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築規模大,布局嚴謹
唐代在隋代的基礎上,營建了首都長安和東都洛陽。這兩座城都建有規模巨大的宮殿、官署和寺觀。公元634年開始建的大明宮位於長安城外東北的龍首原上,居高臨下,可俯視全城,宮內的宮殿以軸線南端的外朝最為宏麗,代表了唐代建築營造的巔峰。
> > >
含元殿是大明宮的正殿、利用龍首山做殿基,現在殘存遺址高出地面十餘米。殿寬十一間,其前有長達75米的龍尾道,左右兩側稍前處,又建翔鸞、棲鳳兩閣,以曲尺形廊廡與含元殿相連。這個門形平面的巨大建築群,以屹立於磚臺上的殿閣與向前引伸和逐步降低的龍尾道相配合,表現了中國封建社會鼎盛時期雄渾的建築風格。
△大明宮含元殿
> > >
大明宮的另一組華麗的建築---麟德殿是唐朝皇帝飲宴群臣、觀看雜技舞樂和作佛事的地點。這殿位於大明宮西北部的高地上。它是由前、中、後三座殿閣組成,面寬十一間,進深十七間,面積約等於明清故宮太和殿的三倍。
△大明宮含麟德殿
> > >
二、鬥拱碩大,出簷深遠
如佛光寺大殿(材高31cm,材寬21.5cm,契高13cm,材的高寬比例為3:2,栔高合6分°,稍大於宋之一等材)鬥拱總高度,平簷柱高499cm,鬥拱高249cm,,約等於柱高的1/2,大小非常驚人。也因為有碩大鬥拱的出挑,簷出為柱高的0.7長,也就是差不多349cm,還僅是單椽無飛,難怪會有覆壓四方之感。
但是等級不高的建築,鬥拱大小就沒有那麼驚人,比如晚唐的廣仁王廟(材高21cm,材寬13cm,栔高8cm,約等於宋式五等材),計算下來五鋪作的高度約為72cm,遠遠比不上佛光寺大殿的鋪作雄偉。
△唐式鬥栱(上海寶山寺)
> > >
三、舉折和緩,屋頂整體感覺比較大氣穩重
唐代建築屋頂舉折和緩,四翼舒展,以後逐漸增高,整個屋頂僅在平槫或中平槫位置進行轉折,屬於早期建築通用的兩段椽式屋頂通例。
舉折:所謂舉折,包含「舉」與「折」兩個部分,「舉"就是脊槫與撩風槫的高差(無鬥拱時為脊槫與簷槫的高差),折就是屋頂剖面的折線。
△唐代建築舉折分析圖
△南禪寺大殿
> > >
四、彩畫繁簡得當,常用朱白兩色
唐代彩畫繁簡得當,參考唐懿德皇太子墓內壁畫闕的形象,柱、額、枋、門窗、欄杆均為紅色,栱眼壁及牆壁用白色,可知一般以紅色為主,有土朱和朱紅兩種色調。在現存唐代建築上所見,柱、額、梁、枋多是紅色,襯以白壁,南禪寺,佛光寺二大殿多在刷紅鬥栱的側稜上畫白色凹形,稱為「燕尾」,還在紅色枋上橫畫若干白色圓點,近於連珠紋。佛光寺大殿的平闇上也是遍刷土朱。
在敦煌唐代壁畫中所繪佛殿外牆的彩畫基本都是這種色調,但在中唐以後的洞窟內部,如197窟西壁龕頂所示,其板底色以黑色相間,中間各畫一六瓣寶相花,另在深色支條上畫兩朵五瓣花,遠較外簷為華麗。
△早期朱白彩畫
△佛光寺彩畫復原(天津大學)
> > >
五、廡殿頂建築不推山,正脊較短,正脊約佔屋面正投影的1/3
推山最早的實例是開善寺大殿,彼時唐已滅亡。宋《營造法式》規定:」如八椽五間至十椽七間,並兩頭增出脊槫各三尺「,正式確立了推山在廡殿頂建築中的地位,但是直到明代中期仍未普遍施用。
推山:所謂推山,是四條戧脊的頂端向兩側移動,使戧脊變成柔和的弧形。
△唐代廡殿頂建築--佛光寺東大殿
> > >
目前,中國還留存有三座半唐代木構建築,其中山西三座,河北半座
分別是:
南禪寺大殿(唐建中三年)佛光寺東大殿(唐大中十一年)
廣仁王廟大殿(唐大和六年)開元寺鐘樓算半個(晚唐)
> > >
綜合來說,唐代建築風格特點是氣魄宏偉,嚴整又開朗。現存木建築物質反映了唐代建築藝術加工和結構的統一,鬥拱的結構、柱子的形象、梁的加工等都令人感到構件本身受力狀態與形象之間內在的聯繫,達到了力與美的統一。而色調簡潔明快,屋頂舒展平遠,門窗樸實無華,給人莊重,大方的印象,這是在宋、元、明、清建築上不易找到的特色,值得我們重視和借鑑。
【中式營造記錄】
中華傳統建築丨記錄中國現存唐 五代十國 宋遼金木結構古建築(新發帖)
中華傳統建築丨記錄中國現存唐代木結構古建築
中華傳統建築丨記錄中國現存五代十國時期木結構古建築
中華傳統建築丨記錄中國現存宋代木結構古建築
山西古蹟|晉北忻州朔州大同地區傳統建築文化古蹟
中華傳統建築丨記錄中國現存八座遼代木結構古建築
中華傳統建築丨記錄中國現存金代木結構古建築
國保山西|唐 五代 宋遼金元明寺觀壁畫賞析
中式營造丨記錄五臺山臺懷鎮之外國保木結構古建築
中式營造丨記錄五臺山臺懷鎮內宗教古建築群
【中式營造記錄晉東南】
中式營造丨晉東南考察之-晉城地區部分國保古建築
中式營造丨晉東南考察之-陵川地區部分國保古建築
中式營造丨記錄晉東南-長治地區國保古建築
中式營造丨記錄晉東南-平順地區國保古建築
中式營造丨記錄晉東南-潞城地區國保古建築
中國寺觀壁畫丨山西晉城高平開化寺-宋代壁畫
保山西|濁漳河谷地區八個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錄
國保山西 | 晉東南-高平千年古剎崇明寺
國保山西 | 最古老的戲臺-高平王報二郎廟
國保山西 | 晉東南-大陽古鎮元代巨構湯帝廟
國保山西 | 晉東南-西李門金代二仙廟
國保山西 | 晉東南-長治看寺村正覺寺
【中式營造考察遊學之旅】
年度遊學|與中式營造同行-考察測繪之旅行程表
追隨中式營造腳步 | 現場記錄薊縣獨樂寺遼代經典閣樓
中式營造 | 假期考察南禪寺復尺活動回顧
丨中丨式丨營丨造丨
傳承傳統文化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