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陣子,用殲-16取代了老舊的殲-7G等第二代戰鬥機,成了我西部戰區的主力戰鬥機,引發國內軍迷的一波熱議,網絡上此類推文非常多。
此舉,意味著西部戰區我航空兵部隊,已經在著手強化對地打擊能力,遂行新時期軍事鬥爭的準備,畢竟殲-16是架多功能的戰鬥機,具備最大12噸外掛各類飛彈、精確制導炸彈和火箭彈等能力。
殲-16,是高性能的非隱形戰鬥機,由沈飛受命負責研發,外形與我國引進的蘇-30MKK多用途戰鬥機非常相似,兩者全都採用了蘇-27的經典氣動布局,為雙發、雙座、雙垂尾的重型戰鬥機。
由於殲-16裝備有主動電子掃描相控陣雷達等先進的機載航電設備,外媒普遍揣測是與殲-20隱形戰鬥機的同款版本,即在三代機的外殼內,塞進了四代機先進雷達,具備先敵發現、先敵鎖住、先敵開火、先敵擊落的空戰能力,以及強大的對地(艦)打擊手段。
據悉,目前我空軍的殲-16戰鬥機,裝備有兩臺國產WS-10B型「太行B」發動機,其發動機的尾噴口,與採用俄制AL-31的蘇-30MKK有不小的外觀差異。
殲-16裝備的國產WS-10B型發動機,單臺加力推力約為13.5噸,雙發合計27噸。在空戰狀態下,殲-16外掛4枚PL-15遠程空空飛彈、4枚PL-10近距格鬥空空飛彈,機內半油時,全機重約25.5噸。
此空戰狀態下時,殲-16的推重比約為1.058,因此,殲-16其實不太適合近距空中格鬥,要儘量避免和對手進入近距空中「狗鬥」模式。
在「金頭盔」對抗演習中,殲-16在面對以「狗鬥」性能出名的殲-10B/C戰鬥機時,普遍採用拉開距離的作戰方式,發揮殲-16相控陣雷達優異的特徵,率先鎖定對手,發射遠程空空飛彈敲掉對手,極力避免與推重比明顯大於1.058的殲-10B/C戰鬥機陷入「狗鬥」狀態。
此外,在體系內作戰時,殲-16可以不用打開雷達,不用暴露自身陣位,直接通過高速數據連結受來自空警-500預警機傳輸過來的敵情坐標方位,採用無線電靜默的方式接敵,發射遠程空空飛彈敲掉敵機,掉轉機頭返航,就此完成攻擊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