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藏於臺北故宮的「書法至寶」,曾被譽為「天下第一美帖」!

2020-12-26 書法網

很多人問什麼樣的書法作品能代表中國書法的最高水平呢?其實藝術的標準是沒有辦法量化的,但是在書法史的流變過程當中,逐漸產生了一些讓歷代書法家公認的經典名帖,傳至深遠,經久而不衰!

這些作品被世人總結出了「天下十大行書」,基本可以代表中國書法的最高水平了。

米芾《蜀素帖》長卷

學習過書法的人基本都了解這「十大行書」,第一是王羲之在會稽山跟朋友飲酒之時寫下了《蘭亭序》,第二是顏真卿在其侄兒與堂兄死後,悲憤交加的情緒中寫下的《祭侄文稿》,第三是蘇軾被貶黃州的第三年,面對悽風苦雨的寒食節,寫下了傳之千古的《黃州寒食詩帖》。

此外,第四是王羲之侄兒王珣的《伯遠帖》,第五乃是楊凝式的《韭花帖》,第六是柳公權的《蒙詔帖》,第七是歐陽詢的《張翰思鱸帖》,第八是米芾的《蜀素帖》,第九是黃庭堅的《松風閣帖》,第十是李建中的《土母帖》。

米芾《蜀素帖》長卷

這十大名帖是以創作的時間先後來評斷的,並不代表真正的藝術水平的高低,基本可以認為是並列的。

這其中有一幅字,曾經被蔣介石帶到了臺灣,成為了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鎮館之寶」,這件作品就是米芾的《蜀素帖》。

米芾的《蜀素帖》在百度百科有過介紹,曾經被譽為「天下第一美帖」,能有此殊榮,可見其藝術價值之高。可以說是書法史顏值最高的一幅字了。

米芾《蜀素帖》長卷

這件《蜀素帖》是米芾的書法成熟之後的作品,相傳北宋元祐三年的時候,米芾應湖州太守之邀,去太湖附近的苕溪遊玩,臨走之時,取出了珍藏已久的蜀錦一卷,讓米芾題寫了自作詩數首,這就是今天的《蜀素帖》。

《蜀素帖》的精妙之處就在於處處體現了米芾學習晉人的功力,每一個字的幾乎都能做到「八面出鋒」,在用筆上堪稱舉世無上。這裡的「八面出鋒」,並非指的是筆有八面,而是寫字換鋒之多,每一個字最多可換鋒十餘次,如此才能表現出筆法和線條的多變。

米芾《蜀素帖》長卷

王羲之在《喪亂帖》當中出現的筆法變化技巧被米芾應用得爐火純青,在筆法多變方面,米芾是得到王羲之真傳的一個人。

在章法上,此《蜀素帖》雖然畫有「烏絲欄」,但是米芾明顯不受其拘囿,在行與行的契合上也做到了極為完備的狀態,在單行的行氣上,大小、高低、俯仰、欹側、穿插、濃淡、乾枯等等對比,營造出了一個奇縱變換的神奇世界。

這件《蜀素帖》在筆法上堪稱完備,在結字的變化上,突破了前人的藩籬,在章法氣息上繼承晉人傳統,是北宋一件不可多得書法經典之作。此作的藝術價格堪比王羲之的《蘭亭序》。

米芾《蜀素帖》長卷

又因為此作寫在了蜀素之上,通篇的墨色淋漓的感覺,直擊人心,達到了藝術的絕詣。上個世紀蔣介石出逃臺灣,將大批的北京故宮的國寶運到了臺灣,其中就包含了這一件米芾的《蜀素帖》。

米芾《蜀素帖》長卷

如今,我們將臺北故宮所藏的這件《蜀素帖》按照原作大小進行1:1複製,還原了跟原作一模一樣的作品。連蜀錦的紋路都清晰畢現。

欲購此米芾《蜀素帖》長卷,請點擊下面惠購:

