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正林 | 地權、佃權、民眾動員與減租運動——以陝甘寧邊區減租減息運動為中心

2021-02-13 抗日戰爭研究

[1] 比較重要的論著有:肖一平、郭德宏:《抗日戰爭時期的減租減息》,《近代史研究》1981年第4期;陳瞬卿:《試論陝甘寧邊區的減租減息政策》,《西北大學學報》1982年第4期;衣保中:《試論抗日戰爭時期解放區的租佃形態》,《中共黨史研究》1990年第2期;王友明:《抗日戰爭時期中共的減租減息與地權變動——對山東根據地莒南縣的個案分析》,《近代史研究》2005年第6期;張瑋:《晉西北根據地的減租與交租問題》,《中共黨史研究》2008年第4期;孔永松著:《中國共產黨土地政策演變史》,江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郭德宏著:《中國近現代農民土地問題研究》,青島出版社1993年版。

 

[2] 西北局調查組:《關於邊區減租運動的研究》(1943年9月16日),中央檔案館、陝西省檔案館:《中共中央西北局文件匯集》1943年(二),甲4,館存本1994年印行,第218頁。

 

[3] 柴樹藩、于光遠、彭平:《綏德、米脂土地問題初步研究》,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36頁。

 

[4] 西北局調查研究室:《綏德延家岔減租調查》,《解放日報》1943年10月26日。

 

[5] 西北局調查組:《關於減租鬥爭的調查材料》(1943年9月10日),《中共中央西北局文件匯集》1943年(二),甲4,第135頁。

 

[6] 劉傳茀、於行:《葭縣的減租運動》,《解放日報》1942年12月17日。

 

[7] 馮治國:《關於〈慶陽的土地問題〉商榷》,《解放日報》1942年8月7日。

 

[8] 西北局調查組:《關於邊區減租運動的研究》(1943年9月16日),《中共中央西北局文件匯集》1943年(二),甲4,第220頁。

 

[9] 《一九四四年春耕關中地委關於減租工作的報告》,陝西省檔案館藏,革命歷史檔案,全宗號33,案卷號53。

 

[10] 西北局調查組:《關於減租鬥爭的調查材料》(1943年9月10日),《中共中央西北局文件匯集》1943年(二),甲4,第193—194頁。

 

[11] 西北局調查研究室:《劉木瓜溝減租鬥爭——葭縣店鎮區減租鬥爭調查之三》,《解放日報》1943年10月16日。

 

[12] 《一九四四年春耕關中地委關於減租工作的報告》,陝西省檔案館藏,革命歷史檔案,全宗號33,案卷號53。

 

[13] 陳致中:《鎮原縣的減租交租工作》,《解放日報》1943年4月6日。

 

[14] 《關於減租減息與交租交息的問題》(1944年2月),慶陽地區黨史辦:《隴東的土地革命運動》,1992年印行,第128—129頁。

 

[15] 馮治國:《赤城五鄉的租佃關係》,《解放日報》1943年5月29日。

 

[16] 姚文:《一個鄉的三五減租》,《解放日報》1943年1月13日。

 

[17] 西北局調查研究室:《合水六區二鄉三村的減租鬥爭——合水縣減租鬥爭調查之一》,《解放日報》1943年10月25日。

 

[18] 西北局調查研究室:《合水二區一鄉的減租鬥爭——合水縣減租鬥爭調查之二》,《解放日報》1943年10月27日。

 

[19] 《隴東分區一九三七年以來的減租工作總結》(1945年9月),藏慶陽市檔案館,隴東行署卷,28號。

 

[20] 《隴東租佃情況》(1944年),《抗日戰爭時期陝甘寧邊區財政經濟史料摘編(下文簡稱史料摘編)·農業》第2編,陝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247頁。

 

[21] 西北局調查組:《關於邊區減租運動的研究》(1943年9月16日),《中共中央西北局文件匯集》1943年(二),甲4,第224—225頁。

 

[22] 柴樹藩、于光遠、彭平:《綏德、米脂土地問題初步研究》,第64頁。

 

[23] 西北局調查組:《關於邊區減租運動的研究》(1943年9月16日),《中共中央西北局文件匯集》1943年(二),甲4,第224—225頁。

 

