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10 11: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檢察隊伍建設》2020年第11期刊登自治區檢察院黨組成員、政治部主任鄭佳玫署名文章:充分發揮檢察文化引領作用 助推草原檢察高質量發展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從戰略和全局上對文化建設作了規劃和設計,明確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檢察文化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重要組成部分,是檢察隊伍建設樹根立魂的重要基礎,是檢察事業不斷發展的力量源泉。內蒙古自治區檢察院將認真貫徹落實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依託獨特的地域、歷史和民族特點,找準檢察文化建設的契合點,努力打造以精神文化為導向、以制度文化為保障、以環境文化為基礎的文化體系,充分發揮檢察文化的政治引領、思想保證、精神支撐等作用,助推新時代檢察事業高質量發展。
一、以「忠誠、尚法、包容、堅韌」的內蒙古檢察精神為導向,築牢司法為民「檢魂」
近年來,自治區檢察院提鍊形成「忠誠、尚法、包容、堅韌」的內蒙古檢察精神。這一精神與高檢院大力培育的以忠誠、為民、擔當、公正、廉潔為主要內容的檢察職業精神一脈相承,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具體體現,既植根於內蒙古的優秀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的沃土,又與時俱進融入了新的時代要求和精神。一是加強政治建設,錘鍊絕對忠誠的政治品格。旗幟鮮明地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政法工作、內蒙古工作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強化《中國共產黨政法工作條例》等黨內基本法規的地位作用,持續推動《條例》和自治區貫徹《〈中國共產黨政法工作條例〉實施辦法》及配套制度的學習宣傳貫徹工作,確保黨的絕對領導貫穿檢察工作的各方面全過程。健全保障「兩個維護」的制度機制,加強對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的督促檢查,進一步完善問責機制、強化問責力度,以實際行動和務實舉措錘鍊對黨絕對忠誠的政治品格。二是強化思想引領,樹立堅如磐石的法治信仰。深化理想信念教育,鞏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加強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引導廣大檢察人員堅守法治信仰、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全面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牢固樹立「三個離不開」思想,增強「五個認同」意識,夯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基石,做民族團結的踐行者、宣傳者、捍衛者。圍繞檢察人員核心價值追求,開展重溫入黨誓詞、愛國主義教育、中華傳統美德教育等活動,把核心價值觀植入檢察人員內心深處。加強「忠誠、為民、公正、擔當、廉潔」的職業道德教育和職業良知教育,組織檢察人員上黨課、聽報告、參觀廉政教育基地,培養檢察人員良好的職業品性和職業操守。三是狠抓作風建設,塑造堅韌不拔的意志品質。開展艱苦奮鬥革命傳統教育,培養檢察人員「吃苦耐勞、一往無前,不達目的絕不罷休」的蒙古馬精神。舉辦檢察禮儀規範培訓,教育引導檢察人員時刻注意自身行為對檢察機關和檢察事業的影響,促進司法行為、接待禮儀行為和日常社交行為規範化。開展不擔當不作為專項整治工作,著力懲治「庸懶散」「粗拖浮」等行為,激勵檢察人員勇於擔當、敢於作為。嚴格執行領導幹部和檢察官任職迴避、個人有關事項報告制度,加大因私出國(境)管理力度。嚴格執行「三個規定」要求,嚴格落實檢察人員八小時外重大事項報告制度,加大警示教育力度,築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防線。
二、把「班子建設、能力建設、制度建設」作為檢察文化重要內涵,夯實檢察工作根基
