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甘寧邊區時期黨對回族的民族宗教政策探析

2021-03-03 西安回坊

抗戰時期的中國回族穆斯林 陝甘寧邊區時期,是中國共產黨在局部範圍執政實踐的重要時期。在延安,中國共產黨制定了一系列促進各民族一律平等和宗教信仰自由的民族宗教政策,這些政策對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產生了很大影響,在民族解放運動中佔有重要地位,並為中國共產黨在全國執政後制定正確的民族宗教政策提供了很多可以借鑑的經驗和理論。

  首先,中國共產黨對回族的認識比較公正、準確,是站在歷史唯物主義的角度客觀地看待回族問題,沒有民族偏見,這是黨贏得回族人民信任的基礎。

  如何看待回族和伊斯蘭教的關係?1940年4月擬定的經中央書記處批准的《關於回回民族問題的提綱》(以下簡稱《提綱》)明確指出:「伊斯蘭教對回回民族,不只是簡單的宗教信仰」,而是成了「回回民族社會生活的組成部分」。

  對於回民起義,《提綱》的認識就更為準確:「回族每次起義的失敗,便遭受一次嚴重的屠殺和摧殘。」「清朝的時期,邊區所管轄的各縣原先都有回民居住。同治回民革命運動的時候,經過清朝統治者的屠殺,這些地方的回民多數死亡逃散。」毛澤東1945年在《論聯合政府》中也指出:「近幾年對於甘肅回民的屠殺事件,就是明證。這是大漢族主義的錯誤的民族思想和錯誤的民族政策。」毛澤東還指出,清朝統治者「利用大漢族主義的劊子手,對回族實行歷史上空前無比的野蠻政策;對『叛回』實行血洗,對『降回』則實行分散,剝奪其遷徙居住的自由,這是回回民族人口衰落與住地分散的主要的歷史原因」。這種站在歷史唯物主義的角度,對回族人口的衰落與居住現狀的分析是十分客觀、真實的。文中還對國民黨政府推行的大漢族主義的理論與政策、漢化教育的本來面目進行了揭露:「回族已經漢化,回族就是回教徒,因此回族不是一個民族。回族所需要的不是民族平等,而是教育,是要用教育來解除回族的宗教迷信,來提高回族的知識文化。這就是大漢族主義的理論與政策。」「大漢族主義的壓迫政策,在文化上是漢化的文化教育。所謂漢化教育,就是為貫徹其民族壓迫政策,而從文化教育方面來抑制回族自己文化的提高與發展。它的內容就是:回族學習漢文、漢語與其他不適宜的課程,強迫他們入他們不願入的學校,沒有適合於他們的生活習慣設備的學校,強迫他們學漢民族的歷史文化而絲毫不得過問本民族的歷史文化。」至今看來,我們黨在延安時期對回族問題的這些精闢論述,仍具有實踐上和思想上的指導意義。

  當時,回族在西北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針對這一點,《回回工作簡要手冊》(以下簡稱《手冊》)明確提出:「回回在西北的各方面均起著很重要的作用……他們在經濟上有著相當地位……在政治上回回統治階級則控制著兩省的政權和軍權,因此無論從哪一方面講,回回在西北都掌握著很大的實力。」《手冊》還充分肯定了回族歷史上的英雄人物。

  1940年l0月10日,《新中華報》的社論認為:「數百年來,回族長期受異民族壓迫並經過多次反對異族壓迫的鬥爭。它是富於團結性和鬥爭精神的一個民族。在回族歷史上,曾有馬明心、杜文秀……等出類拔萃的民族英雄。」「回回民族因為歷史的宗教的重要因素,而形成了民族的特點,比較突出的是他們的團結性、鬥爭性和犧牲精神。」

