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提升「四大檢察」品質的新動能

2020-12-26 央視網

  2021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將正式施行。這標誌著一個權利保護嶄新時代的到來,必將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對於即將到來的民法典時代,我們準備好了嗎?12月7日召開的全國檢察機關貫徹實施民法典工作會議,為檢察機關如何更好地實施民法典點了題、劃了重點。

  「四大檢察」全面協調充分發展的戰略機遇

  盛世修典。在傳統德治中國,盛世的到來每每伴隨重要典籍的誕生,比如《永樂大典》《四庫全書》;在現代法治中國,民族復興呼喚偉大的法典,民法典應運而生。

  1954年,1962年,1979年,2001年,我國曾經四次啟動民法典的制定和編纂工作,終於在2020年,這部凝聚著幾代人心血的法典修成正果。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切實實施民法典舉行第二十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民法典是一部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基礎性法律。我國經濟社會進入新發展階段,需要這樣一部包羅萬象的法典作為社會生活的指引。其實,對於「四大檢察」「十大業務」格局初步建立的檢察機關,又何嘗不是如此。貫徹實施好民法典,又何嘗不是有利於「四大檢察」長遠發展的重要契機。

  最高檢黨組作出的判斷是——要以學習貫徹民法典為契機,全面提升「四大檢察」「十大業務」品質,並進一步將這項工作置於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設的大局中去謀劃:

  ——以貫徹實施民法典為契機,做強民事檢察工作;

  ——以民法典權利規定為遵循,客觀公正履行刑事檢察職能,尊重和保障人權;

  ——以民法典為參照,加強行政檢察監督,助推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設;

  ——以實施民法典為契機,推動深化做好公益訴訟檢察工作,以訴的形式履行好法律監督職責。

  對於這份政治自覺、法治自覺、檢察自覺,法律專業人士也「心有戚戚焉」,從不同角度對檢察機關如何依法履職、如何貫徹落實民法典提出意見建議。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民法典編纂工作專班成員朱虎表示:「民法典明確和保障了人民所享有的各項合法權益,為行政權力的行使劃定了界限。行政檢察監督也應當以民法典為標尺,在行政檢察監督案件的範圍內,對減損民事主體合法權益或增加其義務的各項行政活動予以監督糾正。」

  又如民法典侵權責任編雖然增加規定了生態環境損害的懲罰性賠償規定,但如何落實還需要更多配套制度完善和司法實踐探索。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就此指出:「雖然法律已有供單獨受害者逐個行使權利的懲罰性賠償制度,但若無檢察機關這樣的『保民官』挺身而出,勇於提起懲罰性賠償的公益訴訟,懲罰性賠償制度可能陷入空轉狀態。」

  循法而行,依法而治。學好用好民法典,不僅是民事檢察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重要任務,更是「四大檢察」「十大業務」共同的政治責任和法律責任。

  實施好民法典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法治建設要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護人民」;

  「要把體現人民利益、反映人民願望、維護人民權益、增進人民福祉落實到依法治國全過程」……

  在習近平法治思想中,以人民為中心的重要論述俯拾皆是,維護人民權益的價值追求清晰無比。

  對於民法典這部新時代的人民法典,習近平總書記更是明確指出,「講清楚實施好民法典,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保障人民權益實現和發展的必然要求」。

  清華大學法學院院長申衛星以這樣一種詩意的語言描述民法典對於人民權利無微不至的呵護:「打開民法典,我們會發現民法典是循著人的成長軌跡而設計的,體現了對人的全面終極關懷。」「打開民法典,我們會發現整部民法典的七編是以權利為主線來組織其外在體系的,可以說中國民法典是一部以權利為本位的法律。」

  如何把這部新時代人民權利的宣言書從紙面上落實到檢察工作中,考驗著檢察官的政治智慧和法律智慧。

  廣東省檢察院檢察長林貽影認為,民法典為「四大檢察」「十大業務」賦予了更多內涵,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始終堅持人民利益至上,堅持法律監督機關的憲法定位,依法充分行使檢察權,以更強擔當做實做強做優新時代法律監督,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貢獻檢察智慧和力量。

