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風破浪的姐姐》在近期頻頻刷屏,佔據著熱搜的前列。30歲以上的姐姐們在舞臺上跳出舒適圈,不斷突破著自我,渴求新的成功。觀眾們也在臺下看到了三十而驪的魅力。
其實,在各行各業,都有許多不斷挑戰自我、取得成功的女性。要是說到足球界,「太陽女神」孫雯一定是不二人選。
許多人都喜歡用「鏗鏘玫瑰」一詞,來形容意志力堅定的中國女足。特別是對於孫雯那個時期的中國女足來說,「鏗鏘玫瑰」是出現最多的形容詞。但孫雯本人更喜歡用「空谷幽蘭」來形容女足姑娘們,因為她認為「鏗鏘玫瑰」已經是過去式了,不能給現在的女足姑娘們太多的壓力。
孫雯認為這一代出生在90年代的姑娘們十分難得,一直默默付出著。雖然女足曾經打入世界盃決賽,但是女足姑娘們工資待遇不高,真正參與女足運動的少,還被球迷們寄予特別高的期望,這本身對於她們來說就是不公平的。
孫雯本人也是通過艱難的選擇,才走向了女足這一條道路。1973年,她出生於上海的一戶普通家庭中,父親是一名工人,母親則是一名教師。小時候的孫雯就不像其他姑娘一樣,喜歡洋娃娃之類女孩子喜歡玩的東西,而是像男孩子一樣活潑好動。
她經常在街頭巷尾與男孩子一起玩,展現出良好的身體素質。孫雯小學時曾參加過上海南市區體校的羽毛球訓練,在學校的學習也非常不錯,即便參加專業訓練,也耽誤不了她的成績。
她品學兼優,擔任班級的體育委員,還考進了上海市重點中學大同中學。當然,這種情況並不能維持太多時間,因為一旦進入了這種以學業為主的重點中學,她的足球夢就差不多走到了盡頭。
對於足球有所偏執的孫雯,一心想要成為足球運動員。雖然作為教師的母親對此並不贊同,可在父親的大力支持下,孫雯最終還是選擇進入上海市少體校,開始了專業的足球訓練。
自此之後,孫雯如同火箭一般躥升,17歲時就入選了國家隊,更是在18歲時披上了象徵主力前鋒的9號球衣。從此,9號球衣和孫雯成為了那個時代中國女足的標誌,後來的女足姑娘們也將9號球衣看作一種傳承。
1991年在中國廣東舉辦的第一屆女足世界盃,孫雯在小組賽第二輪中打入一球,幫助中國隊順利出線。只可惜在1/4決賽上,中國隊0-1負於瑞典隊,無緣四強。這是孫雯第一次體會到世界盃的樂趣,她希望在未來通過自己的努力,給中國隊帶來一座世界盃的獎盃。
四年之後,在瑞典舉辦的世界盃1/4決賽中,中國隊再次和瑞典隊相遇。雙方在90分鐘內打成1-1平,加時賽中雙方均無建樹,最後的點球大戰,中國隊以4-3戰勝對手,成功復仇進入四強。但只可惜在半決賽中,中國隊以0-1負於德國隊,無緣決賽。這屆杯賽,孫雯又進了兩球。
一年後,首次闖入奧運會女足決賽的中國隊,1-2惜敗東道主美國隊,正是孫雯打進了中國女足的唯一進球。但大家不知道的是,為了趕上奧運會,孫雯忍痛摘掉了撕裂的半月板。更多球迷在這一屆女足姑娘們身上,看到了中國足球復興的希望,「鏗鏘玫瑰」也在這個時期響徹大江南北。
1999年女足世界盃,中國隊在孫雯和劉愛玲「雙核」的率領下,以五連勝的戰績破天荒殺入決賽。再次交手美國隊,雙方在120分鐘時間內互交白卷,最終中國隊點球大戰4-5不敵老對手,又一次與冠軍失之交臂。
女足姑娘們不畏強敵、勇敢拼搏的精神,感染了許多中國球迷,從此中國女足和中國女排一樣,成為了無數國人追捧的對象。孫雯也包攬女足世界盃「金球獎」和「金靴獎」,並且被國際足聯評選為20世紀世界最佳女子足球運動員,被譽為「穿裙子的馬拉度納」。
2000年底,孫雯加盟了美國女足大聯盟的亞特蘭大撞擊隊,前往參加首屆美國女足大聯盟聯賽。在美國踢球的經歷,讓她看到了中國在女足基礎足球建設方面存在著不足。許多女足姑娘們受到了輕視,卻在像奧運會和世界盃比賽中要求好成績,這對於她們來說是非常不公平的。
2003年,孫雯參加了個人生涯的第四次,也是最後一次世界盃。孫文在第一場比賽中就首開記錄,可惜中國女足剛一出線,就遭到加拿大隊淘汰,30歲的孫雯也在賽後宣布退役。
退役後的孫雯,真正過上了「乘風破浪」的出圈人生。她在《新民晚報》當過記者,後來為了低谷中的國家隊宣布復出。再次退役後,回到復旦大學修讀廣告學,被聘為江南大學客座教授。她還負責過商務開發,真的是「幹一行,成一行」。
當然,孫雯還是忘不了足球,她管理過青少年訓練工作,當過上海女足主教練,擔任過中國女足青訓總監,被選為中國足協副主席……退役後依然可以「乘風破浪」。
對於女足精神,孫雯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我覺得女足精神歸納起來有這樣幾點:一是熱愛,也是初心;二是專注,在這條路上很努力地成長;再一個就是團隊精神。隨著時間流逝,外部的環境在變換,但內在本質的東西——熱愛、專注、團隊精神是不會變化的。」
作為運動員,她盡職盡責,為國家隊毫無保留,將中國女足帶到了難以企及的高度;作為職場女性,她在不熟悉的領域從零到一,虛心學習,同樣取得了不俗的成功。孫雯完美展現了女性全能且高能的一面,如今47歲的她,還在為熱愛的足球事業出力,希望幫助中國女足重新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