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帝廟匾額經典賞析

2020-12-15 關公文化彭允好

關公是中華社會各界共同禮拜,萬民爭相效仿的道德楷模和信仰中心。在中國傳統社會中,祭祀、崇信、膜拜關公的活動,幾乎進入了中華各行、各業、各階層民眾所有的社會活動及精神思想領域。

關帝廟是人民群眾紀念、崇奉、祭祀關公的主要場所。作為承載、傳播關公文化和寄託全民關帝信仰的主要物質載體,關帝廟的興建、發展史,見證了關公神化聖化的歷史過程,也見證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

匾額是古建築的重要組成部分,相當於古建築的眼睛,具有重大的藝術價值和史料研究價值。匾額集古代思想、信仰、書法、文學、雕刻、篆印、美術、建築裝潢等於一身,成為雅俗共賞,施行教化的典範。

遍布神州各處的關帝廟,既懸掛有歷代帝王封賜的匾額,也有歷任官員、士農工商、各個階層信眾敬贈、祈福或還願的匾額,這些匾額跨越時空,被很好地傳承和保留下來,成為關帝廟的重要組成部分。

關帝廟匾額歷史悠久,寓意深遠,雖歷盡歲月滄桑,至今仍從題匾中感受到關帝正氣浩然、威靈顯赫的英武神韻,充分體現了關帝信仰習俗影響的深遠。

關帝廟匾額講究的是內容的意境及文採,它集中表達了中華傳統文化的道德觀、價值觀和審美觀,寄寓了各個階層對關帝的精神訴求和內心渴望。

作為匾額中核心組成部分,匾額的文字部分,是關帝崇高地位的展現,旌表讚頌,氣勢恢宏,華麗優雅,充分發揮著中華文化的文字和語言魅力,起到傳遞中華民眾心聲,表情達意的功用。

現擇選部分關帝廟匾額,歡迎欣賞:

歷代褒封類:

漢壽亭侯:漢獻帝建安五年,帝擊斬顏良,解白馬之圍,受封漢壽亭侯。

伽藍菩薩:隋開皇十三年,智者大師至玉泉,帝運神力創建寺宇,稱佛教伽藍神。

崇寧真君:帝戰蚩尤,復鹽池,宋崇寧元年,追封帝為忠惠公,崇寧真君。

義勇武安王:宋徽宗宣和五年封號,西夏黑水城藏金人版刻,為現存最早雕版年畫。

文衡帝君:帝為五文昌之一文衡帝君,主管品德考核錄取升遷及功罪賞罰。

協天大帝:明神宗萬曆十年,崇封帝為協天大帝,海外華人區多建協天宮。

協天護國忠義帝:《解縣誌》記載萬曆十八年加封協天護國忠義帝,御賜顯佑。

關聖帝君:明萬曆四十二年敕封帝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天尊關聖帝君。

伏魔大帝:明萬曆四十二年敕封帝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天尊關聖帝君。

文武二聖:萬曆四十二年將帝定為武廟的主神,與崇祀孔子文廟並列為文武二聖。

中華武聖:清順治九年敕封忠義神武關聖大帝,稱武聖,洛陽關王冢改稱關林。

關夫子:清康熙四年尊帝為「夫子」,與孔夫子並稱,雍正三年敕封山西關夫子。

關聖大帝:光緒五年,御旨加封達到26字封號,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贊宣德關聖大帝。

蓋天古佛:佛教稱帝為古佛之再來,尊帝為伽藍菩薩蓋天古佛。

中天玉皇:民初《洞冥寶記》稱,五教教主共推帝為十八代玉皇,統御諸天。尊號曰:玉皇大天尊玄靈高上帝。

歷代賜額類:

