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營造|​尋蹤中國古代建築寶庫~晉東南古蹟合集

2021-02-21 中式營造

中國古代建築寶庫—晉東南古蹟密集區

晉東南地形圖

晉東南就是山西(晉)的東南部。晉東南是個構造盆地,太行、王屋、中條、太嶽四山環繞;晉東南是個文明巢窠,蘊育出女媧補天、精衛填海、愚公移山、羿射九日、神農稼穡等遠古神話;晉東南是個文化坩堝,道教、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蘭教離子共存;晉東南是個古建博物館,中國現存國保級早期木構建築334座,其中96座集中在潞澤方寸之間;晉東南是個行政專區。

晉東南在歷史上沒有共同的名稱,一直分為澤州、潞州、沁州三州。
澤州,在東晉時期稱建興郡,北魏永安(528-530)年改為建州,領高都、安平、泰寧、長平四郡。隋開皇三年因建州在獲澤河旁,而改稱澤州,隋大業三年,澤州稱長平郡,隋義寧元年復稱澤州。
潞州、沁州還包括河北涉縣及山西榆社等地方叫上黨郡。
唐朝(618年)依然為澤州,潞州和沁州三州,屬河東道。
五代的歷史舞臺上不斷地走馬換將,但地名一直叫澤州,潞州和沁州。
北宋時期,依然是三地分立,分別叫澤州(高平郡),隆德府和威勝軍,屬河東路。
金代,仍然為三地分立,金人為和北京之澤州區分,改澤州為南澤州,後升澤州為忠昌軍節度,因此該時的晉東南,依然分為南澤州(忠昌軍)、潞州、沁州三地。屬河東南路。
元代,依然分澤州、潞州、沁州三州,屬平陽路,後改屬晉寧路。
明清時期,晉東南沒有共同的名稱,分設澤州府,潞安府和沁州。
民國時代,晉東南地區大體延用清朝的行政格局,先是在1914年撤銷澤州府(今晉城市)、潞安府(今長治市)。接著潞安府(今長治市)、澤州府(今晉城市)兩個府所領各縣均屬冀寧道、1930年,撤銷冀寧道,長治市、晉城市的各縣直隸山西省。 

宋代晉東南歷史地圖

元代晉東南歷史地圖

晉東南地方信仰二仙廟分布

晉城小南二仙廟

晉城小南二仙廟天宮

晉東南地方信仰成湯廟分布

河底成湯廟位於澤州縣大東溝鎮河底村村中

晉東南地方信仰三嵕廟分布圖

晉東南石窟分布圖

晉東南羊頭山石窟

 原晉城市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錄)

