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州(hài zhōu)關帝廟為武廟之祖,地處山西省運城市解州鎮西關。北靠鹽池,面對中條。解州關帝廟創建於隋開皇九年(589年),宋、明時曾擴建和重修,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毀於火,經十餘年始修復。
解州關帝廟山門區域
解州關帝廟總面積22萬平方米,共有房舍200多間,分為正廟和結義園兩部分,是現存規模最大的宮殿式道教建築群和武廟,被譽為「關廟之祖」、「武廟之冠」。廟內懸掛有康熙御筆「義炳乾坤」、乾隆欽定「神勇」、鹹豐御書「萬世人極」、慈禧太后親書「威靈震疊」等匾額,代表建築是「春秋樓」。
結義園牌坊
解州關帝廟以東西向街道為界,分南北兩大部分:街南稱結義園,由結義坊、君子亭、三義閣、蓮花池、假山等建築組成;街北是正廟,坐北朝南,仿宮殿式布局,佔地面積18570平方米。主軸線上分前院和後宮兩部分:前院依次是照壁、端門、雉門、午門、山海鍾靈坊、御書樓和崇寧殿,兩側是鐘鼓樓、「大義參天」坊、「精忠貫日」坊、追風伯祠;後宮以「氣肅千秋」坊、春秋樓為中心,左右有刀樓、印樓對稱而立。橫線上分中、東、西三院:中院是主體;東院有崇聖祠、三清殿、祝公祠、葆元宮、饗聖宮和東花園;西院有長壽宮、永壽宮、餘慶宮、歆聖宮、道正司、匯善司和西花園以及前庭的「萬代瞻仰」坊、「威震華夏」坊。全廟共有殿宇百餘間,主次分明,布局嚴謹。
關帝廟-雉門外區域
關帝廟-雉門外
從義勇門或忠武門入前庭,穿過「文官下轎,武官下馬」的端門,東西鐘鼓樓聳立,迎面三座高大的單簷歇山頂廟門:中門是專供帝王進出的「雉門」;東面是文職官員行走的「文經門」;西側是甲冑之士通行的「武緯門」。雉門上嵌豎匾,書「關帝廟」三金字。雉門後的臺階上是戲臺。
關帝廟-雉門
雉門外區域
午門是一座面闊五間,單簷廡殿頂、石雕迴廊的廳式建築。周圍有石欄杆,欄板正反兩面浮雕各類圖案、人物144幅。廳內南有周倉、廖化畫像,北有反映關羽一生主要經歷的彩繪。
面闊五間的午門
午門內區域
午門細部
午門內區域
午門內區域
山海鍾靈坊
山海鍾靈坊回望午門
御書樓
御書樓細部石刻
御書樓石刻
御書樓外廊
御書樓外廊木構細部
御書樓
御書樓不同角度
穿過午門,經「山海鍾靈」坊、御書樓,便是關帝廟主體建築崇寧殿。崇寧殿因北宋崇寧三年(1104年),徽宗趙佶封關羽為「崇寧真君」而名。殿前蒼松翠柏,配以石華表一對、焚表塔兩座、鐵旗杆一雙,月臺寬敞,勾欄曲折。殿面闊七間,進深六間。殿內木雕神龕內塑帝王裝關羽坐像;龕外木雕雲龍金柱;龕上有康熙手書「義炳乾坤」橫匾。重簷歇山式琉璃殿頂,簷下施雙昂五踩鬥拱,額枋雕刻富麗。殿周迴廊置雕龍石柱26根,下施欄杆石柱52根,砌欄板50塊,刻浮雕200方。大殿明間懸清乾隆帝手書橫匾「神勇」,簷下有鹹豐皇帝所寫「萬世人極」匾,下列青龍偃月刀三把,重300斤。門口有銅香案一座,鐵鶴一雙。
關帝廟主體建築崇寧殿區域
崇寧殿臺明石刻
崇寧殿主體建築修繕現場
2016年崇寧殿修繕現場
崇寧殿土坯牆修繕中
北宋時曾兩度對解州關帝廟大興土木。第一次是宋大中祥符間(1008年—1016年)重建。當年鹽池水少鹽減,皇帝派使臣查核,回覆:「鹽池為患的是蚩尤!」龍虎山張天師奏請:「古代忠烈之士死後成神,蜀將關羽忠勇絕倫,陛下禱告召之必勝無疑」。於是皇帝令天師在宮中焚化符籙,一位美髯公旋即披甲佩劍而下作答:「臣等會齊嶽瀆陰兵,立助為陛下滅妖!」幾日過後鹽池水積滿如初。皇上大悅,降旨在解州修建關羽廟。第二次是元祐七年(1092年)知州張杲之重修。稽考史載,宋真宗大中祥符間的重建,是歷代帝王首次敕建關廟,所以「殿皆石柱,雕龍飛騰,廟貌宏麗甲於天下」。張杲之重修後,隨著關公被封為「崇寧真君」,解州關廟又被懸匾為「崇寧宮」。
