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襲人來說,她一生最大的夢想,就是嫁給賈寶玉,做賈寶玉的侍妾。
其實,襲人這麼想倒也沒有什麼錯,作為賈府的一個丫頭,這種結果可能是最好的。畢竟,按照賈府的規矩,這樣丫頭們的出路,大部分都是被主子強行指配給家裡的隨便哪一個小廝。至於這個小廝是醜是俊,是好是壞,品行如何,完全看自己的運氣。只有極少數的丫頭,可以通過嫁給賈府中的少爺,來改變一下自己的命運。嫁給了少爺們,雖然她們依然還是半個奴僕,但她們的子女,則可以成為賈府的下一代少爺小姐,享受著榮華富貴。
所以,從一開始,襲人被賈母送給賈寶玉使喚之後,這個丫頭就把心思用在了這件事上。「近水樓臺先得月」,作為賈寶玉的貼身丫頭,襲人率先和賈寶玉有了「警幻所訓之事」,從此,賈寶玉對襲人言聽計從,也對襲人非常依賴;襲人對賈寶玉的照顧,自然也更加細心周到。
後來,因為賈寶玉挨了一次打,襲人的機會竟意想不到地來了。因為襲人大膽向王夫人提出建議,要賈寶玉搬出大觀園,正說中王夫人的心思,不久之後,襲人就拿到了二兩銀子一吊錢的月例,這份月例,可是參照了賈府中趙姨娘和周姨娘的標準,也就是說,從此以後,襲人也就是賈府中一位「姨娘」了,只不過沒有正式開臉。
這個消息傳到怡紅院,連賈寶玉都很高心,和襲人笑道:「我可看你回家去不去了,那一回往家裡走了一趟,回來就說你哥哥要贖你,又說在這裡沒有著落,終究算什麼?說了那些沒有情分的話來唬我。從此以後,我可看誰還來叫你去!」
晴雯被攆之後,賈寶玉心裡很難受,雖然他也曾經懷疑到了襲人身上,但還是認為,自己這一輩子,只怕只有黛玉、襲人這兩三個,才是可以同生共死的。
雖然賈寶玉和襲人都認定了,將來兩個人是要一直在一起的,但事實上,這件事終究也成了一場空。
襲人的判詞就說,「堪羨優伶有福,誰知公子無緣」。在二十八回的時候,賈寶玉竟然無意間,做了襲人和優伶蔣玉菡的「媒人」,他將自己繫著的襲人的松花汗巾子,和蔣玉菡的大紅汗巾子,做了交換。回到賈府中,襲人向賈寶玉要自己的汗巾子,賈寶玉只得將蔣玉菡的汗巾子給了襲人,襲人不要,賈寶玉就趁著她晚上睡覺的時候,給她系在腰裡,等襲人第二天起來,「終究解下來,擲在一個空箱子裡,自己又換了一條系上」。
這兩條汗巾子,也就成了蔣玉菡和襲人未來婚姻的見證。曾經差點做了賈寶玉的侍妾,並且早就和賈寶玉有了「鬼鬼祟祟的事」,後來又改嫁了蔣玉菡,這對於襲人來說,其實是一種無奈的選擇。但是,脂硯齋給出的批語,卻令人費解。在二十回,襲人被李嬤嬤罵了一頓的時候,脂硯齋批註了這樣一句話,「茜雪至獄神廟方呈正文,襲人正文標目曰:『花襲人有始有終』,餘只見有一回謄清時,與獄神廟慰寶玉等五六稿,被借閱者迷失,嘆嘆!」
這段脂批,透露了兩個人在八十回後的信息,其一是茜雪,這個曾經被賈寶玉攆出去的丫頭,後來又在賈府落難的時候,來探望賈寶玉;其二是襲人,雖然她改嫁了蔣玉菡,但是脂硯齋還是給了她一個「有始有終」的評價。
為什麼?或許,我們還是要從脂批中尋找答案,在襲人被迫離開賈府的時候,還給賈寶玉留下一句話,「好歹留著麝月」,可見,襲人立刻賈府,離開賈寶玉,其實非常不情願,也非常無奈。襲人這個丫頭,並不是完美的,為了能成為賈寶玉的「準姨娘」,她用了很多心機,但是,她對賈寶玉的忠心,卻也很明顯,怡紅院中那些丫頭們都在玩笑打鬧的時候,只有襲人在屋裡替賈寶玉做活計,生恐賈寶玉在任何一方面有不順心。
在賈寶玉身邊的時候,能盡職盡責,被攆走的時候,依然記掛著賈寶玉日後的生活,建議賈寶玉「好歹留著麝月」,僅憑這一點,襲人也可以稱得上是有始有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