  《手冊》還充分肯定了孫中山對回族的論斷,即:「回民在中國歷代所受壓迫最甚、痛苦最多,而革命性最強。」「回民向以勇敢不怕犧牲而著名於世,苟能喚起回民之覺悟,將使革命前途得絕大之保障。」「中國民族運動,非有回族之參加,難得最後之成功,打倒帝國主義工作,非有回族之整個結合,亦勢難完成也。」「延安五老」之一、我國著名的法學家謝覺哉曾經在一次講話中指出:「回族確是一個優秀的民族,回族的許多美德——即文化,是我們中華民族所需要的。」「回族七百年的歷史,全是反抗與鬥爭的歷史。」

  客觀地說,中國共產黨在陝甘寧邊區時期對回族的種種認識,基本上反映了回族的真實面貌,這在當時大漢族主義思想十分嚴重,蔣介石不承認回族為一個民族,西北不少漢族地區禁止回民居住、禁止回民修建清真寺的歷史背景下,顯得尤為可貴,是中國共產黨贏得回族人民信任的基礎。

  其次,中國共產黨充分尊重回族的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並支持回族發展自己的民族文化,這是黨做好民族宗教工作以及在民族地區做好其他工作的基本原則。

  早在1936年5月25日,紅軍西徵前夕,我們黨就發表了《中華蘇維埃中央政府對回族人民的宣言》,宣言中指出:根據宗教信仰自由的原則,保護清真寺,保護阿訇;保護回文,發展回民的文化教育,辦回民的報紙,提高回民的政治文化水平。後來制定的《提綱》中也強調:「尊重回族人民信奉宗教的自由,尊重他們的風俗習慣,發揚回族的美德,提倡抗日,保護清真寺,反對和禁止任何侮辱與輕視回族的言論行為。」在《提綱》中,中國共產黨還清醒地認識到:「回民之清真寺,不僅為禮拜講經之所,亦為其集會團結場合……回漢衝突多由壓迫及侵犯清真寺或其禮俗而起……故其風俗習慣亦應加以尊重。」

  這種清醒的認識對我們黨從事民族宗教工作或在民族地區從事其他工作的領導幹部來講,至今仍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1941年11月,《陝甘寧邊區政府民族事務委員會向第二屆邊區參議會報告與建議書》中提出:「回民在封齋其間,不論在部隊團體、學校,一律尊重其習慣、規則,使所有回民之起床、休息、飲食時間及時期長短與全國回民完全一致,而且儘量依其習俗,在此期間將夥食較素日改好,每星期五為回民禮拜之期,各機關、部隊、學校均予回民以去寺禮拜之方便。」「政府對強迫回民吃大葷者,以違法論。」陝甘寧邊區政府還制定了《回民的風俗習慣與主要應禁忌事項》、《我軍在回民地區應注意的事項》等小冊子,內容都敘述得很準確、仔細。

  1940年10月7日,陝甘寧邊區在延安修建了第一座清真寺,並舉行了隆重的落成儀式,毛澤東親筆題寫了「清真寺」三個字。自延安清真寺建立後,至1945年,在邊區政府的幫助下,陝甘寧邊區境內先後修建了8座清真寺。從1938年至1945年,邊區的回民聚居區陸續辦起了8所伊斯蘭小學、1所伊斯蘭公學。除此之外,在有需要的地方還設有識字班、冬學和夜學,教員很多是回民,並且請阿訇教念回文經典。

  可以說,中國共產黨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貫徹執行了正確的民族宗教政策,從而贏得了回族群眾的信任,使得邊區附近的回民紛紛遷往邊區境內居住,邊區內回民的數量迅速增長。

  再次,中國共產黨揭露了日本帝國主義企圖在西北建立「回回國」的陰謀,極力團結回族人民共同抗日。

  為了擴張自身在西北的勢力範圍,從1941年開始,日本帝國主義就派化裝為回族的日本特務,在甘、寧、青、綏、晉各地活動,並提出了「尊崇回教」、「維護回教」、「提高回教」的口號。日軍侵華後,還成立了偽「中國回教青年團」,下設偽「中國回教青年團輔導員訓練所」和「回教圈研究會」,聲稱偽滿傀儡溥儀的兄嫂溥光夫妻「對回教極信仰,一切禮節及把齋,均遵從回教習慣」,宣傳「溥光殿下也是虔誠的回教徒」,以此來欺騙回族人民,企圖在西北建立「回回國」,然後再分而治之,為其侵略中國的野心服務。他們還以「共產主義反對宗教」為理由,要求回族人民積極「反共」,宣傳「防共就是回教徒的使命」。

