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南梁到延安:淺談從陝甘邊區蘇維埃政府到陝甘寧邊區政府的發展歷程

2021-01-07 網易

2020-11-10 09:23:30 來源: 掌中慶陽

舉報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不記得來路的民族,是沒有出路的民族」,今年是中國共產黨誕生99周年,黨中央和中央紅軍勝利到達陝甘革命根據地85周年,今天是陝甘邊區蘇維埃政府(南梁政府)成立86周年紀念日。我們走得再遠都不能忘記來時的路。在這樣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裡,讓我們共同回顧從以南梁為中心的陝甘邊區蘇維埃政府發展成長為以延安為中心的陝甘寧邊區政府的光輝歷程。

  

  (陝甘邊區蘇維埃政府所在地南梁荔園堡)

  陝甘邊革命根據地發展歷程

  2019年8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同志視察甘肅時指出:「甘肅是一片紅色土地,在中國革命歷史進程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以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勳等老一輩革命家為代表的共產黨人,創建了紅二十六軍和陝甘邊革命根據地,並於一九三四年十一月建立了陝甘邊區蘇維埃政府。」陝甘邊革命根據地大致經歷了甘肅正寧寺村塬遊擊革命根據地(1932年3月下旬,在正寧寺村塬成立了陝甘邊區革命委員會。李傑夫任主席,張靜元、唐貴榮任副主席,下設土地、肅反、財政、糧食4個委員會,8月下旬淪陷)、陝甘邊照金革命根據地(1933年3月8日,中共陝甘邊區特委在耀縣兔兒梁成立,金理科任特委書記、習仲勳任特委軍委書記。1933年4月5日,中共陝甘邊區特委在耀縣兔兒梁召開陝甘邊區工農兵代表大會,成立陝甘邊區革命委員會,周冬至任主席,習仲勳任副主席兼革命委員會黨團書記。1933年底,照金蘇區淪陷)和南梁革命根據地幾個歷史階段。1933年11月3日至5日,中共陝甘邊區特委、陝甘邊區紅軍臨時總指揮部在合水縣蒿咀鋪鄉包家寨召開聯席會議,做出了三項重要決策,一是恢復紅二十六軍四十二師,二是建立以南梁為中心的革命根據地,三是建立南梁、關中、陝北三路遊擊區。1934年2月25日,中共紅四十二師委員會在南梁小河溝召開臨時工農兵代表大會,選舉成立了新的陝甘邊區革命委員會,習仲勳當選為革命委員會主席,白天章、牛永清為副主席。1934年5月28日,紅四十二師黨委在南梁寨子灣召開會議,決定恢復中共陝甘邊特委,張秀山(後惠子俊)任書記。成立陝甘邊區軍事委員會,劉志丹任軍委主席,邊金山任副主席。1934年7月下旬,中共陝甘邊特委、陝甘邊區革命委員會領導人在南梁荔園堡召開會議,制定了《七月決議》,該文件是以劉志丹為代表的陝甘邊黨組織運用馬克思主義的普遍原理解決陝甘邊革命鬥爭實際問題的一個綱領性文件。

  

  (陝甘革命根據地地形圖)

