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廟門口石獅子有段「古」!西南武廟這些事你知多少?

2021-02-17 水韻西南


【文化西南】西南,地處三江匯流處,歷經歲月風華的洗禮,擁有百年海關、百年鐵路、百年郵局、百年水文站、魁崗文塔等獨一無二的歷史文物。一村一隅,皆可見文化沉澱,宗祠廟宇、舉人進士、革命烈士……無處不是動人的文化故事。話別滄桑,我們繼續追尋「文化西南」的魅力。

三水人傍水而居,歷來對水懷有敬畏之心,也在水邊修建了不少的廟宇,以祝願水上討生活的人們和往來船隻平安順利。北江大堤西南段,新風路盡頭,屹立著一座大多三水人都知道的廟宇——西南武廟。西南武廟又稱關帝廟,是廣東省文物建築裡現存規模比較宏大,保存較為完好的關帝廟。


武廟牌坊。(來源:三水區檔案局)

西南武廟始建於清嘉慶十三年(1808年),後來幾經修葺、擴建,現在除山門被拆毀外,石牌坊、前殿、聚寶閣、香亭、後殿等主體建築保存完好。廟宇坐北向南,中路三間三進,現有建築面積約900平方米。門前那對屹立了一百多年的石獅,身高1.7米,身長2米,威武雄壯的身型在廣東省內也十分罕見。


相傳,這對石獅還有過一段「古」。20世紀中期,武廟除了是街坊們上香祈福的地方,還是重要的文化娛樂場所,其門口的一對石獅子也陪伴街坊們經歷了多年的風雨。當時,有人試圖砸掉那對石獅子。街坊們不忍心石獅子被毀,便合力用磚頭將一對石獅子團團封住,使其從外面看起來像一個橋墩。這對石獅子因此順利逃過一劫,得以保留至今。


武廟門口一對大石獅子。(來源:三水區檔案局)

這對石獅底座的雕刻也十分值得說道一番。雄獅墊座左幅雕著一隻鵲、一隻鹿、一隻蜂、一隻猴子,乍一看好像沒什麼意義,其實是取了「鵲」「鹿」「蜂」「猴」的粵語諧音,表達的是「爵祿封侯」的意思。而雌獅墊座的雕塑則有:「幅(福)綬(壽)雙錢(全)」「鵲(爵)獸(壽)青松」,看起來栩栩如生,讀起來趣味盎然。


武廟內的中殿整齊豎立著兩根著名的盤龍柱,由兩個石雕外國小人託著,石柱上雕刻著飛龍,宏偉華麗,藝術色彩極其濃厚。後殿裡,朱紅色的頂梁、屋梁鮮豔出彩,鬥拱是金燦燦的,映襯得整個後殿金碧輝煌。後殿上還蓋了精緻的綠色琉璃瓦,頂部正面雕刻的桃園三結義、仙鶴等圖案栩栩如生。後殿的天井處兩側還有兩處灰雕,長約1米的石板上雕刻有人物和門窗,處處凸顯中國雕刻技藝的精湛。


託著盤龍柱的兩個石雕外國小人。(來源:三水區檔案局)


除此之外,武廟也是街坊們休閒娛樂的好地方。作為曾經的商業旺地,武廟周圍人流絡繹不絕,各行各業興旺發達,當時連修建武廟的資金也是由西南各行業捐助。早在20世紀初,武廟除了是兒童樂園,還是三水人最早的「劇院」。那時候,武廟口經常有人搭棚唱大戲,戲臺前裡三層外三層圍滿了看戲的觀眾,熱鬧非凡。


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武廟承擔著不同的職能。1932年,警衛隊駐軍武廟,保護三水人民的平安。新中國成立後,武廟幾經修葺,得到進一步活化,並曾作為縣總工會和工人文化宮所在地,為市民提供了豐富的文化活動。


