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旅遊發現關帝廟非常多,為何關公的形象倍受中華文化推崇?

2021-01-09 落榜進士

遊歷臺灣途中發現了許多有趣的現象,其本身是坐落於中國東南部的海島,卻在三千六百多萬平方米的土地上建立了諸多寺廟,儒釋道三家廟宇皆香火不斷,究其原因還是臺灣地理位置所致。

臺灣地處我國東海海域,島嶼面積狹小,易受颱風、地震影響,並且臺灣地區海上貿易頻繁,為了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寄託百姓福祉的廟宇便應運而生。在臺北市就有一座香火非常旺盛的廟宇,這就是行天宮,據說每天進出的遊客、信徒多達兩萬人。

行天宮主宮位於臺北市中山區,另外還有兩處行宮,分別為北投分宮和三峽分宮。行天宮,又名恩主宮,主祀為關公爺,是臺灣關帝廟的代表。初見關帝廟,廟門具有濃厚的文士之風,建築風格方面與臺北孔廟十分類似。

行天宮中的命相館是這裡的一大特色,不少信徒會在廟裡或者沿街一帶測算運勢。從左右邊門「嚴嚴」「赫赫」中進入,不少香火、貢花、美食的售賣吆喝聲此起彼伏,與內陸廟宇的清淨悠然不同,行天宮一派喧囂熱鬧的景象。

原本以為工作日廟內的信徒不會太多,未曾想當天祈福誦經的人依舊絡繹不絕,將整個寺廟圍堵的水洩不通,可見行天宮的香火旺盛程度。

在行天宮中還有一個特點,凡祭拜者均不用焚香祭拜,大概是為了為了安全起見吧,規定所有信徒一律雙手合十祈福即可。

行天宮每天都有宣講儀式,為人們傳播道德觀、善行善為等,而且為信徒提供象徵著安康的平安袋與平安卡,還為人們義務普及宗教科儀,收驚、祭元辰、祭關限、祭星、掩魂、收契孫等。

關公忠誠和勇武的形象倍受中華文化歷代所推崇,關公在我國北方代表著兄弟情義,而在南方地區,關公則被人們賦予了財神爺的形象,臺灣把關公稱為「恩主」,也就是救世主的意思。自鄭成功時代起,便開始有人奉禮關聖帝君。其實關公最早為儒家所敬仰,後來逐漸成為了民間的神祇:軍人奉為武神,商人敬為財神,甚至稱為了為商業的保護神,想必這與關公重情義有關,中國人經商重在義字,便將關公作為神來供奉,久而久之,關公便有了招財進寶、利祿亨通的功能。

行天宮的歷史可追溯到上世紀中葉,正殿門匾上的「行天宮」為中國著名書法家于右任所書,筆勢圓潤,遊雲驚龍,具有極高的文化價值。

不光普通老百姓經常來這裡參拜,不少知名人士也會在這裡祈福,例如小豬羅志祥等。自廟宇建立以來,香火從未間斷,是寄託當地老百姓「恩主公信仰」的地方,穿過喧囂的算命街,站在神明著露的地方,雙手合十,與身處鬧市的自己來一場心靈對話,為焦躁不安的心尋找安放的港灣。(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 落榜進士)