  1934年11月1日至7日,陝甘邊區特委和邊區革委會在南梁荔園堡召開陝甘邊區工農兵代表大會,成立了陝甘邊區蘇維埃政府,標誌著西北第一個工農民主政權的成立,大會選舉習仲勳為主席,賈生秀、牛永清為副主席,一致通過了政治、軍事、土地、財政、糧食等決議案。同時,成立陝甘邊區革命軍事委員會和邊區赤衛軍總指揮部,劉志丹任軍委主席,朱志清任赤衛軍總指揮。工農兵代表大會的召開和蘇維埃政府的成立,實現了臨時政權到正式政權的轉變,標誌著不穩固的遊擊區域已經轉變為鞏固的革命根據地。南梁根據地擴展到東至黃河、西至元城川、北至寧條梁、南至耀縣的廣大地區,邊區政府先後建立了安塞、赤安、膚甘、膚施、西靖邊、定邊、華池縣蘇維埃政府、華池戰區、慶北縣蘇維埃政府、慶北縣革命委員會、合水、陝甘邊南區(赤淳、淳耀、赤水、鄜西、鄜甘、中宜、新正、正栒彬、寧縣、寧縣荏掌)、陝甘邊東區(赤川、紅泉)等23個縣級政權。從1930年劉志丹發動太白起義建立南梁遊擊隊開始,歷經西北反帝同盟軍,中國工農紅軍陝甘遊擊隊,到1932年12月24日,在宜君縣轉角鎮成立了中國工農紅軍26軍第二團,經過艱苦卓絕的鬥爭,到1934年11月,發展成為紅二十六軍四十二師,共下轄四個團2000多人,遊擊隊2000多人,赤衛軍5000多人。陝甘邊區蘇維埃政府的成立,實現了臨時革命政權向蘇維埃政權的轉變,是中國共產黨和紅軍運用馬克思主義原理指導南梁革命鬥爭的一次成功實踐,為各路紅軍會師陝甘和中國共產黨中央把革命大本營放在西北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陝北革命根據地發展歷程

  在陝北地區,1932年3月開始,在中共陝北特別委員會領導下相繼建立的幾支紅軍遊擊隊,在安定、清澗、延川、延安等縣境內開展遊擊戰爭。1934年7月8日,中共陝北特委在安定楊道峁組建了中國工農紅軍陝北遊擊隊總指揮部。謝子長任總指揮,郭洪濤任政委,賀晉年任參謀長。7月23日,謝子長率領陝北遊擊隊在南梁閻家窪子與劉志丹等領導的紅二十六軍四十二師會合。7月28日,陝甘邊特委、四十二師黨委和陝北遊擊隊總指揮部在閻家窪子召開了聯席會議,會議決定,調撥100枝步槍和數百銀元支援陝北遊擊隊,紅二十六軍四十二師主力第三團北上陝北,支援陝北根據地進行反「圍剿」鬥爭。至1934年8 月開闢了安(定)延(川)、綏(德)清(澗)、佳(縣)吳(堡)、神(木)府(谷)四塊根據地。1935年1月25日,在安定縣白廟岔,召開了陝北蘇區第一次農民兵代表大會,正式成立了陝北省蘇維埃政府,馬明方為主席,副主席崔田民、霍維德;1935年1月30日,在安定縣白廟岔,成立了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七軍第八十四師。師長楊琪,政委張達志。陝北根據地南迄延河流域,北至長城沿線,東臨黃河,西抵白雲山,建立起了赤源、秀延、橫山、清澗、綏德、葭縣、米東、米西等16個縣級革命政權。

  陝甘革命根據地的形成過程

  

  (毛澤東主席在志丹縣辦公的窯洞)

  1934年底,中央駐北方代表寫給中央的信《陝北工作報告》中說:建議中央「建立西北領導機關,派人巡視陝北工作,1935年1月上旬,陝甘邊區特委根據中共北方局黃翰的建議,派劉志丹、惠子俊到陝北,與中共陝北特委協商統一兩塊根據地的領導問題。1935年2月5日,中共陝甘邊特委和中共陝北特委在安定縣周家礆召開聯席會議,成立了中共西北工作委員會和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惠子俊任西北工委書記、劉志丹任西北軍委主席,統一領導陝甘邊和陝北兩塊根據地和紅二十六軍、紅二十七軍兩支紅軍及地方武裝。同時,決定撤銷中共陝北特委,其原來所屬之黨組織由西北工委直接領導。保留陝甘邊特委,在西北工委領導下繼續領導陝甘邊的黨政軍民組織。1935年春,蔣介石調集4萬餘兵力,向陝甘邊和陝北根據地發動了第二次大規模圍剿。劉志丹率領紅二十六軍、紅二十七軍在地方遊擊隊、赤衛軍和和少先隊員及陝甘全體人民的積極配合下,粉碎了國民黨軍的第二次「圍剿」,解放了安定、延川、延長、安塞、靖邊、保安等六座縣城,使陝甘邊和陝北兩根據地連成一片。紅色區域已經擴大到東起黃河,西至環江,南到淳耀 ,北迄長城涉及陝甘兩省30個縣的廣大地區(其中包括陝西省25個縣,甘肅隴東5個縣),總人口超過100萬。紅軍總兵力達5000餘人,各路遊擊隊4000餘人,裝備也得到補充。標誌著陝甘革命根據地的最後形成,成為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碩果僅存的革命根據地,陝甘革命根據地成為中共中央和各路紅軍長徵的落腳點。