[24] 馬克·賽爾登:《革命中的中國:延安道路》,魏曉明、馮崇義譯,社科文獻出版社2002年版,第219頁。

 

[25] 柴樹藩、于光遠、彭平:《綏德、米脂土地問題初步研究》,第55—56頁。

 

[26] 綏德租佃農可分為兩類:(1)由田主取一切籽種、牲畜、肥料、農具等,佃農專供勞動力,為田主耕種,負有經營上之全部責任。收穫後與田主各半均分。(2)全部農本與人工,均歸佃農負擔,收穫後繳納約當田產三分之一的租金與田主,其餘概歸自有。(《中國經濟史年鑑》上,商務印書館1935年版,第265頁)。

 

[27] 王思平:《綏德縣的農民土地問題(初稿)》(1942年5月9日),《史料摘編·農業》第2編,第286頁。

 

[28] 《臨時參議會決議案》(1940年9月18日),藏慶陽市檔案館,革命歷史卷·邊區政府第75號卷。

 

[29] 《隴東分區減租工作總結報告》(1943年),慶陽地區黨史辦:《隴東的土地革命運動》,第152—153頁。

 

[30] 慶陽新堡區發生了這樣一件事:有一個農民要求減租,被地主控告到政府,農民被當地政府判了兩個月禁閉。(西北局調查組:《關於邊區減租運動的研究》(1943年9月16日),《中共中央西北局文件匯集》1943年(二),甲4,第235頁。)

 

[31] 《中共中央關於抗日根據地土地政策的決定》,《解放日報》1942年2月6日。

 

[32] 《中共中央關於抗日根據地土地政策決定的附件》,《解放日報》1942年2月6日。

 

[33] 《中央關於如何執行土地政策決定的指示》(1942年2月4日),中央檔案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12),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6年版,第19頁。

 

[34] 1937年2月10日,《中共中央致中國國民黨三中全會電》中做了四點保證,其中關於土地問題的保證是:「停止沒收地主土地之政策,堅決執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之共同綱領。」(《中共中央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文件選編》,檔案出版社1985年版,第386頁。)

 

[35] 馬克·賽爾登:《革命中的中國:延安道路》,魏曉明、馮崇義譯,第221頁。

 

[36] 《陝甘寧邊區政府文件選編》第6輯,檔案出版社1988年版,第428—433頁;又見《解放日報》1942年12月30日。

 

[37] 《關於減租減息與交租交息問題》(1944年2月),《史料摘編·農業》第2編,第309—310頁。

 

[38] 西北局調查組:《關於邊區減租運動的研究》(1943年9月16日),《中共中央西北局文件匯集》1943年(二),甲4,第278頁。

 

[39] 《關於減租減息與交租交息問題》(1944年2月),《史料摘編·農業》第2編,第309—310頁。

 

[40] 《關中分區的地權問題與租佃問題》(1946年9月10日),《史料摘編·農業》第2編,第230頁。

 

[41] 《子長縣政府關於租佃條例的報告》(1943年7月16日),《史料摘編·農業》第2編,第288—289頁。

 

[42] 杜嗣曉:《關於葭縣減租材料的重述》(1946年1月16日),《史料摘編·農業》第2編,第297頁。

 

[43] 西北局調查組:《關於邊區減租運動的研究》(1943年9月16日),《中共中央西北局文件匯集》1943年(二),甲4,第257、253頁。

 

[44] 西北局調查組:《關於邊區減租運動的研究》(1943年9月16日),《中共中央西北局文件匯集》1943年(二),甲4,第278—279頁。

 

[45] 如1945年慶陽發生了旱災,是個薄收年。慶陽縣政府依據租佃條例第十三條的規定,根據當地產量的不同情況,提出了6種租額辦法:一、六升以下者一律免收(收穫量之多寡,在碾麥時請村長及公正群眾證明,防止佃戶以多報少);二、六升以上、一鬥以下者按一升——二升交;三、一鬥以上、一鬥五升以下者按二升半——三升交;四、一鬥五升一上、二鬥以下者按四升——五升半交;五、二鬥以上者根據原來租額標準酌情處理;六、不算畝數的包山租,根據收穫量好壞,按原來租額折合計算,酌情減免。就地分件的活額租,根據此標準適當處理之。該辦法呈報邊區政府後,政府表示「對該項租額標準無意見。」(《慶陽縣一九四五年夏季租額標準》,見《陝甘寧邊區政府文件選編》第9輯,第165、163頁)