  面對當時的局勢,為了粉碎日寇的陰謀,中國共產黨清醒地認識到了「回族問題的重要性」,並在《提綱》中指出:「並不取消爭取回族的可能,我們能夠爭取回族青年知識分子和下層是無疑問的……問題的關鍵在於我們有正確的政策,使回民認識並相信我們的政策。」1939年7月、8月,《新中華報》連續發表了長篇文章《日寇滅亡回回民族的陰謀》,以鐵的事實論述了日寇用心之險惡,回族人民團結抗日之重要:「如西安、桂林、鹽城等地莊嚴壯麗的清真寺被日寇轟炸,回民死傷枕藉的慘劇。在濟寧、德州等地,敵人強迫回民殺豕烹豕慰勞日軍不遂而血洗回民區的不可忍受的侮辱與慘痛。如瀋陽、長春兩地日偽為了建設市區,將回教公墓一萬數千墳墓全數掘發,骸骨暴露,堆積如山的殘忍情狀。」並指出共產黨的民族政策深入人心:「八路軍長徵時代進入西北回民地區,全體將士都厲行著對回族的三大禁條:禁止入清真寺,禁止吃大葷,禁止毀壞回文經典。」還列舉了全國各地回族的許多「反日」活動:「各地清真寺為了抗戰的勝利,曾舉行伊斯蘭反侵略祈禱大會。各地回民又曾舉行盛大的抗日示威(如西安去年「一二·八」紀念日7千回民的示威)。」

  正是由於中國共產黨對回族貫徹執行了正確的民族宗教政策,因而深得邊區內外回族人民的擁護。一些「伊斯蘭青年學會」、「回民戰地服務團」等群眾團體和《月華》、《回教大眾》、《回教青年日報》等報刊也都強烈主張抗日,反對侵略。1936年10月22日,豫海縣回民自治政府成立,以後又成立了一些回民自治鄉、自治區,組建了多支回民抗日遊擊隊,為驅逐日寇、解放大西北奠定了基礎。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西安回坊】微信號:

