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省四市七縣參加!2020廊橋傳統營造技藝保護傳承研討會在泰召開

2020-12-22 泰順廊氡旅遊度假區

今天(12月2日)上午,中國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保護傳承研討會暨履約實踐匯報會在我縣召開,來自國家、浙閩兩省四市的有關領導、專家學者,以及各縣非遺保護機構、傳承人代表等共聚一堂,探討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保護傳承工作。縣常委、常務副縣長胡慧雷主持會議。

溫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黨組書記、局長朱雲華出席座談會並致辭,她指出,木拱廊橋是浙閩兩省七縣人民世世代代守護的歷史積澱和文化傳承,也是加速文旅融合,實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轉化的金鑰匙,各地之間要通過相互交流學習,匯聚群智,集思廣益,凝聚共識,進一步做好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的傳承和保護工作,更好地發揮木拱廊橋文化旅遊產業價值。

(短視頻作者:蘇程 華倫)

國家非遺專家、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劉魁立在會上發言指出,木拱橋既是物質上的橋梁也是人與人關係的橋梁,它的背後所體現的是非物質文化遺產蘊藏的包容性和強大社會動員力量。這種珍貴的人與人之間的凝聚力值得被保護,值得被展示給世界,非遺的保護和傳承工作值得我們付出更多的努力。

會上,來自屏南縣、壽寧縣、慶元縣以及泰順縣的相關單位負責人分別進行了中國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項目保護單位履約實踐匯報。就下一步工作推進,大會希望,未來兩省四市七縣能夠進一步加強對接、協調並進,在經費保障上加大投入,在數據檔案上不斷健全,在扶持傳習上擴大傳承,在宣傳展示上拓展傳播,以更多更好的舉措補齊短板、增進實效,切實凝聚起兩省四市七縣的強大合力,共同推動木拱廊橋營造技藝傳承保護工作再上新臺階。

另外,作為「中國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保護傳承研討會的活動之一,昨天(12月1日) 下午,浙閩兩省四市七縣的非遺管理部門、保護機構,全國專家學者和非遺傳承人,到泗溪鎮開展「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活態實踐現場考察活動。

專家組一行來到北澗橋修復現場,近距離參觀木拱廊橋修復過程。此次北澗橋修復內容包括加固橋臺駁岸,糾正扭曲梁架,修繕橋面廊屋等五個部分。同時,以「修舊如舊、不改變文物原狀,最小幹預」的原則,制定古廊橋的科學修繕保護方案,儘可能完整的保存文物的歷史原貌和建築特色,保留文物建築的歷史價值。

在非遺體驗館觀看了紀錄片《廊橋築夢》後,專家組表示深受感動,並向在座的廊橋修復者和親歷者致以崇高的敬意。此外,專家們還參觀了33座不同風格、不同造型的古廊橋模型,體驗傳承人營造廊橋的各個環節。

走訪中,泰順傳統地道的非遺小吃、履約實踐回顧圖片展、碇步龍和馬燈等非遺項目都給專家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專家組表示,泰順廊橋修復作為文物保護重點工程,在充分認識和尊重廊橋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科學價值基礎上,嚴格遵循了真實性、完整性的保護原則,對其他文物遺產保護工作起到示範引領的作用。希望泰順以此次廊橋修復為契機,加快推進廊橋申遺步伐,真正把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保護好、傳承好,真正把泰順廊橋金名片做大做強。

