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公聖像︱關帝廟的分類

2021-02-17 關公

目前,中國大陸乃至國外現存的關公廟宇,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一、家鄉祖廟。山西省運城市解州鎮常平村,是關羽故裡,鄉人依祖墳立廟,稱之為「關王故裡」。從這裡西行10公裡,有解州關帝廟 ,始建於隋文帝開皇九年(公元589年),清代重修,規模宏大,布局完整,為我國武廟之冠。廟貌古樸宏麗,且佔地二百餘畝,被譽為「武廟之祖」,同時也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的宮殿式道教建築群。

二、古陵廟殿。河南洛陽關林葬著關羽首級;湖北當陽關陵葬有關羽正身。這兩處廟殿,均仿效皇宮而建,珍貴文物舉目皆是。

三、徵戰關廟。河南省許昌春秋樓,相傳是當年關羽護嫂「秉燭達旦」之處;許昌灞陵橋關帝廟,是關羽辭曹回馬挑袍之地;荊州古城,是關羽鎮守之所,城南關帝廟,相傳是當年關羽府邸;荊州城外江津湖畔的春秋閣,相傳是關公鎮守荊州時,忙裡偷閒,研讀《春秋》之處;武昌伏虎山下有關公「卓刀泉」,此地以井臺為中心建有關廟。

四、顯聖護民關廟。關羽遇害以後,相傳曾多次「顯聖護民」,當地民眾官府特建關廟以弘揚聖德。

湖北玉泉山麓,豎有「漢雲長最先顯聖處」石刻大碑,不遠處的小關廟,相傳是中國最早的關廟。世界屋脊的西藏日喀則喇嘛廟扎什倫布寺,也有一塊「關帝顯聖碑」,記述了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關羽神靈助清軍打退入侵西藏的廓爾喀軍隊一事。舊時,西藏日喀則、拉薩、定日等地都建有關帝廟,且融藏漢風格於一體,現只存拉薩關帝廟一處。「顯聖」雖為民間傳說,且不易證實,卻表達了歷代各族民眾對關羽的崇敬之情。青藏高原東部的夏河縣還深藏著一座拉卜愣關帝廟。

五、邊關聖廟。中國邊陲和重要關塞,為鼓舞戍邊將士之民族精神,舊時也建有不少關帝廟。如北京長城居庸關關王廟,又如絲綢古道關帝廟。在長城盡頭的嘉峪關,緊靠城門有一座關帝廟;再往西,有天山關帝廟;在中國版土最西邊的新疆伊犁,也建有數處關帝廟;東南沿海的福建東山島,明朝守島將士就在那裡建起了關聖殿;南疆雲南省昆明滇池岸邊的西山峭壁之巔,石窟內精工細刻一尊關公,與石窟連成一體,關老爺面朝東方,每天最早迎滇池朝日,沐萬頃霞波,享南國各民族善男信女之謁拜,也是夠瀟灑的了。

六、 其他關廟。國內比較著名的關帝廟還有:首都北京的關帝廟殿、河北承德皇家關帝廟、山東廣饒關帝廟、福建省東山關王廟、安徽省亳州市大關帝廟、山東省聊城山陝會館、黑龍江省烏蘇里江南岸的虎頭關帝廟、武漢磨山風景區新近重建的武聖廟、供奉關公的湖北省武當山,深圳新安故城關帝廟,等等。

七、海外關廟。臺港澳崇奉關帝之風,與中國大陸一脈相承。目前,臺灣有300多座大小關帝宮廟。臺南武廟,是臺灣「祀典武廟」,現為臺灣一級古蹟。新竹縣普天宮新塑的關帝像,連臺座有15丈高。臺北行天宮、宜蘭礁溪協天廟、臺中聖壽宮、高雄文衡殿、日月潭文武廟、臺灣花蓮縣聖天宮等,都是臺灣關廟之佼佼者。每逢關帝聖誕,各處抬神轎、演社戲、上陣頭,熱鬧非凡,其香火之盛,與日俱增。香港太平山腰,有一處香火特別旺盛的文武廟。澳門市政廣場一側,也有一處小小的關帝古廟。

海外華人聚居的地方,都能尋覓到關公文化的蹤跡。目前,美國紐約、舊金山,日本神戶、橫濱、長崎、函館等地,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越南、緬甸、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等國,都建有富麗堂皇的關帝廟。

