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德行的人不虞匱乏

2021-02-18 書畫為善

Namo tassabhagavato arahato sammàsambuddhassa.(3次)

禮敬彼世尊、阿拉漢、全自覺者!(3次)

《法句經‧故事集》

達摩難陀長老 著  

周金言 譯


第二十一品 雜品
有德行的人不虞匱乏

正信,持戒的人,有聲譽和財富(注)的人,到處受人尊敬。-303

 

         質多羅聽完沙利子尊者的說法後,證得三果。有一天,他滿載一車子的食物和其它要供養佛陀和眾多比庫的東西,出發前往沙瓦提城。正當他向佛陀頂禮問訊時,鮮花恰如天雨般,奇蹟似的遍灑在他身上。他停留在精舍的好幾天裡,一直供養佛陀和比庫們。而天神總是裝滿他的食物和供養品,是他不虞匱乏。

 

         就在他回去的前一天晚上,他把所有的東西都供養給僧團,但天神又用很多非常有價值的東西裝滿他已空的車乘。阿難看見這段日子裡質多羅的供養品不斷為天神補充,就問佛陀:「世尊!是不是因為質多羅前來供養您,所以才能擁有這些無價的東西,如果他供養其他人,也會有這些禮物嗎?」

 

         「阿難!質多羅信仰堅定,又慷慨布施,無論他到何處,都會獲得財富和榮耀。」

 

)指信,戒,慚,愧,聞,施,慧等七聖財。

(待續)

     

往期精集

著  作  文 章

《生命的意義》--瑪欣德尊者

你認識佛教嗎》--瑪欣德尊者

《自我探索的歷程》--雷瓦達尊者

《最高的藝術》---雷瓦達尊者

《這個世界的真相 》--阿姜查尊者

《來自森林寺院的阿姜查》--阿姜查尊者

《我們真正的歸宿》--阿姜查尊者

《南傳入門問答》--吉祥尊者 佛護尊者

阿毗達摩輕鬆談》---加納卡阿毗旺薩尊者

《布施先行》---坦尼沙羅尊者

《布施什麼》--雷瓦達尊者

《無上的布施》--帕奧禪師

禪  修

         尋法尊者禪修引導   

如何修習入出息念--雷瓦達尊者

正確的修行態度禪 修中最重要的一件事

語  音

瑪欣德尊者隨緣開示選

《菩提資糧--十種福德事》

《淨覺之音》(合集)

