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2005年,全市民族宗教部門學習貫徹中央民族工作會議精神和國務院《宗教事務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大力推進民族宗教工作法制化進程,圓滿完成各項工作任務。
民族工作。按照中央、全省民族工作會議精神,制定下發《常州市農村少數民族脫貧致富奔小康工作實施意見》,部署新一輪少數民族脫貧致富奔小康工作,協調解決好市清真牛羊肉加工基地因城市發展需要在搬遷、安置方面的有關問題。加大對溧陽後周養羊基地的扶持力度,市財政從2004年起分3年、每年無償撥款30萬元支持該基地擴大規模,在湖邊坡地擴建羊舍,新徵3.33公頃發展用地,到2006年養羊存欄數將達到3000隻。根據武進潘家鎮回民聚居村的特點,市、區民族宗教部門與該村黨支部共同規劃「一主三化」(以發展民營經濟為主體,努力促進農業產業化、新型工業化、農村城市化)的總體發展思路。加強對少數民族流動經商、外來務工人員的聯絡協調工作。至年底,全市有近3萬名外來少數民族人口。成立民族團結促進會,構築民族工作新平臺,及時妥善處理因民族問題引發的各類矛盾糾紛,維護社會穩定、民族和諧。
宗教工作。以學習貫徹《條例》為主線,著力推進宗教工作法制化,多渠道、多形式地開展該條例的學習宣傳;以「宗教和睦與社會和諧」為主題舉辦系列活動;積極穩妥地開展以抵禦境外宗教滲透為重點的行政執法工作,在宗教界開展創建「平安宗教活動場所」活動;指導愛國宗教團體加強自身建設,推進宗教場所的基本建設。
【成立常州市民族團結促進會】12月18日成立。該團體將為密切黨和政府與少數民族群眾之間的聯繫,使政府了解、掌握少數民族群眾的意見、建議,加強各民族的相互聯繫和交流,維護和促進民族領域的團結穩定發揮積極作用。
【學習宣傳《宗教事務條例》】年內,全市多渠道、多形式學習宣傳該條例。1.舉辦培訓班。各級統戰、宗教部門舉辦《條例》培訓班8期,其中各級民宗幹部培訓班3期267人次,宗教教職人員培訓班5期526人次。各鎮、街道及各級宗教團體舉辦《條例》學習、培訓班,累計培訓超過2000人次。2.聯合發文。市民族宗教局會同市依法治市領導小組辦公室、司法局聯合下發《關於認真學習宣傳貫徹〈宗教事務條例〉的通知》,將《條例》納入「四五」普法內容,編入《法律法規彙編》。3.媒體宣傳。《常州日報》、《武進日報》、《常州高新區》報刊登《條例》原文,並發表解讀文章及專訪。市依法治市網及法制宣傳欄發布《條例》原文及宣傳提綱。法制廣場及「政風熱線」將《條例》作為宣傳內容。4.進行《條例》測試及知識競賽。在同一時間、不同考場對全市各級民族宗教幹部(助理)、宗教團體工作人員及宗教場所教職人員共500餘人進行統一的知識測試,優秀率達95%由各轄市(區)和宗教團體各選派一支代表隊參加全市《條例》知識競賽,反響熱烈,效果很好。
【開展「宗教和睦與社會和諧」主題活動】年內,市委統戰部、市民族宗教局聯合舉辦「宗教和睦與社會和諧」大型研討活動,共收到論文43篇,其中27篇選入《論文彙編》,9篇在5月17日召開的研討會上進行大會發言交流,5篇被省級刊物發表。武進區民族宗教局與文化部門以宣傳《條例》為主題聯合創作的「和諧之聲」專題文藝節目,分別在全區23個鎮和市紅星大劇院演出,共有4萬餘名幹部群眾觀看。舉辦全市宗教界首屆「和諧杯」文體比賽,設桌球、羽毛球團體賽及書法比賽3個項目,轄市(區)及宗教團體組成8支代表隊參加。
【創建「平安宗教活動場所」】年內,本市在宗教界開展創建「平安宗教活動場所」主題活動。創建活動的開展,進一步加強了各級宗教團體的自身建設,提高了宗教活動場所的管理水平,增強了抵禦境外宗教滲透的能力。
【推進宗教場所的基本建設】經過三年多的建設,年底基本完成天寧寶塔外立面裝飾和部分內部裝飾,寶塔廣場初步建成。各轄市(區)有關宗教場所也從實際出發,量力而行,加快武進橫山大林寺佛學院、白龍觀玉皇大殿、金壇茅山元陽觀、乾元觀玉皇大殿等改擴建項目的建設。年內全市有31個項目完工或開工建設,共投入資金2345萬元,累計完成場所基本建設投資近1億元。(張行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