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宜賓驚現遠古化石 專家初步鑑定為「娃娃魚祖先」 或屬侏羅紀...

2020-12-14 大洋網

前不久,暴雨導致四川宜賓市翠屏區象鼻街道觀鬥社區居民劉群家屋後一塊巨石脫落,碰撞到劉群家牆壁。劉群老公將石頭打開後,發現一塊石頭中間,似乎包裹著一條大型的「娃娃魚」。經地質專家初步鑑定,劉群家發現的石頭是一塊遠古化石,化石凸現出一條惟妙惟肖的「娃娃魚」,其實它是「娃娃魚」的祖先——古蠑螈。

↑宜賓發現的化石

劉群的家位於宜賓郊區觀鬥半山腰,再往上就幾乎無人居住。為了蓋房子,劉群和丈夫在屋後挖出一道陡坎,挖到了堅硬的巖層。前不久持續大雨,導致陡坎滑坡,一塊巨石滑落,撞擊了新房的牆壁。

劉群的老公花了將近一個月,把石頭打開敲碎,準備砌堡坎。劉群驚訝地發現,有兩塊石頭的花紋與其它石頭不同,好像一副啃光的魚骨頭。劉群好奇,隨手拍了幾張照片發朋友圈,也發到了家人群裡。

「我姐夫看了說是化石,讓報告村上。」劉群說,順著石頭的紋路仔細看,確實越看越像化石,於是她向當地媒體爆料,希望得到專家鑑定,同時報告了社區幹部。

劉群回憶,打開石頭後,一共發現了兩塊同樣紋路的石頭,另外一塊被壓在石堆下方,暫時無法看到。但是通過劉群當時拍攝的照片,可以看到是「紋路石」的上面部分,紋路同樣清晰完整。

紅星新聞記者在現場看到,該「紋路石」凹凸有致,勾勒出一條栩栩如生的大魚圖案,圓圓的腦袋、均勻的魚刺、兩條小腿清晰可見,觀感確實很像「娃娃魚」。遺憾的是尾巴被敲掉了,還沒找到。

202地質隊工程師餘明江在查看化石後表示,該化石產出年代應該是中生代,但是中生代的年代比較廣,它具體所處的時代和所代表生物的門類,要做出室內綜合分析,再結合現有的區域地質資料,綜合做出判斷。

也有專家預測,該化石可能屬於侏羅紀時代或白堊紀時代,也就是距今約2.5億年——6500萬年前。同時,專家介紹,從體型上來說,這塊化石的大小在宜賓也屬於比較少見的。餘明江認為,這是一塊娃娃魚的祖先——古蠑螈的化石。

據餘明江介紹,宜賓主要產出的化石是三葉蟲,它的體積都比較小,綜合體積只有幾立方釐米。經過餘明江現場測量,該化石縱長已經達到了63公分,橫長頂部是22公分,下部是11公分,是他們見到的比較大的化石。

地質專家表示,無論這塊化石是屬於哪種門類,它對於研究長江流域的古地質、古氣候、古地理都具有重要的事實依據和參考價值。目前,劉群已經按照專家要求,對該化石進行了覆蓋保護,等待進一步研究結果後,再對化石進行進一步的保護。