  黑龍江省檢察院檢察長高繼明表示,要精準把握民法典立法精神,更好地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依法保護民事權利,大力化解矛盾糾紛,推動解決人民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進一步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民事檢察工作要圍繞民法典發力很好理解,但其他檢察工作如何與民法典發生關聯呢?比如有的幹警就認為,學習貫徹民法典是民事檢察工作的事兒,跟刑事檢察工作關係不大。對此,最高檢領導舉了個例子進行糾偏:「不了解物權、債權、人格權規定及其原理,怎麼能處理好經濟犯罪案件、職務犯罪案件?怎麼能辦好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案件?」

  「『四大檢察』之間具有法律監督屬性的共通性;功能作用上具有維護法律統一正確實施、維護公平正義的共同性;內容上具有交叉交融性。」對於應如何轉變刑事檢察理念、推動民法典有效實施,最高檢第一檢察廳廳長苗生明提出自己的觀點,「要嚴格依法履行刑事檢察工作職能、職權,保護民法典所確立的民事權利不受侵犯、促進民事關係和諧有序。針對辦案實踐中涉及刑民交叉、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產權保護、國家賠償等案件中依然較為普遍存在的重打擊、輕保護問題,要充分發揮檢察監督的能動功能,通過檢察監督體現出法治體系中制度補益與規範完善發展,實現民法典在解決權利保護、新類型糾紛、社會行為導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弘揚等領域良法善治的社會治理功能。」

  理念要跟上,監督辦案更要跟上

  今年6月16日出版的第12期《求是》雜誌發表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文章:《充分認識頒布實施民法典重大意義,依法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權益》。文章指出,民法典實施水平和效果,是衡量各級黨和國家機關履行為人民服務宗旨的重要尺度。

  對於學習貫徹民法典,最高檢領導提出「兩手抓」的要求:

  一手抓理念。「理念一新天地寬,學習貫徹好民法典,首先就要轉變理念。要將民法典的精神內涵、基本理念、價值追求融入檢察機關司法辦案各環節,貫穿法律監督全過程。」

  一手抓實幹。「通過實幹——監督、辦案,真正讓民法典落實落地,並在此過程中全面提升檢察工作水平。」

  最高檢領導還為民事檢察工作如何落實好民法典劃出重點:「加強精準監督、類案監督,努力辦好對經濟社會發展有引領價值的典型案例,辦一件解決一類問題,引領法律的適用和法治意識的養成。」

  鍾某長期以「公民代理」身份代理案件,湖北省檢察機關在履行訴訟監督職責中,注意到這一反常情形。在對鍾某代理的8起案件進行對比審查後,發現多起案件中他並不符合公民代理條件,且涉嫌利用代理人身份實施詐騙。檢察機關遂向法院發出類案檢察建議,建議法院對存在公民代理情形的訴訟案件嚴格審核代理資格,堵塞違法代理的漏洞。

  對鍾某類案的監督是檢察機關開展民事檢察類案監督的一個縮影。湖北省檢察院副檢察長金鑫表示:「民法典的編纂為民事訴訟類案監督提供了重要指引,我們在貫徹落實民法典中要不斷完善類案監督機制,促使監督質效提升,有效減輕群眾訴累,實現法檢雙贏多贏共贏,推動社會治理體系建設。」

  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提高司法公信力,是維護民法典權威的有效手段。對於檢察機關來說,就要加強民事檢察工作,加強對司法活動的監督,暢通司法救濟渠道,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堅決防止以刑事案件名義插手民事糾紛、經濟糾紛。

  開展「掛案」清理工作,是檢察機關落實民法典「以人民為中心」「平等保護」等核心價值理念的具體體現。

  河南省柘城縣檢察院對涉及民企的「掛案」積極開展清理活動,有兩起「掛案」在近期得到清理。全國人大代表、柘城縣人民醫院護理部主任宋靜為這項工作點讚:「檢察院積極作為,極大淨化了全縣的民營經濟營商環境,解決了民營企業家們幹事創業的後顧之憂。我必須給檢察院點個大大的贊!」

