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處理民法典頒布後的新舊法銜接問題

2020-12-10 瀟湘晨報

民法典在相當程度上保持了與現行民事法律的穩定性和延續性,避免了因民法典的實施給司法實踐帶來過大的衝擊和不適。但民法典畢竟不是簡單的法律彙編,「而是對現行的民事法律規範進行編訂纂修,對已經不適應現實情況的規定進行修改完善,對經濟社會生活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作出有針對性的新規定」。

據統計,民法典1260個條文中,保留條文佔36.3%,新增條文佔11.7%,實質性修改條文佔19.5%,非實質性修改條文佔32.5%。對此,民事檢察監督應當高度重視民法典頒布實施後的新舊法銜接,只有在自身辦案環節準確把握新舊法銜接的標準,才能精準判斷民事生效裁判在新舊法的銜接問題上適用法律是否正確。

新舊法的銜接問題本質上就是新法能否溯及既往的問題。關於法的溯及力,《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93條規定,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不溯及既往,但為了更好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別規定除外。該條規定為解決民法典頒布實施後的新舊法銜接問題提供了基本準則。

對於民事法律行為發生在民法典實施前、訴爭糾紛在民法典實施後尚未審結的案件,在遵循法不溯及既往基本原則的同時,還需要根據具體的情形判斷是適用民法典的相關規定還是適用民事法律行為發生時的法律更有利於對當事人合法權益的保護,從中選擇適用最有利於保護當事人合法權益的規定。具體適用規則體現為:

第一,民法典中新增條文的溯及力問題。原則上,民法典中創設性的新增規定沒有溯及力,如總則編中的臨時監護制度、物權編中的居住權制度、婚姻家庭編中的離婚冷靜期制度等均不能溯及既往。但是,對於現行民事法律中有總則性、基礎性的規定,新增條文屬於對現行規定的具體展開,則民法典實施後具有溯及力,甚至在民法典正式實施前還可以在司法辦案中參照適用。最典型的如第四編關於人格權的規定,其實民法總則民事權利一章第109條至第111條中已經有關於人格權的總則性的規定,人格權編雖然在立法體例上屬於創設性的規定,但其實質內容是民法總則中相關規定的制度擴展、細化和落實,完全可以在民法典正式實施前參照適用。

如部分地方人民法院在審理個人信息保護糾紛案件中,容易忽視當事人訴訟請求的請求權基礎,沒有細緻區分人格權請求權和侵權損害賠償請求權之間的區別,一概按照侵權責任的構成要件和責任形式進行分析判斷,在法律適用上是存在問題的。檢察機關在辦理該類案件時,完全可以參照民法典的具體規定去判斷人民法院的生效裁判是否存在需要監督的情形。

第二,民法典中實質性修改條文的溯及力問題。應從最有利於保護當事人合法權益的角度,選擇適用新法還是舊法。需注意的是,民事訴訟是平等民事主體之間的兩造對抗,在訴爭的民事權益上屬於此消彼長的博弈關係,無論適用哪一種標準裁判,必然對一方當事人有利,對另外一方當事人不利。因此,應以不給一方當事人造成明顯不公結果為標準,來判斷是否有利於保護當事人合法權益。在難以判斷時,仍然遵循法不溯及既往的基本原則。

以保證合同糾紛為例,擔保法第19條規定,當事人在保證合同中對保證方式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按照連帶責任保證承擔保證責任,而民法典第686條修改為按照一般保證承擔保證責任。如果適用擔保法的規定對保證人不利,而適用民法典的規定又對被保證人不利,在此情形下就應根據法不溯及既往的原則選擇適用擔保法還是民法典。

第三,民法典中非實質性修改條文的溯及力問題。所謂非實質性的修改,主要包括三種情形:

一是立法語言表述更加嚴謹準確,如第1218條、第1224條將「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修改為「醫療機構或者其醫務人員」。

二是對現行法律規定進行了補充、細化、完善,如民法典第401條軟化了流質條款的效力,很多評論認為這是一種重大變化,但如果仔細分析,即使依據物權法第186條的規定認定流質條款無效,但該條款並不導致合同整體的無效,抵押權人仍然有權依法主張優先受償,且近年來人民法院都是依據這一思路進行裁判的,不能視為是一種實質性的修改。

三是對現行司法解釋的吸收,如民法典第793條關於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無效後建設工程價款的支付,即相關司法解釋經司法實踐檢驗後正式入法。非實質性修改條文並沒有改變和影響司法裁判標準,從司法實操的角度講,不存在溯及力的問題。