靈順:狄青徵伐儂智高祈禱得勝,宋皇祐年間仁宗賜額靈順。

義勇武安王:宋真宗祥符年間,帝剿除蚩尤,鹽池如故,王欽若齎詔至玉泉山致祭祠下,賜額曰義勇武安王。

顯烈:宋紹聖三年,賜當陽關公祠額顯烈。紹興三年,賜廟額顯烈。

忠武:明正德四年,李東陽撰北京團營關廟碑文,御賜南京城燕子磯關帝廟碑額忠武。

顯佑:萬曆十八年加封關帝「協天護國忠義大帝」,御賜「顯佑」。

義烈:明萬曆二十一年,洛陽關林坊成,賜名義烈,寢宮、西配殿、關林大殿等建築動工。

英烈:萬曆二十三年,敕解州廟曰英烈。

義高千古:明崇禎十三年,皇太極敕建盛京關廟,賜義高千古額。

義炳乾坤:解州關廟康熙御筆

忠貫天人:清雍正五年重修京城白馬關廟,御書忠貫天人,額懸於地安門關廟中。

武聖:雍正八年追封關帝稱「武聖」,解州關帝廟稱「武廟」,洛陽關帝陵稱「關林」,與文聖孔夫子享同等祭祀禮儀。

聲靈於鑠:乾隆十五年乾隆親謁洛陽關林,御製祭文,賜匾「聲靈於鑠」。

神勇:乾隆二十五年)欽奉諭旨改諡曰「神勇」,解州關廟懸乾隆欽定神勇匾額。

靈佑:乾隆三十三年,加封靈佑。

忠義:乾隆四十一年,乾隆因編修四庫全書,詔諭改關帝諡號為忠義。

仁勇:嘉慶十九年加封仁勇。

威顯:道光八年正月十三日加封威顯,聖帝封號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

護國:鹹豐二年加封護國。

保民:鹹豐三年加封保民。

綏靖:鹹豐五年加封綏靖。

翊贊:同治九加封翊贊。

宣德:清德宗光緒五年加封宣德。

忠義伏魔:承德皇家關帝廟,乾隆題御匾。

萬世人極:解州關廟鹹豐御書。

威靈震疊:解州關廟慈禧親書。

民間信仰類:

正氣:泉州通淮關嶽廟正殿懸宋理學家朱熹「正氣」匾。

擎天得勝:北宋至和二年釋義緣在龍隱巖題刻石壁,為今存最早關公崇拜的摩崖碑刻。

充塞天地:泉州關嶽廟張瑞圖題匾

凜有生氣:張瑞圖題匾

忠義千秋:瀋陽古城中心關帝廟匾額

聖不可知:江西撫州臨川關帝廟

三教共尊:儒稱聖,釋稱佛,道稱天尊,三教盡皈依,浩氣與天地共存。

深明大義:帝熟讀《春秋》,深明大義,以身垂範,為中華道德踐行典範。

義薄雲天:帝之一生始終踐行「義」字,義重如山,是天下義氣之標杆。

義結金蘭:劉關張異姓兄弟勝似同胞情,上承羊左之交,下啟梁山之盟。

生死之交:尋千古一拜,覓忠義之魂,結兄弟同心,誓同生死惟劉關張。

義重桃園:劉關張患難與共,生死不改,古往今來朋友兄弟交往的典範。

關帝釋經:春秋有麟經之稱,帝深明春秋,明清士子屢傳關帝託夢解題。

神威蓋世:帝志興漢室北伐襄樊,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威名遠播。

志存一統:帝精忠報國,以興復漢室、志存一統為己任,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威揚六合:帝忠義神武世所罕有,威震華夏軍警楷模,歷代尊其為武聖。

忠義千秋:帝為忠義之化身,忠肝義膽,義炳乾坤,千秋崇祀,代代不絕。

以義取利:帝為武財神,昭示商業誠信及商業道德,為商人效仿尊崇之榜樣。

義內生財: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以義取利,財運亨通,信義經商,財源滾滾。

對聯類精選:

生天福靈:一代精忠懸日月 千秋正氣壯山河。(解州關廟)

乾坤正氣:義存漢室三分鼎,志在春秋一部書。(解州關廟)

大義參天:當年正氣扶元氣 萬世人心仰赤心。(湖北當陽關陵)

萬世欽崇:五夜何人能秉燭?九州無處不焚香。(解州關廟)

威靈赫赫:漢朝忠義無雙士,千古英雄第一人。(湖北當陽關陵)

天地完人:英雄有幾稱夫子,忠義唯公號帝君。(洛陽關林)

氣肅千秋:志在春秋功在漢,心同日月氣同天。(泉州湖頭關帝廟)

精忠貫日:忠能擇主,鼎足分漢室君臣。德必有鄰,把臂呼嶽家父子。(西湖關帝廟董其昌)

德配玄穹:天地一完人,文武才情忠義膽;古今幾夫子,英雄面目聖賢心。(湘潭關聖殿)

英靈萬古:聖德服中外,大節共山河不變;英名振古今,精忠同日月長明。(解州關廟春秋樓)

正氣浩然:匹馬斬顏良,河北英雄盡喪膽;單刀辭魯肅,江南士子皆低頭。(湘潭關聖殿)

澤安南紀:百戰古荊州,忠義萬年心尚赤;三分安漢鼎,英雄千古膽猶寒。(當陽關陵)

