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最近德國頭著了魔似的,他的銳度顏色等各種品質都深深的吸引著我。說德國鏡頭第一個能想到的就是卡爾蔡司(Carl Zeiss)。卡爾蔡司可以說有著非常複雜的歷史。二次世界大戰對他的迫害也是非常大的。但我們依然不得不承認的是德國人做事情的嚴謹和精細。而小編我主要是想和大家分享的也是蔡司歷史中的一段重要部分。那就是康泰時卡爾蔡司(Contax Carl Zeiss),下面我以康菜做描述。實話實說康蔡有一部分是德國生產,但大部分鏡頭都是有日本公司代工的,大家肯定會懷疑日本貨肯定也就那麼回事。但是康蔡完全顛覆了大家的認知。當日本公司接到代工蔡司的時候,蔡司給了他們樣品,但始終不能達到德國人要求的水平。經過苦心研究和鑽研,最終日本公司終於達到了蔡司的要求,可見康蔡也是用心良苦的。跟大家簡單的聊兩句歷史的東西,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是一隻康泰時蔡司中一款沒有遠大的名氣,但卻有著不俗表現的一隻鏡頭:
Contax Carl Zeiss Planar T* 50F 1.7mm。
在蔡司的標頭中50 1.7非常不起眼,因為還有一個玩標頭的人繞不過去的姐姐50 1.4。是哈蘇實驗室評出的19隻世界頂級鏡頭之一,(ps:蛋疼的萊卡居然佔了6隻,有機會給大家一一分享)這隻鏡頭的是分值(4.6)。(比他老姐還高0.1呢,50 1.4分值才是4.5)
蔡司鏡中最廉價的一支,成像的風格和P55mmF1.2有些相似,是蔡司鏡中的優等生之一。和他的兄長P50/1.4相比,除了在光圈小半檔,最短對焦距離略長以外,幾乎找不出任何缺點(做工可能塑料一些)。但是他絕對不是為了填補產品線而生產的「狗頭」。因為對焦比P50/1.4容易而被廣泛的好評。在色彩方面比他的兄長略微素雅一些。
在光學結構上,P50/1.7堅持了7片6組的改進型Planar結構,而非日系50/1.8的6片4組結構;在成像上,P50/1.7解析度甚至超過了1.4的大哥。但是一切都是有雙面性的,它不足之處不僅僅是色彩稍微淡了一些,蛋疼的最近對焦距離只有0.6m讓小編甚是不爽。
曬兩張夜景大光圈:
夜晚、暗光時的近景一般使用1.7光圈。一是為了表達更好的虛化,二是獲得快門速度,三是因為近拍特寫,中心解析度就夠了。還有焦外散景也是他的一個特點,在最大光圈時,如果背景是一系列的小亮點,會形成極為迷人的焦外表現。
在曬兩張黑白
第二張真的就不難看出了這讓我蛋疼的最近對焦了,要是能在近點,我又可以換一種構圖方式了。
小編忘了一件最重要的事兒了,那就是我花了1800收的這個98新左右的鏡頭,稍微覺得有一些買貴了,但是個人覺得還真是挺值了。我認為對於剛開始接觸手動頭的朋友來說,這支鏡頭無論從手感到操控和影像質量色彩上來看,也算是物有所值了。最後因為康泰時卡爾蔡司的卡口都是Y/C的卡口,小編也有一臺雅西卡相機,怎麼能錯過放棄拍攝膠片的機會呢。曬兩張圖和大家分享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