第四,關於新出臺司法解釋的溯及力問題。「兩高」司法解釋在民事司法法律適用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根據最高人民法院已經公布的2020年度司法解釋立項計劃,明年上半年之前將出臺17個民事司法解釋。因「司法解釋是最高司法機關針對法律在實踐中的具體適用而對法律作出的理解,因而與立法不同,其目的並非創設規則,而是運用法律解釋方法解決法律的實施問題。因此,大多數司法解釋雖然制定於被解釋的法律施行之後,卻應溯及到被解釋的法律實施之日發生效力。」

作為檢察機關應當注意的是,對於在民法典實施之後、司法解釋出臺之前,地方人民法院依據自身的理解作出與司法解釋不完全一致的裁判,如果沒有造成特別不公平的處理結果,應當謹慎提出監督意見,因為這不僅會影響到司法權威,而且,「這種以現在的理解否定過去理解的做法既不符合司法的規律,也不符合認識的規律。」

(作者單位:廣東省人民檢察院)

【來源:正義網新聞】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學習民法典之68《民法典》施行後,原相關司法解釋如何銜接適用
    當然,儘管《民法典》的施行不會給司法實踐帶來太大的震動,但《民法典》畢竟對原有的法律作出了不少修改,並增設了一些新的規定,因此新舊法的銜接及其適用問題仍然值得重視,其中主要涉及的是《民法典》的溯及力問題。根據《立法法》第93條的規定,法律原則上沒有溯及既往的效力,但「為了更好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別規定除外」,這在理論上被稱為「有利溯及」。
  • 玄玉寶:《民法典》時間效力初探|至正 論法
    這是《民法典》附則部分法律條款針對該法時間效力和新舊法銜接所作的規定,前文對此已有所述及。《民法典》施行後,上述民事單行法將被《民法典》替代,故上述民事單行法施行至2020年12月31日為止,2021年1月1日以後發生的民事行為由《民法典》規範和調整。
  • 最高法院:民法典施行後,能否溯及既往、新舊法如何銜接適用(有爭議...
    最高法院:民法典施行後,能否溯及既往、新舊法如何銜接適用(有爭議)|民商事裁判規則 2020-09-10 15: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民法典頒布的意義是什麼?
    民法典頒布的意義是什麼?二、民法典的頒布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特色凝聚首先,將「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一項重要立法目的。民法典在總則第一條中明確提出「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係,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 《民法典》總則篇的12個法律要點(含新舊法條對比)
    一、關於總則篇基本規定新舊法條對比舊法條相關規定《民法典》備註《民法通則》(2009年8月27日)第一編 總則賦予諸如個人獨資企業、合夥企業、業主委員會等不具備法人資格的組織民事主體地位,有利於其開展民事活動,也與其他法律的規定相銜接。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均是民事主體,形成了三元的民事主體結構,三者地位平等。3、調整了「人身關係」和「財產關係」的排序。與原《民法通則》相比,《民法典》將所調整對象的「人身關係」調整到「財產關係」前面,更凸顯了人文主義精神。
  • 官方版《民法典》全文新舊對照表
    官方版《民法典》全文新舊對照表 2020-06-14 03: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杜萬華 | 《民法典》 總則編重點問題解讀
    法律的生命在於實施,而實施法律的一個重要環節就是法律的適用,即法官、檢察官,特別是法官適用 《民法典》來處理民事案件、解決民事糾 紛,而脫離法律適用環節就可能成為紙上的法律。《民法典》 將於2021 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 所以正確實施和合理適用《民法典》的緊迫性將越來越強。全國人民尤其法官、檢察官都要認真學習、領會《民法典》的精神。
  • 民法典來了|關於《民法典》的時間效力問題
    自從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以下簡稱《民法典》),國家主席習近平籤署第45號主席令予以公布後,新中國成立後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就誕生了,這不僅實現了幾代人的夙願,還開創了我國法典編纂立法的先河,具有裡程碑意義,而從「法」到「典」的更替,更是開啟了一個民事權利保護的新時代,是新時代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大成果,是我國的一件
  • 最高檢副檢察長:民事檢察要處理好新舊法律銜接與適用問題
    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張雪樵指出,民事檢察工作要處理好新舊法律的銜接與適用問題,把握案件的監督標準與監督方式。民法典在整個民事法律體系中居於基礎性地位,是民事檢察工作最重要的實體法依據。張雪樵表示,民法典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原則上不發生溯及既往的效力,但並不是絕對原則,依據相關法律或法理還存在可以溯及既往的例外情形,一是「有利溯及」的例外,二是「法律漏洞補充」的例外。