相關焦點

  • 「法學匯」民法典人格權保護體系與四大檢察職能作用發揮
    民法典人格權獨立成編是民法典編纂的亮點和創新之一。民法典人格權編為具體人格權和一般人格權保障提供了制度依據和發展空間。人格權編怎樣實現對於人格尊嚴的保護、與憲法人格尊嚴條款的關係如何、對於基因編輯技術進行何種規制等,均需深入研究。同時,在重塑性改革背景下,檢察機關如何將民法典人格權保護規定有效落實到四大檢察工作中,也是當前檢察職能作用發揮的重點內容。
  • 民法典正式實施在即,全國檢察機關如何貫徹實施?劃重點啦!
    一方面,不少檢察人員思想觀念上還是「重刑輕民」。民事檢察辦案質量、效率、效果不適應新時代人民群眾更高要求,精準監督還待落實。民商法專業人員不足,把握法律政策、辦理新型案件、釋法說理等能力不足。另一方面,雖然最高檢黨組反覆強調要把民法原則、民法典精神融入「四大檢察」,但傳統觀念、辦案方式仍存在不適應、跟不上的問題。
  • 民法典與檢察工作|檢察公益訴訟遇上民法典,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在民法典這部「生活百科全書」中,有11處直接表述了「公共利益」「社會公共利益」,並明確規定了「綠色原則」「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懲罰性賠償」等制度,這也成為民法典備受關注的亮點和特色。中國人民大學常務副校長、中國法學會民法學研究會會長王利明表示,民法典回應了強化環境資源保護的現實需要。良好的生態環境,就是最普惠的人民的福祉,為此民法典專門增加生態環境保護的侵權責任、對生態破壞的修復責任,特別是規定了對惡意損害生態環境的要承擔懲罰性賠償責任。公益訴訟檢察工作如何落實「綠色原則」?
  • 「民法典在你身邊」孫華偉:檢察說民法之帶你看清「格式條款」
    民法典在你身邊按照中央、省委、市委關於學習宣傳民法典的統一部署和市委「同心戰疫·共謀發展」主題宣傳活動要求,為進一步提高檢察幹警學習民法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推進民法典走到群眾身邊、走進百姓心裡,牡丹江市人民檢察院於7月初舉辦了「民法典在你身邊」主題微課製作大賽
  • 最高檢:民法典實施對檢察工作帶來三大影響
    來源:證券日報網 吳曉璐本報記者 吳曉璐「雖然最高檢黨組反覆強調要把民法原則、民法典精神融入『四大檢察』,但傳統觀念、辦案方式仍把學習貫徹民法典當作只是民事檢察部門的事,不適應、跟不上的問題依然存在
  • 嚴部署抓落實見成效 齊齊哈爾政法系統奏響學習宣傳民法典最強音
    ,全市政法幹警深入學習宣傳民法典,努力提高法律素養,積極推動民法典學習宣傳走進日常生活、走入人民群眾,依法保障人民群眾合法權益,全面提升政法工作質效,奏響學習宣傳民法典最強音。  政法各單位充分認識頒布實施民法典的重大意義,把學習民法典作為一項長期學習任務來抓,堅持學原文、悟法條、研究深、琢磨透,深刻領會民法典的精神內涵,更新法律監督理念,積極培養自身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法的能力,切實提升依法履職能力。
  • 堅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導 在貫徹實施民法典中全面履職盡責
    民法典是一部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基礎性法律。實施好民法典,意義重大。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體學習時指出:「要加強民事檢察工作,加強對司法活動的監督」。2021年1月1日,民法典將正式施行。檢察機關作為司法機關和國家法律監督機關,必須堅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導,帶頭學習、貫徹、保障民法典實施,以高質量監督辦案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 有「典」厲害 榆林靖邊檢察與你一起「典」亮生活
    日前,陝西省榆林市靖邊縣人民檢察院派三名幹警參加了榆林市人民檢察院舉辦的檢察機關民法典知識競賽,經過預賽和決賽的激烈角逐,靖邊縣人民檢察院獲得團體三等獎,幹警王巧珍榮獲個人三等獎。《民法典》是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大法。作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民法典》將對每一個人都產生重要影響,因為它幾乎囊括人的一生中所有民事行為,不論是結婚、離婚、繼承、收養等人生大事,還是物業服務、飼養動物等生活瑣事,都可以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據。《民法典》對於民事檢察工作意義重大。
  • 學好民法典 行好人生路——柞水縣人民檢察院開啟民法典進校園巡講...
    民法典頒布以來,不僅在法學界引起轟動,也在全社會掀起了 「學法用法守法」的新熱潮,學校作為培育新時代英才的重要陣地,及早開展《民法典》教育勢在必行。近日,柞水縣人民檢察院主動上門,送「典」進校,在全縣範圍內開展民法典進校園巡講活動。
  • 民法典:開啟民事司法工作新紀元