相關焦點

  • 解州關帝廟與關公信俗||中英文對照
    「廟宇盈寰中,姓名走婦孺」,關公的崇拜者從帝王將相到巷陌婦孺,從政要富商到平民百姓,信眾範圍涵蓋之廣可見一斑。到了近代隨著華僑們漂洋過海,信仰關公的習俗也被帶到了全球各地,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關帝廟,就有對關公信仰的傳播,關公又很大程度上成為了不同行業、不同地域、甚至是不同國籍的華人們的共同代表,成為了炎黃子孫凝聚在一起的精神紐帶。
  • 解州關帝廟 以僑為媒,助推關公文化出「海」行
    12月6日從解州關帝廟景區獲悉,以「僑架文化橋,合作促共贏」為主題的山西省僑聯國際文化交流聯盟第二次全體會議,日前在山西省博物院召開。作為聯盟理事單位代表之一,解州關帝廟文物保護所所長衛龍在會上作了經驗交流發言。關公作為中華民族的道德楷模,備受尊崇。
  • 最走心的一篇關公好文:中英文雙語闡述解州關帝廟與關公信俗
    「廟宇盈寰中,姓名走婦孺」,關公的崇拜者從帝王將相到巷陌婦孺,從政要富商到平民百姓,信眾範圍涵蓋之廣可見一斑。到了近代隨著華僑們漂洋過海,信仰關公的習俗也被帶到了全球各地,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關帝廟,就有對關公信仰的傳播,關公又很大程度上成為了不同行業、不同地域、甚至是不同國籍的華人們的共同代表,成為了炎黃子孫凝聚在一起的精神紐帶。
  • 【關公網訊】關帝廟和白馬告狀
    求財呀、求藥呀、求子呀,全在一個廟裡求。那意思說:反正「香」給你燒了,「供」也給你上了。這事要是不歸你管呀,等神仙湊一塊的時候,你給「轉達」得了。   在北京的廟宇中,修建的最多的就是關帝廟了。全北京城的關帝廟加上郊縣一共得二三百座。塑像全都差不多,這邊捧印的關平是白臉,那邊託刀的周倉是黑臉,當中坐的關公,手捋長髯,微閃鳳目,手拿《春秋》。
  • 7月3日,大同市關帝廟廣場隆重舉行「關公磨刀日」祈福大典
    7月3日農曆五月十三,是傳統的民俗節日「關公磨刀日」。當天,「第五屆關公磨刀日祈福大典」在大同市大關帝廟廣場隆重舉行。「忠、義、仁、勇、禮、智、信、孝」千百年來作為中華民族的行為準則深入人心。關公文化作為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值得弘揚和傳承。
  • 王建民:全國各地關帝廟楹聯面面觀
    隋唐之時,民間的關公崇拜逐漸活躍起來。民間傳說中關公日益突出,而不再與其他三國人物相提並論。宋元時期,關公的民間神話傳說增多,民間的崇關之風進一步發展。同時,關帝廟的大量出現給平民百姓提供了祭祀的方便。明清時期,皇家的推崇、宗教的宣傳、商人的參與、文學藝術的渲染,民間對關公的崇拜也達到高潮。
  • 臺灣旅遊發現關帝廟非常多,為何關公的形象倍受中華文化推崇?
    行天宮,又名恩主宮,主祀為關公爺,是臺灣關帝廟的代表。初見關帝廟,廟門具有濃厚的文士之風,建築風格方面與臺北孔廟十分類似。行天宮中的命相館是這裡的一大特色,不少信徒會在廟裡或者沿街一帶測算運勢。從左右邊門「嚴嚴」「赫赫」中進入,不少香火、貢花、美食的售賣吆喝聲此起彼伏,與內陸廟宇的清淨悠然不同,行天宮一派喧囂熱鬧的景象。
  • 福建泉州關帝廟
    如果你從泉州的街頭走過,你會看到一座座莊嚴古樸的寺廟,開元寺、承天寺、天后宮、清真寺和關帝廟等等。雖歷經千百年的風雨,這些神廟依然矗立在泉州街頭,見證了泉州古城的歷史變遷,成為泉州人最值得驕傲的文化名勝古蹟。 泉州是民間信仰最集中的地方,有道教、儒教,民間信仰接近儒教。儒教的神很多,也就是多神信仰。一間廟裡擺關公、土地公、張飛等等。
  • 關帝廟匾額賞析
    在中國傳統社會中,祭祀、崇信、膜拜關公的活動,幾乎進入了中華各行、各業、各階層民眾所有的社會活動及精神思想領域。 關帝廟是人民群眾紀念、崇奉、祭祀關公的主要場所。作為承載、傳播關公文化和寄託全民關帝信仰的主要物質載體,關帝廟的興建、發展史,見證了關公神化聖化的歷史過程,也見證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
  • 【關公文化】戰神關公崇拜與軍人軍魂
