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來,重慶稅務部門持續深入對企業的幫扶,聚焦受疫情影響大的困難行業和抗風險能力差的中小微企業,用「銀稅互動」為他們引來資金活水。12月3日,記者從重慶市稅務局獲悉,今年1-9月,重慶「銀稅互動」項目累計授信6.7萬戶納稅人,涉及信貸資金357.4億元。
「在經歷了年初的停產停工後,我覺得沒有什麼能比生產線上的機器轟鳴更讓人安心了。」重慶賦隆模具有限公司經理夏衛表示。
重慶賦隆模具有限公司主要生產機械配件,今年年初受疫情影響,訂單驟減。原有訂單因為員工無法及時到位等問題停產,無法交貨收款,公司資金周轉陷入困難。
「最困難的時候,也有240多名職工工資需要發放,我們捉襟見肘,舉步維艱。」夏衛表示,公司停掉了所有的產品研發,把有限的資金用在維持基本運轉上,才勉強保證公司運轉。
結果,在江津區稅務局的輔導和幫助下,夏衛了解到了可以用納稅信用「變現」信貸資金的「銀稅互動」項目,並在稅務人員輔導下在線申請了貸款。
「網上辦理很方便,納稅信用和零違法違章的結果作為我們的信用擔保。」結果,通過「銀稅互動」平臺,夏衛申請到了200萬元的貸款,利率也比普通商業貸款要低,利息大約能節省3萬多元。
該公司用這筆貸款購進原材料,逐漸恢復生產銷售,穩定員工信心。「加上疫情期間房土兩稅減免等優惠政策的助力,我們的資金壓力明顯減輕。復工復產後,我們利用手頭的資金全力開工,終於在10月份扭虧為盈,實現淨利潤80多萬。」夏衛表示,目前公司上下幹勁十足。
重慶港鴻金木製品有限公司也是「銀稅互動」項目的受益者。
「疫情防控平穩後,我們陸陸續續籤了幾筆大單,但是受困於資金短缺,原材料只能使用一批購進一批,導致生產周期過長,我們很著急!」重慶港鴻金木製品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彭了表示。
重慶港鴻金木製品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於家具生產、設計、銷售、售後為一體的企業。公司成立於2015年,經過幾年的產品開發和資源積累,逐漸成長壯大,但突如其來新冠疫情讓公司陷入了回款難的窘境。
稅務人員了解到該公司困難後,發現其納稅信用良好,於是建議該公司嘗試申請納稅信用貸款項目,很快該公司就獲得了300萬元的授信額度。
「『銀稅互動』項目以稅授信、以『信』換『貸』,把無形的信用資產轉變成扶持我們小微企業發展的有形資金,太贊了!」彭了表示,300萬貸款不僅解決了場地租金、員工工資、原材料採購等剛性成本,訂單得以按時交付,而且增加了持續發展的底氣,公司又訂購了幾臺工具機用於擴大產能。同時,公司今年還享受了小微企業增值稅減免7.6萬元,社保費減免5餘萬元。1-10月,該公司實現銷售額380餘萬元,同比增長40%。
據悉,今年以來,重慶市稅務部門認真落實「放管服」改革措施,緊緊圍繞企業融資「痛點」「難點」,在企業授權前提下,向銀行等金融部門共享納稅信用評價結果,盡力幫助誠信經營企業將納稅信用轉化為信貸信用,破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題。
目前,重慶稅務部門已與銀保監部門、27家金融機構聯合深化「銀稅互動」項目,為誠信經營、依法納稅的企業提供資金支持,今年1-9月,重慶「銀稅互動」項目累計授信6.7萬戶納稅人,涉及信貸資金357.4億元。
上遊新聞·重慶商報記者 孫瓊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