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故宮博物館有4件書法作品,件件價值連城,能看一眼也滿足了

2020-12-16 小白聊書畫

文 / 小白聊書畫

各位書法愛好者,當我們談到中國的書法文化,大家都會想到很多知名的書法家,有的網友喜歡書聖王羲之,他的《蘭亭序》被後人稱為是天下第一行書,還有的網友喜歡鍾繇的楷書,正是在這些古代著名書法家的努力下,我國的書法文化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和傳承,說到書法作品,我想到了臺北故宮博物館中的4件書法藏品,件件都是價值連城,作為一名書法愛好者,即使看一眼那也非常的滿足。

第一幅作品是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這書法作品是以行書為主,還有一種楷書的感覺,雖然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真跡已經失傳,我們今天看到這的幅書法作品是唐朝時期的摹本,但是摹本也是百分之百的還原了當時王羲之的書法真跡,我們從這些字跡中也看出了中國書法的藝術美,而唐朝摹本《快雪時晴帖》也寫出了書法藝術美,雖然只有4行28字,但是其藝術價值也是無價的,如今被珍藏在我國的臺北故宮博物館。

第二幅書法作品是李隆基的《鶺鴒頌》,這幅作品也被珍藏在臺北故宮博物館,可以說是一件鎮館之寶,這幅作品共337個字,據專家介紹這幅書法作品也是唐朝宮廷的雙鉤本,觀景雙鉤本也是最接近真跡的一幅書法作品,因此珍藏在臺北故宮博物館的這幅《鶺鴒頌》書法作品也讓我們領略到了李隆基的書法藝術美。

第三幅書法作品是蔡襄的《海隅帖》,說到蔡襄大家也都非常的熟悉,他是宋朝有名的書法家,因為書法寫得好所以也被稱為是「宋四家」,而蔡襄的書法《海隅帖》也是非常的漂亮,這幅作品的真跡被珍藏在了臺北的故宮博物館,也被視為是無價之寶,我們看到這樣的書法作品以後大家是不是非常的慶幸呢?作為一名書法愛好者,沒有什麼事比欣賞古人書法真跡更為快樂。

第四幅蘇軾《書次韻三舍人省上詩》,這幅書法作品是蘇軾在52歲時所創,我們看到這幅書法作品中的字跡非常的漂亮,筆法行雲流水,力道沉著穩健,讓我們看到了中國傳統書法的藝術精髓,因此這幅書法作品也贏得了很多書法愛好者的稱讚,如果你對蘇軾的這幅書法作品喜歡的話,那你可以去臺北故宮博物館去欣賞。

欣賞完古人的4幅書法作品以後大家有何不同的感想呢?小七最大的感想是中國的書法文化真的是博大精深,要想寫好中國的傳統書法,那我們必須努力學習古人的筆法,平時多看一些古人的書法作品,再加上平時的苦練,你一定能把中國的漢字寫出書法藝術美。各位書法愛好者,大家還知道我國古代有哪些著名書法家?歡迎大家在我們的評論區一起留言互動,小七在評論區等著大家的留言喲!

本文原創,不得抄襲,抄襲必究!

