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古尋蹤|中式營造記錄解州關帝廟~武廟之祖

2021-02-18 中式營造

解州(hài zhōu)關帝廟為武廟之祖,地處山西省運城市解州鎮西關。北靠鹽池,面對中條。解州關帝廟創建於隋開皇九年(589年),宋、明時曾擴建和重修,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毀於火,經十餘年始修復。

解州關帝廟山門區域

解州關帝廟總面積22萬平方米,共有房舍200多間,分為正廟和結義園兩部分,是現存規模最大的宮殿式道教建築群和武廟,被譽為「關廟之祖」、「武廟之冠」。廟內懸掛有康熙御筆「義炳乾坤」、乾隆欽定「神勇」、鹹豐御書「萬世人極」、慈禧太后親書「威靈震疊」等匾額,代表建築是「春秋樓」。

結義園牌坊

解州關帝廟以東西向街道為界,分南北兩大部分:街南稱結義園,由結義坊、君子亭、三義閣、蓮花池、假山等建築組成;街北是正廟,坐北朝南,仿宮殿式布局,佔地面積18570平方米。主軸線上分前院和後宮兩部分:前院依次是照壁、端門、雉門、午門、山海鍾靈坊、御書樓和崇寧殿,兩側是鐘鼓樓、「大義參天」坊、「精忠貫日」坊、追風伯祠;後宮以「氣肅千秋」坊、春秋樓為中心,左右有刀樓、印樓對稱而立。橫線上分中、東、西三院:中院是主體;東院有崇聖祠、三清殿、祝公祠、葆元宮、饗聖宮和東花園;西院有長壽宮、永壽宮、餘慶宮、歆聖宮、道正司、匯善司和西花園以及前庭的「萬代瞻仰」坊、「威震華夏」坊。全廟共有殿宇百餘間,主次分明,布局嚴謹。

關帝廟-雉門外區域

關帝廟-雉門外

從義勇門或忠武門入前庭,穿過「文官下轎,武官下馬」的端門,東西鐘鼓樓聳立,迎面三座高大的單簷歇山頂廟門:中門是專供帝王進出的「雉門」;東面是文職官員行走的「文經門」;西側是甲冑之士通行的「武緯門」。雉門上嵌豎匾,書「關帝廟」三金字。雉門後的臺階上是戲臺。

關帝廟-雉門

雉門外區域

午門是一座面闊五間,單簷廡殿頂、石雕迴廊的廳式建築。周圍有石欄杆,欄板正反兩面浮雕各類圖案、人物144幅。廳內南有周倉、廖化畫像,北有反映關羽一生主要經歷的彩繪。

面闊五間的午門

午門內區域

午門細部

午門內區域

午門內區域

山海鍾靈坊

山海鍾靈坊回望午門

御書樓

御書樓細部石刻

御書樓石刻

御書樓外廊

御書樓外廊木構細部

御書樓

御書樓不同角度

穿過午門,經「山海鍾靈」坊、御書樓,便是關帝廟主體建築崇寧殿。崇寧殿因北宋崇寧三年(1104年),徽宗趙佶封關羽為「崇寧真君」而名。殿前蒼松翠柏,配以石華表一對、焚表塔兩座、鐵旗杆一雙,月臺寬敞,勾欄曲折。殿面闊七間,進深六間。殿內木雕神龕內塑帝王裝關羽坐像;龕外木雕雲龍金柱;龕上有康熙手書「義炳乾坤」橫匾。重簷歇山式琉璃殿頂,簷下施雙昂五踩鬥拱,額枋雕刻富麗。殿周迴廊置雕龍石柱26根,下施欄杆石柱52根,砌欄板50塊,刻浮雕200方。大殿明間懸清乾隆帝手書橫匾「神勇」,簷下有鹹豐皇帝所寫「萬世人極」匾,下列青龍偃月刀三把,重300斤。門口有銅香案一座,鐵鶴一雙。

關帝廟主體建築崇寧殿區域

崇寧殿臺明石刻

崇寧殿主體建築修繕現場

2016年崇寧殿修繕現場

崇寧殿土坯牆修繕中

北宋時曾兩度對解州關帝廟大興土木。第一次是宋大中祥符間(1008年—1016年)重建。當年鹽池水少鹽減,皇帝派使臣查核,回覆:「鹽池為患的是蚩尤!」龍虎山張天師奏請:「古代忠烈之士死後成神,蜀將關羽忠勇絕倫,陛下禱告召之必勝無疑」。於是皇帝令天師在宮中焚化符籙,一位美髯公旋即披甲佩劍而下作答:「臣等會齊嶽瀆陰兵,立助為陛下滅妖!」幾日過後鹽池水積滿如初。皇上大悅,降旨在解州修建關羽廟。第二次是元祐七年(1092年)知州張杲之重修。稽考史載,宋真宗大中祥符間的重建,是歷代帝王首次敕建關廟,所以「殿皆石柱,雕龍飛騰,廟貌宏麗甲於天下」。張杲之重修後,隨著關公被封為「崇寧真君」,解州關廟又被懸匾為「崇寧宮」。

