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遷碑》又名《張遷表頌》, 全稱《漢故谷城長蕩陰令張君表頌》,是東漢晚期佚名書法家書丹,東漢碑刻家孫興刻石而成的一件隸書書法作品。此碑於東漢中平三年(186年)刻立,明代初年出土,現收藏於山東泰山岱廟碑廊。
《張遷碑》篆額題「漢故轂城長蕩陰令張君表頌」12字,額字獨呈扁形,書意在篆隸之間;碑陽正文15行,行42字;碑陰3列,上2列19行,下列3行碑文。此碑是谷城故吏韋萌等為追念張遷之功德而立,銘文著重宣揚張遷及其祖先張仲、張良、張釋之和張騫的功績,並涉及到黃巾起義軍的有關情節,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張遷碑》是東漢隸書成熟時期的作品,書法造詣高。此碑自出土以來,為歷代金石、書法家所推崇。在眾多的漢代碑刻中,此碑以古樸、厚重、典雅取勝,字裡行間流露出率真之意,具有民間樸質之風,格調峻實穩重,堪稱神品。它起筆方折寬厚,轉角方圓兼備,運筆遒勁而曲折有力,落筆穩健,可謂是漢隸方筆系統的代表作。
名家點評張遷碑:
明·王世貞《州山人題跋》:「其書不能工,而典雅饒古意,終非永嘉以後所可及也。」
清·孫承澤《庚子消夏記》:「書法方整爾雅,漢石中不多見者。」
清·郭尚先《芳堅館題跋》:「漢碑嚴重平硬,是碑為冠。」
清·楊守敬《平碑記》:「(此碑)用筆已開魏晉風氣,此源始於《西狹頌》,流為黃初三碑《上尊號奏》《受禪表》《孔羨碑》之折刀頭,再變為北魏真書《始平公》等碑。」
現代碑帖鑑定家蔣文光:「《張遷碑》是漢碑中藝術水平很高的一件作品。書法渾厚方折,樸茂端嚴為漢碑中方整類的主要代表。書法用筆以方為主,兼用圓筆。筆畫端正,結體取勢平直,飽滿嚴密,筆致樸質古拙遒勁靈動,多有變化。同時,用筆與結體是相互為用的,不同書體,其用筆亦有所側重。筆致變化多端,往往在均衡的橫直線條和方折之中摻以一筆極其熟練而有力的弧線。看去既筆筆挺勁,氣勢雄渾,卻又在拙樸中見秀美,在端重中顯生動。全碑字字生動,變化生新,樸實自然,從而達到全局皆活的奇妙效果。」
本篇編輯作者:
何昌彬,字子清,1991年生,湖南道州人。湖南省書法家協會會員,重慶市青年書法家協會會員,重慶市青年書法家協會創作委員會委員,長沙市書協隸書委員會委員。2018年在河北邯鄲舉辦『詩畫涉縣翰墨飄香』何昌彬書法作品展
歡迎關注公眾號,後期內容更精彩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