  1.青蓮寺(唐至清),澤州縣
  2.玉皇廟(北宋至清),晉城市
  3.晉城二仙廟(北宋),澤州縣
  4.南吉祥寺、北吉祥寺(北宋至清),陵川縣(2處)
  5.姬氏民居(元),高平市
  6.龍巖寺(金至明),陵川縣
  7.澤州岱廟(北宋至明),澤州縣
  8.小會嶺二仙廟(北宋至清),陵川縣
  9.崔府君廟(金至清),陵川縣
  10.西溪二仙廟(金至清),陵川縣
  11.崇明寺(北宋至明),高平市
  12.開化寺(北宋至清),高平市
  13.遊仙寺(北宋至清),高平市
  14.定林寺(元至清),高平市
  15.北義城玉皇廟(北宋至清),澤州縣
  16.周村東嶽廟(北宋至清),澤州縣
  17.碧落寺(北朝至民國),澤州縣
  18.大陽湯帝廟(元至清),澤州縣
  19.郭峪村古建築群(明至清),陽城縣
  20.開福寺(金至明),陽城縣
  21.潤城東嶽廟(金至清),陽城縣
  22.海會寺(明至清),陽城縣
  23.清夢觀(元至清),高平市
  24.古中廟(元至清),高平市
  25.二郞廟(金至清),高平市
  26.羊頭山石窟 (北朝至唐),高平市
  27.西李門二仙廟(金至清),高平市
  28.中坪二仙宮(金至清),高平市
  29.玉泉東嶽廟(金至清),陵川縣
  30.石掌玉皇廟(金至清),陵川縣
  31.塔水河遺址(舊石器時代),陵川縣
  32.白玉宮(金至清),陵川縣
  33.南神頭二仙廟(金至清),陵川縣
  34.寺潤三教堂(金),陵川縣
  35.三聖瑞現塔(金),陵川縣
  36.崇安寺(元至清),陵川縣
  37.柳氏民居(明至清),沁水縣
  38.湘峪古堡(明至清),沁水縣
  39.郭壁村古建築群(金至清),沁水縣
  40.竇莊古建築群(元至清),沁水縣
  41.砥洎城(明),陽城縣
  42.下交湯帝廟(北宋至清),陽城縣
  43.河底成湯廟(北宋至清),澤州縣
  44.高都景德寺(北宋至清),澤州縣
  45.大周村古寺廟建築群(北宋至清),高平市
  46.高平嘉祥寺(金至清),高平市
  47.尹西東嶽廟(金至清),陵川縣
  48.西頓濟瀆廟(金至清),澤州縣
  49.北馬玉皇廟(金至清),陵川縣
  50.三王村三嵕廟(金至清),高平市
  51.壇嶺頭岱廟(金至清),澤州縣
  52.良戶玉虛觀(元至清),高平市
  53.南莊玉皇廟(元至清),高平市
  54.川底佛堂(元至清),澤州縣
  55.董峰萬壽宮(元至清),高平市
  56.建南濟瀆廟(元至清),高平市
  57.史村東嶽廟(元至清),澤州縣
  58.南召文廟(元至清),陵川縣
  59.水東崔府君廟(元至清),澤州縣
  60.薛莊玉皇廟(元至清),澤州縣
  61.石末宣聖廟(元至清),高平市
  62.陳廷敬故居(明至清),陽城縣
  63.仙翁廟 (明至清),高平市
  64.坪上湯帝廟(明至 清),澤州縣
  65.府城關帝廟(清),澤州縣。 

原長治市 66處 八路軍總司令部舊址 | 法興寺 | 天台庵 | 大雲院 | 龍門寺 | 崇慶寺 | 正覺寺 | 觀音堂 |潞安府城隍廟 | 淳化寺 | 明惠大師塔 | 九天聖母廟 | 沁縣大雲院 | 洪濟院 | 武鄉縣大雲寺 | 會仙觀 | 三嵕廟 |原起寺 | 佛頭寺 | 靈澤王廟 | 東邑龍王廟 | 回龍寺 | 普照寺大殿 | 昭澤王廟 | 天王寺 | 夏禹神祠 | 長治玉皇觀| 真澤二仙宮 | 寶峰寺 | 襄垣文廟 | 潞安府衙 | 金燈寺石窟 | 黃崖洞兵工廠舊址 | 西周黎侯墓群 | 先師和尚舍利塔 |小張碧雲寺大殿 | 布村玉皇廟 | 韓坊堯王廟大殿 | 長子崔府君廟大殿 | 襄垣永惠橋 | 李莊文廟 | 義合三教堂 |下霍護國靈貺王廟 | 前萬戶湯王廟 | 莊頭天仙廟 | 中漳伏羲廟 | 襄垣昭澤王廟 | 長寧大廟 | 南涅水洪教院 | 馬廠崇教寺| 武鄉真如寺 | 襄垣五龍廟 | 辛村天齊王廟 | 大中漢三嵕廟 | 北和炎帝廟 | 北社三嵕廟 | 北社大禹廟 | 北甘泉聖母廟| 李莊武廟 | 關村炎帝廟 | 石室蓬萊宮 | 靈空山聖壽寺 | 西青北大禹廟 | 黎城城隍廟 | 南涅水石刻 |太嶽軍區司令部舊址 | 