《無悔人生》---八個系列小開示

《擺脫陰影》---九個系列小開示

《超克壓力》---六個系列小開示

《如何面對逆境》---十八個系列小開示

《法的領導學》八個系列短開示

視頻

禪修盤坐姿勢 及 晃海視頻

相關焦點

  • 匱乏造句和解釋_匱乏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匱乏(kuì fá)。近義詞有:貧乏,缺乏,缺少。反義詞有:豐富。缺乏;貧乏。多用以指物資。[魏巍《棄燕雀之小志,慕鴻鵠而高翔》:「我們常常感到失去自由比起物資匱乏而有著更深的痛苦。」]匱乏參考例句:1、我國經濟發達,民生物質不虞匱乏。
  • 福建這座山,巖上住上數月,飲食不虞匱乏,醫藥亦不成問題?
    福建這座山,巖上住上數月,飲食不虞匱乏,醫藥亦不成問題?武夷山的大王峰:狀如大王紗帽,故稱大王峰,又名紗帽峰。懸巖絕壁,底部狹小,巖頂則廣闊平坦。本縣巨富朱、萬、潘三姓都在巖頂築有別墅,廣廈連棟,可住二三百人。
  • 人有德行,必有福氣
    有德之人,走哪都會受到別人尊敬;無德之人,走哪都會受到別人的厭惡。 俗話說:「人有德行,必有福氣。」 德,不僅藏著一個人的修養,更藏著一個人的福氣。 01 守信用的人,自得人心。
  • 有德行的人自然會感召來志同道合的人
    有德此有人,就是一個領導者,他是一個有德行的人,受人尊敬的人,自然會感召志同道和的,有德行的人,來到他的身邊來幫助他,這就叫有德此有人,所以在《中論》上,也這樣提出,《群書治要·中論》上有這樣一句話,「故人君苟修其道義,昭其德音。慎其威儀,審其教令。刑無頗僻,惠澤播流。百官樂職,萬民得所。則賢者仰之如天地,愛之如親戚,樂之如壎箎,歆之如蘭芳。故其歸我也,猶決壅導滯,注之大壑,何不至之有乎?」
  • 過度的人與匱乏的人
    我身邊有一大群寫詩的朋友們,他們都有各自不同才華的方向,好多人都做著不同的工作。有些人把跟詩歌不相關的工作幹得轟轟烈烈,當然也有一些人搞得一塌糊塗。但是在內心深處這些人有一個共識就是把詩歌看的遠高於生活本身。也許,這種遊手好閒的狀態,是詩人的正途。
  • 中國第一個朝代「虞」,存在了1500多年,但卻為何不被人知?
    《國語·鄭語》:「夫成天地之大功者,其子孫未嘗不章,虞夏商周是也。」《左傳》成公十三年:「徵東之諸侯,虞、夏、商、周之胤而朝諸秦。」《墨子·非命下》:「子胡不尚考之乎商、周、虞、夏之記。」《禮記·明堂位》:「有虞氏官五十,夏后氏官百,殷二百,周三百。」《呂氏春秋·審應覽》:「今虞、夏、殷、周無存者。」
  • 中國最神秘的朝代「虞朝」,存在時間1600年,但至今沒被專家接受
    據說它存在的時間長達1600年,結果卻至今不被專家們所接受,這是怎麼回事呢?虞朝就是傳說中的上古時期,我們經常聽到關於這個時期的神話故事。虞朝的領袖,就是歷史上有名的舜帝,他是一個品德高尚的人。
  • 良好的德行才能感召人
    毛主席曾說過:「人是世界上最可寶貴的東西,只要有了人,什麼人間奇蹟都可以創造出來。」比如錢學森回國,我國兩彈一星令西方不置信的速度發射成功了。而獲得人才的方法,在於領導者修養自身,以德行感召人才。有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古時候有一位縣令愛畫老虎,但他的確畫不出虎的稟稟威風,畫出來的虎總是像貓。
  • 虞舜孝感動天,開創了中國幾千年來為人所稱頌的「禪讓政治」(宣化上人)
    虞舜的家庭很複雜,父親叫瞽瞍,雖有眼睛但不明理,不辨黑白是非,對事剛愎自用,頑固不化。頑固,就是舊腦筋,腦筋太死板了,怎麼頑固法呢?譬如他拿一塊黃銅,你拿一塊黃金,你用黃金和他換黃銅,他不換的。為什麼不換?他覺得我這個黃銅,比你那個金子更值錢,更寶貴。你告訴他說:「這是金子,是比黃銅貴得多。」他不相信的,這就是頑固,死腦瓜骨的。
  • 人的德行不夠,脾氣就很大,無明就很重
    文:宣化上人萬佛城是聖人修道之處,所以魔王要來擾亂修道人的清淨心。魔王想戰勝聖人,獨霸一方,所以處處找麻煩,令聖人投降,俯首稱臣。各位要有堅忍不拔的意志,絕不能豎白旗,一定要奮鬥到底,最後的勝利終是屬於我們的。所謂「要成佛必受魔,要學好冤孽找。」人不夠德行,隨風飄蕩,就墮落了;有足夠德行,則不會被魔王所搖動。為什麼?因為生生世世所修的根基深厚,什麼魔來也不怕。
  • 慈谿有這樣一個傳說——虞舜在海邊耕種
    古時候,虞舜為了躲避丹朱挑釁,使老百姓免遭戰爭的苦難,他帶領親人和部下,從姚江乘竹筏水路東行,然後往東北折入東橫河,來到今天的橫河鎮石堰村。虞舜看見南面有百裡長的綿綿群山,可以擋住丹朱順姚江而下東追的視線;北面是荒蕪的海塗和沿海小山島嶼,有荒蕪的土地裡可以開墾耕種,海塗裏海鮮可以捕撈,小山島嶼上果實可以採集,食物很豐富。
