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漳州:東山關帝廟攬勝

2021-02-07 關公緣

  福建東山關帝廟位於東山銅陵鎮東邊的岵嶁山下,在風動石景區內依山臨海,氣派巍然、金碧輝煌。北京故宮博物院專家評價道:「選址精妙、結構精巧、工藝精湛。」東山關帝廟是中國四大關帝廟之一,是臺灣眾多關帝廟的香緣祖廟,199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東山關帝廟正門


  東山關帝廟的廟門為牌樓式,由六支圓石柱頂託著數百支縱橫交錯、承力均勻的鬥拱,拱架上捧著一座宮殿式樓亭,稱「太子亭」。整座太子亭充分運用了幾何學與力學的建築原理,不僅造型藝術高超,而且具有很高的建築結構科學價值。數百年來,太子亭歷經無數次的颱風、地震的侵襲,都安然無恙,令許多中外古建築專家讚嘆不已。



  東山關帝廟文保碑


  始建時只是一座小廟,明正德三年(1508年)動工擴建,至正德七年(1512年)落成。爾後,幾經擴建、焚毀、重修,終成現在規模。現在的關帝廟屬抬梁式木構架,單簷歇山頂,傳統的對稱型建築,面闊三間,進深六間,總長40米,寬17米,面積680多平方米,其建築中軸線與隔海相望的文峰塔相對,中軸線與塔尖成一條直線。在古代沒有任何精密儀器的情況下,建造得如此精確,確實罕見。


  東山關帝廟簡介牌


  據查證,東山關帝廟是臺灣眾多關帝廟分靈入臺的祖廟,具有悠久的歷史淵源關係。明永曆18年(1663)鄭成功的兒子鄭經撤離銅山歸臺灣,寧靖王朱術桂特地在王府內建造了從銅陵關帝廟分靈過臺灣的關帝廟,廟宇仿效銅陵關帝廟形式建造,神龕上掛著一幅清乾隆54年(1289)府知事楊延理獻的仿明武英殿大學士黃道周為銅陵關帝廟書寫的對聯,據澎湖紅毛城關帝廟管關帝廟委會王鏡芳先生介紹:紅毛城關帝廟早在明朝就從銅陵關帝廟分靈入澎湖,再由澎湖入臺,衍播於臺灣南部,稱「文衡帝君」。

  廟宇歇山式後立面簷下關聖帝君贊牌匾


  清康熙23年(1683)水師提督施琅率師復臺後,官兵們把「銅陵關帝廟」香火分布臺灣。


  清嘉慶年間,漳州平和縣人林楓從東山關帝廟分香回鄉並雕塑關帝神像。後來,林楓的後裔林應獅等人又親自赴銅陵關帝廟分靈,渡海到臺灣噶瑪蘭(今宜蘭)建廟,名為協天廟,成為臺灣北部最早廟宇,並傳播臺灣各地建關帝廟。 臺灣關帝廟,不少是東山人去建的。如在康熙52年至54年,銅山人任臺灣水師左營遊擊遊崇功在諸羅縣東北隅建關帝廟。清代有東山師傅藍木在臺灣澎湖建了一些關帝廟。民國23年(1933)東山縣康美村建築師傅林進金、林進添、林保宗三人應聘到澎湖的馬公、赤嵌、小卷及臺北,住了3年建了4座和銅陵關帝廟同式樣的關帝廟。

  廟宇歇山式門樓正立面


  歷史以來,臺灣同胞對東山關帝廟十分敬仰,經常前來朝聖捐資。東山關帝廟裡《重修武廟碑記》記載了臺灣安平、澎湖、鹿港等地四十多位軍、政、商、漁籌備界人士捐款的姓名與金額。


  面闊三間的大殿


  近幾年來,臺灣宜蘭、高雄、花蓮、新竹、臺北、臺中、臺東、桃園、基隆、彭湖等全省各地關帝廟信徒紛紛組團前來銅陵關帝廟朝聖謁祖,並進行關帝文化交流活動,敬獻「追源謁祖」匾額和奉去關夫人像到臺灣。