隨著入選國保數量增加名單有微變化

【中式營造記錄】

中式營造 | 尋蹤中國現存唐代木結構古建築

中式營造 | 尋蹤中國現存五代十國時期木結構古建築

中式營造丨尋蹤中國現存宋代木結構古建築

中式營造丨尋蹤中國現存遼代木結構古建築

中式營造丨尋蹤中國現存金代木結構古建築

追隨中式營造腳步 | 現場記錄薊縣獨樂寺遼代經典閣樓

中國寺觀丨八大遼構之一河北高碑店開善寺

【中式營造記錄晉東南】

中式營造丨晉東南考察之-晉城地區部分國保古建築

中式營造丨晉東南考察之-陵川地區部分國保古建築

中式營造丨記錄晉東南-長治地區國保古建築

中式營造丨記錄晉東南-平順地區國保古建築

中式營造丨記錄晉東南-潞城地區國保古建築

中國寺觀壁畫丨山西晉城高平開化寺-宋代壁畫

保山西|濁漳河谷地區八個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錄

國保山西 | 晉東南-高平千年古剎崇明寺

國保山西 | 最古老的戲臺-高平王報二郎廟

國保山西 | 晉東南-大陽古鎮元代巨構湯帝廟

國保山西 | 晉東南-西李門金代二仙廟

國保山西 | 晉東南-長治看寺村正覺寺

問道•晉東南 | 考察回顧-俗稱先有崇安寺,後有陵川城的古陵樓

考察回顧 | 無限風光在濁漳~航拍採集記錄

中式營造 | 三省穿越幾千公裡,為了記錄晉東南文物建築與價值發現

丨中丨式丨營丨造丨

傳承傳統文化精神

長摁上面的二維碼 自動識別關注

相關焦點

  • 尋蹤:晉東南高平地區國保文物建築
    中國古代建築寶庫—晉東南古蹟密集區
  • 關中訪古 | 尋蹤歷史文化遺蹟三原~城隍廟
    三原城隍廟位於陝西三原縣東渠岸街中部,與龍橋中學相鄰,總建築面積13390平方米。城隍是中國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大多由有功於地方民眾的名臣英雄充當,是中國民間和道教信奉守護城池之神。【中式營造記錄】中式營造 | 尋蹤中國現存唐代木結構古建築中式營造 | 尋蹤中國現存五代十國時期木結構古建築中式營造丨尋蹤中國現存宋代木結構古建築
  • 營造技藝 | 唐代建築的五大特點
    【中式營造記錄】中華傳統建築丨記錄中國現存唐 五代十國 宋遼金木結構古建築(新發帖)中華傳統建築丨記錄中國現存唐代木結構古建築中華傳統建築丨記錄中國現存五代十國時期木結構古建築中華傳統建築丨記錄中國現存宋代木結構古建築山西古蹟|晉北忻州朔州大同地區傳統建築文化古蹟中華傳統建築丨記錄中國現存八座遼代木結構古建築中華傳統建築丨記錄中國現存金代木結構古建築國保山西|唐 五代 宋遼金元明寺觀壁畫賞析中式營造丨記錄五臺山臺懷鎮之外國保木結構古建築
  • 訪古尋蹤|中式營造記錄解州關帝廟~武廟之祖
    【中式營造記錄】中式營造 | 尋蹤中國現存唐代木結構古建築中式營造 | 尋蹤中國現存五代十國時期木結構古建築中式營造丨尋蹤中國現存宋代木結構古建築中式營造丨尋蹤中國現存遼代木結構古建築中式營造丨尋蹤中國現存金代木結構古建築
  • 中式營造 | 古建築抬梁式構架,宋清兩代有何不同?
