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農曆五月十三,是傳統的民俗節日「關公磨刀日」。當天,「第五屆關公磨刀日祈福大典」在大同市大關帝廟廣場隆重舉行。
「忠、義、仁、勇、禮、智、信、孝」千百年來作為中華民族的行為準則深入人心。關公文化作為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值得弘揚和傳承。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傳統關公文化,傳承民族精神,真正實現關公文化的時代價值,大同市文化和旅遊局、文物局、古城管理委員會、大同關公文化傳承中心、大同市《三國演義》研究會等單位舉辦了第五屆大同市關公主題文化系列活動,七月三日的第五屆關公磨刀日祈福大典是系列活動中的一項重要內容。
祈福大典中,活動舉辦方融入傳統文化的創新理念和別具一格的展現形式,通過擊鼓等方式、迎刀獻禮、進俎獻花、進俎敬字、行禮祭刀、貢讀祭文、集體祈福、上香磨刀等眾多祭祀環節,展示豐富的民俗文化和古老的關公信俗,還原傳統民俗。
據活動舉辦方介紹,大同關帝廟建於元代,迄今已有七百700多年的歷史,2008年易地重建後,面積增大,原有大殿氣勢更加恢宏。廟院內容也更加豐富。本次大典還特別邀請了運城關帝廟、關林、關帝祖廟以及關帝後人等一批文化名士參與。「關帝」為橋,「文化」為媒,為傳承關公和發揚文化,促進交流,香緣祖廟,運城關帝祖廟負責人將從運城帶來的祖廟三聖土,交傳給大同關公文化傳承人,傳承中心負責人馬騰,從而架起兩地關公文化活動交流合作的橋梁,以共同弘揚關公精神,踐行愛國、誠信、敬業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本次祈福大典,同時呼籲社會各界關注傳統文化、回歸傳統民俗、傳承關公精神,以豐富發展大同文化,樹立大同誠信文化品牌,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文化;祈願祖國祛瘟避疫、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張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