 

[46] 西北局調查組:《關於邊區減租運動的研究》(1943年9月16日),《中共中央西北局文件匯集》1943年(二),甲4,第275頁。

 

[47] 《關於減租減息與交租交息問題》(1944年2月),《史料摘編·農業》第2編,第304頁。

 

[48] 西北局調查組:《關於邊區減租運動的研究》(1943年9月16日),《中共中央西北局文件匯集》1943年(二),甲4,第249頁。

 

[49] 《綏德專署令各縣認真實行減租交租》,《解放日報》1942年10月15日。

 

[50] 西北局調查研究室:《劉木瓜溝減租鬥爭——葭縣店鎮區減租鬥爭調查之三》,《解放日報》1943年10月16日。

 

[51] 《關於減租減息與交租交息問題》(1944年2月),《史料摘編·農業》第2編,第356頁。

 

[52] 《合水縣減租工作總結》(1944年6月),中共慶陽地委黨史辦:《隴東的土地革命運動》,第197頁。

 

[53] 馮治國:《赤城五鄉的租佃關係》,《解放日報》1943年5月29日。

 

[54] 西北局調查組:《關於邊區減租運動的研究》(1943年9月16日),《中共中央西北局文件匯集》1943年(二),甲4,第250頁。

 

[55] 柴述凡:《減租中的佃權問題》,《解放日報》1942年10月27日。

 

[56] 《保障佃權是減租交租的關鍵》(社論),《解放日報》1942年12月28日。

 

[57] 馮治國:《赤城五鄉的租佃關係》,《解放日報》1943年5月29日。

 

[58] 南煥(謝覺哉):《關於減租》,《解放日報》1942年6月6日。

 

[59] 記者:《綏德分區的土地問題》,《解放日報》1942年5月15日。

 

[60] 柴述凡:《減租中的佃權問題》,《解放日報》1942年10月27日。

 

[61] 《關於減租實施的補充辦法》,《中共中央西北局文件匯集》1942年,甲2,第246—248頁。

 

[62] 柴述凡認為:「在邊區租佃法令上對這種佃權還沒有正式的規定。不過照國民政府的法令,這種佃權的成立已經有了充分的法律根據了。民國廿一年頒布的保護佃農辦法細則上說:『佃農如能完全履行其義務,除地主收回自耕,或土地所有權轉移於自耕農時,出租人不得任意撤佃。』再在土地法第一八〇條上規定著:凡是不定期限契約的租地,只有在出租人收回自種或承租人積欠地租達二年的總額等七項情況下才能撤佃。」(《減租中的佃權問題》,《解放日報》1942年10月27日)《解放日報》社論也指出:「就法爾論,民國二十一年,國民政府曾頒布保護佃農辦法細則:『佃農如能完全履行其義務,除地主收回自耕,或土地所有權轉移於自耕農時,出租人不得任意撤佃。』今年,邊區各地政府也都頒布了保護佃權的補助辦法。」(《保障佃權是減租交租的關鍵》(社論),《解放日報》1942年12月28日)

 

[63] 《葭縣地主張助成違法典地政府判決仍交原佃租種》,《解放日報》1942年11月28日。

 

[64] 《綏西雙湖峪市鎮鄉減租運動逐漸深入,地主王植甫違法受懲》,《解放日報》1943年3月31日。

 

[65] 艾森斯塔得著:《帝國的政治體系》,閻步克譯,貴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211頁。

 

[66] 《隴東分區減租工作總結報告》(1943年),中共慶陽地委黨史辦:《隴東的土地革命運動》,第158頁。

 

[67] 西北局調查研究室:《木頭峪減租運動——葭縣店鎮區減租鬥爭調查之二》,《解放日報》1943年10月15日。

 

[68] 費正清、費維愷主編:《劍橋中華民國史,1912—1949年》(下卷),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年版,第290頁。