紅星新聞記者羅敏

相關焦點

  • 世界最大侏羅紀恐龍化石牆驚現重慶(附動態H5)
    上世紀初,一名中國恐龍化石專家為一群外國專家介紹中國恐龍,噼裡啪啦一大堆語言之後,有外國人不懂事地問:「你們沒有肉食恐龍」?中國專家活生生把滿肚子的話吞了回去,同時在心裡做出一個決定:「我帶你幾爺子吃重慶火鍋,辣翻你幾爺子算了。」因為當時中國確實還沒有發現肉食恐龍化石。
  • 煤礦廢石堆發現似琥珀寶石 專家鑑定為樹脂化石
    物件的擁有者王立嵩說,這就是煤矸石中發現的「寶石」,屬新生代樹脂化石,到底是啥東西還需有關專家研究後才能給個名分。遠古時期原始森林中的樹木埋在地下,高壓缺氧形成了煤,樹脂和樹膠在煤層中逐漸石化,就形成了樹脂化石。  王立嵩介紹,他愛好收藏書畫和古玩。去年11月5日,有個朋友拿來兩塊閃閃發光的黃色石塊,稱是從長治縣南宋鄉永豐煤礦的矸石堆裡撿的,想讓他看看到底是啥東西。
  • 「四川自貢市民散步發現疑似恐龍化石」續:專家確認是恐龍化石...
    12月21日下午2時許,家住四川自貢的李先生外出散步時,發現疑似大型蜥腳類恐龍腿骨化石(紅星新聞此前報導:四川自貢市民散步發現疑似恐龍化石 當地博物館已派專家赴現場勘查)。12月22日,紅星新聞記者從自貢恐龍博物館了解到,經專家初步查勘後確認,李先生發現的確實為大型蜥腳類恐龍腿骨化石,且為一隻體長約20米的蜥腳類恐龍的小腿骨。目前,相關發掘工作正有序開展。
  • 肉眼看不見的化石告訴你 2億年前四川盆地發生了什麼?
    一顆顆小小的孢子花粉化石,向我們打開了探知遠古時期四川盆地的一扇門。而低矮的蕨類植物生命力更為頑強,對極端環境的耐受力更強,它們中有一些品種存活到了現在,比如被稱為植物「活化石」的桫欏,在四川的瀘州、宜賓、樂山等地都有發現,也從另一個側面證明了四川盆地內物種的豐富性。「正是因為當時四川盆地陸地植物的多樣性,我們才能在這裡找到大量化石,為進一步研究提供了條件。」
  • 男子外出散步 發現了距今1.6億年恐龍化石,侏羅紀時期的
    12月21日14時,家住四川自貢的李先生外出散步時,發現疑似大型蜥腳類恐龍腿骨化石。記者從自貢恐龍博物館了解到,經專家初步查勘後確認,李先生發現的確實為大型蜥腳類恐龍腿骨化石,且為一隻體長約20米的蜥腳類恐龍的小腿骨。目前,相關發掘工作正有序開展。
  • 宜賓高縣發現罕見「桫欏海」 為恐龍同時代植物
    四川在線記者 寇敏芳日前,正在開展的四川省文化和旅遊資源普查工作從宜賓傳來喜訊,經高縣文旅局與省地礦局202地質隊調查發現,高縣境內不僅擁有丹霞地貌奇觀——勝天鎮紅巖山,還深藏著恐龍時代的植物活化石——桫欏,當地人稱「勝天桫欏海」!
  • 侏羅紀真正的霸主在重慶,大部分重慶人都不知道
    前不久,有媒體發布「重慶發現侏羅紀早期肉食恐龍足跡」消息後,引起了市民廣泛關注。經專家初步鑑定,這是一億九千萬年前的卡巖塔足跡群(最早出現的大型肉食恐龍之一)。這也說明在侏羅紀時期,重慶便成為恐龍的樂園。其實,重慶永川區的恐龍文化,早已蜚聲海外。
  • 四川自貢新發現距今1.6億年恐龍化石 發掘工作已有序開展
    12月21日14時,家住四川自貢的李先生外出散步時,發現疑似大型蜥腳類恐龍腿骨化石。記者從自貢恐龍博物館了解到,經專家初步查勘後確認,李先生發現的確實為大型蜥腳類恐龍腿骨化石,且為一隻體長約20米的蜥腳類恐龍的小腿骨。目前,相關發掘工作正有序開展。
  • 中美科學家揭示侏羅紀植物化石穗花杉近1.6億年形態演化遲滯
    狹義紅豆杉科植物包括紅豆杉屬、白豆杉屬、穗花杉屬、榧樹屬和澳洲紅豆杉屬。在野生狀態下,很多紅豆杉科植物屬於瀕危珍稀物種。穗花杉屬現今僅有5~6個現生種,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為嚴重瀕危珍稀物種。化石證據顯示,紅豆杉科演化歷史漫長,其祖先類群在侏羅紀最早期已出現,並在侏羅紀和白堊紀可能已具有一定的多樣性。
  • 四川一男子遛彎偶遇恐龍化石,專家:距今大約1.6億年
    資料圖 和冠心 攝 圖文無關21日晚間,自貢恐龍博物館研究部副主任江山表示,經專家初步認定,已基本確定為蜥腳類恐龍化石,距今大約1.6億年左右。根據化石的肢骨判斷,恐龍體型較大。「化石的長度還是很長的,約有1.1米左右。」
  • 邕江驚現娃娃魚,體長91釐米!