如今,位於北江邊的武廟仍常常吸引人們造訪,古樸的建築不僅珍藏了三水人的舊時記憶,也承載著三水的歷史文化綿綿延續。

文:佛山新聞網嚴婉明、麥燕文

點「在看」,並轉發分享給更多人

相關焦點

  • 代州武廟拜關公(武燕雲)
    代州武廟拜關公(武燕雲)|代縣武廟文化研究(5)來源:雁門風情代州武廟拜關公武燕雲代州因其重要的歷史地理位置,古蹟甚多。雁門關、邊靖樓、阿育王塔等自然聞名遐邇,城內文廟和武廟規格、建制也非同凡響。2020年9月27日有幸隨代縣作協的文朋詩友一道去訪武廟、拜關公。武廟坐落於代縣城西南街。
  • 漳州行小紀:這座關帝廟歷經千年,是現存至今最古老的武廟
    那麼作為漳州城內現存的最古老的武廟,他又是一個什麼樣子的呢?不如跟著戲子一起去看看吧。據相關資料顯示,這座古武廟最早建於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間,而在最早期的時候,它其實是叫關帝廟的。戲子曾聽聞,在舊時有一位漳州的總兵過來廟裡進香,覺得這座武廟的規模不夠宏偉,於是便另外新建了一座新的武廟。自此以後,當地的民眾便將新建成的廟為新武廟,而原先的武廟則被稱為了古武廟。
  • 武廟十哲都有誰?
    「武廟十哲指的就是開元十九年(731年)配享太公廟的十位古之良將,分別是左列的秦武安君白起、漢淮陰侯韓信、蜀漢丞相諸葛亮、唐尚書右僕射衛國公李靖、司空英國公李勣(jì)和右列的漢太子少傅張良、齊大司馬田穰苴、吳將軍孫武、魏西河守吳起、燕昌國君樂毅。
  • 中國古代有哪些名人入選武廟,趙匡胤為什麼要退除關羽等人?
    中國古代有哪些名人入選武廟,趙匡胤為什麼要退除關羽等人?趙匡胤退除的武廟22人分別是誰,又引進了哪23人作為替代?武廟,全稱武成王廟,又稱武成廟、太公廟、太公尚父廟,祭祀姜太公以及歷代良將。左拾遺知制誥高錫因上疏論王僧辯不克善終,不宜在配享之列。乃詔吏部尚書張昭、工部尚書竇儀與錫別加裁定,取功業始終無瑕者。乾德元年(963年)六月癸巳,昭等議升漢灌嬰、後漢耿純、王霸、祭遵、班超、晉王渾、周訪、宋沈慶之、後魏李崇、傅永、北齊段韶、後周李弼、唐秦叔寶、張公謹、唐休璟、渾瑊、裴度、李光顏、李愬、鄭畋、梁葛從周、後唐周德威、符存審23人。
  • 「武廟」最早是用來供奉誰的,最初的「武廟十哲」又是哪些人呢?
    於是,唐玄宗先是追封孔子為文宣王,改此前供奉孔子的宣聖廟為文宣王廟,這才有了後世文廟之稱。隨後,又將唐太宗時期設立的太公廟推廣至全國,要求各州至少修建一座太公廟,以此供奉呂尚,這是唐朝歷史上第一次「武廟熱」。
  • 【梅城消息】安化一中校園內文、武廟被立碑保護
    日前,安化縣文物所對轄區內省重點文物單位立碑保護,安化一中校園內文、武廟古建築群名列其中,該項目列為省保文物是早在2002年已經公布,至此已實至名歸。現在坐落於安化一中校園內的文、武廟古建築群包括文廟(又名孔聖廟)、武廟、培英堂、安師樓等,是迄今為止益陽市境內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建築群。早在1072年(北宋神宗熙寧5年),安化就設置了文廟,四毀五建之後,在清代道光二十五年(即1845年)進行了最後一次改建,也就是現在的文廟,距今有170多年的歷史。
  • 趙匡胤去武廟看到白起時,為何勃然大怒,表示白起不配待在上面?
    皇帝既然說了這話了,下面的大臣聞到味了,就明白了皇帝想調整武廟祭祀的人了。於是左拾遺知制誥高錫上疏認為「王僧辯不克善終,不宜在配享之列」。趙匡胤就坡下驢,下詔命令吏部尚書張昭、工部尚書竇儀和高錫一起裁定武廟祭祀將領,「取功業始終無瑕者」。
  • 戰國四大名將之首的白起,為什麼被趙匡胤移出武廟,原因很現實
    乍看上去,是因為白起殺降,這事主要指的是,白起坑殺了趙軍四十萬降卒,這個事兒不能用後人的眼光去評價,說殺降不祥。當時的歷史條件下,這四十萬人真的很難處理,另外有人提出這個數字的真實性,四十萬人聽起來確實有點多,但無論採取哪種說法,白起這次坑殺的,絕對是超出了以往所有的戰役,因此才會被記做是四十萬,任何誇大的記錄都是有基礎數據說為支撐的。
  • 《重建武廟記》碑文作者沈應奎——從泰順走出的清朝臺灣巡撫
    重建武廟記關帝稟至大至剛之氣,充塞天地,震古爍今,洎佐命聖朝,威靈益著,薄海內外,罔不陸讋水慄。今皇上纘承大統,祀事孔明,詔令升入中祀,樂用六成,舞用六佾,春秋時享,悉如至聖先師儀節。皇清鹹豐十有一年歲在重光作噩律中姑洗月吉日立同知銜選用知縣泰順縣教諭平湖沈應奎謹撰
  • 漳州東山關帝廟→臺南祀典武廟:一楹聯牽起兩岸關帝緣
    如今,臺灣本島的關帝信仰,南部以高雄文衡殿為主廟、中部以臺中聖壽宮為領銜、北部以宜蘭礁溪協天廟為首要,全島以臺南祀典武廟為中心。清康熙三年(1664年),明寧靖王朱術桂從銅山東渡入臺後,又在臺南王府中仿造東山關帝廟,供官員祭祀,稱為祀典武廟。本刊特約記者王國明在臺南採訪中了解到,其中,位於臺南永福路2段229號的祀典武廟,俗稱「大關帝廟」,是全臺關帝宮廟的「龍頭老大」。