  • 《民法典》數據問題評析
    我們傾向於後一種觀點,即「反映特定自然人活動情況的各種信息」的基礎仍是自然人的特定和可識別性,應當屬於公民個人信息的一種類型。《民法典》相較《網絡安全法》,在個人信息類型列舉中追加了「電子郵箱」「健康信息」和「行蹤信息」,其中的「行蹤信息」恰恰符合「反映特定自然人活動情況」的判定範疇。
  • 民法典日日談 01|一部法典頒布的劃時代意義
    一、《民法典》條款新增與變動情況《民法典》1260個條文中,保留現行法規定的條文約有457個,佔比約為36.3%;對現行法及相關司法解釋作「非實質修訂」而來的條文約有409個,佔比約為32.5%;對現行法及相關司法解釋作「實質性修訂」而來的條文約有246個,佔比約為19.5%
  • 最高法舉行貫徹實施民法典 全面完成司法解釋清理和首批司法解釋...
    清理結果具體包括三種情況:一種情況是,與民法典規定一致的共364件,未作修改、繼續適用;第二種情況是,對標民法典,需要對名稱和部分條款進行修改的共111件,經修改頒布後自明年1月1日施行;第三種情況是,決定廢止的司法解釋及相關規範性文件共116件,自明年1月1日失效。
  • 【民法典】關於《民法典》的時間效力問題
    2.請問,《民法典》公布後,所涉及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以下簡稱《民法總則》)、《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以下簡稱《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以下簡稱《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以下簡稱《侵權責任法》)及其他相關法律是不是就直接廢止了啊?
  • 金州論典 | 《民法典》與網絡權益保護
    一、首次在同一部法律內對網絡權益保護進行了體系化規定在《民法典》頒布之前,關於網絡權益保護的法律規定散見於《民法總則》、《合同法》、《侵權責任法》、《網絡安全法》、《電子商務法》、《網絡安全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規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利用信息網絡侵害人身權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
  • 民法典的主要制度與創新
    1979年第三次啟動民法起草工作,由於剛進入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法制建設處於重啟階段,制定一部完整民法典的條件尚不具備。因此,彭真、習仲勳等領導同志深入研究後,決定按照「成熟一個通過一個」的工作思路,確定先制定民事單行法律,逐步積累、總結、提高。1980年修改了婚姻法,之後陸續出臺了繼承法、民法通則、擔保法、合同法等。
  • 中國發布丨最高法:準確適用民法典及相關司法解釋 推進民法典統一...
    中國網1月5日訊(記者 張豔玲)記者從最高法獲悉,4日,全國法院貫徹實施民法典工作會議以視頻方式召開,最高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周強出席會議並講話。周強強調,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堅持服務大局、司法為民、公正司法,確保民法典正確貫徹實施。
  • 黃岡市供銷社系統舉辦《民法典》學習培訓會
    為深入學習宣傳《民法典》,全面提升全體幹部職工依法行政能力和法治觀念,12月15日,黃岡市供銷社系統組織開展了一次《民法典》專題學習培訓會,邀請湖北坤正律師事務所資深律師羅翔林進行專題授課。羅翔林律師以自己對《民法典》的理解講起,從編纂《民法典》的重大意義切入,分析了《民法典》的基本結構和內容,並結合社會熱點問題對《民法典》的若干新制度進行了全面解讀。培訓過程中,羅律師以案說法,結合典型案例向大家詳細闡述《民法典》中的法律條款,以及本次頒布的《民法典》與之前使用的相關法律法規之間的變化。
  • 大渡口中學舉行《民法典》守護「少年的你」法制講座
    安青網訊 12月4日國家憲法日,大渡口中學與東至縣檢察院聯合,開展「沐童.童心驛站」未檢法制進校園活動,充分認識頒布實施民法典的重大意義,更好地推動民法典實施。東至縣檢察院黨組成員紀檢組長、大渡口中學法制副校長宋琳春舉辦了《民法典》守護「少年的你」法制講座,講座從「民法典守護未成年人的各個年齡段分析」「以案說法,民法典對未成年人權益的保護」和「青少年如何學習運用《民法典》」等三個方面為師生做了深入、細緻地解讀。
  • 轉發| 法曉天下:聚焦民法典《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最新信息專輯
    轉發 | 法曉天下:聚焦民法典《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最新信息專輯 2020-06-20 05: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民法典》典型合同重點法條解讀
    江西順合律師事務所 葉雙湖 一、第十四章租賃合同重點法條解讀 《民法典》保留了原《合同法》中租賃合同章節中的相關條款,同時就居住權問題進行細化並編撰成獨立章節,就租賃物正常使用損耗是否需要賠償、維修費用誰承擔、期滿續租等問題進一步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