  • 李明輝 康德論德行義務(下)
    他先將「嚴格主義者」(Rigoristen) 與「寬容主義者」(Latitudinarier) 加以對比:       〔……〕對一般而言的道德學而言,重要的是:不論是在行為中 (adiaphora〔道德上中性之物〕),還是在人底性格中, 盡可能地不承認有道德上的折中之道。因為如果容許這樣的模稜兩可,所有的格律都有喪失其確定性與堅固性之虞。
  • 一個女子,有才情重要,還是有德行更重要?
    說到才情,很多人會自然地想起董卿來。 大家都知道,董卿是個「腹有詩書」的女子,特別是《中華詩詞大會》《朗讀者》兩個欄目,更奠定了董卿「央視一姐」的地位。 而在現代中,有才情的女人獨立性更強。越來越多的數據表明,有才又能幹的女子越不願意走進婚姻。也或者說,她們對於婚姻的要求更高,只有遇到那個讓她心服口服,甘心情願去嫁的人,她們才會結婚。不然,她們寧可單身,也不願意對婚姻將就。這是有才情女子一個很明顯的特徵。
  • 人的德行不夠,脾氣就很大、無明就很重(宣化上人)
    人不夠德行,隨風飄蕩,就墮落了;有足夠德行,則不會被魔王所搖動。為什麼?因為生生世世所修的根基深厚,什麼魔來也不怕。我們所犯的毛病,是歡喜人家讚嘆,愛戴高帽子。如果有人讚嘆一句,就感覺飄飄忽忽,迷迷糊糊,怎樣成佛?自己也不知道,也搞不清楚。若能持戒修定,有了智慧,便能毀譽不動心。誰毀謗你,心中也沒有一個不高興;有人讚嘆你,心中也沒有一個歡喜。
  • 歷史上的四個醜女子,各個有才華,德行叫人敬佩
    歷史上的四個醜女子,各個有才華,德行叫人敬佩我們常常說一個漂亮就是貌比西子,也常常說起來古代四大美女的佳話。但是殊不知,這古代的四大醜女也是頗有一番故事的。其實並非如此,她們四個雖然相貌醜陋,但是德行卻非常的出眾,是一些令人覺得敬佩的女人。比如第一個蟆母,我們光是聽到這個名字就覺得她非常的醜陋,而事實上她也的確是有點貌不出眾。傳說中她是黃帝的妻子,也是黃帝為了告訴大家,一個女人的相貌並不重要,最重要的就是德行,所以才親自娶了一個最醜的女人來證明這一點。
  • 人應該如何理解自己的價值?我們應該做一個有德行的人
    人的立身之本關於德,管仲提出了一個很獨特的觀點,就是要「爭先」。他說道:「天以時使,得以材使,人以德使,鬼神以祥使,禽獸以力使。所謂德者,先之之謂也,故德莫如先,應適莫如後。」管仲先以天、地、人、鬼神、禽獸的存在各有作用、價值來說明人也應當有立身之本,然後指出這個根本就在於人的德行。那怎樣才叫有德行呢?關鍵在一個「先」字,就是要比別人考慮的在前、行動在前。上佳的德行正在與率先垂範。實際上管仲的這個觀點與孔子的觀點有異曲同工之處,孔子曾感嘆:「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
  • 贏虞其實也是「可憐人」,不受家族重視就算了,還被李斯當作棋子
    嫪毐之所以有能力叛變,那是因為自己的勢力達到了一個巔峰,當自己被封侯之後,來投奔自己的門客數不勝數,頗有當年呂不韋的風範。可是造反並不是一件小事,失敗之後跟隨嫪毐叛變的人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處罰。在叛變中陣亡的不在少數,就算倖存下來也都被嬴政處以酷刑,輕則身家性命不保,重則牽連家族三代。
  • 傳說比夏朝更早的王朝——虞朝、有虞氏、虞舜、虞國
    虞夏商周,有歷史學家這樣認為,中國先秦有四個王朝。我們從歷史及考古角度來認識一下虞朝 一、有虞氏 有虞氏,中國上古時代的部落名。傳說其首領舜 愛 堯禪,舜都蒲阪(今山西省運城永濟縣東南)。有,詞頭。
  • 所謂上古虞朝的說法有多扯淡
    近年來,隨著我國田野考古事業的發展,一大批三代之三代之前的遺址相繼發現,使得人們對華夏早期文明的起源與初步形成有了更多的認識,雖然還沒有最終解決夏代存在與否的問題,但至少在4000—5000年前,中國各區域已經出現了繁榮的城邦、興盛的部族聯盟以及相當於王者地位的統治階層這一點已經得到了確認
  • 當父母的重視德行,小孩就重視德行;當老師的重視德行,小孩也會起而效法
    當他有時時去關懷父母的心,相信父母的整個生活起居,他都會盡心盡力去付出。 九歲的孩子能夠盡這樣的孝心,當地的地方官看了很感動。當黃香到了可以當官的年齡,當地的官員就舉他做「孝廉」,後來他當官當到尚書。所以,確確實實有孝心的人,他也同樣可以忠於國家,忠於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