金代兩次修葺:一為大定三年(1163年),管軍範公重修殿宇,貢士南濤作文記述;一為泰和四年(1204年)奉朝命重修,知州田德秀撰有《重修關廟記》。
元代兩次修葺:至元三年(1266年),先有靖應真人姜善信奉元世祖忽必烈之旨護持解州關廟,並兩建道院於關廟之左,稱崇寧宮(即今之解州關帝廟東宮),從屬於主廟。其徒孫張志安在大德七年(1303年)地震損壞關廟之後重新修葺,起始於至治三年(1323年),完工於泰定元年(1324年)。
明初,關公仰崇之風繼續沿襲,官民對解州關廟的修繕也持續不斷。弘治年間(1488年—1505年)初定祀典,嘉靖期間(1522年—1566年)官祭升格,明神宗朱翊鈞先後追封關羽為「協天大帝」、「協天護國忠義帝」、「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震天尊關聖帝君」,並敕賜廟額為「英烈之後」——解州關廟的營建達到了高潮,廟勢亦於當時為最壯,達到鼎盛時期。
清代,由於皇家崇祀關帝大大超過前朝,解州關帝廟不僅延續著明末的盛況,而且作為「武廟之冠」逐漸成為世人朝聖之地。
康熙四年(1665年),陝西巡撫賈漢復重修關帝廟;三十七年(1698年),五月,康熙帝親筆書寫「義炳乾坤」匾額,懸掛廟內;四十一年(1702年)四月廟會期間,一場大火使解州關帝廟焚毀無遺;四十二年(1703年),康熙帝西巡臨解,發帑金一千兩重修,到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知州祝增才恢復舊規。
雍正十二年(1734年),果親王拜謁解州關帝廟,指畫關帝聖像,題寫詩章及聯額,其詩今存崇寧殿前碑亭。
乾隆十八年(1753年),知州韓桐修葺廊廡、繪製壁畫、移建樂樓、增修牌坊、完善結義園;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州守言如泗先改八卦樓為御書樓,又改麟經閣前樓為刀印二樓,釐正匾額,修繕東西大牌坊,改建結義園、功德祠,並在廟西建設「關夫子故裡」碑亭。此後,乾隆三十八至四十二年(1773年—1777年)、嘉慶九至十年(1804年—1805年)、十三年(1808年)又有葺補。
嘉慶二十年(1815年)解州一帶6.7級地震的發生,關帝廟飽受摧殘。
道光四年(1824年)開始籌劃修復,因資金不足,只進行了支撐加固。
鹹豐九年(1859年),前州牧葉筱珊會同楊鐵臣、程立齋等人,籌銀1.7萬兩,命董清海督工,歷經十餘年,於同治九年(1870年)完成春秋樓、廊房、內外牌坊、大門角門、結義園、功德祠、崇聖祠、部將祠、追風伯祠的修復。
光緒元年(1875年),鼓樓重修;三年(1877年),「義壯乾坤」坊被火燒毀。光緒三十三年至宣統元年(1907年—1909年),解州關帝廟連遭火災,午門、大門、樂樓、東西角門、東西華門、鐘樓、廟外西側木坊、部將祠、追風伯祠、官廳、崇聖祠及百餘間廊房皆成灰燼。
五十年代初,重修了崇聖祠大殿、「威震華夏」木坊和部分廊房,彩繪午門壁畫,彩畫了崇寧殿。
1957年解州關帝廟被公布為山西省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崇寧殿屋面修繕現場
崇寧殿翼角區域修繕現場
修繕現場
崇寧殿前廊區域修繕現場
崇寧殿修繕施工現場
回望修繕圍擋的崇寧殿
後宮外小門及外牆區域