金代兩次修葺:一為大定三年(1163年),管軍範公重修殿宇,貢士南濤作文記述;一為泰和四年(1204年)奉朝命重修,知州田德秀撰有《重修關廟記》。

元代兩次修葺:至元三年(1266年),先有靖應真人姜善信奉元世祖忽必烈之旨護持解州關廟,並兩建道院於關廟之左,稱崇寧宮(即今之解州關帝廟東宮),從屬於主廟。其徒孫張志安在大德七年(1303年)地震損壞關廟之後重新修葺,起始於至治三年(1323年),完工於泰定元年(1324年)。

明初,關公仰崇之風繼續沿襲,官民對解州關廟的修繕也持續不斷。弘治年間(1488年—1505年)初定祀典,嘉靖期間(1522年—1566年)官祭升格,明神宗朱翊鈞先後追封關羽為「協天大帝」、「協天護國忠義帝」、「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震天尊關聖帝君」,並敕賜廟額為「英烈之後」——解州關廟的營建達到了高潮,廟勢亦於當時為最壯,達到鼎盛時期。

清代,由於皇家崇祀關帝大大超過前朝,解州關帝廟不僅延續著明末的盛況,而且作為「武廟之冠」逐漸成為世人朝聖之地。

康熙四年(1665年),陝西巡撫賈漢復重修關帝廟;三十七年(1698年),五月,康熙帝親筆書寫「義炳乾坤」匾額,懸掛廟內;四十一年(1702年)四月廟會期間,一場大火使解州關帝廟焚毀無遺;四十二年(1703年),康熙帝西巡臨解,發帑金一千兩重修,到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知州祝增才恢復舊規。

雍正十二年(1734年),果親王拜謁解州關帝廟,指畫關帝聖像,題寫詩章及聯額,其詩今存崇寧殿前碑亭。

乾隆十八年(1753年),知州韓桐修葺廊廡、繪製壁畫、移建樂樓、增修牌坊、完善結義園;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州守言如泗先改八卦樓為御書樓,又改麟經閣前樓為刀印二樓,釐正匾額,修繕東西大牌坊,改建結義園、功德祠,並在廟西建設「關夫子故裡」碑亭。此後,乾隆三十八至四十二年(1773年—1777年)、嘉慶九至十年(1804年—1805年)、十三年(1808年)又有葺補。

嘉慶二十年(1815年)解州一帶6.7級地震的發生,關帝廟飽受摧殘。

道光四年(1824年)開始籌劃修復,因資金不足,只進行了支撐加固。

鹹豐九年(1859年),前州牧葉筱珊會同楊鐵臣、程立齋等人,籌銀1.7萬兩,命董清海督工,歷經十餘年,於同治九年(1870年)完成春秋樓、廊房、內外牌坊、大門角門、結義園、功德祠、崇聖祠、部將祠、追風伯祠的修復。

光緒元年(1875年),鼓樓重修;三年(1877年),「義壯乾坤」坊被火燒毀。光緒三十三年至宣統元年(1907年—1909年),解州關帝廟連遭火災,午門、大門、樂樓、東西角門、東西華門、鐘樓、廟外西側木坊、部將祠、追風伯祠、官廳、崇聖祠及百餘間廊房皆成灰燼。

五十年代初,重修了崇聖祠大殿、「威震華夏」木坊和部分廊房,彩繪午門壁畫,彩畫了崇寧殿。

1957年解州關帝廟被公布為山西省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崇寧殿屋面修繕現場

崇寧殿翼角區域修繕現場

修繕現場

崇寧殿前廊區域修繕現場

崇寧殿修繕施工現場

回望修繕圍擋的崇寧殿

後宮外小門及外牆區域

穿崇寧殿而出,入後宮南門,進寢宮,過花圃,有中軸線上最高大的木牌坊——「氣肅千秋」坊。東側有印樓,內有「漢壽亭侯」玉印模型,西側是刀樓,裡面列青龍偃月刀模型。雙樓對峙,系方形三層的十字歇山頂建築。院裡植有翠竹一片,又有《漢夫子風雨竹》碑刻,以竹隱詩,詩曰「莫嫌孤葉淡,經久不凋零。多謝東君意,丹青獨留名」,相傳為關羽手筆。