 

[69] 西北局調查組:《關於減租鬥爭的調查材料》(1943年9月10日),《中共中央西北局文件匯集》1943年(二),甲4,第199—200頁。

 

[70] 西北局:《關於進一步領導農民群眾開展減租鬥爭的決定》,《中共中央西北局文件匯集》1943年(二),甲4,第9頁。

 

[71] 《中央關於如何讓執行土地政策決定的指示》(1942年2月4日),《中共中央文件選集》(12),第19頁。

 

[72] 西北局:《關於進一步領導農民群眾開展減租鬥爭的決定》,《中共中央西北局文件匯集》1943年(二),甲4,第10頁。

 

[73] 《開展群眾減租運動》(社論),《解放日報》1943年11月15日。

 

[74] 《開展群眾減租運動》(社論),《解放日報》1943年11月15日。

 

[75] 西北局調查組:《關於減租鬥爭的調查材料》(1943年9月10日),《中共中央西北局文件匯集》1943年(二),甲4,第203頁。

 

[76] 西北局調查研究室:《綏德延家岔減租調查》,《解放日報》1943年10月26日。

 

[77] 西北局調查組:《關於減租鬥爭的調查材料》(1943年9月10日),《中共中央西北局文件匯集》1943年(二),甲4,第199—200頁。

 

[78] 西北局調查研究室:《合水六區二鄉三村的減租鬥爭——合水縣減租鬥爭調查之一》,《解放日報》1943年10月25日。

 

[79] 西北局調查組:《關於減租鬥爭的調查材料》(1943年9月10日),《中共中央西北局文件匯集》1943年(二),甲4,第139頁。

 

[80] 西北局調查研究室:《牛溝減租鬥爭——葭縣店鎮區減租鬥爭調查之一》,《解放日報》1943年10月7日。

 

[81] 西北局調查研究室:《木頭峪減租運動——葭縣店鎮區減租鬥爭調查之二》,《解放日報》1943年10月15日;西北局調查研究室:《劉木瓜溝減租運動——葭縣店鎮區減租鬥爭調查之三》,《解放日報》1943年10月16日。

 

[82] 《米脂印鬥八鄉減租調查》,《解放日報》1943年10月30日。

 

[83] 西北局調查研究室:《合水六區二鄉三村的減租鬥爭——合水縣減租鬥爭調查之一》,《解放日報》1943年10月25日。

 

[84] 西北局調查研究室:《合水一區一鄉的減租鬥爭——合水縣減租鬥爭調查之二》,《解放日報》1943年10月27日。

 

[85] 劉銳:《綏西雙湖峪市開展群眾減租運動》,《解放日報》1943年12月2日。

 

[86] 楊林西:《白家嶮的減租運動》,《解放日報》1943年12月4日。

 

[87] 《慶陽新堡區農會執行減租交租法令》,《解放日報》1942年12月8日。

 

[88] 《米脂印鬥八鄉減租調查》,《解放日報》1943年10月30日。

 

[89] 《赤水張志孝領導減租成績卓著》,《解放日報》1943年12月22日。

 

[90] 西北局調查組:《關於邊區減租運動的研究》(1943年9月16日),《中共中央西北局文件匯集》1943年(二),甲4,第240頁。

 

[91] 《鄜縣數千人集市上群眾展開減租鬥爭》,《解放日報》1943年11月20日。

 

[92] 馬克·賽爾登:《革命中的中國:延安道路》,魏曉明、馮崇義譯,第221頁。

 

[93] 《邊區兩個月減租述評》,《解放日報》1946年9月30日。

 

[94] 《確定地權與土地登記》(社論),《解放日報》1942年3月22日。

 

[95] 柴樹藩、于光遠、彭平:《綏德、米脂土地問題初步研究》,第71—73頁。

 

[96] 西北局調查組:《關於減租鬥爭的調查材料》(1943年9月10日),《中共中央西北局文件匯集》1943年(二),甲4,第154頁。

 

[97] 《關中1944年春耕前減租工作的報告》,陝西省檔案館藏,全宗號33,案卷號53。

 

