美好。長大後再讀蘇軾,卻總能讀到豁達的詞句中藏著的萬千無奈。
  • 2020北京故宮,與蘇軾特展相遇,聆聽故宮600年歷史風雲
    故宮博物院公布2020年展覽計劃,十分誠意地舉辦蘇軾主題書畫特展,這是國內第一次「蘇軾特展」,喜歡蘇軾的朋友可以到故宮博物院走一走。600年啊,可遇不可求,你是不是也很想參觀一番?「千古風流人物——蘇軾主題書畫特展」展示文豪蘇東坡的文、詩、詞、書、畫等。
  • 一件藏於臺北故宮的「書法至寶」,曾被譽為「天下第一美帖」!
    這些作品被世人總結出了「天下十大行書」,基本可以代表中國書法的最高水平了。米芾《蜀素帖》長卷學習過書法的人基本都了解這「十大行書」,第一是王羲之在會稽山跟朋友飲酒之時寫下了《蘭亭序》,第二是顏真卿在其侄兒與堂兄死後,悲憤交加的情緒中寫下的《祭侄文稿》,第三是蘇軾被貶黃州的第三年
  • 【欣賞】蘇軾《黃州寒食帖》
    《黃州寒食帖》系三大行書書法帖之一,北宋文學家、書畫家蘇軾手跡。紙本,25 行,共129字,是蘇軾行書的代表作。原屬圓明園收藏,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這是一首遣興的詩作,是蘇軾被貶黃州第三年的寒食節所發的人生之嘆。詩寫得蒼涼多情,表達了蘇軾此時惆悵孤獨的心情。此詩的書法也正是在這種心情和境況下,有感而出的。通篇書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氣勢奔放,而無荒率之筆。《黃州寒食詩帖》在書法史上影響很大,被稱為「天下第三行書」,也是蘇軾書法作品中的上乘。正如黃庭堅在此詩後所跋:「此書兼顏魯公,楊少師,李西臺筆意,試使東坡復為之,未必及此。」
  • 蘇軾《黃州寒食帖》
  • 欣賞 | 蘇軾 — 黃州寒食詩帖
    黃州寒食詩帖.北宋.蘇軾書.紙本.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寒食帖》又名《黃州寒食詩帖》或《黃州寒食帖》。是蘇軾撰詩並書,墨跡素箋本,橫34.2釐米,縱18.9釐米,行書十七行,129字,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黃州寒食詩帖.北宋.蘇軾書.紙本.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 「三大行書」欣賞:王羲之、顏真卿,蘇軾,誰的書法最驚豔?
    王羲之的《蘭亭集序》,顏真卿的《祭侄季明文稿》,以及蘇軾的《黃州寒食詩帖》,合稱為「天下三大行書」。(註:「三大行書」的簡稱分別是:《蘭亭序》、《祭侄文稿》、《寒食帖》)鍾繇、王羲之、王獻之、褚遂良、顏真卿、歐陽詢、柳公權、懷素、蘇軾、黃庭堅、米芾、趙孟、董其昌……中國歷史的大牛書法家那麼多,優秀作品更是數不勝數,為什麼偏偏是《蘭亭序》、《祭侄文稿》、《寒食帖》三篇被捧上最高神壇呢?書法背後,到底隱藏著怎樣不為人知的故事?以下,我們不妨一一揭曉。
  • 王羲之《平安帖》,雖只有4行27字,卻是臺北故宮博物院鎮館之寶
    文 / 小七各位書法愛好者的朋友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老朋友小七,書法是我國的傳統文化,當名們談到中國的書法文化時,作為一名書法愛好者我們都非常的感興趣,要問我國的書法界哪位書法家最為有名氣,很多書法愛好者會想到書聖王羲之,的確王羲之的大名在書法界是無人能超越的,特別是他的代表作《蘭亭序》更是贏得了很多後世書法愛好者的喜歡,因此也被後人稱為是天下第一行書
  • 蘇軾行書《渡海帖》高清字帖
    蘇軾《渡海帖》行書,紙本,又名《致夢得秘校尺牘》。元豐三年(1100年)書,尺寸28.6釐米X40.2釐米,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書法密碼微店
  • 蘇軾《黃州寒食帖》,高清大圖!
    《黃州寒食帖》系三大行書書法帖之一,北宋文學家、書畫家蘇軾手跡。紙本,25行,共129字,是蘇軾行書的代表作。原屬圓明園收藏,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這是一首遣興的詩作,是蘇軾被貶黃州第三年的寒食節所發的人生之嘆。詩寫得蒼涼多情,表達了蘇軾此時惆悵孤獨的心情。此詩的書法也正是在這種心情和境況下,有感而出的。通篇書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氣勢奔放,而無荒率之筆。《黃州寒食詩帖》在書法史上影響很大,被稱為「天下第三行書」,也是蘇軾書法作品中的上乘。正如黃庭堅在此詩後所跋:「此書兼顏魯公,楊少師,李西臺筆意,試使東坡復為之,未必及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