    「在邕江萬達茂河段岸邊有一條外觀與娃娃魚很相似的,是不是娃娃魚?」接到市民來電後,南寧市城管支隊水上執法大隊趕往現場,經廣西水生野生動物救護中心專家鑑別確認是娃娃魚。邕江不適宜娃娃魚生長和繁殖,怎麼會有娃娃魚?2月28日晚上,南寧市城管支隊水上執法大隊接到市民來電:在邕江萬達茂河段岸邊有一條擱淺的娃娃魚。
  • 重返侏羅紀!法國將拍賣異特龍化石 估價近千萬人民幣
    異特龍是霸王龍的祖先,生活於侏羅紀晚期,距今大約1.5億年前。這具異特龍化石長10米、高3.5米,是目前已知的最大異特龍化石之一。2016年,它在美國懷俄明州一個農場被人們發現,其中超過70%骨架是異特龍的真實骨骼,包括頭骨、牙齒以及爪子等,其餘30%是專家在其原始骨骼的基礎上重新製作的,堪稱「完好無損」。
  • 娃娃魚VS洞螈VS中國小鯢?四川朝天曾家山探洞驚現「神秘生物」
    封面新聞記者劉彥谷自四川文旅資源普查後,廣元市朝天區上報了諸多優質文旅資源,為了做好這些資源的保護與開發,日前,該區專門又聘邀了「探險中國」專業探險隊,對曾家山的溶洞資源進行調查挖掘,續寫文旅資源普查「後半篇文章
  • 雲陽普安發現了巨大的恐龍化石基地,將建超大的侏羅紀公園景區!
    雲陽普安是個神奇之地之前在普安發現了恐龍化石引發關注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也將《重慶市雲陽縣普安鄉恐龍化石搶救性發掘》申請通過了評審在普安發現的恐龍化石點分布廣化石數量多,種類豐富對考古和化石都有重大意義就在近日據普安的一位網友提供:將在這裡建設世界最大的恐龍朱羅紀公園,目前普安發現的恐龍化石是國內規模最大,也是世界最大的恐龍化石基地,,目前國內外專家正在科考發掘和考察,預計在三年內建成世界最大恐龍化石朱羅紀公園
  • 侏羅紀時代有恐龍,那泥盆紀有什麼?專家:全是海底怪物
    相信大家對於恐龍都是有所了解的,雖然我們都沒有見過真正的恐龍,但是我們可以從恐龍化石或者影視劇中了解到它們。恐龍也是一種比較「悲劇」的物種,它們原本是地球的主宰,但是卻因為一顆隕石而導致滅絕了。對於恐龍的滅絕,有科學家推測:恐龍極有可能是因為隕石撞擊地球,再加上地表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引起了大規模的火山噴發,所以才導致恐龍失去了一切。
  • 男子外出散步,走著走著就發現了距今1.6億年恐龍化石
    原標題:四川自貢新發現距今1.6億年恐龍化石 發掘工作已有序開展12月21日14時,家住四川自貢的李先生外出散步時,發現疑似大型蜥腳類恐龍腿骨化石。記者從自貢恐龍博物館了解到,經專家初步查勘後確認,李先生發現的確實為大型蜥腳類恐龍腿骨化石,且為一隻體長約20米的蜥腳類恐龍的小腿骨。目前,相關發掘工作正有序開展。李先生介紹,家住自貢市大山鋪,距離自貢恐龍博物館約1公裡。21日下午,和家人散步走到環湖路邊,看到一處被挖開的山坡,在坡腳位置,有一塊長條形石頭,顏色明顯與周邊不同。
  • 屈子生態溼地公園驚現娃娃魚
    汨羅融媒體訊(記者 夏凡)12月11日上午,一條娃娃魚驚現屈子生態溼地公園水庫,被正在清理水面垃圾的公園工作人員發現。工作人員小心翼翼地將這個不速之客請進了它的臨時小屋。娃娃魚,又名「大鯢」,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一般生活在水質清澈的山間溪流、河流和湖泊之中。市城市公園管理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目測這隻娃娃魚長70釐米左右,深褐色,圓頭大腦,暫不清楚它的來源,但能在公園水庫內生存,說明水庫水質較好。
  • 【前世今生】從遠古走來的鄖縣人頭骨化石,訴說著什麼
    北京聯合大學「鄖縣人」課題研究組馮小波教授在著述中如此發問,很多參觀湖北省博物館的觀眾,看到這兩具完整的頭骨化石,也會心生好奇,這兩位從遠古走來的人類的老祖宗,想向我們訴說些什麼。12月2日,在湖北省博物館聯合湖北日報評選十大「鎮館之寶」活動中,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採訪相關專家,翻閱當年參與發掘、修理工作的專家的回憶性文章,試圖揭秘兩具距今100萬年左右的鄖縣人頭骨化石的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