  1935年9月,紅25軍進入陝甘革命根據地,成為長徵中第一支到達陝甘革命根據地的紅軍。9月18日,在中共北方代表派駐西北代表團的主持下,在延川縣永坪鎮召開了中共西北工委、中共鄂豫陝省委和紅25軍、紅26軍、紅27軍負責人聯席會議,會議撤銷了中共西北工委和鄂豫陝省委,組建中共陝甘晉省委,朱理治任書記、郭洪濤任副書記。改組西北軍委、聶洪鈞任軍委主席。成立中國工農紅軍十五軍團,軍團長徐海東、政委程子華,副軍團長兼參謀長劉志丹,政治部主任高崗。全軍團共8000多人。1935年10月19日,黨中央和中央紅軍歷經二萬五千裡長徵,到達陝甘邊區蘇維埃政府所屬赤安縣六區一鄉吳起鎮。10月30日,黨中央毛澤東率領陝甘支隊離開吳起鎮,沿洛河川南行,於11月2日到達甘泉。11月3日,中共中央在下寺灣召開了政治局會議,會議決定恢復紅一方面軍建制,下轄紅1軍團(即陝甘支隊)和紅15軍團,同時決定成立西北軍事委員會,主席毛澤東、副主席周恩來、彭德懷。會議還決定兵分兩路,一路由洛浦、博古、王稼祥、劉少奇等率領中共中央非戰鬥單位的同志北上,去瓦窯堡辦公,主要解決陝北肅反、擴充紅軍、籌集糧食。另一路由毛澤東、周恩來、彭德懷等領導安排部署直羅鎮戰役。1935年11月,中國共產黨成立西北中央局和中華蘇維埃政府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同時成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駐西北辦事處,作為陝甘蘇區最高政權機關。博古任辦事處主席。同時撤銷陝甘晉省,成立陝北省、陝甘省、神府特區、關中特區和三邊特區,陝甘邊、陝北根據地的中共黨組織直接隸屬中共中央管理了。12月13日,毛澤東等中央領導從前線回到瓦窯堡,聽取了對陝北錯誤肅反的處理意見,並親切接見了劉志丹。2009年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南梁時指出:「陝甘革命根據地為黨中央和中央紅軍提供了落腳點,為後來八路軍主力奔赴抗日前線提供了出發點,成為土地革命戰爭後期全國碩果僅存的完整革命根據地。這片熱土孕育了革命,為中國革命作出了歷史性的貢獻」。

  陝甘寧革命根據地的形成過程

  

  (延安革命紀念館)