[98] 華子揚:《生產大運動與邊區人民經濟生活》(1944年8月19日),《史料摘編·農業》第2編,第347頁。

 

[99] 賈拓夫:《關於邊區土地政策問題的報告》(1945年3月15日),《史料摘編·農業》第2編,第348頁。

 

[100] 根據《抗日戰爭時期陝甘寧邊區財政經濟史料摘編·農業》第2編第351—352頁的相關資料計算所得。

 

[101] 西北局調查研究室:《高迎區五鄉租佃調查材料》(1943年),中共慶陽地委黨史辦:《隴東的土地革命運動》,第194頁。

 

[102] 《慶陽縣一九四五年民政工作總結報告》,慶陽市檔案館藏,革命歷史卷·慶陽縣政府1945年第19卷。

 

[103] 《隴東分區減租工作總結報告》(1943年),中共慶陽地委黨史辦:《隴東的土地革命運動》,第155—156頁。

 

[104] 西北局調查研究室:《高迎區五鄉租佃調查材料》(1943年),中共慶陽地委黨史辦:《隴東的土地革命運動》,第194頁。

 

[105] 《關於隴東分區實行土地改革的材料》(1947年6月23日),藏陝西省檔案館,全宗號4,目錄號2,案卷號104。

 

[106] 《西北局發布決定爭取工業品全部自給》,《解放日報》1944年7月30日。

 

[107] 《陝甘寧邊區獎助實業投資暫行條例》(1945年3月28日),《陝甘寧邊區政府文件選編》第9輯,檔案出版社1990年版,第41頁。

 

[108] 千峰:《從這裡看到了邊區民營工廠的遠景——劉憲庭先生談慶興紡織廠》,《解放日報》1946年1月20日。

 

[109] 《米脂地主常又文先生積極領導民豐合作社》,《解放日報》1944年12月9日。

 

[110] 《綏米部分地主典出土地投資工商業》,《解放日報》1945年1月9日。

 

[111] 毛澤東:《關於目前黨的政策中的幾個主要問題》(1948年1月18日),《毛澤東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269頁。

 

[112] 西北局調查組:《關於邊區減租運動的研究》(1943年9月16日),《中共中央西北局文件匯集》1943年(二),甲4,第282頁。

 

[113] 又如清慶瑞認為「綏德分區地主土地的50—80%轉移到農民手中」(《抗戰時期的經濟》,北京出版社1995年7月,第471頁)。

 

[114] 西北局調查組:《關於邊區減租運動的研究》(1943年9月16日),《中共中央西北局文件匯集》1943年(二),甲4,第282—283頁。

 

[115] 賈拓夫:《關於邊區土地政策問題的報告》(1945年3月15日),《抗日戰爭時期陝甘寧邊區財政經濟史料摘編·農業》第2編,第344頁。

 

[116] 西北局調查組:《關於邊區減租運動的研究》(1943年9月16日),《中共中央西北局文件匯集》1943年(二),甲4,第241頁。

 

[117] 西北局調查研究室:《牛溝減租鬥爭——葭縣店鎮區減租鬥爭調查之一》,《解放日報》1943年10月7日。

 

[118] 《開展群眾減租運動》(社論),《解放日報》1943年11月15日。

 

[119] 西北局調查研究室:《牛溝減租鬥爭——葭縣店鎮區減租鬥爭調查之一》,《解放日報》1943年10月7日。

 

[120] 西北局調查組:《關於邊區減租運動的研究》(1943年9月16日),《中共中央西北局文件匯集》1943年(二),甲4,第285頁。

 