相關焦點

  • 吉首大學召開首屆傳統技藝傳承與發展研討會
    紅網時刻湘西11月27日訊 11月25日上午,吉首大學「守藝·聯動·再設計」首屆傳統技藝傳承與發展研討會在吉首召開。羅金銘對與會者表示歡迎,希望通過此次研討會加強學校與非遺傳承人及文創行業的對話與對接,引導廣大師生堅定文化自信,把各方面智慧和力量凝聚起來,用高校力量助力非遺的傳承與發展,通過非遺項目與傳承人的參與推動學校人才培養和課程建設。
  • 絲綢之路傳統文化保護開發利用國際產學研用合作研討會召開
    「絲綢之路傳統文化保護開發利用國際產學研用合作研討會」召開。 王鵬威 攝中新網西安12月11日電 (記者 阿琳娜)西北大學承辦的「絲綢之路傳統文化保護開發利用國際產學研用合作研討會」11日召開,旨在聚焦絲綢之路文明傳承及文化遺產和傳統文化的保護、開發與利用,整合高校、科研院所、博物館和企業資源,搭建產學研用合作平臺,研討絲綢之路文化遺產研究、保護與管理重大議題,協同開展合作研究、人才培養和技術應用。
  • 蒙古族傳統牛角弓製作技藝得到保護傳承
    角弓的製作技藝一直是蒙古族男子必須掌握的技能之一而傳承延續。蒙古族傳統牛角弓製作技藝主要由選材、取料、加工、組合成弓等四大步驟組成。角弓的選材取料是製作良弓的前提與基礎,原料包括成品60公分以上長度的水牛角、牛蹄筋或牛背筋,還要用彈性很好的竹、樺木、荊木等材料。經過藝人的加工製作,形成角弓的各重要部分,再用動物膠粘合包裝而成。製作角弓技術難度高,製作周期長。
  • 2020年中國鶴類及棲息地保護學術研討會在富裕縣召開
    9月26日至28日,2020年中國鶴類及棲息地保護學術研討會暨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鶴類聯合保護委員會年度工作會議在富裕縣龍安橋國家溼地公園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100多名專家學者參加研討會,60多名國內外相關專業人士在線上交流,富裕縣副縣長王世峰出席開幕式並致歡迎辭。
  • 全國「百強縣」江浙兩省佔近一半,蘇州、無錫、南通下轄縣(市)全部...
    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胡金華 上海報導在今年的《中國縣域經濟發展報告(2020)》暨全國百強縣(區)報告中,長三角地區江浙兩省再次榮登榜首和「榜眼」。而在這份榜單中,江蘇百強縣(市)的整體實力最強,蘇州下轄的崑山、太倉、張家港、常熟四縣級市,南通下轄的如皋、啟東、海安、如東四縣(市)全部入圍,此外另一個長三角經濟「重地」的無錫,下轄兩個縣級市------江陰和宜興也在這份榜單前列。
  • 閩侯傳統技藝傳承大賽報名指南來了!
    為喚醒更多人對傳統文化的關注,動員全社會共同參與、關注和保護文化遺產,進一步激發傳統技藝創新活力和從業者的自尊自信,提高傳承人技藝水平,本次首屆閩侯縣技藝傳承大賽將邀請全國手工藝專家及愛好者、從業者、傳承人共同攜手參與到保護閩侯縣傳統技藝傳承的比賽中來。
  • 濰坊市作為山東省唯一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參加黃河文化保護傳承...
    11月26日,由文化和旅遊部主辦的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座談會在山西省太原市召開,會議主題為「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 共創新時代黃河大合唱」。揚研討會作典型發言。他從政府主導,系統保護,活態傳承,多元傳播四個方面介紹了濰坊非遺保護工作成果,參會領導及專家學者給予了高度評價。
  • 國慶假期最後一天,冀魯兩省十二縣市文藝精品匯演再掀高潮.
    10月7日,2018無棣古城國慶文化旅遊休閒匯最後一天,由冀魯兩省十二縣市文化部門精心編排的帶有強烈地方特色的「冀魯十二縣市文藝精品匯演」活動在無棣古城文廟廣場如期舉行
  • 東陽市傳統民居文化傳承生態保護區入選浙江省級文化傳承生態保護...
    記者從東陽市文化和廣電旅遊體育局了解到,近年來,東陽圍繞國家「傳統工藝振興計劃」,立足非遺整體保護和融合協調發展,全面振興民居營造技藝、木雕、竹編、磚雕、石雕等非遺項目,已具備創建傳統民居營造技藝省級文化傳承生態保護區的基本條件。
  • 東北地區民族文化與設計藝術史研究學術研討會召開
    中新網遼寧新聞11月17日電 (楊毅 王雪菲 曾慧)11月14日,「東北地區民族文化與設計藝術史研究」學術研討會在大連召開。色音教授在致辭中感謝大連工業大學主辦此次研討會,本次會議的召開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希望會議能結合大連工業大學設計學學科強項,推動民族文化和設計藝術史研究與多學科協同創新發展。開幕式結束後進入主旨發言環節,主旨發言由中國民族學學會東北亞民族文化研究會常務理事、大連工業大學服裝學院曾慧教授主持,七位專家作了主旨發言。