文武夫子:山別東西,前夫子、後夫子;聖分文武,著春秋、讀春秋。(臺灣新竹關帝廟)

忠義參天:忠義二字,團結了中華兒女;春秋一書,代表著民族精神。(于右任)

天地正氣:拜斯人便思學斯人,莫混帳磕了頭去;入此山須要出此山,當仔細捫著心來(浙江仙霞關帝廟)

光昭日月:赤面秉赤心,騎赤兔追風,馳驅時無忘赤帝;青燈觀青史,仗青龍偃月,隱微處不愧青天(當陽玉泉山顯烈祠)

氣壯嵩高:三教盡皈依,仰聰明正直,心似日懸天上朗;九教享隆祀,祝英靈昭格,神如水在地中行。(洛陽關林)

護國佑民:聲威何其震,功勳何其赫,忠義何其重,真武聖人也;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誠大丈夫哉。(貴州鎮寧關帝廟)

力扶炎漢:數定三分扶炎漢,伐魏討吳,辛苦備嘗,未了平生事業;志在一統佐熙朝,伏魔蕩寇,神威遠震,只完當日精忠。(福建東山關帝廟)

佑民福國:浩氣丹心,萬古忠誠昭日月;佑民福國,千秋俎豆永山河。(北京地安門關帝廟)

春秋大義:一道辭曹書,媲美武侯箋二表;三分尊蜀鼎,定評朱子筆千秋。(臺北武聖廟)

司福掌財:有半點生死交情,方許入廟謁帝;無一毫光明心跡,何須稽首焚香。(江蘇如皋關帝廟)

萬世師表:作聖有何奇,認真「忠義」兩個字;慕公無別法,熟讀《春秋》一部書。(湖北陽新關帝廟)

至誠感神:詭詐奸刁,到廟傾誠何益;公平正直,入山不拜何妨。(福建泉州關帝廟)

萬世不朽:義勇騰雲,一朝兄和弟;忠心貫日,千秋帝與王。(臺南關帝廟)

萬古綱常:關夫子,孔夫子,二位夫子;作春秋,看春秋,一部春秋。(江蘇海州關帝廟)

靈震古今:先武穆而神,大漢千古,大宋千古;後文宣而聖,山東一人,山西一人。(山西永濟關帝廟)

有求必應:五夜何人能秉燭;九州無處不焚香。(明神宗朱翊鈞題)