入後宮中心區域

左右有印樓和刀樓

後宮主建築

後宮後部是關帝廟扛鼎之作的春秋樓,因樓內有關羽讀《春秋》像,故名,又名麟經閣。創建於明萬曆年間,現存建築為清同治九年修。寬七間,進深六間,二層三簷歇山式建築,高33米。上下兩層皆施迴廊,四周勾欄相依,可供憑欄遠眺。簷下木雕龍鳳、流雲、花卉、人物、走獸等圖案剔透有致。樓頂為彩色琉璃覆蓋;樓內東西兩側,各有樓梯36級,可供上下;一層上有木製隔扇108面,傳說是象徵上山西108縣。世傳春秋樓有三絕:上層迴廊的廊柱矗立在下層垂蓮柱上,垂柱懸空,內設搭牽挑承,給人以懸空之感,謂之一絕;進入二層樓,有神龕暖閣,正中有關羽側身夜觀《春秋》像,閣子板壁上,正楷刻寫著全部《春秋》,謂之二絕;據說樓當項正對北鬥七星,謂之三絕。

後宮後部北門區域

後宮後部區域

東花園區域

東花園區域建築

東花園區域景觀

東花園區域景觀

東花園區域清代建築

清代建築

以上為2016年記錄東花園區域

解州關帝廟景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關公信俗」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關公文化節」被評為中國十大人物類節慶活動之一。2012年,「關聖文化建築群」被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解州關帝廟景區外部石牌坊

以上圖片為2016年記錄

【中式營造記錄】

中式營造 | 尋蹤中國現存唐代木結構古建築

中式營造 | 尋蹤中國現存五代十國時期木結構古建築

中式營造丨尋蹤中國現存宋代木結構古建築

中式營造丨尋蹤中國現存遼代木結構古建築

中式營造丨尋蹤中國現存金代木結構古建築

【往期古塔類文章】

古塔營造 | 遼寧記憶-遼塔概覽

稀缺古塔|河北昌黎-金代源影寺塔

中國古塔 | 河北正定古城-四座精美古塔

寺觀壁畫 | 靈丘-覺山寺遼代磚塔壁畫

中華古塔通覽 | 河北的41座精美古塔分布

中華古塔通覽 | 遼寧境內古塔分布

中華古塔通覽 | 山西五臺山地區的佛塔信息大全

八大遼構丨世界三大奇塔之一山西應縣佛宮寺釋迦塔

【中式營造往期分享】

問道•晉東南 | 考察回顧-高平伯方總聖仙翁廟

考察回顧 | 追隨中式營造腳步~記錄與發現

考察回顧 | 無限風光在濁漳~航拍採集記錄

營造技藝丨北方官式建築—大木結構

營造技藝丨攢尖建築的主要特徵及形式

營造技藝 | 《營造法式》隱藏千年的美學密碼

營造技藝|古建築的模數與權衡制度

營造技藝|中國古建築的形制

營造技藝|古建築中門窗牆面構件詳解

營造技藝|古建築中的角梁構造解析

營造技藝 | 鬥栱在南方叫做牌科?

營造技藝 | 古建築的大木歌謠(口訣)