xian-huifang

熱愛回坊,關注回坊,

收集保護回坊人文歷史資料。

相關焦點

  • 陝甘寧邊區地域狹小,為何日軍卻屢戰屢敗?戰爭史上一大奇蹟!
    前言:陝甘寧邊區的基礎是原陝甘寧革命根據地,盧溝橋事變後,中國共產黨根據同國民黨談判達成的口頭協議,按照團結抗日的原則,對邊區進行了更名改制。1937年9月6日,原陝甘寧革命根據地的蘇維埃政府 正式改稱陝甘寧邊區政府 。
  • 從南梁到延安:淺談從陝甘邊區蘇維埃政府到陝甘寧邊區政府的發展歷程
    ,是沒有出路的民族」,今年是中國共產黨誕生99周年,黨中央和中央紅軍勝利到達陝甘革命根據地85周年,今天是陝甘邊區蘇維埃政府(南梁政府)成立86周年紀念日。在這樣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裡,讓我們共同回顧從以南梁為中心的陝甘邊區蘇維埃政府發展成長為以延安為中心的陝甘寧邊區政府的光輝歷程。
  • 抗日戰場上的中國科學家丨英雄不問出處——活躍在陝甘寧邊區的...
    他們或研發武器裝備,或從事戰時保障,或奮力救死扶傷,在破碎的山河之上,為挽救民族危亡付出自己寶貴的科學智慧。改革君將陸續刊發「抗日戰場上的中國科學家」系列文章,為您講述這些硝煙中胸懷民族大義、家國情懷的科學家的故事,展現他們為抗戰勝利所作出的犧牲與貢獻。抗日戰爭爆發後,面對民族危難,有志之士不顧個人安危走上抗日救亡之路,湧現出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光輝事跡。
  • 李繼凱 王 奎 | 走向民間與承擔使命的陝甘寧邊區書法文化
    [7] 社會教育工作綱要[G]//陝甘寧邊區教育資料:社會教育部分:上. 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1:70.[8] 毛澤東. 陝甘寧邊區施政綱領[G]//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1921-1949) :第十八冊. 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243.[9] 國語教學法[G]//陝甘寧邊區教育資料:小學教育部分:下.
  • 黃正林 | 地權、佃權、民眾動員與減租運動——以陝甘寧邊區減租減息運動為中心
    [1] 比較重要的論著有:肖一平、郭德宏:《抗日戰爭時期的減租減息》,《近代史研究》1981年第4期;陳瞬卿:《試論陝甘寧邊區的減租減息政策》,《西北大學學報》1982年第4期;衣保中:《試論抗日戰爭時期解放區的租佃形態》,《中共黨史研究》1990年第2期;王友明:《抗日戰爭時期中共的減租減息與地權變動——對山東根據地莒南縣的個案分析》,《近代史研究》2005年第6期;張瑋:《晉西北根據地的減租與交租問題
  • 民族服飾|回族服飾
    回族是回回的簡稱,是我國分布得最為廣的民族。回族的通用語為華語,第二語言為阿拉伯語,信仰伊斯蘭教,經典主要是「古蘭經」,信徒稱「穆斯林」。回族有三大節日:開齋節、宰牲節、聖祭,所有節日都與其他穆斯林保持高度一致。回族把服飾通常稱為「衣著」、「穿戴」。服飾的主要特點是在頭部,男女服飾各有不同。《新唐書》第一次記載了伊斯蘭教教民的形象、服飾和宗教活動。
  • 【黨史故事】謝覺哉:為黨獻身常汲汲
    第一次大革命時期和大革命失敗後的一段時期裡,在湖北、上海及湘鄂西蘇區,主要從事黨的宣傳教育工作,先後任《大江報》、《紅旗》報、《工農日報》主編。1933年4月到中央蘇區工作,先後擔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秘書長、內務部長等職,主持和參加起草中國紅色革命政權最早的《勞動法》《土地法》《婚姻條例》等一系列法令和條例。1934年10月,參加長徵,與董必武、徐特立一起編入中央機關縱隊幹部休養連。
  • 黨的民族政策法律法規知識
    堅持民族平等和維護民族團結政策;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發展少數民族地區經濟文化事業的政策:大力培養選拔少數民族幹部的政策;尊重和發展少數民族語言文字政策;尊重少數民族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2.現階段我國民族工作的主題是什麼?現階段我國民族工作的主題是: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
  • 延安時期黨的新聞工作的基本經驗
    有關政策的問題,一般地都應當在黨的報紙上或者刊物上進行宣傳」,並強調:「報紙的作用和力量,就在它能使黨的綱領路線,方針政策,工作任務和工作方法,最迅速最廣泛地同群眾見面。」②與《晉綏日報》編輯人員的談話是延安時期黨的新聞工作基本經驗的總結。 延安是新中國的搖籃,也是新中國新聞出版事業的發祥地。