  1936年1月19日,毛澤東、周恩來、彭德懷籤發了《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東進抗日及討伐賣國賊閻錫山的命令》,2月17日,發表《東徵宣言》,開始東徵,5月5日,東徵勝利結束,期間,劉志丹在率領紅28軍攻打山西中陽縣三交鎮的戰役中壯烈犧牲。5月14日至15日,毛澤東在延川縣的大相寺村召開紅一方面軍團以上幹部會議,總結東徵戰役,動員與部署西徵。西徵經過2個月的戰鬥,擊潰了所有向紅軍進攻的國民黨軍,在黨中央領導下,使陝甘革命根據地擴大到了陝甘寧的廣大地區,陝甘寧根據地的面積擴大到東西1200餘裡,南北6000餘裡的廣大地區。西徵的勝利,為迎接二、四方面軍北上,實現三大主力紅軍會師,創造了有利條件。1936年6月21日,中共中央機關離開瓦窯堡,於7月3日到達保安(今志丹縣)。10月10日,紅一方面軍與紅四方面軍在會寧勝利會師,10月21日,紅二方面軍總指揮部到達靜寧以北的將臺堡(今屬寧夏西吉縣),與紅一方面軍第一軍團勝利會師。至此,中國工農紅軍一、二、四方面軍三大主力終於勝利會師,結束了長達兩年的長徵。在中國共產黨「停止內戰,團結抗日」主張的影響下,張學良、楊虎城於12月12日凌晨在西安發動了西安事變。經中共談判代表和國民黨政府代表進行多次協商,使西安事變得以和平解決,國共合作的局面初步形成。根據黨中央毛澤東與張學良、楊虎城二將軍的有關協議,駐紮在延安的國民黨守軍於1936年12月16日撤離延安城,黨中央毛澤東離開紅都保安於1937年1月13日下午進駐延安城,從此,延安成了中共中央所在地,成了中國革命的指導中心和總後方,成為享譽世界的革命聖地。1937年2月以後,紅一軍團、紅十五軍團、紅軍援西軍及陝甘寧獨立師、中央教導團等部隊陸續進駐隴東各地休整。5月15日,中國共產黨陝甘寧邊區第一次代表大會在延安召開,選舉產生了中共陝甘寧邊區委員會。1937年8月25日,中共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發布改編命令,宣布紅軍主力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即刻奔赴華北抗日前線。1937年9月6日,陝甘寧邊區政府正式成立,林伯渠任主席、張國燾任副主席,邊區首府延安。領導成員由林伯渠、張國燾、習仲勳、徐特立、劉景範、馬明方、高崗七人組成。管轄陝甘寧三省26個縣,面積12.96萬平方公裡,人口200萬。1941年11月,陝甘寧邊區政府對所轄地重新劃分為29個縣、市(計266個區、1549個鄉),邊區行政劃分為五個分區,及延屬分區,轄延安市、延安縣、甘泉、志丹等12個縣;綏德分區,五個縣;三邊分區,兩個縣;關中分區,轄新正、新寧、赤水、淳耀四個縣;隴東分區,轄慶陽、合水、鎮原、曲子、環縣、華池六個縣。陝甘寧邊區的黨政軍民在中共中央直接領導下,完成了黨賦予的各項任務,建成了鞏固的抗日後方,邊區人民對中國人民解放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1950年1月19日,西北軍政委員會成立,宣告陝甘寧邊區政府光榮結束。毛澤東曾說過:「陝甘寧邊區的作用非常大,我說他是中國革命的一個樞紐,中國革命的起承轉合點。長徵結束以後,起是從這個地方起的,轉也是從這個地方轉的。……這個地方是落腳點,同時又是出發點。」

  從南梁出發、走向延安、走向全國,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參考書目:

  《陝甘革命根據地史》 任學嶺著 人民出版社

  《南梁革命根據地史》 歐陽堅主編 中共黨史出版社

  《陝甘邊革命根據地史 》 中共甘肅省委黨史研究室著

  中共黨史出版社

  責任編輯: 吳樹權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慶陽網」「來源:隴東報」或「慶陽網訊」或帶有慶陽網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頻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慶陽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網書面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慶陽網+作者」,否則,慶陽網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閃閃紅星耀南梁
    11月7日,陝甘邊區蘇維埃政府成立慶祝大會在南梁荔園堡舉行,這標誌著陝甘邊區蘇維埃政府的正式成立。陝甘邊區蘇維埃政府成立後不久,為確保革命安全,適應革命形勢,軍委和政府機關遷回寨子灣。同時,邊區人民採用民主方式選舉產生了23個蘇維埃縣級政權及領導人員,使陝甘邊革命根據地和蘇維埃政府進一步發展壯大。
  • 【《南梁紅色故事》選登】南梁政府的誕生
    1934年7月,中共陝甘邊區特委在南梁閻窪子村召開會議,作出《關於目前形勢與陝甘邊區黨的任務的決議》,提出「在鞏固蘇區的過程中,分配土地、統計人口、宣布蘇維埃的選舉法,務必於十月革命紀念日成立正式蘇維埃政權,即以此華池蘇區為陝甘邊的中心蘇區,向四外開展。」從此,成立陝甘邊區蘇維埃政府的各項籌備工作緊張展開。
  • 陝甘寧邊區時期黨對回族的民族宗教政策探析
    這就是大漢族主義的理論與政策。」「大漢族主義的壓迫政策,在文化上是漢化的文化教育。所謂漢化教育,就是為貫徹其民族壓迫政策,而從文化教育方面來抑制回族自己文化的提高與發展。它的內容就是:回族學習漢文、漢語與其他不適宜的課程,強迫他們入他們不願入的學校,沒有適合於他們的生活習慣設備的學校,強迫他們學漢民族的歷史文化而絲毫不得過問本民族的歷史文化。」
  • 陝甘寧邊區地域狹小,為何日軍卻屢戰屢敗?戰爭史上一大奇蹟!
    前言:陝甘寧邊區的基礎是原陝甘寧革命根據地,盧溝橋事變後,中國共產黨根據同國民黨談判達成的口頭協議,按照團結抗日的原則,對邊區進行了更名改制。1937年9月6日,原陝甘寧革命根據地的蘇維埃政府 正式改稱陝甘寧邊區政府 。
  • 抗日戰場上的中國科學家丨英雄不問出處——活躍在陝甘寧邊區的...
    其中,就有這樣一些科技工作者,他們選擇了奔向當時最為艱苦的地區之一——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陝甘寧邊區,在經濟和文化極度落後、科研條件極其艱苦的地方,靠自己的勤奮好學和實幹精神,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將自己的所學發揮到極致,創造出一個個不可思議的奇蹟,極大地促進了邊區的經濟發展和軍工生產,有力地支持了抗日戰爭。
  • 黃正林 | 地權、佃權、民眾動員與減租運動——以陝甘寧邊區減租減息運動為中心
    [30] 慶陽新堡區發生了這樣一件事:有一個農民要求減租,被地主控告到政府,農民被當地政府判了兩個月禁閉。(西北局調查組:《關於邊區減租運動的研究》(1943年9月16日),《中共中央西北局文件匯集》1943年(二),甲4,第235頁。) [31] 《中共中央關於抗日根據地土地政策的決定》,《解放日報》1942年2月6日。
  • 李繼凱 王 奎 | 走向民間與承擔使命的陝甘寧邊區書法文化
    從西學東漸到書學轉型[M]. 北京:故宮出版社,2014:148.[6] 陳振濂. 中國現代書法史[M]. 鄭州:河南美術出版社,2009:11.[7] 社會教育工作綱要[G]//陝甘寧邊區教育資料:社會教育部分:上. 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1:70.[8] 毛澤東.
  • 【金融史話】蘇皖邊區政府的紅色金庫
    蘇皖邊區政府於1945年11月1日成立,邊區政府金庫由華中銀行代理。1946年9月總金庫由江蘇淮陰城北撤往山東後,各分支庫相繼撤退至鄉村、湖上和海上,堅持長達兩年的敵後鬥爭,制訂了《戰時金庫工作決議案》等章程開展敵後金庫管理工作,並於1947年11月由青島乘船衝破敵人封鎖線,在江蘇鹽城合德鎮復建總金庫,領導各分支庫開展敵後工作。
  • 全國青少年及社會足球發展調研「走進甘肅」採訪活動啟動