  廟宇歇山式門樓後立面


  東山關帝廟依山伴海,面向煙波浩淼的東山灣,依地勢逐級遞高,層層而起,氣勢雄偉。廟前有一大廣場,石雕的欄杆圍著蓮花池,池中綠水滿波映襯著古廟。廟前有明清時代雕刻石獅四對.昂首威猛,神態各不相同。

  垂脊彩瓷塑


  東山關帝廟從它整個建築來說,保持了明清時古建築的規格和建制、同時它又揉進了閩南建築特有的精緻和細膩的建築風格,比如象太子亭斜柱,鬥拱木構件等,在不到1000平方米的範圍內把中原關帝廟的精華和地方特色濃縮在一起。因此具有了它的科學價值。

  垂脊彩瓷塑


  至於東山關帝廟的藝術價值,則體現在建這個廟的時候,揉進了許多東山民間藝術。如經過精心雕琢,給冰冷的石頭賦予了藝術生命的閩南石雕;在木料上上漆、上金的閩南鎦金漆藝術;還有頗具特色的彩瓷剪貼。這些非常有地方特色的藝術集中在關帝廟的殿堂內外,並在這裡發揮到極致。

  大殿石柱、梁架、垂花、雀替


  整個關帝廟的木結構部分為明代、部分為清代和近代建築。廟宇屬抬梁式木構架建築,總長40米,寬17米,面積680多平方米。

  東山關帝廟(左)遠眺


  關帝廟的廟門是用六根石柱頂託數百支縱橫交錯、承力均勻的木製拱梁。拱梁上建有一座宮殿式樓亭,叫做"太子亭"。廟門兩側,威猛的石獅如忠勇的戰將,護衛著寺廟。

  廟宇歇山式門樓正立面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支撐"太子亭"的石柱是由外向內傾斜的。這在其它的建築上是很罕見的。從建築結構的角度來說,這樣更有利於"太子亭"的穩定。事實上東山靠海,每年都會受到颱風的侵襲,同時歷史上也有過多次比較大的地震,但"太子亭"歷經六百多年,重心那麼高卻仍然完好無損,確實於這種傾斜支撐的石柱有關。

  關帝廟內的牌匾 「萬世人極」為關帝廟的鎮殿之寶清朝鹹豐皇帝御筆


  太子亭上有各種閩南瓷雕組成的圖案,正面是「八仙過海」和「獸圖」(麒麟、象、獅、虎、鹿、羊、騾、豺)。背面雕塑唐宋故事情節中的人像,象樊梨花徵西,還有嶽飛抗金等,這些人像造型生動,多彩多姿栩栩如生。所謂閩南瓷雕,就是用彩色的瓷碗、瓷杯、瓷盤打碎以後,用彩色碎瓷片粘貼成圖案造型。由於圖案是用彩瓷組成的,因此歷經多長的時間都不會退色。這是閩南一帶特有的建築裝飾工藝,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關帝廟內的香爐及供人們祭祀的場地


  太子亭後面是天井,天井裡擺放著十八般兵器,展示著武廟的特徵。

  踏上幾級臺階,迎面是關帝廟前殿的正門,左右是兩扇邊門。周圍是代表閩南石雕風格各種裝飾物。正門用一根雕刻著精美圖案的皇槓橫擋在那裡,據說,只有關帝出巡才可以從正門出入,平時人們只能從邊門進出。


  虔誠的香客


  廟內的金木雕、石雕更是巧奪天工,金碧輝煌。主殿下的水磨青色大陛石上,雕刻一條全國罕見的盤龍,騰雲吐珠,崢嶸露角。據說這樣的盤龍大陛石全國只有兩塊,另一塊在北京的故宮。是同一對師徒雕刻的。此外關帝廟裡的餾金木雕、石雕刻都出於歷代名家之手,是上乘珍品。主殿中間是關公神像及神龕,兩邊的迴廊是關公的四員侍衛大將。廟內有許多明清近代的石刻、木刻對聯、匾額。清鹹豐皇帝御筆"萬世人極"高懸於上,兩邊柱上掛有明武英殿大學士、太師太保黃道周親筆寫的木刻楹聯曰:"數定三分扶炎漢平吳削魏辛苦倍常未了一生事業;志存一統佐熙明降魔伏虜戚靈丕振只完當日精忠,"殿內還有臺灣同胞蔡獅的對聯:「義佐關劉彪炳事功照日月;氣吞吳魏剛張節凜冰霜。」大殿東側懸掛一口高1.2米、底長2.15米、重四百多斤的清道光年間鑄造銅鐘,聲音宏亮,整座廟宇布局嚴整有序,氣魄非凡。