  • 供奉18位名將其中有12位是中國人,越南武廟為何如此設置?
    關帝廟實際並不能算是官方武廟中國武廟是不斷在發展的,有些名將被加了進來,有些被送了出去。比如唐德宗建中三年(782年),朝廷接受禮儀使顏真卿的建議,武廟增加祭祀古今名將六十四人。而宋初時,宋太祖趙匡胤去參訪武廟時,看見「武廟十哲」裡有殺人如麻的白起,他十分不滿,表示白起濫殺降卒,非常不合武道,命人將白起的塑像抬了出去。
  • 唐朝設「武廟」供奉歷代名將,「武廟十哲」是哪十位名將?
    導語:唐玄宗設武廟,專門供奉歷代名將,最初供奉的除主祀太公望以外,其餘還有十大名將,是哪十位名將呢?唐玄宗開元十九年設置的太公尚父廟為武廟的開端,其中供奉十一位歷代良將,以太公望為主祀,以歷代名將十人配享,稱為十哲,十哲中張良為副祀。在中春(古代節目,農曆二月十五)及中秋時祭祀,牲品及禮樂編制都與孔廟相同。唐肅宗上元元年(760年)尊太公望為武成王祭典與祭孔子相同。太公尚父廟更名成武成王廟,簡稱武廟。
  • 武廟十哲和文廟十哲分別是誰,武廟和文廟中還供奉哪些人?
    武廟十哲和文廟十哲分別是誰,武廟和文廟中還供奉哪些人?至宋代逐漸形成的奉祀姜太公的廟。同"文廟"相對。明朝洪武年間,廢武廟,以姜太公從祀帝王廟。至滿清時稱供奉關羽的關公廟為「武廟」。民國時合祀關羽﹑嶽飛的關嶽廟也叫"武廟",但不同"文廟"相對。
  • 從「個人崇拜」到「立太公廟」,分析唐朝太公崇拜思想與武廟建立
    因為周武王分封時將齊地分給了他,齊國稱他為太公,因此才有了姜太公這個名號。唐朝武廟的來源正是出自於對於姜太公的個人崇拜。雖然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有對姜太公進行立廟祭祀的事件,但是那時的祭祀只是個人或者部分群體的行為,遠遠不及作為唐朝國家層面的祭祀大事的重要程度。
  • 中國唯一文、武廟並存的地方,藏著桂林最美的秋,是你家鄉嗎?
    武廟則是祭祀良將的廟宇,最常見的便是關帝廟。在古代,我國推崇儒學思想,以尚文為主,對孔子都是非常地尊崇。但文人少有舞刀弄劍,而且常常看不起習武之人,認為他們都是粗人,不屑與其為伍。故而,文、武廟一般都不會同時出現在一個地方。
  • 你只知道江陰有個文廟,卻不知道還有個武廟?!快進來看看~別讓人以為你是外地人!
    在君山西面的君山巷內,我們找到了武廟舊跡。建築仍然存在,門被鎖住,只有門口的那塊牌子,還在提醒著人們那段過往。武廟又稱「關帝廟」,始建於光緒六年(1880年),為駐澄水師祭祀歷代武士名將之地,平時為水師辦公之所,冬防時又為水陸會哨之處。曾為李復講學之處,之後還成了居民住宅,1992年9月公布為江陰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 武廟十哲並非中華名將榜,諸葛亮入選實為當之無愧!
    他的個人操守和人格魅力、後世影響,甚至毫不誇張地說, 比韓信、白起、吳起這種個人品行有瑕疵或爭議的名將,更配入選武廟。或者說,武廟甚至完全可以因為道德、品行等原因,請走韓信、白起、吳起的牌位,但諸葛亮卻必須留著,只因為這才是設立武廟的本來初衷。當然,另一方面,正因為武廟十哲從來不是中華名將榜。根本不是以軍事戰績、或者軍事才能為優先考慮。 所以在「武廟十哲」的名單裡,看到所謂的武廟亞聖,十哲之首,居然是張良。
  • 武廟十哲都有誰?一眼望去全是名將
    ,這十人被後世稱為「武廟十哲」。武廟武廟十哲分別是春秋末期齊國大司馬司馬穰苴、「兵家至聖」孫武、戰國時期楚國宰相吳起、燕國名將樂毅、歷史上著名的殺神白起、西漢三傑之一韓信、蜀漢丞相諸葛亮、唐朝開國名將李靖以及唐朝名將李勣,下面咱們就來詳細說說這武廟十哲。
  • 漳州銅山古城武廟,始建於明洪武年間,今已是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
    坐落於銅山古城東門的東山關帝廟,又稱武廟,是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據廟內大殿《鼎建銅城關王廟記》碑銘記載,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建銅山城,以防倭寇,刻像祀之,以護官兵。《銅山志》載:洪武二十二年,江夏侯周公立祠奉祀, 祠曰「保安堂」。
  • 安順古城四大石廟之一,具有較高的建築藝術價值,安順武廟
    安順武廟,位於貴州省安順市區內城老大十字東北角,始建於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原名壽亭侯祠,後改稱關帝廟。清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改建為武廟。在民國八年(1919年)因將關羽、嶽飛合祀,又稱關嶽廟。但安順人一直稱其"安順武廟"。安順武廟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