相關焦點

  • 臺灣最大的關帝廟竟然起源於荊州!
    這裡是國內最大的關公文化傳播平臺,連接300萬關公信眾,講關公,學關公,拜關公,敬關公。2016年12月20日臺灣祀典武廟總顧問林炳男,世界關公文化促進會副會長、荊州關公文化學研究會名譽主席朱正明,臺灣關公文化學者何錦榮等專家學者聯合發布結論稱:臺灣最大關帝廟——祀典武廟香火祖源發跡於古城荊州,並將起源的具體地理位置鎖定在古城南隅的卸甲山。
  • 【關公文化】從關公廟看華人信仰的足跡
    北京歷代帝王廟,始建於明嘉靖年間(公元1531年),是明清兩朝祭祀三皇五帝、歷代帝王和功臣名將的皇家廟堂,目前共崇祀188位帝王和79位功臣,其神位安放在正殿和東西兩廡,唯獨關公獨享其尊,在西跨院建有獨立的關帝廟。
  • 【關公文化】戰神關公崇拜與軍人軍魂
    為鼓舞戍邊將士之民族精神,舊時在中國邊陲和重要關塞,也建有不少關帝廟。如北京長城居庸關關王廟,絲綢古道關帝廟,長城盡頭的嘉峪關關帝廟。在中國版圖最西邊的新疆伊犁,也建有數處關帝廟。東南沿海的福建東山島,明朝守島將士就在那裡建起了關聖殿。關公作為戰神,為軍人的保護神。民間役男前往軍中服役時多前往關帝廟求香火或靈符以護身。駐地軍隊與地方協商,在駐地附近興建起關帝廟。
  • 解州關帝廟 以僑為媒,助推關公文化出「海」行
    12月6日從解州關帝廟景區獲悉,以「僑架文化橋,合作促共贏」為主題的山西省僑聯國際文化交流聯盟第二次全體會議,日前在山西省博物院召開。作為聯盟理事單位代表之一,解州關帝廟文物保護所所長衛龍在會上作了經驗交流發言。關公作為中華民族的道德楷模,備受尊崇。
  • 解州關帝廟 一部忠義文化的歷史教科書
    山西解州作為關羽的故鄉,解州關帝廟就是關羽,民間尊為關公的魂歸之處。  解州關帝廟,一部寫滿關公忠義仁勇的教科書,展示出彪炳日月的浩然之氣。  初秋時節,記者來到解州關帝廟參觀遊覽,深切感受了關公忠義文化的博大精深。這個始創於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的關帝廟,距今已有1400餘年的歷史。
  • 關公聖像︱關帝廟的分類
    河南省許昌春秋樓,相傳是當年關羽護嫂「秉燭達旦」之處;許昌灞陵橋關帝廟,是關羽辭曹回馬挑袍之地;荊州古城,是關羽鎮守之所,城南關帝廟,相傳是當年關羽府邸;荊州城外江津湖畔的春秋閣,相傳是關公鎮守荊州時,忙裡偷閒,研讀《春秋》之處;武昌伏虎山下有關公「卓刀泉」,此地以井臺為中心建有關廟。
  • 旅遊勝地東山島,島上競供奉著關公神像,媽祖與關公神位哪個大呢
    東山島位於福建省南部沿海,四面環海,有豐富的海濱資源,海灣遼闊,沙灘平緩,有福建省「十大旅遊品牌」、「十大濱海旅遊精品」、「福建十大美麗海島」等榮譽稱號;同時這裡緊鄰臺灣海峽,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曾經在這裡發生過共產黨與國民黨的東山戰役;東山島還存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其中銅陵鎮是一座歷經六百餘年的文化古城
  • 當陽關公成紐帶 海峽兩岸交流忙
    臺灣明道大學文學院院長魏世萍說,「當我們懷著崇敬的心情,朝拜關帝廟時,如何轉化關公信仰成為創新民族文化、教育啟發世人、強化社會安定的動力,這才是我們推崇關公文化的重要課題。」 臺灣中華道教總會理事長張檉說:「大家在宜昌當陽相聚是因為我們都是關帝的信徒,海峽兩岸同根同源,這不僅僅體現在地源與血緣上,還體現在神源上,我們希望能以此為契機進一步集合民族的心靈,永遠在一起。」 臺鄂青年交流合作協會會長陳維德說:「湖北當陽關公文化保存非常完整,也讓我深有感觸。臺灣也非常盛行關公文化,很多青年朋友也把關公當作一個英雄的象徵。
  • 關公文化是一種中國精神
    2020馬來西亞國際關公文化節,首次在線上舉辦國際關公文化論壇。福建泉州通淮關嶽廟董事長吳金炎先生發表了題為《關公文化是一種「中國精神」》的演講,深受海內外觀眾稱道。特將吳金炎董事長的演講主要內容發表於此——
  • 讓關公的「義薄雲天」走向世界
    >本報記者 張建群9月12日晚,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暨第31屆關公文化旅遊節戲劇展演在臨猗關漢卿大劇院精彩繼續,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李樹建領銜主演的《義薄雲天》首次與河東戲迷見面。他向記者介紹說,他對運城和運城人非常有感情。他曾在與運城一河之隔的河南三門峽市工作過10年,多年間往返運城,對運城人的厚道和熱情印象深刻。「這次出演關公,對我是一場極大的挑戰。大家知道,幾十年中我一直演老生,老生靠的是唱腔、表演,以情動人。而關公戲拼的是,是武戲。」此次,他幾乎是跨界來演出,這非常。
