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財帝原創 · 作者|唐潮
2020庚子年,註定將成為中國遊戲行業發展史上的一條分界線。
這一年,中國遊戲行業三極正式誕生。
騰訊依靠強大的流量資源優勢與資本布局,成為遊戲行業的第一極。今年上半年,騰訊遊戲業務營收同比增長40%,達到382.88億元,位居行業龍頭,且遙遙領先。
網易憑藉原有IP、產品優勢與強大的多品類研發能力,成為遊戲行業的第二極。二季度,網易在線遊戲業務淨營收達到138.3億元,同比增長20.9%。
三七互娛依靠轉型手遊、打造「研運一體」能力以及實施多品類出海戰略,成為遊戲行業的第三極。
三七互娛半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移動手遊與出海業務延續爆發之勢,營收達到79.89億元,同比增長31.59%;歸屬淨利潤達到17億元,同比增長64.53%,移動手遊業務市場佔有率上升至10.51%。
十年間,騰訊、網易、三七互娛分別將流量、研發、發行運營做到了極致。但這只是中國遊戲行業故事的第一季。
如今,故事已進入第二季。「研運一體」、「內容+宣發」以及海外布局等領域的綜合能力,將成為遊戲廠商脫穎而出的核心要素。
強者恆強,面對澎湃的千億藍海市場,中國遊戲行業三極:騰訊、網易、三七互娛已提前布局,並靜待著遊戲行業的新一輪爆發。
淘汰賽
這是一場長達二十年的行業格局洗牌戰,期間如騰訊、三七互娛等新勢力玩家登頂,如盛大、51等傳統PC端遊戲廠商衰落。
這二十年,遊戲行業的每一次大變遷都與技術變革息息相關:從PC到移動時代,從移動到智能時代。
PC時代,盛大網絡與第九城市曾是多年的霸主。彼時,兩家公司分別通過代理《傳奇》、韓遊《奇蹟MU》開啟了中國網路遊戲時代,並於2004年相繼進入納斯達克中概股俱樂部,一時風光無限。
但當時,大多數國內遊戲廠商都有一個致命弱點,即遊戲研發技術還停留在低端網頁遊戲階段。國產遊戲廠商要想開闢高品質頁遊與端遊市場,就必須要從歐美日韓等發達國家獲取遊戲代理權。
正是由於遊戲研發技術的落後,盛大與九城的行業優勢並沒有保持太久。2007年,騰訊憑藉流量優勢,一舉擊敗盛大、聯眾兩家遊戲巨頭,拿下了熱門韓遊IP《地下城與勇士》的大陸獨家代理權。
這一事件也成為了盛大、九城等傳統時代遊戲行業霸主的命運轉折點,它們開始逐漸凋零。
同是這一年,美國人賈伯斯發布了iphone,移動網際網路浪潮興起。嗅到行業變革氣息的騰訊,開始籌建遊戲工作室,布局遊戲自研能力。2008年,量子、北極光、波士頓三大遊戲工作室成立。
與此同時,國產老牌自研遊戲廠商網易不甘示弱,拿下了《星際爭霸Ⅱ》、《魔獸世界》等遊戲的獨家運營權,也開始加速崛起。
這一時期,騰訊繼續將流量運營做到極致,網易則不斷加碼遊戲研發,將研發能力做到了極致,二者早早建立了雙雄時代。
相較之下,中國遊戲行業第三極的出現卻晚了許多。直到2016年,移動手遊市場爆發,完美世界進軍影視行業、三七互娛發力「頁轉手」戰略,兩大遊戲廠商市場份額才逐漸提升,顯露頭角。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由於三七互娛更專注於遊戲行業,加之在遊戲發行運營領域做到了極致,三七互娛的市場份額不斷攀升。據易觀發布的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上半年,三七互娛市場佔有率達到10.51%,遠超其他中小遊戲廠商。
至此,三七互娛正式成為中國遊戲行業的第三極。但這同時,也意味著中國遊戲行業第一季故事的結束,以及第二季故事的開始。
在第二季故事中,能否適應智能網際網路時代,能否培育「研運一體」、「內容+宣發」以及海外布局等領域的綜合能力,將成為遊戲廠商脫穎而出的核心要素。
面對新的挑戰,中國遊戲行業三極都已提前布下了自己的棋局。
騰訊遊戲板塊成立了公共研發運營技術體系 CROS(Common R&D and Operation System),專為遊戲研發、運營提供一體化技術支持的服務體系;網易將繼續圍繞現有遊戲IP,結合超長線運營能力,提升遊戲研發實力,加速產品的出海。
三七互娛則依託原有優勢,自主研發了「雅典娜」、「波塞冬」和「阿瑞斯」三大數據分析系統。它們能精準分析用戶,並將產品模型數據化,從而得到完整的用戶畫像,構建精細的數位化運營,為遊戲平衡性和玩法迭代提供數據依據,實現「研運一體」的閉環。
賽道切換
十年前那些主營頁遊、端遊的遊戲廠商們或許怎麼也想不到,移動手遊竟會如此迅速的成為中國遊戲市場第一大板塊。
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報告顯示,2020上半年,中國遊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達到1394.93億元。其中,移動遊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為1046.73億元,佔比達到75.04%。
面對澎湃生長的千億手遊市場,A股遊戲龍頭三七互娛早已看到了行業變革的機遇。
8月30日,三七互娛發布的2020年半年報顯示,上半年三七互娛手遊業務營收達到74.12億元,佔比上升至92.78%,手遊已成為三七互娛營收的重要支柱。
但僅僅在五年前,三七互娛還是一家主營頁遊的遊戲公司。為何三七互娛能在眾多遊戲廠商中,成功切換賽道,並成長為中國遊戲行業的第三極?