  關帝廟正門獨特的建築風格


  普天下的武廟,關帝座前只有兩名侍將,一個是持刀的周倉,另一個是捧印的關平。唯獨東山的關帝廟,與眾不同。除了持刀的周倉外,其身後神龕裡還坐著另一個周倉。而且其相貌也不同立著的周倉,是白淨臉龐五綹須。這是為什麼呢?

  國家級的文保碑


  這裡面有一個神話典故,說是宋末忠臣陸秀夫曾經附神在東山關帝神像上,享受民間香火。後來宋朝幼主帝昺也附神在周倉身上。這一來,陸秀夫大傷腦筋了。按廟裡神位,關帝為主,周倉是侍將;但是,帝昺總是君,自己畢竟是臣,總不能叫主子天天站立在自己的身旁吧,怎麼辦呢?陸秀夫只好託夢給關帝廟的廟祝。後來東山的老百姓想出了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他們給宋帝昺附神的周倉安排個座位,另立個神龕在旁邊,免除了他持刀的職務。等到關帝出巡時,另備白馬一匹,供他代步。但是,人們總覺得關帝座前,僅有關平侍立,看的不順眼,所以,又塑了周倉的原形,持刀侍立,這就是東山武廟兩周倉的來歷了。其實,這種傳統,只不過反映漢民族在異族統治下,借關羽不忘故鄉的忠義,寓託人民不忘故國的思想罷了。


  關帝廟附近的風動石,東山著名景點


  在東山島上"關帝崇拜"有著廣泛的社會基礎。從鄉鎮到鄉村,眾多民居的大廳中堂都供奉"關帝"神像,家裡大事小事都來請示關公,比如說婚嫁、出海時,首先要來廟裡焚香朝拜讓關老爺請個日子。每逢初一、十五或逢年過節時,更要備辦供品朝拜,年底豐收的時候要到關帝廟答謝關帝,以表虔誠。在農曆五月十三,六月二十四祭祀關帝的日子,當地都要舉行慶典活動,請社戲來演出。這個時候關帝廟裡裡外外人山人海。

  東山景色


  分析東山關帝崇拜的起因:一是東山漁民常年在海上捕魚,需要互相互助的忠義之氣合力與大自然抗爭,這與關帝的"寐則同床、恩若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忠義思想相吻合;二是東山歷史上備受倭寇侵擾,需要信勇之氣來抵禦外敵,這都與關帝的精神相吻合。再則凡塵世之中,難免有許多不平、不順、煩擾之事,百姓希望關帝顯靈相助。因此形成了東山島「關帝崇拜」習俗。東山縣城鄉老百姓的關帝信仰還演化出到東山關帝廟抽籤、樂捐、添香油、還願、迎神、掛香、演戲等民間風俗。

  關帝廟建築裝飾藝術


  與東山島一水之隔的臺灣島,關帝信仰也有很深的民眾基礎。臺灣的關帝信仰是僅次於媽祖信仰的第二大民間信仰。島內目前有900多座關帝廟,這都是從東山關帝廟分靈過去的。東山縣博物館館長陳立群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介紹說:明永曆十八年(1663)鄭成功的兒子鄭經撤離銅山歸臺灣,寧靖王朱術桂也隨前往,他特地在王府內建造了"祀典武廟"。 "祀典武廟"就是從銅陵關帝廟分靈到臺灣的關帝廟,廟宇仿效銅陵關帝廟形式建造。

  關帝廟內景


  大殿、前殿屋脊都塑有「雙龍搶珠」及「鳳凰飛舞」的瓷雕。東山關帝廟廟內的金木雕更是巧奪天工,金碧輝煌。主殿下的水磨青色大陛石上,雕刻一條全國罕見的盤龍,騰雲吐珠,崢嶸露角,這些金石雕刻,都出於歷代名家上乘珍品。主殿中間是關公神像及神龕,兩邊是四員大將,右邊是周倉。廟內有許多明清近代的石、木刻對聯、匾額。清鹹豐皇帝御筆「萬世人極」高懸於上。