    古建·抬梁式構架       中國古代建築木構架的主要形式。  抬梁式構架所形成的結構體系,對中國古代木構建築的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也為現代建築的發展提供了可資借鑑的材料。【中式營造記錄】中式營造 | 尋蹤中國現存唐代木結構古建築中式營造 | 尋蹤中國現存五代十國時期木結構古建築中式營造丨尋蹤中國現存宋代木結構古建築
  • 為什麼中國人看到「中式古風建築 」,就情不自禁的喜歡?
    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的詞句,它描述的不僅是中國農耕文化下的終極追求,也隱含了中國人審美的終極理想。從那以後,每個中國人心目中都住著一個桃花源,那裡靜謐有序,阡陌相聞,人與萬物和諧相處,環境與精神境界產生共振,相互呼應。這種理想和中國古代文人的追求一起,影響著中國人的審美體驗。
  • 營造構法——0基礎讀懂中國木結構古建築
    內容涵蓋宮殿、園林、寺廟等各種類型。各類建築普遍規模宏大、規制新穎,在充分體現其個人喜好的同時,也全面細緻的展現了清代中前期的社會政治形勢與物質文化特徵。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文化遺產學系主任、副教授,同濟大學建築歷史與理論專業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佛教美術、建築藝術與遺產保護。
  • 老街尋蹤之臺東趣話(上):三怪由來
    老街尋蹤之臺東趣話(上):三怪由來 2020-06-10 03: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茶馬古道洞市人》第二輯古蹟尋蹤之古建篇
    《茶馬古道洞市人》第二輯古蹟尋蹤之前言《茶馬古道洞市人》第二輯古蹟尋蹤之古道篇《茶馬古道洞市人》第二輯古蹟尋蹤之古寨篇《茶馬古道洞市人》第二輯古蹟尋蹤之古村篇一,賀氏宗祠賀氏宗祠坐落在風景秀麗的洞市村,前有小湖為照,後以觀音峭石為靠,左立紅巖峻岭,右傍城巖夕照,按風水學的說法
  • 以建築作品傳承中國心意 融創雅頌繫再造中式新IP丨公司匯
    秉承中式產品觀  以巔峰產品抒寫巔峰文化  「宋」是個什麼樣子,該如何做?  長樂雅頌的產品研發路徑和美學追求,秉承了融創中式產品修為的自然觀、文化觀和時代觀。自然觀:尊重地域風貌,創造建築與自然和諧共生;文化觀:溯源千年文脈,截取中國文化最美的時代切面;時代觀:洞察時代心意,營造屬於當代的東方人居經典。
  • 中國援助吳哥古蹟保護二十年
    柬埔寨文化部的一位官員曾說:「中國工作隊把散落在地的石構件拼對成型,修舊如舊,像古代的一座廟宇的做法,是保護吳哥古蹟的第一好方法。」中國工作隊的維修項目施工結束,成為了當地最受歡迎、最具特色和最有實效的文化成果之一。毋庸諱言,就吳哥古蹟保護而言,我們中國工作隊是後來者。由於吳哥古蹟類型繁多,損壞情況有別,各國文物保護專家理念也不盡相同,但是目標是一致的。
  • 為公園城市開新建言 為中國營造繼往添彩
    但在人類走到今天這高度經濟發展的文明時代,我們卻對於自己優秀的傳統營造文化,特別是對自己民族建築的營造上,對於"中式"的概念上和認識上,我們卻都 模糊和混亂了……造成其嚴重問題的主要原因:自清代以來,中華民族以滿文化為主,遊牧文化佔了上風,導致了我們優秀傳統營造文化的國體大變,幾千年來積累而成的輝煌燦爛的中華優秀營造文化
  • 佛光寺:「中國古代建築第一瑰寶」的千年記憶