相關焦點

  • 關帝廟匾額賞析
    關帝廟是人民群眾紀念、崇奉、祭祀關公的主要場所。作為承載、傳播關公文化和寄託全民關帝信仰的主要物質載體,關帝廟的興建、發展史,見證了關公神化聖化的歷史過程,也見證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 匾額是古建築的重要組成部分,相當於古建築的眼睛,具有重大的藝術價值和史料研究價值。
  • 東山關帝廟
    主殿下的水磨青色大陛石上,雕刻一條全國罕見的盤龍,騰雲吐珠,崢嶸露角,這些金石雕刻,都出於歷代名家上乘珍品。主殿中間是關公神像及神龕,兩邊是四員大將,右邊是周倉。廟內有許多明清近代的石、木刻對聯、匾額。清鹹豐皇帝御筆「萬世人極」高懸於上。大殿東側懸掛一口高1.2米、底長2.15米、重400多斤的清道光年間鑄造銅鐘,聲音洪亮,整座廟宇布局嚴整有序,氣魄非凡。
  • 【史跡】東山關帝廟
    面闊三間的大殿  近幾年來,臺灣宜蘭、高雄、花蓮、新竹、臺北、臺中、臺東、桃園、基隆、彭湖等全省各地關帝廟信徒紛紛組團前來銅陵關帝廟朝聖謁祖,並進行關帝文化交流活動,敬獻「追源謁祖」匾額和奉去關夫人像到臺灣
  • 福建漳州:東山關帝廟攬勝
    面闊三間的大殿  近幾年來,臺灣宜蘭、高雄、花蓮、新竹、臺北、臺中、臺東、桃園、基隆、彭湖等全省各地關帝廟信徒紛紛組團前來銅陵關帝廟朝聖謁祖,並進行關帝文化交流活動,敬獻「追源謁祖」匾額和奉去關夫人像到臺灣
  • 莊嚴篇——解州關帝廟
    作為關廟之祖的解州關帝廟充分體現出這種正統意識。山西解州關帝廟前「萬代瞻仰」石牌坊解州關帝廟始建於隋開皇九年(589年),經過歷朝歷代數十次的重修和擴建,終於建成了一座佔地2萬餘平方米的宏大廟宇。廟內懸掛有康熙御筆親書「義炳乾坤」、乾隆欽定「神勇」、鹹豐御筆親書「萬世人極」、慈禧太后題「威靈震疊」匾額。由於關羽的顯赫地位,該廟建築布局採用「前殿與後宮」的帝王皇宮形式,在中軸線上依次排列著端門、雉門、午門、御書樓、崇寧殿、春秋樓等;兩側配有木坊、石坊、碑亭、鍾亭和東西長廊,高聳的建築配以參天松柏,頗具皇家氣派;可見這位關帝、武聖的尊崇地位有多高。
  • 張謇與關帝廟
    關帝廟遍布中華大地,甚至遠在海外,只要有華人聚居的地方,也總能找到關公文化的蹤跡。海門關帝廟移址後一度改稱念佛堂,現為開福寺。那麼張謇與關帝廟之間究竟有怎樣的淵源?編者稍事查檢,試為整理如下。常樂鎮關帝廟名聞大江南北,其戲樓為當時海門之最。張謇嘗贈關廟「優人聖域」四字,應該就是懸於該戲樓的匾額。1936年張謇先生逝世十周年之際,常樂鎮關帝廟後殿被改建為張公故裡祠堂,後又擴建為張謇紀念館,原關帝廟遺蹟已不可尋。張謇舊有題常樂鎮關帝廟楹聯,作於清光緒二十三年十月二十九日(1897.11.23),聯曰:「本朝尊如聖人,廟食何論吳地盡;此地故沿長樂,鐘聲猶似漢家無。」
  • 澳大利亞:雪梨四邑關帝廟
    每年農曆六月二十四,是三國時期蜀漢大將關羽的誕辰日,大隱於市的四邑關帝廟,車水馬龍、人聲鼎沸、鑼鼓喧天。關公本是忠義的化身,作為華夏千古傳頌的英雄,中國歷代有16個帝王為關羽御旨加封,民間尊奉為武聖人、恩主公、財神爺。是眾多海外華人求財的偶像,在華人經營的店鋪、酒樓,時常會看到傳統的關帝塑像神龕。
  • 解州關帝廟與關公信俗||中英文對照
    他們對於祭祀關公、修葺關帝廟的熱情遠勝於官方,其結果就是關帝廟大都成為官方與民間風格相融合的建築群。這點在解州關帝廟的建築風格上有著明顯的體現。當地官民百姓為了紀念康熙皇帝特意發內帑金修繕解州關帝廟的義舉,也為了保存收藏皇帝手書的匾額,決定在解州關帝廟的中軸線上加蓋了一座樓閣,取名為八卦樓,這個名字來源於樓內的八角藻井。走入樓內,抬頭向上望,就可以看到樓板中央的八角形井口,井口中八角形藻井疊架而上,繁複優美,一直到最頂端化為一木結構的八卦形圖案,猶如萬花筒般讓人迷醉,不愧「八卦樓」的美稱。
  • 漳州東山關帝廟→臺南祀典武廟:一楹聯牽起兩岸關帝緣
    東山舊稱銅山,歷史上既是海峽西岸的兵戍重鎮,又是東南沿海對臺對外通航通商的重要港口,也是最先移民進入澎湖與海外的沿海島縣,距澎湖僅98海裡,是大陸靠澎湖最近的地方,兩地歷史淵源深遠,東山關帝廟一度是「澎湖善信之宗教生活重地」。 幾百年來,歷經年代更替、滄海桑田,東山關帝廟卻始終香火不斷,不僅是大陸四大關帝廟之一,也是臺灣大多數關帝廟的香源祖廟,被譽為「海峽第一關帝廟」。
  • 解州關帝廟——關廟之祖
    關帝廟  解州(hài zhōu )關帝廟為武廟之祖,地處山西運城市解州鎮西關。北靠鹽池,面對中條山。