    手持青龍偃月刀的關公神像、關帝廟遍布全國各地,為中國神明中最多祠廟的一位。史料記載,關帝廟明清時期就有近30萬座。關公,又稱中華武聖,自古以來就是軍人、警察、鏢師、武林人士崇拜的偶像。為鼓舞戍邊將士之民族精神,舊時在中國邊陲和重要關塞,也建有不少關帝廟。如北京長城居庸關關王廟,絲綢古道關帝廟,長城盡頭的嘉峪關關帝廟。在中國版圖最西邊的新疆伊犁,也建有數處關帝廟。東南沿海的福建東山島,明朝守島將士就在那裡建起了關聖殿。關公作為戰神,為軍人的保護神。民間役男前往軍中服役時多前往關帝廟求香火或靈符以護身。駐地軍隊與地方協商,在駐地附近興建起關帝廟。
  • 【關公文化】從關公廟看華人信仰的足跡
    北京歷代帝王廟,始建於明嘉靖年間(公元1531年),是明清兩朝祭祀三皇五帝、歷代帝王和功臣名將的皇家廟堂,目前共崇祀188位帝王和79位功臣,其神位安放在正殿和東西兩廡,唯獨關公獨享其尊,在西跨院建有獨立的關帝廟。
  • 左宗棠與關帝廟的故事
    平江縣板江鄉雨花寺關公銅像前有聯贊曰:生蒲州,事豫州,戰徐州,永鎮荊州,千古名州顯赫;兄玄德,弟翼德,擒龐德,不降孟德,萬年智德無雙。民間對關公評價如此之高,捐錢蓋廟,重塑金身自然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傳說左宗棠出仕前40多歲還在家鄉教私塾,私塾設在關帝廟前廳。左宗棠推崇關公人品,卻不相信木頭雕成的菩薩。
  • 解州關帝廟 一部忠義文化的歷史教科書
    山西解州作為關羽的故鄉,解州關帝廟就是關羽,民間尊為關公的魂歸之處。  解州關帝廟,一部寫滿關公忠義仁勇的教科書,展示出彪炳日月的浩然之氣。  初秋時節,記者來到解州關帝廟參觀遊覽,深切感受了關公忠義文化的博大精深。這個始創於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的關帝廟,距今已有1400餘年的歷史。
  • 東山關帝廟
    唐總章3年,陳政、陳元光奉旨開發閩南,帶來了家鄉所奉祀的關羽神像香火入閩,作為戰士們心靈依託。後來,歷代帝王為了頌揚關羽的忠義精神,不斷加封,由侯而公而王而帝,宋祥符年間,趙恆皇帝召頒天下崇祀關公。當時,東山設置四鋪,駐鋪兵,並奉祀關公。明大祖還下令天下郡縣,建武廟以崇拜,春秋二祭。明洪武20年(1387)建銅山城時,以防倭寇,刻像祀之,以護官兵。
  • 【史跡】東山關帝廟
    從鄉鎮到鄉村,眾多民居的大廳中堂都供奉"關帝"神像,家裡大事小事都來請示關公,比如說婚嫁、出海時,首先要來廟裡焚香朝拜讓關老爺請個日子。每逢初一、十五或逢年過節時,更要備辦供品朝拜,年底豐收的時候要到關帝廟答謝關帝,以表虔誠。在農曆五月十三,六月二十四祭祀關帝的日子,當地都要舉行慶典活動,請社戲來演出。這個時候關帝廟裡裡外外人山人海。
  • 世界最大的木雕關公坐像在關公故裡落成
    這座高2.6米,2噸多重的椴木關公坐像,是仿照關帝廟內關公泥塑坐像製作而成,是特別為每年「關公巡城」民間祭拜活動而制。 「這個夫子廟修的很好,周圍的村民都很感激張書記,最重要的是夫子廟是免費開放的,以後我們這些老頭老太太天天來這裡朝拜關公!」村民王先生告訴記者。 張四有每每講起關公精神都滔滔不絕。
  • 臺灣最大的關帝廟竟然起源於荊州!
    這裡是國內最大的關公文化傳播平臺,連接300萬關公信眾,講關公,學關公,拜關公,敬關公。2016年12月20日臺灣祀典武廟總顧問林炳男,世界關公文化促進會副會長、荊州關公文化學研究會名譽主席朱正明,臺灣關公文化學者何錦榮等專家學者聯合發布結論稱:臺灣最大關帝廟——祀典武廟香火祖源發跡於古城荊州,並將起源的具體地理位置鎖定在古城南隅的卸甲山。
  • 關帝廟匾額經典賞析
    關公是中華社會各界共同禮拜,萬民爭相效仿的道德楷模和信仰中心。在中國傳統社會中,祭祀、崇信、膜拜關公的活動,幾乎進入了中華各行、各業、各階層民眾所有的社會活動及精神思想領域。關帝廟是人民群眾紀念、崇奉、祭祀關公的主要場所。
  • 文關公和武關公有什麼區別
    民間,關公的形象無疑不是,臥蠶眉,丹鳳眼,髯長二尺,面如重棗的紅臉關公,但有紅臉和金臉兩種關公的塑像。 ;金色臉的關公是文關公。 這個故事出於宋代,所以從宋代就有了紅臉關公。眾多的古村落裡,百分之九十以上村,至今還保留著許多關帝閣、關帝廟和三義廟。關帝閣大都建在進村的道口,用來驅妖魔鎮鬼怪威懾壞人。 2 金臉關公來歷
  • 武聖關公——忠義仁勇
    ,並為釋教、道教教義所趨同的人生價值觀念,實質上就是彪炳日月、大氣浩然的華夏魂。湖北省當陽市關陵有一副對聯,簡述關公的人生經歷,表明關公愛憎立場。這副對聯是:生蒲州,長解州,戰徐州,鎮荊州,萬古神州有赫;兄玄德,弟翼德,擒龐德,釋孟德,千秋智德無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