  精美的彩瓷塑


  大殿東側懸掛一口高1.2米、底長2.15米、重400多斤的清道光年間鑄造銅鐘,聲音宏亮,整座廟宇布局嚴整有序,氣魄非凡。關帝廟的廟門是一座牌樓式的建築,叫太子亭,左右兩邊有四根石柱都向中間的柱子傾斜。早在600年前的建築工程師們就對力學有了全面 的認識和掌握,都知道三角形穩定性原理。這左右兩邊各三根柱子剛好構成兩個三角形成一個穩定的受力結構,即使上面還頂託著數百支縱橫交錯承力均勻的鬥拱,拱架上還捧著一座宮殿式樓亭,也是穩如泰山。數百年來,歷經無數次的地震,颱風的侵襲,都安然無恙,令許多中外的建築專家讚嘆不已。

  精美的彩瓷塑


  太子亭的屋頂上有一百二十個英雄人物如:李世民登基,樊梨花徵西,嶽母刺字,穆桂英掛帥等,造型生動,千姿百態。這些是最具閩南地方藝術特色的剪瓷雕。其製作方法是根據不同的人物造型,用泥胎製成形,再將彩色瓷片根據人物造型的需要剪碎貼上。這種傳統藝術過程繁鎖,東山關帝廟需要有精湛的工藝才行。剪瓷雕有兩個特點:一是不會褪色,可以長時間保持色彩鮮豔;二是在陽光照射下閃閃發光,流光溢彩,有一種金碧輝煌的感覺。站在大殿門口,對著太子亭正中央的門洞看過去,關帝廟的中軸線正與隔海相望的文峰塔相對,中軸線與塔尖成一條直線,在古代沒有任何精密儀器的情況下,建造得如此精確,確實罕見,真可謂是巧奪天工。關帝廟的大殿有三個門,中門兩側各有一石鼓,石鼓上架著蟠龍鎦金木棒,稱為「龍檔」或「皇檔」。顧名思義,龍檔就是將人們擋在外面不能從中間門進關帝廟,只有皇帝來了才能從中門進,這也是表示對關帝的敬意。

  東山關帝廟的武廟牌匾  武廟又稱武成廟,祭祀姜太公以及歷代良將。唐高宗上元初,封為姜太公為武成王。開元間比照文廟祭祀體系,始置亞聖十哲配祀,至宋代逐漸形成的奉祀姜太公的廟。明朝洪武年間,廢武廟,以姜太公從祀帝王廟。至滿清時稱供奉關羽的關公廟為武廟。民國時合祀關羽﹑嶽飛的關嶽廟也叫"武廟",同"文廟"相對應。


  在關帝廟的大殿下有一塊水磨青色陛石,上面雕刻著一條罕見的盤龍。龍頭在陛石的中間,龍身順次盤開,騰雲吐珠,露角崢嶸,造型獨特。關於這塊青龍陛石的由來,還有一個美麗的東山關帝廟傳說。相傳明正德年間有人得到了一塊上好的陛石,當時東山關帝廟正重修,這人就將陛石獻給關帝廟,並請來師徒兩人雕這塊石頭。師傅決心將這塊陛石雕成一塊獨一無二盤龍石雕,可是剛開工之時師傅恰好家中有事趕回家了。這徒弟左等右等不見師傅回來,就大膽地試著運用壓緣法的雕刻技法,將盤龍雕刻在這塊陛石上,待師傅從家中趕回來時,看到徒弟的傑作大加讚賞:「真是有狀元學生,沒有狀元老師。