營造技藝|中國古建築—梁架結構

營造技藝|官式古建築營造技藝 即為八大作

營造技藝|七踩單翹重昂平身科

營造技藝丨傳統木結構建築角梁榫卯圖文解析

營造技藝|常見柱類榫卯||製作安裝技術要點

營造技藝 | 圖說中國古建築木柱

營造技藝 | 中國古建築名詞圖解辭典

技藝傳承 |《營造法式》與晚唐官式栱長制度比較

丨中丨式丨營丨造丨

傳承傳統文化精神

相關焦點

  • 解州關帝廟——關廟之祖
    關帝廟  解州(hài zhōu )關帝廟為武廟之祖,地處山西運城市解州鎮西關。北靠鹽池,面對中條山。
  • 莊嚴篇——解州關帝廟
    山西運城解州東南10公裡處的常平村是關羽的家鄉,建於解州的關帝廟為全國武廟的祖廟。作為關廟之祖的解州關帝廟充分體現出這種正統意識。山西解州關帝廟前「萬代瞻仰」石牌坊解州關帝廟始建於隋開皇九年(589年),經過歷朝歷代數十次的重修和擴建,終於建成了一座佔地2萬餘平方米的宏大廟宇。
  • 中式營造|​尋蹤中國古代建築寶庫~晉東南古蹟合集
    【中式營造記錄】中式營造 | 尋蹤中國現存唐代木結構古建築中式營造 | 尋蹤中國現存五代十國時期木結構古建築中式營造丨尋蹤中國現存宋代木結構古建築>中式營造丨尋蹤中國現存遼代木結構古建築中式營造丨尋蹤中國現存金代木結構古建築追隨中式營造腳步 | 現場記錄薊縣獨樂寺遼代經典閣樓中國寺觀丨八大遼構之一河北高碑店開善寺
  • 全國規模最大的關帝廟:被譽武廟之祖,4副精彩對聯,值得一讀
    全國規模最大的關帝廟:被譽武廟之祖,4副精彩對聯,值得一讀三國時期,與劉備、張飛三結義的關羽,死後,被歷代帝王追封。民間尊稱其為」關公「,在帝王們的追封下,關公也成為了神話傳說中的」關聖帝君「,直接與文聖人孔子齊名,同被尊封為」武聖「,威鎮華夏。四大名著《三國演義》裡,曾談到關羽的家鄉在山西運城解州。
  • 關中訪古 | 尋蹤歷史文化遺蹟三原~城隍廟
    城隍是中國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大多由有功於地方民眾的名臣英雄充當,是中國民間和道教信奉守護城池之神。始建於明洪武八年(1375年),距今有600多年歷史,是中國現存最完整的明清古建築群之一,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 解州關帝廟 一部忠義文化的歷史教科書
    山西解州作為關羽的故鄉,解州關帝廟就是關羽,民間尊為關公的魂歸之處。  解州關帝廟,一部寫滿關公忠義仁勇的教科書,展示出彪炳日月的浩然之氣。  初秋時節,記者來到解州關帝廟參觀遊覽,深切感受了關公忠義文化的博大精深。這個始創於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的關帝廟,距今已有1400餘年的歷史。
  • 漳州東山關帝廟→臺南祀典武廟:一楹聯牽起兩岸關帝緣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明寧靖王朱術桂敬獻一方匾額「威靈赫奕」,保存於北極殿,另書頒「古今一人」匾於祀典武廟,其僅遺留二方匾額於府城,為臺灣最早之古匾。此外,廳內兩側壁上嵌有許多石碑,可藉以探究祀典武廟的歷代沿革。
  • 世界上最大關帝廟,面積超7萬平米,被譽為「關廟之祖」
    足以可見,山西歷史之悠久,文化之深厚。而山西文化中,最出名的便是關帝文化。山西運城,是三國蜀將關羽的祖籍之地,坐落在其境內的解州關帝廟,便是最為出名的關帝廟。它已經成為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山西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關。解州關帝廟,位於距離運城市區約20餘公裡的解州鎮,因為解州附近的常平村是三國蜀將關羽的故鄉,所以這座關帝廟也被稱為「武廟之祖」。
  • 解州關帝廟與關公信俗||中英文對照
    關帝廟究竟有何魔力能夠在數量上超越「至聖先師」孔夫子的孔廟呢?關公又是因何能從無數的中國歷史文化名人中脫穎而出得到全世界華人的崇拜呢?這一切想要找到答案必須要到關公的家鄉解良縣故地去看一看。因為那裡有著被稱為「關廟之祖」、「武廟之冠」的全球最大的關帝廟——山西解州關帝廟。
  • 【傳遞聖火】西侯度聖火從芮城傳遞至解州關帝廟