近年來,自治區檢察院制定了《關於加強檢察文化建設的意見》,為全區檢察文化建設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為把制度文化作為檢察文化的重要保障,自治區檢察院從提升檢察效能入手,完善各項機制,規範工作流程,切實用制度與機制規範、激勵、約束檢察人員行為,推動各項工作規範運行、有序開展。一是以班子建設促進事業發展。深入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研究制定《關於充分發揮協管職能加強全區檢察機關領導班子建設規劃綱要(2020-2023)》,統籌謀劃好盟市院、基層院領導班子建設。主動加強與當地黨委組織部門溝通,提早謀劃,靠前工作,及時調整、選配好黨組副書記,為換屆儲備好人才。完善檢察機關中層幹部選拔培養機制,加大對優秀年輕幹部的分析研判、配備測算和培養選拔力度,形成幹部梯次遞進培養模式,建設高素質專業化檢察隊伍。堅持正確的選人用人導向,認真落實《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抓實政治素質考察,探索建立領導幹部政治素質檔案,嚴格執行「凡提四必」,防止「帶病提拔」。二是以能力建設激發擔當作為。突出實戰、實用、實效導向,針對全區檢察人員素能短板和弱項,加大案例培訓比例,大力推行「教學練戰一體化」教學方式。全面推行傳導式培訓,按照既博又專的要求統籌開展綜合素能培訓,積極探索以辦案組為基本單元的團隊培訓模式。積極搭建一線鍛鍊平臺,選派檢察人員到脫貧攻堅、疫情防控等「急難險重」工作中強化實踐,推動檢察人員在最複雜、最困難的環境下接受考驗、增長才幹。深入推進與滬蘇浙三省市互派交流掛職,積極推進與法院、司法、自然資源、生態環境、水利、銀保監等政法、行政、金融單位開展人才智力交流合作。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檢察官法》要求,繼續選派初任檢察官到基層一線任職,讓幹部在不同崗位經受歷練、成長成才。三是以制度建設推動規範管理。組織制定檢察幹部崗位職責規範,完善幹部選任、法律職務任免、教育培訓、宣傳等工作流程,強化過程控制,做到凡事有章可循,推動幹部管理制度化、程序化、規範化。持續完善考核評價機制,修改完善《內蒙古檢察院考核辦法》《盟市檢察長考核辦法》,研發智能化考評系統,使考核辦法更加科學合理,考評過程更加便捷高效,考評結果更加公正精確。建立學習提升長效機制,通過部務會、支部學習會等形式,集中學習黨中央、高檢院和自治區黨委關於檢察政治工作的重大決策部署和重要會議、指示精神,研究全區檢察政治工作,努力提升幹事創業的能力。
三、將「檢察符號、草原符號、紅色符號」融入檢察環境,提振檢察隊伍士氣
自治區檢察院通過建設「檢察史陳列館」「寄語牆」「笑臉牆」「檢韻書院」「圖書閱覽室」「文體活動中心」等文化地標,積極營造人人參與、人人關注的文化氛圍。通過組織好「婦女節」「青年節」「建軍節」「重陽節」,注重特定群體感召傳承影響,塑造特色機關文化,增強隊伍的凝聚力向心力。自治區檢察院堅持內外兼修並重的原則,持續營造嚴謹、文明、和諧、健康的環境文化,最大限度地發揮環境的塑造影響功能,助力規範文明司法水平的提升。一是因地制宜,精心構建硬體環境。將檢察文化、紅色文化、草原文化深度融合,建設一些具有時代性、實用性和群眾性的文化設施和活動場所,精心營造檢察文化環境。升級改造檢察人員活動中心、電子閱覽室等,為檢察人員知識更新和文化創新提供便利條件。把檢察文化元素有機融入機關環境建設之中,在辦公樓每層打造體現檢察特色的「文化長廊」,營造莊重和諧、積極向上的辦公文化環境,使檢察人員在耳濡目染中接受檢察文化薰陶。二是順應需求,科學搭建發展平臺。發揮好工青婦等群團組織作用,組織成立各類文藝團體和興趣小組,開展體育健身活動以及籃球、足球等各類競技比賽,豐富文化生活,陶冶幹部情操,凝聚檢察力量。積極開展書法、攝影、舞蹈、迎新年晚會等豐富多彩的群眾性文化活動,以多種形式講好檢察故事,傳播好檢察聲音。三是主動作為,大力宣傳檢察成果。圍繞「選樹檢察典型,展現法治人物專業精神」開展新聞宣傳。在主流新聞媒體持續報導「牧民的兒子」——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模範檢察官潘志榮,最年輕的全國模範檢察官—白靜,「興安之春」—北疆最美女檢察官春華等典型人物先進事跡,通過身邊「活教材」,激發檢察人員幹事創業的「精氣神」。堅持在辦案中普法,在普法中辦案,為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貢獻檢察力量。發揮好「草原檢察烏蘭牧騎」的「文藝宣傳、法治宣傳輕騎兵」的突出作用,零距離為群眾提供喜聞樂見的精準化服務,不斷擴大檢察工作影響力。繼續開拓「草原檢察直通車」的使用途徑,進一步延伸檢察工作觸角,拉近檢察機關與牧民的距離,為檢察工作的創新發展作出更大貢獻。持續打造「朵蘭·未檢」等一批具有民族特色的未檢團隊品牌。
原標題:《<1758期>充分發揮檢察文化引領作用 助推草原檢察高質量發展》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