    佛光寺:「中國古代建築第一瑰寶」的千年記憶演講人:劉暢 主持人:張小琴演講地點:清華大學「人文清華講壇」 演講時間:2020年7月編者按7月,「人文清華講壇」特別節目《穿越時間的距離,跟隨梁思成林徽因探尋中國古代建築》走進梁思成眼中的「中國古代建築第一瑰寶」——山西五臺山佛光寺。
  • 從融創中式產品戰略價值藍本看建築的文化復興時代
    「歷史上每個民族的建築都是在文化的基礎上發展的,任何新的文化包括建築文化都離不開歷史的沉澱和積累,只是怎樣把握和傳承文化的問題。」———梁思成我的建築設計從不刻意地去中國化,但中國文化對我影響至深。我深愛中國優美的詩詞、繪畫、園林,那是我設計靈感之源泉。
  • 【寺廟設計】帶您讀懂傳統建築基因中的12種營造元素
    這些建築營造你了解多少?它們和而不同,展現了盛唐的萬千風儀也造就了中式建築獨特的美學魅力枋上層疊挑出的弓木為栱,栱間穿插咬合的方木為鬥,合稱鬥栱。唐代孔穎達說:「山節,謂刻柱頭為鬥栱,形如山也。」 有唐一代,鬥栱碩大,屋簷深遠,盛唐雄渾的建築氣象就此定格。廈門璽樾的鬥栱韻味十足,盡錯綜之美,顯技巧之變。
  • 你看到的這些「中國古蹟」,竟然都是現代建築?
    但事實上,有時候你看到的古蹟其實有可能是現代工程!這些「現代古建築」,有的以「假」亂真,隱藏得很好,讓你絲毫沒有察覺……▲ 白瀑寺中的古塔為其僅剩的古蹟事實上,白瀑寺始建於遼代,最初的模樣當然不是這樣。而且到了現代,原本的建築早已被毀得差不多,整個寺院僅留下覆缽式遼代古塔一座。
  • 原著風骨|從脈承皇家的龍湖原著,探索中國建築的文化傳承
    其中皇家屋頂,無疑是凝聚在穹頂上的經典建築符號,而作為最高等級的屋頂形式——廡殿頂,象徵了皇家貴族的至尊禮序,通過「舉折」技術建造的凹曲屋面,不僅造型優美,還是中國古代「天圓地方」說和「天人合一」觀念的生動體現。透過皇家建築符號,中國傳統文化的氣質與神韻尊雅煥發。
  • 佛光寺:「中國古代建築第一瑰寶」的千年記憶-光明日報-光明網
    編者按    7月,「人文清華講壇」特別節目《穿越時間的距離,跟隨梁思成林徽因探尋中國古代建築》走進梁思成眼中的「中國古代建築第一瑰寶」——山西五臺山佛光寺。    作為現存最重要的中國古代建築,佛光寺蘊藏了哪些中國文化的珍貴密碼,如何保護以佛光寺東大殿為代表的建築物,古代建築與現代人的關係是什麼?「人文清華講壇」的專家學者在現場展開了深入探討。
  • 山西晉東南有個小小「懸空寺」,小巧玲瓏石窟美,堪比大同懸空寺
    與它類似,在山西晉東南的上黨地區,也有一個小小的「懸空寺」,是建立在懸崖峭壁之上,近乎山巔的地方,小巧玲瓏,險峻而美。這就是有上黨「懸空寺」之美稱的金燈寺,位於山西河南交界處的林濾山洪峪嶺的主峰金燈山顛。屬於山西平順縣管轄,距離縣城僅有不到60公裡。
  • 為什麼中國古代的建築大都是木架的?
    中國古代大部分地區使用木構承重的建築,廣泛分布於漢、滿、朝鮮、回、侗、白等民族的地區,是中國使用面最廣、數量最多的一種建築類型。像歐洲古代一些教堂往往要花上百餘年才能建成——明成祖興建北京宮殿和十王府等大規模建築群,從備料到竣工只有十幾年。嘉靖時重建紫禁城三大殿也只花了3年,而西苑永壽宮被焚後僅「十旬」百日就重建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