米芾《蜀素帖》長卷

相關焦點

  • 米芾37歲寫的一幅字,被譽為「天下第一美帖」,如今是書壇至寶
    這一年恰好米芾路過四川,聽過這樣的一件事,於是便欣然前往,提筆寫下了自己的自作詩八首,通篇一氣呵成,風檣陣馬,酣暢淋漓,字字飛動,這便是震古爍今的《蜀素帖》!《蜀素帖》在中國書法史上名氣極大,位列「天下十大行書」中的第八位,這第八並非是藝術水平排第八,而是書寫的年代排第八,後世800多年的名家當中可謂無一人能及。
  • 王羲之這50餘字,被宋徽宗畢生珍藏,乃是書法界的「至寶」!
    這是因為書法的審美技巧不是人天生的,而是經過一定階段的培養所獲得的,對於書法而言,在印刷體課本教學時代品培養出來的人,往往只能看懂近似於「印刷體」的書法。而對於草書,很多人則嗤之以鼻。在書法界流傳著這樣的一件法帖,通篇僅有50餘字,此作曾經被宋徽宗畢生珍藏,也被金朝的皇帝所收藏過,到了宋、元、明、清,同樣被歷代名家珍藏,如今此作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為其鎮館之寶。
  • 北京故宮和臺北故宮相比,哪個故宮的藏品更具價值?
    書法陸機《平復帖》(北京故宮博物院)  《平復帖》為晉代陸機書法作品,牙色麻紙本墨跡,9行84字。《平復帖》書寫於西晉,是傳世年代最早的名家法帖,也是歷史上第一件流傳有序的法帖墨跡。有「法帖之祖」的美譽。陸機《平復帖》被評為九大「鎮國之寶」。作者用禿筆寫於麻紙之上,墨色微綠。筆意婉轉,風格平淡質樸,其字體為草隸書。《平復帖》在中國書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同時對研究文字和書法變遷方面都有參考價值。2011年4月15日,中國郵政發行《中國古代書法——草書》特種郵票1套4枚。
  • 臺北故宮博物館有4件書法作品,件件價值連城,能看一眼也滿足了
    ,說到書法作品,我想到了臺北故宮博物館中的4件書法藏品,件件都是價值連城,作為一名書法愛好者,即使看一眼那也非常的滿足。第一幅作品是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這書法作品是以行書為主,還有一種楷書的感覺,雖然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真跡已經失傳,我們今天看到這的幅書法作品是唐朝時期的摹本,但是摹本也是百分之百的還原了當時王羲之的書法真跡,我們從這些字跡中也看出了中國書法的藝術美,而唐朝摹本《快雪時晴帖》也寫出了書法藝術美,雖然只有4行28字,但是其藝術價值也是無價的
  • 臺北故宮九大鎮館之寶:由蔣介石帶來,圖9讓大陸專家們深感遺憾
    【臺北故宮博物院】據報導,臺北故宮博物院共有藏品約70萬件,分為書法、古畫、碑帖、銅器、玉器、陶瓷、文房用具、雕漆、琺瑯器、雕刻、雜項、刺繡及緙絲、圖書、文獻等14大類。這裡面絕大多數都是蔣介石從大陸帶來,國寶級文物數不勝數。
  • 臺北故宮十大鎮館之寶,稀世珍品!
    臺北故宮佔地16公頃,藏品60多萬件。臺北故宮上下四層20餘間展館,5000件左右文物經常展出,展品每3個月更換1次。清乾隆初年陝西風翔出土,曾藏於乾隆內府。以其長篇銘文著稱於世。  散氏盤銘文鑄於盤內底上,共三百七十五字。是一件風格非常突出的作品。其書法渾樸雄偉,字體用筆豪放質樸,敦厚圓潤,結字寄奇雋於純正,壯美多姿。  四大國寶之一的西周散氏盤,原藏清內府,與毛公鼎、大盂鼎、虢季子盤並稱「四大國寶」,原拓本極珍罕,海內學者爭求而極難得。
  • 臺北故宮展出王羲之的書法真跡,短短28字,乾隆卻蓋了上百個印章
    東晉琅琊臨沂人王羲之的書法了得,現代著名鑑藏家黃錦祥盛讚:「書聖(王羲之)書跡,神韻超逸,歷久彌珍!」而王羲之的書法作品中,最有名的就是《蘭亭集序》,有「天下第一行書」的稱號,但《蘭亭集序》真跡流傳千百年,現已不知所蹤。
  • 臺北藏米芾書法墨跡十五帖
    照之於書法,那「萬毫齊力平鋪紙上」的筆法,在書法家以氣運腕的作用下,同樣可以「啄」,如《紫金研帖》中「蘇」字的草頭兩點、「之」字上點的寫法;可以「叨」,如帖中的眾多橫畫的起筆;甚至還可以「夾」,這是一種「衄」法,如帖中「其」字的下兩點;可以「叉」,如帖中「物」字收筆的兩撇。總之,米芾的《紫金研帖》,是為了使書法血濃骨老、筋藏肉盈並且能夠姿奇態逸而靈活用筆的產物。
  • 臺北故宮十大鎮館之寶鑑賞
    毛公鼎出土後,經多次轉手秘藏,抗戰期間,險為日本軍方所奪,抗戰勝利,民間獻鼎歸公,現由臺北故宮博物院典藏並展示。銘文中有陽文網格線,是西周中晚期制銘的習慣,因此除了史料的價值外,毛公鼎在中國古文字學與書法藝術上也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毛公鼎內的銘文毛公鼎是中國二千八百多年前的一件宗廟祭器。
  • 《祭侄文稿》《五馬圖》亮相東京,臺北故宮稱借展合法合規