  關帝廟的關聖帝君贊匾額,落款為「裡人文三俊題」  裡人:鄰居,邑人之意。常見於古代墓志銘或傳記落款,如「布衣張三撰文,裡人王二書丹」。另:古代一種居民組織,先秦以二十五家為裡《尚書大傳》:「八家為鄰,三鄰為朋,三朋為裡。」《論語·撰考文》:「古者七十二家為裡。」《公羊傳·宣公十五年》:「一裡八十戶。」《管子·度地》:「百家為裡。」又如:裡籍(籍貫) ,裡長;裡尹;裡正;裡吏;裡胥等。文三俊,明代銅山進士。文三俊為萬曆時人,曾官居上虞知縣。文筆極好,且有過目不忘的特異功能,因此負才倨傲,在官場上混的不是很開。不過在東山的幾個知名景點都有其題字,而這對位於關廟正殿內側的對聯,將關帝信仰在東山民間發揮的積極作用,闡述的十分到位,因此在許多人家裡的關公神龕旁也多有採用。


  東山民眾自古有到東山關帝廟抽籤的風俗,按古例,農曆十二月二十廟恭送關帝上天,至過年正月初四,恭迎關帝回歸,舉行關帝安位典禮。禮畢由縣長進第一炷香,抽第一籤,叩問本縣農、工、漁各業及百姓安泰、祈福消災諸大事。縣長祝畢,方由士民問卜。

  大殿東側懸掛著的一口高1.2米、底長2.15米、重四百多斤的清道光年間鑄造銅鐘

  解放後,此例略改,由本地德高望重長者代表全縣士民進第一炷香,抽第一籤,為全縣祈福消災。平常,百姓到關帝廟抽籤,有求問家事、生死、安危、婚姻、功名、升學、訴訟、捕魚、生育、前途、建房等。

  東山關帝廟始建於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擴建於正德三年(1508年),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重建。整體建築坐西北朝東南,中軸線上有牌樓、中殿、主殿等建築,佔地面積680平方米。


  東山關帝廟的籤詩共有100首,分為上吉、大吉、中吉、上上、中平、下下共六類,籤上注有籤題,籤用竹片製成放在籤筒內。求籤方法:首先為晉香,取香十餘炷依次是至天公爐前,先拜天公,隨後至三界公爐前,再拜三界,各晉香三炷,最後至關帝爐前,晉香盡數,三揖三跪三叩首;其次禱告關帝,自報本人姓名、出生年月日、居住地點、預問何事及請求關帝點化,後從籤筒中抽出一支籤放至香爐,取一對茭杯,合十擲地,如果是「上杯」(一正、一反)則說明關帝同意此籤,如非「上杯」則需重新抽籤、擲茭杯,直到茭杯為「上杯」;最後,求籤人需將所求到的籤拿給廟內專職解籤的人員解釋。

  清朝鹹豐皇帝御筆「萬世人極」匾額


  關帝廟主殿正中懸掛著關帝廟的鎮殿之寶清朝鹹豐皇帝御筆「萬世人極」匾額,意為關帝的品格,是千秋萬世為人的準則。這是對關帝最高的評價。牌匾下奉著兩尊關帝神像。前面一尊稱「鎮廟神」,是按《三國演義》中關公的形象雕成。面如重棗,眉似臥蠶,紅顏長,氣宇軒昂,令人肅然起東山關帝廟敬。

  唐總章3年,陳政、陳元光奉旨開發閩南,帶來了家鄉所奉祀的關羽神像香火入閩,作為戰士們心靈依託。後來,歷代帝王為了頌揚關羽的忠義精神,不斷加封,由侯而公而王而帝,宋祥符年間,趙恆皇帝召頒天下崇祀關公。當時,東山設置四鋪,駐鋪兵,並奉祀關公。明大祖還下令天下郡縣,建武廟以崇拜,春秋二祭。 明洪武20年(1387)建銅山城時,以防倭寇,刻像祀之,以護官兵。明正德3年(1508)擴建,至正德7年(1512)落成。在廟大殿石柱鐫刻著「大明正德吳子約敬送」字句。


  主殿的石柱上懸掛著的一副對聯,是明武殿大學士黃道周題寫的,上聯是「數定三分扶炎漢,平吳削魏,辛苦倍常,未了一生事業」下聯是「志存一統,佐熙明,降魔伏虜,威靈丕振,只完當日精忠。」這副對聯概括了關公一生的豐功偉績,也表達了黃道周對關公的仰慕之情。