穿崇寧殿而出,入後宮南門,進寢宮,過花圃,有中軸線上最高大的木牌坊——「氣肅千秋」坊。東側有印樓,內有「漢壽亭侯」玉印模型,西側是刀樓,裡面列青龍偃月刀模型。雙樓對峙,系方形三層的十字歇山頂建築。院裡植有翠竹一片,又有《漢夫子風雨竹》碑刻,以竹隱詩,詩曰「莫嫌孤葉淡,經久不凋零。多謝東君意,丹青獨留名」,相傳為關羽手筆。
入後宮中心區域
左右有印樓和刀樓
後宮主建築
後宮後部是關帝廟扛鼎之作的春秋樓,因樓內有關羽讀《春秋》像,故名,又名麟經閣。創建於明萬曆年間,現存建築為清同治九年修。寬七間,進深六間,二層三簷歇山式建築,高33米。上下兩層皆施迴廊,四周勾欄相依,可供憑欄遠眺。簷下木雕龍鳳、流雲、花卉、人物、走獸等圖案剔透有致。樓頂為彩色琉璃覆蓋;樓內東西兩側,各有樓梯36級,可供上下;一層上有木製隔扇108面,傳說是象徵上山西108縣。世傳春秋樓有三絕:上層迴廊的廊柱矗立在下層垂蓮柱上,垂柱懸空,內設搭牽挑承,給人以懸空之感,謂之一絕;進入二層樓,有神龕暖閣,正中有關羽側身夜觀《春秋》像,閣子板壁上,正楷刻寫著全部《春秋》,謂之二絕;據說樓當項正對北鬥七星,謂之三絕。
後宮後部北門區域
後宮後部區域
東花園區域
東花園區域建築
東花園區域景觀
東花園區域景觀
東花園區域清代建築
清代建築
以上為2016年記錄東花園區域
解州關帝廟景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關公信俗」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關公文化節」被評為中國十大人物類節慶活動之一。2012年,「關聖文化建築群」被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解州關帝廟景區外部石牌坊
以上圖片為2016年記錄
【中式營造記錄】
中式營造 | 尋蹤中國現存唐代木結構古建築
中式營造 | 尋蹤中國現存五代十國時期木結構古建築
中式營造丨尋蹤中國現存宋代木結構古建築
中式營造丨尋蹤中國現存遼代木結構古建築
中式營造丨尋蹤中國現存金代木結構古建築
【往期古塔類文章】
古塔營造 | 遼寧記憶-遼塔概覽
稀缺古塔|河北昌黎-金代源影寺塔
中國古塔 | 河北正定古城-四座精美古塔
寺觀壁畫 | 靈丘-覺山寺遼代磚塔壁畫
中華古塔通覽 | 河北的41座精美古塔分布
中華古塔通覽 | 遼寧境內古塔分布
中華古塔通覽 | 山西五臺山地區的佛塔信息大全
八大遼構丨世界三大奇塔之一山西應縣佛宮寺釋迦塔
【中式營造往期分享】
問道•晉東南 | 考察回顧-高平伯方總聖仙翁廟
考察回顧 | 追隨中式營造腳步~記錄與發現
考察回顧 | 無限風光在濁漳~航拍採集記錄
營造技藝丨北方官式建築—大木結構
營造技藝丨攢尖建築的主要特徵及形式
營造技藝 | 《營造法式》隱藏千年的美學密碼
營造技藝|古建築的模數與權衡制度
營造技藝|中國古建築的形制
營造技藝|古建築中門窗牆面構件詳解
營造技藝|古建築中的角梁構造解析
營造技藝 | 鬥栱在南方叫做牌科?
營造技藝 | 古建築的大木歌謠(口訣)
營造技藝|中國古建築—梁架結構
營造技藝|官式古建築營造技藝 即為八大作
營造技藝|七踩單翹重昂平身科
營造技藝丨傳統木結構建築角梁榫卯圖文解析
營造技藝|常見柱類榫卯||製作安裝技術要點
營造技藝 | 圖說中國古建築木柱
營造技藝 | 中國古建築名詞圖解辭典
技藝傳承 |《營造法式》與晚唐官式栱長制度比較
丨中丨式丨營丨造丨
傳承傳統文化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