    顏真卿《祭侄文稿》在東京國立博物展覽現場 臺北故宮博物院 供圖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顏真卿大展開幕式現場 臺北故宮博物院 供圖《祭侄文稿》的展陳規格相當高澎湃新聞獲悉,《祭侄文稿》安排在東京國立博物館第一展廳的一處獨立區域進行展示,真跡在低光玻璃展櫃中進行展陳,上面則展示著顏真卿書法及歷代題跋全卷的高清仿本
  • 臺北故宮裡的十大鎮館之寶
    毛公鼎出土後,經多次轉手秘藏,抗戰期間,險為日本軍方所奪,抗戰勝利,民間獻鼎歸公,現由臺北故宮博物院典藏並展示。銘文中有陽文網格線,是西周中晚期制銘的習慣,因此除了史料的價值外,毛公鼎在中國古文字學與書法藝術上也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毛公鼎內的銘文  毛公鼎是中國二千八百多年前的一件宗廟祭器。
  • 王羲之《平安帖》,雖只有4行27字,卻是臺北故宮博物院鎮館之寶
    而王羲之一生當中書法代表作非常的多,比較有名的有《蘭亭序》、《喪亂帖》、《快雪時晴帖》等等,而我們今天介紹的這幅書法作品是王羲之的《平安帖》,這幅書法作品如今珍藏在了我國的臺北故宮博物館,雖然只是唐朝著名書法家的摹本,但是也是百分之百的還原了王羲之的真跡,所以我們通過唐朝摹本也能間接的也解到王羲之筆法的精妙。
  • 臺北藏米芾書法墨跡15帖,賞析
    見錄於故宮博物院藏《宋四家墨寶》冊,《三希堂法帖》有摹刻,《式古堂書畫匯考》、《墨緣匯觀》等有著錄,是最為著名的米芾傳世書法佳品之一。從此帖中,我們可以看到,米芾所謂的「刷」字,實際上是他令筆毫平鋪紙上,以便運筆時能產生「萬毫齊力」的效果。所以,可以說米芾的這個「刷」法,是適應行書發展到宋代,走向「尚意」之路以後技法上的新變化。
  • 珍藏版:中國書法史上造詣最高的9幅行草書(附高清圖)
    其書法變化自如,表現出開闊的胸懷和豐富的想像力,人稱「草聖」。懷素將他的「狂草書」發揚光大,寫得更加流暢揮灑。懷素《自敘帖》局部人稱「張顛素狂」或「顛張醉素」。張旭草書充分地詮釋了中國書法藝術之美其實就是線條的流動之美。
  • 故宮國寶,多見他的跋文,被譽為最美行書之一!書法名家:不可學
    無論是北京的故宮博物院,還有臺北故宮博物院,都是藏寶勝地,無數珍貴書畫珍藏其中,比如《清明上河圖》、《富春山居圖》、《十宮圖》等等,在這些名貴的字畫中,很多都有一位書法名家的跋文!這位書法名家就是梁詩正,也是乾隆的太子太傅,隨身秘書,上書大臣。清代書法巨著《三希堂法帖》便是出自他之手!
  • 天下法書第一《快雪時晴貼》,專家:不是真跡是唐摹本
    故宮養心殿的西暖閣中有一間小小的書齋,書齋東牆上有了乾隆御題「三希堂」匾額。這裡曾經收藏了三件極為珍貴的書法作品,分別是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王獻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遠帖》。這三件書法作品都是傳世之寶,所以後人稱其為「三希帖」。
  • 中國七大國寶級書法名帖賞析,書法的最高境界,美的讓人流連忘返!
    書法,中華民族獨有的文字藝術,古老悠久而生機勃勃。只有含蓄雋永、機敏睿智的炎黃子孫,才能將這獨具特色的方塊字演繹得如此風姿俊秀。書法最能體現出個人修養、個性魅力和時代精神。十卷中華至寶千年心路歷程,十卷個性鮮明的書法名帖,記錄著中國人上下五千年的心路歷程。中國傳世書法名帖,千百年來幾經滄桑流轉有序。
  • 【書法空間】中國十大傳世書法作品欣賞
    》、王獻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遠帖》),是現存最為古老的法書真跡,為歷代奉為無上至寶、法書鼻祖,是當之無愧的中華神品,分藏於北京和臺北故宮博物院。曾經宋宣和內府、元張晏、鮮于樞、明吳廷、清徐乾學、王鴻緒、清內府等收藏,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五、唐-懷素《自敘帖》
  • 他以瘦金體聞名藝林,曾為臺北故宮寫匾!
    1924年於北京大學哲學系畢業,歷任北大研究所國學門助教、故宮古物館第一科科長等職。在從事博物館工作之餘,莊嚴也愛好書法,取法二王,推崇趙孟頫,喜漢隸、魏晉石刻,對《好大王碑》鑑研極深。1931年在北京時,曾與王福庵、臺靜農等人組創圓臺印社。根據他終生摯友臺靜農世伯於《慕陵先生書藝溯源》文中所稱:「慕陵還是北京大學哲學系的學生……天天早晨先練字,再做別的事。
  • 中華第一美帖|蜀素帖高清大圖欣賞(附全卷加釋文)
    《蜀素帖》是北宋書法家臺北故宮博物院。其為作者在蜀素上書其所作各體詩八首而成,作品內容即為當時的遊記和送行之作,藝術風格則以和諧變化為準則,天真自然為旨歸,通體筆法跳蕩精緻、結體變化多端、筆勢沉著痛快,被後人譽為「中華第一美帖」,是「中華十大傳世名帖」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