    按照《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要求,為進一步推進《體育強國建設綱要》的落實,9月5日,由中國體育報組織的全國青少年及社會足球發展調研 「走進甘肅」採訪活動在慶陽市啟動。 採訪活動以「尋找和記錄」為主題,旨在激勵在中國青少年足球和社會基層足球發展中做出貢獻的單位和優秀個人
  • 一部淬鍊共產黨人初心使命的寶貴教材——評《南梁紅色故事》
    《南梁紅色故事》講述了陝甘革命根據地創建發展形成過程中的46個紅色故事,生動反映了以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勳為代表的共產黨人,使命在肩,初心如炬,領導陝甘地區黨政軍民,為創建陝甘邊革命根據地所作出的不懈努力和巨大犧牲,充分彰顯了他們身上特有的堅守信念、忠誠擔當、人民至上、革命到底的崇高品質和偉大精神,用生動感人的故事詮釋了他們是踐行黨的初心使命的光輝典範和傑出代表,讀後心裡充滿了敬仰和感動,是一部不可多得的開展黨的初心使命教育的寶貴教材
  • 紅二十六軍勇創陝甘革命根據地:長徵落腳點,抗日出發點
    1932年,劉志丹、謝子長等人領導的陝甘紅軍順著子午嶺上古老的秦直道南下,一路奔襲到了旬邑這塊古豳之地。  袁武振教授說,南梁遊擊隊在成立一個月後的1931年10月下旬,與渡過黃河轉戰而來的晉西遊擊支隊匯合。1932年2月12日,兩支部隊在甘肅正寧縣三嘉塬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陝甘遊擊隊,謝子長任總指揮,劉志丹任副總指揮兼第二支隊隊長。
  • 一起回望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憲法制定歷程
    2020年12月4日是第7個「國家憲法日」,在這個具有紀念意義的日子裡,讓我們從第一部紅色憲法《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大綱》到現行憲法,回望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憲法制定歷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大綱》《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大綱》是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根本法,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工農大眾制定的第一部紅色憲法。
  • 內蒙古陝西「手拉手」 相約「藝」起過「牛」年——玉泉區南茶坊小學「手拉手」延安職業技術學院附屬小學延安馬文瑞紅軍小學
    1931年10月,謝子長和劉志丹等將南梁遊擊隊和陝北遊擊支隊合編為西北反帝同盟軍,1932年2月12日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陝甘遊擊隊,謝子長任總指揮,率部轉戰陝甘邊,創建革命根據地。1933年夏,謝子長被派往察綏抗日同盟軍第18師,負責中共組織的工作,協助師長許權中指揮作戰。
  • [歷史上的今天]1938年1月10日 晉察冀邊區政府成立
    今天是1月10日,1938年的今天,晉察冀邊區政府成立。1937年7月,日軍發動全面侵華戰爭。開赴華北抗日前線的八路軍115師,在取得平型關大捷後,主力南下。到1937年11月初,聶榮臻率部相繼收復淶源、蔚縣、曲陽、渾源等二十餘座城鎮,部隊迅速發展到一萬餘人。隨著抗日根據地的擴大,為加強對各地武裝的統一領導和指揮,11月7日晉察冀軍區成立。聶榮臻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下轄4個軍分區。
  • 毛澤東怒殺延安巨貪肖玉璧 他曾是身負87處傷的戰鬥英雄!
    在這種背景下,又出現了邊區政府工作人員貪汙腐敗現象。貪汙腐敗嚴重影響著黨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是抗戰期間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危亡的考驗。開創陝甘寧邊區廉潔政府是團結民心、共御外辱、推進抗戰取得勝利的重要政治保證。
  • 延安:新女性的天堂
    在中央婦委的指導下,1938年3月8日至11日,陝甘寧邊區婦女第一次代表大會在延安隆重召開,選舉產生了陝甘寧邊區各界婦女聯合會(邊區婦聯),史秀雲(1917—1948,中共七大正式代表)任主任,先後組織成立了18個縣婦聯,1個直屬市婦聯,179個區婦聯,1065個鄉婦女代表會,會員達27萬人。同時還成立了婦女自衛軍,到1938年底,共發展到46712人,成為保衛陝甘寧邊區的一支重要武裝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