[121] 西北局調查組:《關於邊區減租運動的研究》(1943年9月16日),《中共中央西北局文件匯集》1943年(二),甲4,第270頁。

相關焦點

  • 渤海區普遍開展減租減息運動和大生產運動
    渤海區的減租減息運動,是在原清河區、冀魯邊區開展減租減息運動的基礎上繼續深入進行的。自1942年夏以來,根據中共中央和山東分局關於抗日根據地土地政策的指示,清河區和冀魯邊區推行了合理負擔政策,在一些比較鞏固的根據地實行了減租減息和僱工增資。
  • 減租減息淮北抗日根據地這樣做
    為了發展經濟,保障根據地軍民的生活需求,根據地通過減租減息,讓農民的負擔得以減輕,根據地生產得到恢復和發展,民眾生活狀況日益改善,為長期抗戰提供了有力的支援和保障。那麼淮北抗日根據地是如何減租減息,發展生產的呢?在安徽省檔案館館藏著一份珍貴檔案,它是1943年6月1日,淮北蘇皖邊區行政公署頒布《淮北蘇皖邊區土地租佃條例》。翻開檔案,讓我們可以一探究竟。
  • 王士花丨群眾運動與山東抗日根據地的減租減息
    關鍵詞:山東抗日根據地/群眾運動/減租減息 減租減息是中共在抗日戰爭時期實行的土地政策。以往相關研究多關注減租減息政策的提出、實施過程、政策的性質及給抗日戰爭與根據地社會帶來的影響①,近年來雖有研究開始涉及減租減息運動的具體內容②,但對其中的民眾動員缺乏詳細探討。
  • 美國加州參議員對話華裔民眾 回應減租法案爭議
    來源:中國僑網中國僑網5月17日電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當地時間5月15日,美國加州參議員威善高(Scott Wiener)舉行華人會議,對話華裔民眾,並且回應了他參與起草的減租法案AB828的爭議。
  • 陝甘寧邊區地域狹小,為何日軍卻屢戰屢敗?戰爭史上一大奇蹟!
    在抗日戰爭中,甘寧邊區成為中共中央所在地,是人民抗戰的政治指導中心,也是八路軍、新四軍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裝的戰略總後方。抗戰中,邊區多次在狹小的區域內抵擋住了日軍的進攻,也讓國民黨頑固勢力始終無法興風作浪,這絕對算得上是戰爭史上的一大奇蹟,而這一切是怎麼做到的呢?
  • 抗擊疫情共度時艱,減租是地產對商業的最好支持
    房企相繼減租補貼商戶作為目前國內最大的商業地產運營商之一,萬達是最早提出減租政策的一家。1月28日,萬達商管將對所有商戶自1月24日至2月25日時間內的租金、物業費實行全免政策。據不完全統計,全國累計超過120個購物中心宣布減租。以廣州、深圳為例,保利商業、金鉑商業、廣州百信廣場、時尚天河、星河商置、皇庭商業、龍光商業、華強商業、卓越商業、招商積餘-九方等核心商圈的商場均不同程度實行了租金減免。具體到此次減租時間範圍上來看,主要有7天、9天和15天。在減租方式上,絕大多數是租金減半。
  • 從南梁到延安:淺談從陝甘邊區蘇維埃政府到陝甘寧邊區政府的發展歷程
    在這樣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裡,讓我們共同回顧從以南梁為中心的陝甘邊區蘇維埃政府發展成長為以延安為中心的陝甘寧邊區政府的光輝歷程。  1933年11月3日至5日,中共陝甘邊區特委、陝甘邊區紅軍臨時總指揮部在合水縣蒿咀鋪鄉包家寨召開聯席會議,做出了三項重要決策,一是恢復紅二十六軍四十二師,二是建立以南梁為中心的革命根據地,三是建立南梁、關中、陝北三路遊擊區。1934年2月25日,中共紅四十二師委員會在南梁小河溝召開臨時工農兵代表大會,選舉成立了新的陝甘邊區革命委員會,習仲勳當選為革命委員會主席,白天章、牛永清為副主席。
  • 陝甘寧邊區時期黨對回族的民族宗教政策探析
    抗戰時期的中國回族穆斯林 陝甘寧邊區時期,是中國共產黨在局部範圍執政實踐的重要時期。「延安五老」之一、我國著名的法學家謝覺哉曾經在一次講話中指出:「回族確是一個優秀的民族,回族的許多美德——即文化,是我們中華民族所需要的。」「回族七百年的歷史,全是反抗與鬥爭的歷史。」
  • 深圳發布疫情期間租房新規,不能強制要求減租!
    新型冠狀病毒從集中爆發已兩個多月了 雖然目前武漢城區已經降為中風險地區 4月8號起離漢離鄂通道也解封了 但疫情依然在國外肆意蔓延 什麼時候徹底結束還是未知數