復盤三七互娛十年發展史,能夠清晰地發現,這在很大程度上,源於其創始人李逸飛的長線經營思維與危機意識。
「做公司跟跑馬拉松一樣,你前5公裡,如果只追求速度,要領先所有人,你到後半程體力一定會出問題,你會掉隊,甚至會退出。」李逸飛曾說。
2013年,剛創建不久的三七互娛就依靠精細化運營的能力,在頁遊市場取得了一席之地。但在以危機意識作底的李逸飛看來,進軍手遊市場、打造「研運一體」能力,才是三七互娛長線經營的關鍵。
據此,三七互娛相繼成立了極光網絡與37手遊,開始加碼遊戲研發,並進軍手遊業務。
事實證明,正是這一戰略的實施,才讓三七互娛在2016年的遊戲行業淘汰風暴中逆勢爆發崛起。那一年,頁遊市場迎來拐點,市場營收規模出現大幅下滑。
大浪淘沙,大批傳統頁遊、端遊廠商被淘汰出局。
面對行業風暴與資本市場的質疑,6月底,三七互娛自研手遊《永恆紀元》正式上線,宣布全面開啟「頁轉手」戰略。當年三七互娛手遊業務營收達到16.4億元,同比大增218.9%。
同年,三七互娛還掀起了「極光2.0」、「流量2.0」兩大戰略變革,意欲在進軍手遊市場的同時,打造更強大的自研能力與流量運營能力,與手遊業務形成業務協同與閉環。
據三七互娛半年報顯示,今年上半年,在「研運一體」的模式下,三七互娛國內自研運營的手遊最高月流水超過18億元,最高月活躍用戶(MAU)超過8200萬,新增註冊用戶合計超過1.32億。
以上只不過是三七互娛在遊戲行業故事第一季中的布局,面對即將到來的下半場競爭,三七互娛已開始對標下一個遊戲時代。
今年3月底,三七互娛與華為公司共同推出了首款雲遊戲《永恆紀元》。此外,三七互娛還擬在今年募資44.63億元,用於5G雲遊戲布局、廣州總部大樓建設等項目。
出海新引擎
海外市場正成為中國頭部遊戲廠商營收增長的重要驅動力。
中國音數協遊戲工委發布的報告顯示,2020H1中國自研遊戲在海外市場的實際銷售收入為75.9億美元,同比增長36.3%,達到同期國內市場銷售收入的33.4%。報告還指出,日韓玩家偏好RPG類遊戲,歐美玩家偏好策略、休閒類遊戲。
「三七互娛將一如既往地貫徹馬拉松式創業精神,力爭成為滿足全球玩家綜合性遊戲需求的『超一流』遊戲廠商。」李逸飛在財報中表示。
具有長線經營思維的三七互娛,早在成立次年就制定了「出海戰略」,並憑藉差異化區域策略成為海外市場中的重要遊戲玩家。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三七互娛海外業務營收達到9.69億元,同比增長94.77%,營收佔比達到12.13%。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三七互娛旗下SLG類出海遊戲在今年實現了較大突破。今年年初,三七互娛在日本發行的SLG類遊戲《三國英雄たちの夜明け》在上線不到一個月時間內,就獲得了較好的市場反響。
在歐美市場,三七互娛則是以RPG加SLG的創新玩法迅速打開了市場,《P&C》的發行為公司保持了穩定的流水增長。
這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三七互娛在SLG類遊戲的多年深耕布局。一方面是收購SLG類遊戲工作室,通過推動外生投資布局,與優質研發商合作,充分發揮產業協同功能,強化品類互補效應。另一方面,三七互娛不斷加大SLG類遊戲的研發力度,增強內生研發動能。
這也意味著三七互娛將在移動遊戲的下半場更多的發力多品類轉型,並加速自研遊戲產品的出海,打造更多的動力引擎。
A股遊戲之王三七互娛正進入新的十年。可以預見,這將是其一輪新的增長周期,三七互娛行業第三極的地位也將繼續鞏固。
- F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