  東山關帝廟內的雕梁畫柱  東山關帝廟的房簷上有各種閩南地方特色的瓷雕圖案,正面是「八仙過海」和「獸圖」(麒麟、象、獅、虎、鹿、羊、騾、豺)。背面雕塑唐宋故事情節中的120個人像,造型生動,多彩多姿,舉目環視,氣勢雄偉。


  隨著東山關帝廟分靈到臺灣,廟宇文化也相繼傳入臺灣。臺灣的關帝廟風俗習慣,都遵循東山古禮,二月抬關帝出巡,五月十三、六月二十四為關帝祝壽,搭戲臺唱戲,禮儀都按東山銅陵關帝廟體例進行。

  剪瓷雕名匠孫齊家在太子亭的屋頂上塑造了一百二十個英雄人物如:李世民登基,樊梨花徵西,嶽母刺字,穆桂英掛帥等,造型生動,千姿百態。這些是最具閩南地方藝術特色的剪瓷雕。其製作方法是根據不同的人物造型,用泥胎製成形,再將彩色瓷片根據人物造型的需要剪碎貼上。這種傳統藝術過程繁鎖,需要有精湛的工藝才行。


  歷史以來,臺灣同胞對東山關帝廟十分敬仰,經常前來朝聖謁祖。兩岸恢復往來以後每年都有大批的臺灣民眾前來東山祖廟進香。他們都認為東山關帝廟是他們關帝文化的發祥地。這些年來臺灣有400多座關帝廟數萬信徒到東山關帝廟朝聖進香。1995年1月,臺灣基隆普化警善堂堂主簡火土、基隆漁協會理事長謝建政和拖網協會理事長江欽良邀請東山關帝廟的"關聖帝君"神像巡臺。恭迎團直接從臺灣基隆開出到東山港接關帝從海上直航到臺灣出巡,當時在臺灣引起轟動。