  • 助力企業復工復產,洛浦各批發市場為商戶減租
    此外,其他專業批發市場也紛紛響應政府倡議,為商戶減免租金:沙溪酒店用品城減租800戶,金額1100萬元;新沙五金塑料城減租400戶,金額500萬元;南方五金市場減租1000戶,金額400萬元。▲在督導過程中,多數市場基本可以落實具體防控措施,對某些市場存在的少量問題,相關部門也馬上給予幫助和指導。
  • 因為疫情 成都這家律師事務所就可以強制減租嗎
    據悉,這起強制減租事件受到當地眾多業主和承租人的關注。律所是否屬於政府倡議減租對象,強制要求減租是否屬於過分解讀國家政策,強制減租損失了誰的利益,為進一步了解情況,中國商報記者對此進行了深入採訪。律所是否屬於政府倡議減租對象據中國商報記者了解,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一些企業遇到了各種各樣的發展困境。國務院、各部委以及各省份的政府部門為緩解廣大中小微企業在疫情防控期間的發展困境,推出了具有針對性的政策。
  • 銀基等服裝市場有望月底復工 部分市場大概率減租
    另一個好消息是,減租也成為大概率事件。圖片為拍攝於2月16日的資料圖片【銀基、錦榮、世貿、天隆、大觀有望月底復工】鄭州服裝類市場終於放開了復工的口子。3月18日,鄭州市市場發展中心關於印發《鄭州市商貿市場復工復產指導意見》的通知,明確「有序加快負面清單企業復工復產,在規範防疫操作流程的前提下,切實做好全市商貿市場有序復工復產。」
  • 廣州國有物業已為企業減租超10億元
    針對政協委員反映的國有物業「二房東」擠佔優惠等情況,廣州市國資委方面透露,減租涉及國有資產的處理,需按照相關規定和流程執行,已要求國企與二房東籤訂承諾書,保障減租最終惠及租戶,此次涉及到國企物業共16559宗,涉及租金額達10億元。
  • 秀水街6000萬元扶商 減租2個月 助商戶線上推廣
    應對疫情,繼對商戶減租1個月後,秀水街再次對所有商戶減租1個月,累計減租2個月,投入總費用6000萬元,與全體商戶同舟共濟渡難關。此外,在政府的幫助下,秀水街助力商家無負擔入駐線上平臺,同時利用社群營銷、私域流量引流,探索線上線下一體化的全新模式,也為後續線下引流做傳播。
  • 會議議程|「戰爭動員與抗日戰爭」研討會議程
    時間:6月15日  周六下午15:40—17:00主持人論文作者報告題目主評人黃正林宋  弘「滅敵人耳目」:抗戰時期中共的打狗運動王富聰王富聰抗戰時期中共城工部門對城市工作的動員研究——以晉察冀、山東、晉綏根據地城工部門為中心考察宋  弘皮國立抗戰時的群眾衛生與政治動員:以陝甘寧和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的中醫藥政策為例董 昊董  昊 重慶《新華日報》及其讀者群研究皮國立
  • 抗日戰場上的中國科學家丨英雄不問出處——活躍在陝甘寧邊區的...
    其中,就有這樣一些科技工作者,他們選擇了奔向當時最為艱苦的地區之一——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陝甘寧邊區,在經濟和文化極度落後、科研條件極其艱苦的地方,靠自己的勤奮好學和實幹精神,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將自己的所學發揮到極致,創造出一個個不可思議的奇蹟,極大地促進了邊區的經濟發展和軍工生產,有力地支持了抗日戰爭。
  • 「東亞戰時動員的相位——衝擊與遺產」中日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早稻田大學舉行
    淺野豊美(早稲田大學政治経済學術院教授・新學術領域「和解學の創成」領域代表)10:15〜11:00 基調報告 司會:淺野豊美 久保亨(信州大學人文學部特任教授) 「戦時から戦後へ―東アジアにおける総力戦體制の形成と変容」 楊奎松(華東師範大學歴史系教授) 《敵後中共農村基層幹部群像—以抗戰勝利前後中共山西太南農村基層幹部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