    黃河晨報訊(記者 陳永年)5月20日,從西侯度採集的文明聖火,圓滿結束在芮城境內的傳遞,進入鹽湖區,並於當天完成了從解州關帝廟到常平關帝家廟的傳遞。  當日上午8時許,解州當地組織的鑼鼓隊和該區段的火炬手,早早等候在解州高速路出口;9時45分,從芮城趕來的數輛聖火傳遞車駛出,現場瞬間鼓樂大作,人聲鼎沸。
  • 關公聖像︱關帝廟的分類
    從這裡西行10公裡,有解州關帝廟 ,始建於隋文帝開皇九年(公元589年),清代重修,規模宏大,布局完整,為我國武廟之冠。廟貌古樸宏麗,且佔地二百餘畝,被譽為「武廟之祖」,同時也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的宮殿式道教建築群。二、古陵廟殿。河南洛陽關林葬著關羽首級;湖北當陽關陵葬有關羽正身。這兩處廟殿,均仿效皇宮而建,珍貴文物舉目皆是。三、徵戰關廟。
  • 關帝廟匾額賞析
    義炳乾坤:解州關廟康熙御筆 忠貫天人:清雍正五年重修京城白馬關廟,御書忠貫天人,額懸於地安門關廟中。 武聖:雍正八年追封關帝稱「武聖」,解州關帝廟稱「武廟」,洛陽關帝陵稱「關林」,與文聖孔夫子享同等祭祀禮儀。 聲靈於鑠:乾隆十五年乾隆親謁洛陽關林,御製祭文,賜匾「聲靈於鑠」。
  • 關帝廟匾額經典賞析
    義炳乾坤:解州關廟康熙御筆忠貫天人:清雍正五年重修京城白馬關廟,御書忠貫天人,額懸於地安門關廟中。武聖:雍正八年追封關帝稱「武聖」,解州關帝廟稱「武廟」,洛陽關帝陵稱「關林」,與文聖孔夫子享同等祭祀禮儀。
  • 最走心的一篇關公好文:中英文雙語闡述解州關帝廟與關公信俗
    關帝廟究竟有何魔力能夠在數量上超越「至聖先師」孔夫子的孔廟呢?關公又是因何能從無數的中國歷史文化名人中脫穎而出得到全世界華人的崇拜呢?這一切想要找到答案必須要到關公的家鄉解良縣故地去看一看。因為那裡有著被稱為「關廟之祖」、「武廟之冠」的全球最大的關帝廟——山西解州關帝廟。
  • 解州關帝廟 以僑為媒,助推關公文化出「海」行
    12月6日從解州關帝廟景區獲悉,以「僑架文化橋,合作促共贏」為主題的山西省僑聯國際文化交流聯盟第二次全體會議,日前在山西省博物院召開。作為聯盟理事單位代表之一,解州關帝廟文物保護所所長衛龍在會上作了經驗交流發言。關公作為中華民族的道德楷模,備受尊崇。
  • 何敬民:拜謁關帝廟
    新年伊始,機緣巧合,與幾位泳友相約,去遊覽解州關帝廟。解(當地人讀作「hai」)州鎮,古稱解梁,位於運城市西南15公裡中條山腳下,因這裡是三國蜀漢名將關羽的故鄉,故鎮西建有全國現存最大、祭祀關羽的廟宇古建群,俗稱解州關帝廟。素有「中華武廟之冠」美譽的解州關帝廟,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4A級旅遊景區。
  • 中國第一座武廟,佔地22萬平方米的祖廟,全部供奉關公!
    趕快上路吧,不要有一天我們在對方的葬禮上說,要是當時去了就好了文章類型|旅行見聞文章字數|961,閱讀約2分鐘山西之行是我整個中國之行中為數不多的幾個不用擔心的部分剛帶我去吃了一大桌正宗的河東美食的朋友,就馬不停蹄,饒有興致地把我帶到了傳說中聞名遐邇、擁有中華第一軍廟的解州關帝廟!這座廟宇是運城人的驕傲,是現存規模最大的宮殿式道教建築和廟宇,被譽為"關廟之祖"、"武廟之冠"。整個建築富麗堂皇,匯集了無數珍寶、精華的建築,參天古樹、名花異卉,800年的古樹在這裡已成為一種普遍的存在!。
  • 關帝廟對聯
    > 大地同遊樂地真應地以無疆  康熙六旬壽誕關帝廟聯 匹馬斬顏良河北英雄緣喪膽  單刀會魯肅江南子弟盡低頭  湘潭市關帝廟 秦蜀此咽喉地系漢家終始遠  風雲護祠宇靈昭閣道往來人  陝西:楊龢父題勉縣關帝廟 青燈觀青史著眼在春秋二字  赤面表赤心滿腔存漢鼎三分  解州關帝廟 聖德服中外大節共山河不變  英名振古今精忠同日月常明
  • 武廟門口石獅子有段「古」!西南武廟這些事你知多少?
    三水人傍水而居,歷來對水懷有敬畏之心,也在水邊修建了不少的廟宇,以祝願水上討生活的人們和往來船隻平安順利。北江大堤西南段,新風路盡頭,屹立著一座大多三水人都知道的廟宇——西南武廟。西南武廟又稱關帝廟,是廣東省文物建築裡現存規模比較宏大,保存較為完好的關帝廟。
  • 【史跡】東山關帝廟
    面闊三間的大殿  近幾年來,臺灣宜蘭、高雄、花蓮、新竹、臺北、臺中、臺東、桃園、基隆、彭湖等全省各地關帝廟信徒紛紛組團前來銅陵關帝廟朝聖謁祖,並進行關帝文化交流活動,敬獻「追源謁祖」匾額和奉去關夫人像到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