相關焦點

  • 臺北故宮博物院 「鎮館三寶 」價值連城
    臺北故宮博物院現有書畫、玉器、陶瓷及圖書文獻等歷代珍貴文物藏品近七十萬件,藏品最早可上溯至新石器時代。豐富多彩的藏品每天吸引眾多參觀者。圖為臺北故宮博物院展出的明朝仇英的《漢宮春曉》真跡。「肉」的肥瘦層次分明、肌理清晰、毛孔宛然,相信初次看到它的人不會把它當成硬邦邦的石頭,怎麼看它都像是一塊連皮帶肉,肥瘦相間的東坡肉。無論是色彩還是紋理,都可以亂真。人們似乎都能聞到紅燒肉的香味,真正人間極品,價值連城。 臺北故宮博物院展出的清「翠玉白菜」。
  • 珍藏在臺北故宮博物館裡的七大國寶,有生之年一定要去看一眼
    臺北故宮又稱臺北故宮或中山博物院,屬中國三大博物館之一,1965年在臺北市陽明山建成,其包含了大量清代北京故宮、瀋陽故宮和熱河行宮中的藏品,是臺灣仿北京故宮建造的一座大型歷史博物館。相信了解臺灣的都知道,臺北故宮一直以來就號稱國寶眾多,更是頻頻展出一眾珍品和孤品。
  • 發現博物館 臺北故宮之鎮館三寶
    臺北故宮博物院共收藏、展出1000多年來宋至清歷朝皇帝推崇藝術、廣事收集的稀世珍品70萬件,這是一般博物館(院)的收藏都不能比的。商晚期至西周早期 西元前1300-771 亞醜方簋商後期  獸面紋鉞價值連城的極品更是數以千計,如銅器中的西周毛公鼎、散氏盤;玉器中的翠玉白菜、闢邪雕刻(六朝古墓出土);書法中的王羲之《快雪時晴帖》;顏真卿、宋徽宗(趙佶)書法手跡;畫卷中的張宏《華子岡圖》;以及中唐至清歷代名家的代表作
  • 北京故宮和臺北故宮相比,哪個故宮的藏品更具價值?
    臺北故宮博物院臺北故宮位於臺北山清水秀的外雙溪,佔地面積1200畝。是仿照北京故宮樣式設計建築的宮殿式建築,從外觀上看,臺北故宮與北京故宮截然不同,但是整座建築的設計理念顯然秉承了中國宮廷式的建築風格,碧瓦黃牆,雕欄玉砌,在青山掩映下,顯得典雅而壯麗。
  • 有人說「北京故宮只剩空殼,真正的精品在臺北故宮」,是真的嗎?
    人們哪能聽他的話,一位女士哭喊:「都這時候了,還要我們下船,到底什麼東西能比性命重要?」這位長官叫桂永清,他負責將第三批文物運往臺灣,最終在人們的抗議下,1700件大箱子只搬上去 976箱,整艘軍艦被人和箱子塞得滿滿當當。
  • 中國書法史上的「四大國寶」
    《大盂鼎》拓片局部《大盂鼎》、《散氏盤》、《毛公鼎》、《虢季子白盤》被稱為書法史上的「四大國寶」,作為西周重器,這四件作品都堪稱傑作,件件價值連城。《大盂鼎》拓片局部而這塊散氏盤,因銘文中有「散氏」字樣而得名。內底鑄有銘文19行、357字。內容為一篇土地轉讓契約,記述夨人付給散氏田地之事,並詳記田地的四至及封界,最後記載舉行盟誓的經過。是研究西周土地制度的重要史料。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 《祭侄文稿》《五馬圖》亮相東京,臺北故宮稱借展合法合規
    對一件書法以這樣的展覽規格,他此前從未見過,「在排隊看了一遍後總覺得不夠,於是又第二次排隊重新看了一遍。」顏真卿《祭侄文稿》在東京國立博物館有專門設置的區域進行展示  樂震文 圖此前臺灣地區媒體報導稱,由於借展的顏真卿《祭侄文稿》十分貴重,讓公眾質疑這一赴日展出是否符合程序,並稱「臺北故宮對日本真的太大方了」,且有觀點認為這一書法名跡會遭到破壞。
  • 臺灣最大博物館,內藏文物近70萬件,人稱「臺北故宮」
    臺北故宮博物院,又稱臺北故宮,位於臺北士林區,是臺灣規模最大的博物館,也是古代中國藝術史和漢學研究重鎮。博物館始建於1962年,耗時3年完成,佔地面積近16公頃,外觀為中國傳統宮殿建築,白牆綠瓦、依山傍水、氣勢恢宏、富有民族特色。臺北故宮博物院集中華文物之大成,收藏各類文物珍寶約70萬件,素有「北京故宮看建築,臺北故宮看文物」的說法。
  • 逛完東京「顏真卿特展」,這位臺北故宮深度導覽小哥要哭了
    滿場共計177件展品中,除了臺北故宮博物院的4件展品和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1件展品外,其餘172件展品皆為日本各大博物館所珍藏的中國珍稀書畫作品,整個特展所呈現的中國書畫豪華程度,堪稱前無古人。走遍全場的他說,他一路都非常感動,甚至有一種想哭的衝動,並反覆強調,這是一場絕對值得參加的特展。以下便是他的口述。
  • 流失日本的4幅書法作品,一幅是王羲之真跡,如今價值連城!
    大家肯定會想到書聖王羲之,還有楷書鼻祖鍾繇,趙孟等知名的書法家,正是在這些古代著名書法家的影響下,我國的書法文化也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和傳承,不僅影響著我國的後世書法愛好者,就連日本這樣的國家也非常的喜歡收藏中國古代的字畫。今天小七就給大家介紹4幅流失日本的古代名家作品,其中一幅那可是王羲之書法真跡,如今價值連城。