  • 革命時期如何過緊日子
    原標題:革命時期如何過緊日子   勤儉節約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在烽火連天的革命歲月,為應對財經困難和鞏固紅色政權,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根據地積極貫徹厲行節約方針,為解決財經困難、取得革命勝利提供了堅強保障。
  • 民族常識 | 56個民族服飾——回族服飾!
    另外,回族人口在20萬以上的地區還有:北京、河北、內蒙古、遼寧、安徽、山東、河南、雲南、甘肅和新疆等。回族的族源可以追溯到唐代,學術界一般認為回族大致形成於明代,而元代是回族形成的準備時期,明代是回回民族最終形成的時期。各地回族還以不同的形式參加反抗帝國主義侵略的鬥爭,五四運動和中國共產黨成立,為回族人民的徹底解放指明了方向。
  • 講好民族政策 促進民族團結
    為幫助廣大幹部群眾正確理解執行黨和國家的民族政策,切實維護民族團結、祖國統一和社會穩定,樂業法院在線為您解答民族政策的相關知識!01中國的基本民族政策是什麼?中國的基本民族政策是民族平等,也就是指各民族不論人口多少,經濟社會發展程度高低,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異同,都是中華民族的一員,具有同等的地位,在國家社會生活的一切方面,依法享有相同的權利,履行相同的義務。民族平等是民族團結,民族共同繁榮的前提和基礎,沒有民族平等,就不會實現民族團結。
  • 【回族人物】民族英雄劉震寰
    1912年5月5日生於河北孟村回族自治縣,牛進莊鄉大北趙河村一回族農戶家。青少年時期:上過私塾,到捷地鎮、天津鹹水沽當過糧店學徒。曾組織鹽幫手槍隊。土地革命時期:受劉格平、劉子芳影響,1932年始,從事黨的地下工作。1935年8月,由李安民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
  • 精兵簡政:延安時期的著名提案
    李鼎銘原是陝西省米脂縣一位開明紳士,後來逐步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成為我們黨的真摯朋友。1941年以無黨派人士身份當選為陝甘寧邊區政府副主席,提出「精兵簡政」的意見,得到了黨內外的廣泛支持。1944年9月,毛澤東在《為人民服務》一文中指出:「精兵簡政這一條意見,就是黨外人士李鼎銘先生提出來的,他提得好,對人民有好處,我們就採用了。」
  • 維吾爾族和回族都信奉伊斯蘭教,那麼這兩個民族有什麼區別嗎?
    維吾爾族和回族生活方面的有些相似的地方,這是因為他們所信的宗教一樣,但這兩個民族的區別確實很大的,首先,兩個民族的長相一點都不一樣,維吾爾人像歐洲人,回族人則像漢族人。
  • 微觀陝體丨延安時期的體育運動競賽
    這是一個特殊的歷史時期,黨和政府主要任務是一邊戰鬥,一邊組織生產生活。因此,這一時期的體育運動也圍繞著戰鬥和生活兩方面進行,其目的在於提高廣大軍民的身體素質和作戰技巧。在延安時期,中共中央經常會有意識的組織開展一些運動競賽,以推動當時體育運動的發展,活躍部隊和群眾的生活。
  • 維族和回族都信奉伊斯蘭教,那麼這兩個民族有什麼區別麼?
    維吾爾族和回族生活方面的有些相似的地方,這是因為他們所信的宗教一樣,但這兩個民族的區別確實很大的,首先,兩個民族的長相一點都不一樣
  • 陸友勤赴淮南調研民族宗教工作
    12月16日,省民委(省宗教局)主任(局長)陸友勤赴淮南調研民族宗教工作。陸友勤一行先後到鳳臺縣李衝回族鄉、潘集區古溝回族鄉,與市民宗局、縣區負責同志和鄉兩委班子進行座談,到民族學校、民族企業、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宗教活動場所開展實地調研,重點了解民族鄉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接續推進鄉村振興工作情況。
  • 大理回族概況
    1947年10月,在中國人民解放軍轉入戰略反攻的新形勢下,雲南省工委在大理地區壯大黨的組織,開展武裝鬥爭。1949年4月,劍川縣工委發動「四.二」暴動,建立劍川為中心的滇西北根據地;5月,滇西工委發動賓川暴動,建立祥云為中心的滇西根據地。9月,兩塊根據地的革命武裝分別整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滇桂黔邊區縱隊」第七、第八支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