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臨城下之決戰要塞》由中國電影集團引進並發行,目前正在影院上映。年輕的觀眾評論道「在中國銀幕看到了俄羅斯有些驚喜,如果以後的俄羅斯電影多一些的話,我們的選片餘地就會更大,還能免於面對『被』選擇的情況了。」
《兵臨城下之決戰要塞》中文版海報。
網易娛樂3月22日報導 2011年,俄羅斯影展作為第一屆北京國際電影季獨立電影展映單元聚焦了中國觀眾,俄羅斯聯邦文化部相關負責人在接受採訪時曾表示希望俄羅斯電影能夠早日重返中國。隨後在6月份上映的《超能遊戲者》打出頭炮,但反響並不熱烈。而展映期間倍受稱讚的二戰題材戰爭片《布列斯特要塞》終於在一年之後「姍姍來遲」登陸中國銀幕,並且以其精良的製作和深刻的內涵,再度徵服了中國觀眾,接力俄羅斯電影重返中國銀幕的步伐,拉開了俄羅斯電影「徵戰」中國院線的序幕。
俄電影重返 眾望所歸
中國電影市場相對來講還是比較單一,除了中國觀眾認為無法「登堂入室」的國產片之外,好萊塢和歐洲電影幾乎佔據了中國銀幕,雖然僅僅去年就新增3000多塊銀幕,但是並沒有改變市場電影類型相對單一的現狀。去年的北京國際電影季俄羅斯電影展之後,俄羅斯聯邦文化部相關人士表示希望中國電影早日重返中國銀幕,緊隨其後上映的《超能遊戲者》並沒有引起各方的關注。該影評集合了科幻、動作、遊戲、校園等多重元素,但中國觀眾對此等已經在好萊塢電影中慣見元素已經無感。此片上映後反而引起了部分人士對曾在展映中看過的戰爭電影《布列斯特要塞》呼籲。
數年後,《兵臨城下之決戰要塞》由中國電影集團引進並發行,目前正在影院上映。從各方反應來看此片著實眾望所歸,影評人給出中肯的評論「《兵臨城下之決戰要塞》是少見的戰爭史詩片」。年輕的觀眾也在微博上評論道「在中國銀幕看到了俄羅斯有些驚喜,如果以後的俄羅斯電影多一些的話,我們的選片餘地就會更大,還能免於面對『被』選擇的情況了。」
引發三代人熱血沸騰
隨著人們壓力越來越大,電影的娛樂性功能也隨之放大,甚至掩蓋了電影的另一十分重要的功能——記錄。爆笑電影、解壓電影也只能完成在影院120分鐘的釋懷,這種自我解壓的「權宜之策」必然會誤導電影市場。《兵臨城下之決戰要塞》面對此種現狀「逆行而上」,最終結果表明,這樣的一部具有紀實性的電影引發了老中青三代人的熱血沸騰。
60多年前,我們的父輩關於青春的記憶裡,前蘇聯電影一定是最亮麗的回憶。但近幾十年來,在中國銀幕幾近「銷聲匿跡」之後,前蘇聯電影就成為了時代的記憶。而今,當中國銀幕再次向俄羅斯電影敞開大門,卻爆發了蓄積已久的力量。開啟了老年觀眾那個時代的記憶,60歲的劉先生,已經很多年沒有進電影院看電影。這次卻主動走進影院選擇看《兵臨城下之決戰要塞》。他說:「我又找回了當年看《這裡的黎明》的感覺!」而70年前的故事與青年觀眾也沒有「代溝」,小王看完十分興奮的表示「這不戰爭片很勵志,讓我想到我面對壓力其實不算什麼,作為男人就應該有血性!」
戰爭題材片不等於戰爭片
戰爭電影能夠最大限度的表現壯觀,為愛、恨、戰鬥、暴力和死亡的極端表達形式創造條件。因為戰爭本身就提供了一個絕對的極致環境,最容易爆發出巨大的感染力,並且隱含著很多商業價值。曾經好萊塢的《拯救大兵瑞恩》、《盜火線》等幾乎激起了全球戰爭片熱潮,然而戰爭題材電影並不等於戰爭片。戰爭電影還原歷史的指數應該高過戰爭題材電影,《兵臨城下之決戰要塞》以真實還原歷史為基點,向觀眾呈現了反法西斯戰爭史上交戰時間之長、反法西斯聯盟戰士之勇敢頑強、戰鬥場面之為「慘烈悲壯」的真實場景。此片中的小人物故事來源於真實的記錄,戰爭倖存者的回憶加上不修飾誇張的戰爭場面,也使得這部電影的真實性達到一個頂峰,使得這部戰爭片在諸多戰爭題材的電影中間別具一格。
本文來源:網易娛樂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