  • 福建泉州關帝廟
    雖歷經千百年的風雨,這些神廟依然矗立在泉州街頭,見證了泉州古城的歷史變遷,成為泉州人最值得驕傲的文化名勝古蹟。 泉州是民間信仰最集中的地方,有道教、儒教,民間信仰接近儒教。儒教的神很多,也就是多神信仰。一間廟裡擺關公、土地公、張飛等等。臺灣的廟與泉州特別是關帝廟一樣,都是多神信仰佔主要。
  • 王建民:全國各地關帝廟楹聯面面觀
    隋唐之時,民間的關公崇拜逐漸活躍起來。民間傳說中關公日益突出,而不再與其他三國人物相提並論。宋元時期,關公的民間神話傳說增多,民間的崇關之風進一步發展。同時,關帝廟的大量出現給平民百姓提供了祭祀的方便。明清時期,皇家的推崇、宗教的宣傳、商人的參與、文學藝術的渲染,民間對關公的崇拜也達到高潮。
  • 解州關帝廟與關公信俗||中英文對照
    在今天「關公」這一專有名稱所指的,已經不僅僅是那位蜀漢名將關羽了。在上千年的歷史文化傳承中,在全世界崇敬關公的人民心中,「關公」已經逐漸演進成了一種文化、一種信俗、一種精神象徵!那麼關公究竟是如何從一名蜀漢將軍逐漸成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震天尊關聖帝君」的?關帝廟究竟有何魔力能夠在數量上超越「至聖先師」孔夫子的孔廟呢?
  • 關新剛老師新作:關羽、關公與關公文化
    本文中,關新剛秉承了其一貫的嚴謹、求真的學術研究作風,又引經據典、縱橫捭闔,既有深厚的中華文化傳統、民族精神、民眾情懷蘊含其中,又有高屋建瓴、環視全球的格局,既可讀、耐讀,做休憩時消遣文字,又可當文化和學術研究的重要參考資料,真乃不可多得的好文也!蒙受關新剛老師垂青,「關公緣」得以獲授權刊發其新作《關羽、關公與關公文化》以饗諸位同道仁友。
  • 馬來西亞國際關公文化節盛大開幕 中華海峽兩岸關帝聖像首次海外巡遊
    仿古祭祀儀式為期四天的活動,安排了迎賓會、關公巡城、仿古祭祀、文藝展演、文化論壇等豐富多彩的內容,來自中國大陸和臺灣、香港等地的關帝廟代表、關公文化社團組織、關公文化專家學者、書畫藝術家等200多人與當地民眾一起歡慶佳節
  • 文關公和武關公有什麼區別
    人們敬之忠義,倍受推崇,經歷代朝廷褒封,被人奉為關帝聖君。被統治者崇為「武聖」與「文聖」孔子齊名。 民間的立廟必是「文塑孔孟,武塑關嶽」。民間,關公的形象無疑不是,臥蠶眉,丹鳳眼,髯長二尺,面如重棗的紅臉關公,但有紅臉和金臉兩種關公的塑像。
  • 最走心的一篇關公好文:中英文雙語闡述解州關帝廟與關公信俗
    在今天「關公」這一專有名稱所指的,已經不僅僅是那位蜀漢名將關羽了。在上千年的歷史文化傳承中,在全世界崇敬關公的人民心中,「關公」已經逐漸演進成了一種文化、一種信俗、一種精神象徵!那麼關公究竟是如何從一名蜀漢將軍逐漸成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震天尊關聖帝君」的?關帝廟究竟有何魔力能夠在數量上超越「至聖先師」孔夫子的孔廟呢?
  • 關帝廟匾額賞析
    在中國傳統社會中,祭祀、崇信、膜拜關公的活動,幾乎進入了中華各行、各業、各階層民眾所有的社會活動及精神思想領域。 關帝廟是人民群眾紀念、崇奉、祭祀關公的主要場所。作為承載、傳播關公文化和寄託全民關帝信仰的主要物質載體,關帝廟的興建、發展史,見證了關公神化聖化的歷史過程,也見證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
  • 捧紅關公:最出名的運城人在今天
    確定關公形象時,解州關帝廟文管所請蔡志忠去垣曲縣關家村採風。「不能把關公畫得像小鮮肉。」他接觸了許多關姓村民,輪廓逐漸清晰,「關公應該額頭比較小,下巴腮幫子比較大,脖子很粗,肩膀很厚」。 作為一個歷史形象和文化符號,關公正在成為與之相關聯的中國城市自我推廣和營銷的名片。
  • 中國第一座武廟,佔地22萬平方米的祖廟,全部供奉關公!
    感謝朋友們的熱情,這片土地給我留下了非常特別的印象。山西地處中原北部,是我們中華文明的起源地之一,在全國30多個省市中,是保存古建築最多的省份。今天我想說的是位於陝西和山西兩省交界處的運城。運城古稱"河東",得名"鹽運城",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