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古城,一般會聯想到平遙古城、麗江古城、徽州古城、閬中古城等四大古城,如今也是舉世聞名的旅遊勝地,以其獨特的景觀、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吸引著眾多的遊客。除了這些,當然還有一些因地理位置偏僻或早已破敗的古城,在甘肅就有這樣一座古城,幾乎沒人知道。
這就是永泰古城,位於甘肅省白銀市景泰縣寺灘鄉,它始建於明萬曆年間(1607年),建於一年多,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2006年,永泰古城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起初建此古城,主要是明朝政府為了防禦北方的敵手,修成後成為當地西北的重要軍事要塞,當時的蘭州參將就住在此古城內。然而,如今的古城早已「物是人非」,建築已成廢墟,就像一個「危城」,置身其中,無以動容。
開車由景泰縣到永泰古城約40分鐘,一路馳騁於戈壁灘之間,四周連綿的祁連山餘脈,風景雖十分優美,卻給人的感覺十分荒蕪,由於這裡乾旱和水土流失嚴重,放眼望去,幾乎看不到一棵大樹。
舊城區前有一片水池,是這方圓幾十裡唯一的一個水池,據當地人說,這片水池以前是一個很大的區域,現在雨水太少,天氣乾旱,水池也在不斷縮小,不知哪天也許就會消失。原來的水塘也是古城居民生活用水的地方,但是現在大部分居民早已外遷,成了羊群飲水的地方。
走的那天,碰巧碰到一大群羊到池塘裡飲水,現在這裡的居民主要靠牧羊為生,據牧羊人說:「以前都是在古城周圍放羊,周圍的草早就被吃光了,要到周圍很遠的地方放羊。」
另外,永泰古城也有一個別稱:龜城,如果從空中俯瞰,就能發現這座古城的形狀就像一隻金龜俯臥在這片土地上,所以得名「龜城」。整座古城都是用黃土夯築而成,所見的都是黃土橙黃,永泰古城周長1717米,城牆高約12米,佔地面積318畝,規模還很大。
永泰古城是歷史上的經濟、軍事重鎮,是通向西藏、青海、新疆的重要通道,是兵家必爭之地。當年完成後就在古城內駐紮了2500多名士卒,時至今日仍能在此看到當時留下的遺蹟,如馬場、瞭望臺、炮臺、練兵場等。
回溯到50年代,當時的永泰古城居民1300多人,有30多個姓,城內城外綠樹成蔭,城外綠樹成蔭,甚至還有幾百棵名貴的樹木。然而,後來不知為什麼村裡開始濫伐樹木,加上天氣乾旱,黃河改道二十餘裡,導致這裡的生態環境不斷惡化,土地鹽鹼化,土地無法種植莊稼,住在這裡的人只好搬到別處。
今天的永泰古城已不再是昔日的繁華喧囂,只有不到10戶人家仍堅持不願遷離,或種地,或放牧,堅守這片土地和古城400多年的歷史。因為這裡樹木稀少,風沙天氣也愈來愈嚴重,走進古城就能明顯感受到風吹在臉上的刺痛感。
十幾年前,在這裡生活的人們大多是牧民,但隨著時間的流逝,草木變得稀少,牧民也越來越少,現在只有一戶人家還堅持放羊,不過每天要跑好幾裡路才能到牧民家裡,生活也很艱苦。
那時人口較多,古城裡還有一所小學:永泰小學,從建築風格上看,這是一所民國時期修建的學校,雖然現在已經沒有了朗朗上口的讀書聲,但學校裡的建築仍然保持著原貌,絲毫沒有破敗的跡象,永泰小學的校園十分美麗,如今已有一位60多歲的老人在學校當保安,守衛著學校。
此外,永泰古城還曾吸引了不少影視劇取景,其中最著名的是孫紅雷、林志玲、黃海波主演的《決戰剎馬鎮》,在拍攝過程中,建築被保留下來,成為慕名而來遊客打卡拍照的地方。
因為這兒沒有吃住的地方,所以只能在這裡的居民家裡吃住。進入一家之室,室內的裝修無不令人震驚,從外面望去,景色很難想像室內裝修竟然如此乾淨、溫馨,仿佛瞬間來到了另一個世界。
近幾年,也有不少攝影愛好者慕名而來,主要拍攝羊群穿過古城大門的照片,一大群羊群湧進城內,頓時塵土飛揚,隨著快門聲的響起,眼前的畫面被定格,羊群的生動與古城的荒蕪形成鮮明的對比,令人印象深刻。
參觀永泰古城不需要入場券,雖然這裡是個景點,但是沒有任何旅遊設施,不知道將來的永泰古城會去哪裡,希望不要被拆掉,保護性的開發讓這裡成為一個旅遊勝地,也是很好的選擇。不知,你是否聽說過或去過永泰古城?這給人的印象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