  • 第二屆北京中軸線保護傳承利用研討會舉行
    第二屆北京中軸線保護傳承利用研討會」日前在梅蘭芳故居舉行。這是繼2018年1月首屆「北京中軸線保護傳承利用研討會」成功舉辦後,又一次各方專家學者雲集、共商中軸線保護利用大計的盛會。研討會上,北京市文物局局長陳名傑系統介紹了北京中軸線保護傳承利用及申遺工作情況。
  • 德州扒雞咋保護?《德州市扒雞保護與發展條例(草案修改稿)》公開...
    第二條  本條例適用於本市行政區域內扒雞的傳統製作技藝和文化傳承、智慧財產權保護、生產經營、產業發展及其相關監督管理等活動。第三條  本條例所稱扒雞是指始創並根植於德州,經過三百多年的傳承和發展,以雞為原料,以蜂蜜(糖漿)、植物香辛料為主要輔料,通過造型、上色、油炸和煮、煨、燜等傳統技藝製作,具有獨特地方風味和品質的整雞熟肉製品。
  • 我市召開縣長項目建設專題研討會
    我市召開縣長項目建設專題研討會 2020-12-21 10: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大聯盟成立暨首屆研討會召開 提升全民運動水平 營造跑步健身氛圍
    原標題:晉中跑團大聯盟成立暨首屆研討會召開 提升全民運動水平 營造跑步健身氛圍   12月20日,晉中跑團大聯盟成立暨首屆研討會召開。
  • 武山縣文旅局舉辦省級非遺項目武山嗩吶技藝傳承培訓班
    11月18日,武山縣文旅局舉辦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武山嗩吶技藝傳承培訓班,縣文旅局相關負責人、授課老師、部分市縣級武山嗩吶技藝傳承人及從事嗩吶民俗活動的人員一起參加了培訓。培訓分為理論授課和現場教學兩部分,分別在文旅局二樓會議室和洛門鎮鄉鎮文化站進行,邀請陳盛、令樹林分別就嗩吶名曲《百鳥朝鳳》鑑賞與簡譜、嗩吶音樂在民俗活動中的應用進行了講解授課,傳承人李永強、馬小元對嗩吶吹奏中的呼吸運用與指法技藝進行了現場示範教學。
  • 南安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技藝
    目前,南安市現有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8類79項,其中國家級保護名錄2項,省級保護名錄9項,泉州級保護名錄34項;共有代表性傳承人32人,其中省級傳承人2人、泉州市級傳承人26人;建有英都拔拔燈、蛇脫殼古陣法、南音、高甲戲、木偶雕刻等5個泉州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所。  南安非遺傳統技藝共有27項,國家級1個,泉州市級4個,南安市級22個。
  • 河南各界大咖暢談中原烹飪技藝傳承保護與宣傳!
    6月11日下午,在非遺日即將到來之際,「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原烹飪技藝傳承保護宣傳工作座談會」在阿莊地道豫菜經開中心廣場總店召開。向主流媒體宣傳推介中原烹飪技藝、中原烹飪文明是本次會議的主題。十餘家主流媒體、中原烹飪技術界代表、河南省非遺中心、河南省商務廳、河南省餐飲與飯店行業協會等各方齊聚一堂,現場既有烹飪理論宣講,也有媒體和烹飪的交流碰撞。
  • ...政府召開全縣經濟工作會議暨縣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領導小組2020年...
    長春市農安縣委、縣政府召開全縣經濟工作會議暨縣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領導小組2020年第一次會議 2020-04-11 12: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舉辦第二屆歷城歷史文化研究與傳承研討會
    12月16日下午,為進一步推動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歷史文化研究、傳承發展,助力「文化歷城」建設,歷城區人大常委會在唐冶百花汀酒店舉辦了第二屆歷城歷史文化研究與傳承研討會暨《歷城歷史文化叢書》首發式活動,濟南出版社編審侯琪、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譚景玉等十餘位在歷史文化領域具有影響力的專家齊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