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石蘭(抄襲必究)
人在死前會看到什麼?會不會看到自己死時出現的場景?事實上,人在死之前什麼都可能看到,這完全取決於當時所處的環境。雖然死者不太可能看到死亡之後的場景,但有可能會聽到一些聲音。早有科學研究表明,人有可能在臨死的時候聽到自己被宣布死亡,甚至包括當時場景中出現的其他聲音,而這一切都在死者意識徹底消失之前被記錄了下來。
但這一現象的本質,當然沒有證明人死了之後意識依然存在,而是由於在死者的心臟停止跳動的極短時間內,他的大腦並不是同步結束自己的工作。而這個過程中被延遲的瞬間,便是他能夠最後感知到周圍環境的根本原因。簡而言之,死亡也是一個短暫的過程,身體的各個器官並不是在同一個時間點停止運作。
死亡應該是所有生物最畏懼的一件事,包括我們人類,這也是為什麼從古自今都有那麼多的人致力於如何延長壽命。事實上,我們也的確通過科學的進步,讓人類的平均預期年齡得到了成倍的提升。如果說得更具象一些,孕育孩子的風險、孩子自身的成活率都有明顯的改善,這便是科學的力量。
然而,生物不可避免的要面臨衰老這一自然現象,我們的身體和心理都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發生改變,而衰老過程本身也就是邁向死亡之路。從生物學的角度來說,複雜而必然的衰老現象,本就是再自然不過的機能衰變和退行性變,這個過程中還伴隨著生物體的抵抗力和適應性同步減弱。
從科學的角度來說,衰老是所有生物不可避免的生命過程。它不僅具有時間依賴性,而且是由自然驅使所造就的內生性變化,而科學進步能實現的只有延緩衰老和延長壽命。死亡一詞,除了自帶悲傷的字面意思之外,往往又蘊藏著很多神秘色彩。比如,迴光返照、死而復生、靈魂離開身體等。然而,這些現象可能涉及到的本質問題並不是一回事。
臨死前的人之所以會表現出迴光返照的特徵,是因為身體器官在最後關頭的分泌情況明顯高於平時,所以才會給人一種身體正在往好的方向發展的錯覺。而死而復生的人物主體,其客觀上往往都沒有在真正意義上死亡。為什麼有死亡時間一說?為何判斷死亡也有嚴格的標準?這不僅是為了確定死者的死亡時間,更說明了心跳突然停止並不等同於既定死亡。
為什麼曾經在生死邊緣徘徊過的人,會對其他人描述出很多特殊場景,並認為自己真實經歷了一次?這其實是人在特定環境下出現的錯覺、甚至是幻覺。事實上,雖然錯覺和幻覺都是一種知覺體驗,但兩者之間又有所不同。前者一般是指在特定環境下出現的與現實情況不符的判斷,而後者則是一種表現更為嚴重的知覺障礙。但無論是哪一種情況,都毫無疑問地說明了這並非客觀存在的過程。
所有已知生物都會死亡,儘管大家的存活時間有所不同。而死亡之後,也沒有任何證據可以表面意識還存在於這個世界上。對於臥床已久的人來說,死亡對他們而言,那就是隨時都可能發生的事情;而對於正常生活的人來說,沒有人能預知自己會在什麼時候、以及怎樣的場景下離開這個世界。簡而言之,與其花時間操心死亡之後會發生什麼,不如趁自己活著的時候好好感受周圍的一切,因為他們終將逝去,正如我們突然的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