  • 中國國家博物館內的8件鎮館之寶,件件價值連城,圖7曾被日軍炸毀
    幾經輾轉,新中國成立後,潘祖蔭的後人無償將大盂鼎捐獻給國家,現珍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鎮館之寶:虎紋石磬】 虎紋石磬於1950年在河南安陽出土,是商代時期的文物,是當時的一種石制打擊樂器,輕輕敲擊便能發出悠揚清越的音響。
  • 臺北故宮展出王羲之的書法真跡,短短28字,乾隆卻蓋了上百個印章
    東晉琅琊臨沂人王羲之的書法了得,現代著名鑑藏家黃錦祥盛讚:「書聖(王羲之)書跡,神韻超逸,歷久彌珍!」而王羲之的書法作品中,最有名的就是《蘭亭集序》,有「天下第一行書」的稱號,但《蘭亭集序》真跡流傳千百年,現已不知所蹤。
  • 北京故宮和臺北故宮有什麼不同?
    北京故宮於公元1406年興建,耗時十四年的時間才得以建成,距今已經六百年了。它是明成祖命人以南京故宮為藍本建造的,東西寬753米,南北長961米,呈長方形,四周有高10米的城牆,城外還有護城河,總佔地面積達到了72萬平方米,其中建築面積為15萬平當米。故宮有七十餘座大小宮殿,九千餘間房屋。
  • 臺北故宮十大鎮館之寶鑑賞
    《祭侄文稿》行草墨跡,顏真卿書。縱28.2釐米,橫72.3釐米,25行,共230字。此帖本是顏真卿為自己的侄子寫的一篇祭文草稿,他的侄子季明為叛軍安祿山所殘殺。這件作品原不是作為書法作品來寫的,由於心情極度悲憤,情緒已難以平靜,錯桀之處增多,時有塗抹,但正因為如此,此幅字寫得凝重峻澀而又神採飛,筆勢圓潤雄奇,姿態橫生,純以神寫,得自然之妙。元代張敬晏題跋云:「以為告不如書簡,書簡不如起草。蓋以告是官作,雖楷端,終為繩約;書簡出於一時之意興,則頗能放縱矣;而起草又出於無心,是其手心兩忘,真妙見於此也。」元代鮮于樞評此帖為「天下第二行書」。
  • 我國有兩個故宮博物院,一個在臺灣,臺北故宮有哪些「鎮館之寶」
    臺北故宮博物院由於場地限制,只能經常維持有5000件左右的文物展出,館內的展品每3個月更換1次。所以按照展品每三個月五千件、每年兩萬件計算,這裡的70萬件藏品,要全部展出一次,需35年。所以其收藏量還是非常巨大。二、臺北故宮博物院館藏的鎮館之寶有哪些?
  • 臺北故宮裡的十大鎮館之寶
    這件作品原不是作為書法作品來寫的,由於心情極度悲憤,情緒已難以平靜,錯桀之處增多,時有塗抹,但正因為如此,此幅字寫得凝重峻澀而又神採飛,筆勢圓潤雄奇,姿態橫生,純以神寫,得自然之妙。元代張敬晏題跋云:「以為告不如書簡,書簡不如起草。蓋以告是官作,雖楷端,終為繩約;書簡出於一時之意興,則頗能放縱矣;而起草又出於無心,是其手心兩忘,真妙見於此也。」元代鮮于樞評此帖為「天下第二行書」。
  • 北京故宮和臺北故宮的十大國寶PK
    究竟北京故宮、臺北故宮,誰收藏的「國寶」更多呢?這個問題有很多人問過我,我認為北京故宮所藏文物在總量上要遠遠超過臺北,精品文物與臺北相比則各有千秋。銘文中有陽文網格線,是西周中晚期制銘的習慣,因此除了史料的價值外,毛公鼎在中國古文字學與書法藝術上也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毛公鼎是中國二千八百多年前的一件宗廟祭器。它的內壁鑄有五百個字的長銘,是現存商周兩代七千多件有銘文的銅器中,銘文最長的一件。
  • 揭秘:北京故宮與臺北故宮相比較,哪個故宮收藏的文物更有價值?
    故宮文華殿現在是陶瓷館,有四五件常設汝窯展品,包括最著名的三足樽和三足承盤。陶瓷館展品400多件,精選自故宮35萬件陶瓷館藏,我感覺是全球展示陶瓷類別最全的常設展……連商周白陶都有,其他官窯民窯品種就不說了。
  • 臺北故宮的宮廷家具,蘇博展廳的古代佳麗
    上海博物館除供石大展外,即將開幕的有「無盡意——趙樸初書法藝術展」,浙江省博物館呈現的「徐謂禮文書」猶如一部南宋官制百科全書,為世人開啟了一扇回望南宋的門扉;臺北故宮博物院「貴冑榮華─清代宮廷的日常風景」則藉由家具之精與文物之好,體現宮廷生活之精好。
  • 世界上最受歡迎十大博物館:中國有兩家上榜,沒有北京故宮博物館
    博物館在保護藝術和手工藝品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同時作為文化集中地,吸引著來自各行各業的人們。雖然所有的博物館都有各自的價值,但總有一些博物館比其他的更受歡迎。小編盤點了根據每年的遊客數量,盤點了世界上最受歡迎的十大博物館,其中,中國竟然有兩家博物館上榜。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