    民法典已經成為法治中國建設的一個新標杆、法治建設史上一座熠熠生輝的裡程碑。對民法典的重要性,怎麼評價都不過分。 在憲法框架內建立完備的法律體系是依法治國的基礎,而在民法、刑法和行政法三大法律體系中,民法又是基礎中的基礎,其他部門法大多是從不同側面,對民事法律關係和基本原則加以保護、充實和發展而形成的,所研究和規制的也大多是與民法領域的融合、轉換與衝突問題。
  • 這場「《民法典》進新華書店」直播,1.9萬人點讚!
    11月21日,陽城縣人民檢察院走進新華書店法治宣傳點,開展《民法典》專題講座。主講人柴沫林,陽城縣人民檢察院第三檢察部主任、檢察委員會委員、一級檢察官。長期從事民事監督、行政監督、公益訴訟工作。《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 全國檢察機關貫徹實施民法典工作會議召開
    民事檢察辦案質量、效率、效果不適應新時代人民群眾更高要求,精準監督還待落實。民商法專業人員不足,把握法律政策、辦理新型案件、釋法說理等能力不足。另一方面,雖然最高檢黨組反覆強調要把民法原則、民法典精神融入「四大檢察」,但傳統觀念、辦案方式仍存在不適應、跟不上的問題。會議強調,真正把民法典落到實處,首先要解決好思想認識問題,正確把握民法典實施對檢察工作整體帶來的深刻影響。
  • 雲南:使民法典成為少數民族同胞福祉的最佳選擇
    近期,我國第一部民法典正式發布,將於明年1月1日開始實行。為讓這部與每個人生活息息相關的民法典得到有效實施,雲南省於6月11日制定出臺了《雲南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深入學習宣傳和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決定》指出,「人大要充分依法履行好地方人大的立法和監督職能,保證民法典的遵守和執行」。
  • 民法典實施對檢察工作帶來哪些影響?這場會議釋放重要信號!
    一方面,不少檢察人員思想觀念上還是「重刑輕民」。民事檢察辦案質量、效率、效果不適應新時代人民群眾更高要求,精準監督還待落實。民商法專業人員不足,把握法律政策、辦理新型案件、釋法說理等能力不足。另一方面,雖然最高檢黨組反覆強調要把民法原則、民法典精神融入「四大檢察」,但傳統觀念、辦案方式仍存在不適應、跟不上的問題。
  • 正確處理民法典頒布後的新舊法銜接問題
    民法典在相當程度上保持了與現行民事法律的穩定性和延續性,避免了因民法典的實施給司法實踐帶來過大的衝擊和不適。但民法典畢竟不是簡單的法律彙編,「而是對現行的民事法律規範進行編訂纂修,對已經不適應現實情況的規定進行修改完善,對經濟社會生活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作出有針對性的新規定」。
  • 為「少年的你」保駕護航 張軍送來「民法典大禮包」
    民法典是一部百科全書 涵蓋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民法典規定了每個人從呱呱墜地到結婚生子、死亡,從柴米油鹽到衣食住行的權利,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法」與「法典」的一字之差,凸顯了民法典的龐大與厚重。
  • 紮實推動民法典落地生根——全國律師行業掀起學習宣傳民法典熱潮
    民法典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設部署,是加快建設良法善治的法治中國的戰略性工程。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通過的民法典,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系統總結改革開放40多年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民法發展成果和實踐經驗,是一部紮根中國大地、反映人民意願、體現時代精神、彰顯華夏氣派的民法典。
  • 書香機關|盧子明:《民法典》開啟中國法治新時代
    本讀書活動第二期推薦書目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2020年5月,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時代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大成果。5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切實實施民法典」舉行第二十次集體學習。
  • 雙柏縣:走出去的檢察開放日
    近日,雙柏縣人民檢察院的檢察官們走出檢察院,走進該院掛點服務的縣重點民營企業——雲南森美達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開展「送法進企業」活動,為企業員工送上量身定製的法治講座,讓企業員工掌握民法典知識,提升法治化營商環境。
  • 擁抱高科技 激活新動能
    本報訊(記者袁詢)12月8日,合陽城街道商會組織民營企業家開展主題黨日活動,學習信息安全和《民法典》知識,引導會員單位利用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等高科技知識提檔升級,更高質量發展,提升會員單位的信息安全和法律意識。據了解,本次黨日活動的主題是:擁抱高科技、激活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