  • 何敬民:拜謁關帝廟
    新年伊始,機緣巧合,與幾位泳友相約,去遊覽解州關帝廟。解(當地人讀作「hai」)州鎮,古稱解梁,位於運城市西南15公裡中條山腳下,因這裡是三國蜀漢名將關羽的故鄉,故鎮西建有全國現存最大、祭祀關羽的廟宇古建群,俗稱解州關帝廟。素有「中華武廟之冠」美譽的解州關帝廟,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4A級旅遊景區。
  • 訪古尋蹤|中式營造記錄解州關帝廟~武廟之祖
    解州關帝廟創建於隋開皇九年(589年),宋、明時曾擴建和重修,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毀於火,經十餘年始修復。廟內懸掛有康熙御筆「義炳乾坤」、乾隆欽定「神勇」、鹹豐御書「萬世人極」、慈禧太后親書「威靈震疊」等匾額,代表建築是「春秋樓」。
  • 遼陽關帝廟老照片,好多東北人都說:「沒見過」!
    此外,關帝廟內還有鐘樓、鼓樓、碑樓、土地祠、福海亭、大仙堂等建築。尤以石碑為甚,達數十通之多。碑刻主要記述了有關關帝廟屢次維修的情況。其中,以元大德八《關帝廟碑》為最早,記載了始建關帝廟的經過。「文化大革命」期間關帝廟全部被毀,匾額、石碑被砸碎,僅元代大德年間的《關帝廟碑》和關羽銅像保存下來,昔日五月十三,祀廟辦會,莊嚴隆重,熱鬧非凡的場景已成為人們心中永恆的記憶。 下面就讓我們通過一組老照片來回憶這座古建築。
  • 王建民:全國各地關帝廟楹聯面面觀
    同時,關帝廟的大量出現給平民百姓提供了祭祀的方便。明清時期,皇家的推崇、宗教的宣傳、商人的參與、文學藝術的渲染,民間對關公的崇拜也達到高潮。由於皇家的大力倡導,全國各地普遍興建了關帝廟,其中直省府州縣關帝廟主要為官修成或官修民助,而鄉鎮村關帝廟多為民間集資修築。在清朝達到了最高峰。據記載,清代當時有關帝廟三十萬餘座。
  • 淺談中國傳統匾額文化(匾額文化起源與發展)
    其中匾額就是刻字藝術的傑出代表,匾額作為綜合藝術也成為民族文化的瑰寶,被世人矚目和喜愛。匾額的橫豎器形只是一種表形,其功能都是一樣的,在發明使用的初期,通常情況下都是說明建築物的名稱。後來隨著社會的發展,對匾額的文字做了新的擴充,除了原有的標誌功能外,增加了勵志、恭頌、表彰、家訓等宣揚教化的內容,製作技巧也集中了當時最好的工藝,使匾額逐步發展成融合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綜合藝術體。
  • 關帝廟對聯
    ,祀關羽,建於清 作鎮統元居五嶽之長  資生合撰妙萬物而神  乾隆題正陽門關帝廟 此吳地也不為孫郎立廟  今帝號矣何煩曹氏封侯  南京:胡明經題關帝廟 關夫子孔夫子二位夫子  作春秋看春秋一部春秋  江蘇海州關帝廟 漢封侯宋封王清封大帝  儒稱聖釋稱佛道稱天尊  王作綍題蓬萊關帝廟。
  • 最走心的一篇關公好文:中英文雙語闡述解州關帝廟與關公信俗
    他們對於祭祀關公、修葺關帝廟的熱情遠勝於官方,其結果就是關帝廟大都成為官方與民間風格相融合的建築群。這點在解州關帝廟的建築風格上有著明顯的體現。當地官民百姓為了紀念康熙皇帝特意發內帑金修繕解州關帝廟的義舉,也為了保存收藏皇帝手書的匾額,決定在解州關帝廟的中軸線上加蓋了一座樓閣,取名為八卦樓,這個名字來源於樓內的八角藻井。走入樓內,抬頭向上望,就可以看到樓板中央的八角形井口,井口中八角形藻井疊架而上,繁複優美,一直到最頂端化為一木結構的八卦形圖案,猶如萬花筒般讓人迷醉,不愧「八卦樓」的美稱。
  • 天水南宅子匾額書法賞析之八——望重枌鄉
    原標題:天水南宅子匾額書法賞析之八  望重枌鄉  望重枌鄉 132×66cm 天水南宅子藏  這是一塊清代的匾額,長132釐米,寬66釐米。正文:望重枌鄉;上款:李府上榮兄臺大人雅鑑;下款:世襲雲騎尉署白馬關汎部廳寇定邦拜。
  • 解州關帝廟 一部忠義文化的歷史教科書
    山西解州作為關羽的故鄉,解州關帝廟就是關羽,民間尊為關公的魂歸之處。  解州關帝廟,一部寫滿關公忠義仁勇的教科書,展示出彪炳日月的浩然之氣。  初秋時節,記者來到解州關帝廟參觀遊覽,深切感受了關公忠義文化的博大精深。這個始創於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的關帝廟,距今已有1400餘年的歷史。
  • 唐詩經典之《李商隱·隋宮》賞析
    賞析古典詩文,聆聽先賢心聲,感受如畫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