相關焦點

  • 東山關帝廟
    清鹹豐皇帝御筆「萬世人極」高懸於上。大殿東側懸掛一口高1.2米、底長2.15米、重400多斤的清道光年間鑄造銅鐘,聲音洪亮,整座廟宇布局嚴整有序,氣魄非凡。據查證,東山關帝廟是臺灣眾多關帝廟分靈入臺的祖廟,具有悠久的歷史淵源關係。
  • 東山關帝廟:一炷清香佑兩岸
    在東山島銅陵鎮岵嶁山東麓,倚山臨水建有一座關帝廟,隔海直望臺灣。這座面積只有680多平方米的關帝廟(右圖)為大陸四大關帝廟之一,歷史可以上溯至唐朝。「關帝信仰在東山,始於唐宋,盛於明清。」東山關帝廟理事會廟務負責人林定傑說。據史料記載,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大唐將領陳政、陳元光父子率領64姓將士開拓閩南,建置漳州,駐軍東山島。
  • 漳州東山關帝廟→臺南祀典武廟:一楹聯牽起兩岸關帝緣
    閩南地區,關帝信仰濃厚,大小村落武廟無數,漳州古武廟歷史最悠久,而東山關帝廟最負盛名。東山舊稱銅山,歷史上既是海峽西岸的兵戍重鎮,又是東南沿海對臺對外通航通商的重要港口,也是最先移民進入澎湖與海外的沿海島縣,距澎湖僅98海裡,是大陸靠澎湖最近的地方,兩地歷史淵源深遠,東山關帝廟一度是「澎湖善信之宗教生活重地」。
  • 【史跡】東山關帝廟
    東山關帝廟位於東山銅陵鎮東邊的岵嶁山下,在風動石景區內依山臨海,氣派巍然、金碧輝煌。北京故宮博物院專家評價道:「選址精妙、結構精巧、工藝精湛。」東山關帝廟是中國四大關帝廟之一,是臺灣眾多關帝廟的香緣祖廟,199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福建漳州這四所重點中學,教育質量領先,教學設備先進!
    漳州地處「閩南金三角」,核心城區為薌城區 、龍文區,圓山新城。中心城區有漳州臺商投資區、漳州開發區。生態城市競爭力位居福建第一,為福建省生態先行示範區。今天小編給大家盤點一下漳州市的重點中學,你都知道哪些呢?
  • 東山關帝文化緣系臺灣香傳海外
    ——福建東山關帝廟。吳力民圖)(一)海峽西岸的福建東山關帝廟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與山西運城關帝廟、河南洛陽關林、湖北當陽關陵和荊州關帝廟並稱中國五大關廟,其聲名早已遠播於海內外。臺中聖壽宮,是清康熙二十三年(1683年),福建水師參將張國受命出任臺灣協副將(後升為浙江定海總兵),率兵入臺討撫造亂的「番民」從東山渡海之前躬臨銅山關帝廟晉乞香火入臺的。宜蘭礁溪協天廟,為漳州府平和縣五寨人林楓後裔林應獅、林古芮等人於嘉慶九年(1804年),奉請銅山關帝廟分靈神像遷徙入臺所建祀。
  • 福建漳州東山島,以下5個人氣超高的景點,喜歡的朋友可不要錯過
    福建漳州東山島,以下5個人氣超高的景點,喜歡的朋友可不要錯過,福建漳州東山島位於漳州市東山縣,是福建省第二島,是中國第七大島,東山是福建省優秀旅遊縣,福建最佳旅遊目的地,被譽為福建十大美麗島嶼,東山島位於中國東南部,福建省南部沿海,臺灣海峽西岸的東山島海域2.63萬平方千米,陸地面積220平方千米,島上人口21萬,漢族佔絕大多數
  • 遊海島選東山 遊東山必賞奇石
    吹著海風,還能欣賞美景,東山島是很多福建人乃至外地人的心儀之選。東山島乃福建第二大島,位於福建省漳州市,是福建十大美麗海島之一,有「福建的小夏威夷」之稱。東山島海灣遼闊,風景如畫,極具南國濱海風光特色。
  • 花樣漳州繽紛村遊
    近日,市文旅局推出以「花樣漳州 繽紛村遊」為主題的12條國慶鄉村精品旅遊線路,涵蓋古村、花海、水鄉等熱門旅遊打卡點。12條鄉村精品旅遊線路分別為:線路一:平和高寨村柚海——鍾騰村榜眼府——高峰谷——平和蕉路村繩武樓——福峙樓;線路二:田螺坑土樓群——裕昌樓——塔下村或南靖官洋村和貴樓——雲水謠古鎮——懷遠樓;線路三:薌城珠裡村(林語堂文化園、香蕉海、玉尊宮)——高新區荔枝海——七首巖;線路四:龍文湘橋村——閩南水鄉·九十九灣——福建海絲鐘錶博物館;
  • 福建泉州關帝廟
    在福建泉州,有一座規模宏大的關帝廟(另一座:東山銅陵關帝廟),位於塗門街,與清淨寺毗鄰,每年前去進香的都有數十萬人,其中不少是臺灣同胞和海外僑胞
  • 畫說東山關帝廟——金木雕藝術
    插圖/文字 蔡力傑 導言東山關帝廟的裝飾藝術有「四絕」,即剪瓷雕、金木雕、石雕和黃金漆畫
  • 【關注】東山關帝神像巡遊高雄
    臺灣信眾舉行關帝神像迎駕儀式                十月中旬的高雄依然有著炎炎夏日的灼熱,卻擋不住數千名臺灣關帝信眾來到港口迎接福建東山關帝神像金身的熱情。      16日下午,高雄港香蕉碼頭人頭攢動,鑼鼓喧天。數千名關帝信眾不顧烈日炙烤在此等候神像的到來。
  • 福建美食推薦——漳州
    漳州,福建省下轄地級行政區域,是海峽西岸城市之一,中國「田園都市,生態之城」,生態競爭力位居福建前列 ,國家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漳州是著名的「魚米花果之鄉」,漳州平原是福建最大平原,素有「海濱鄒魯」的美譽,2014年當選福布斯中國最佳商業百強城市,先後榮獲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全國文明城市、國家森林城市 、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科技先進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市、世界食用菌罐頭之都 、中國溫泉之城等稱號。 東山鮑魚。
  • 女排精神融入城市「血液」福建漳州邁出產業融合堅實步伐
    走出訓練基地,沿著漳州城區老路走上5分鐘,就到了市中心的延安北路。夜晚,華燈初上,人潮湧入,這裡曾是漳州最熱鬧的夜市。48年來,中國女排與漳州發生著奇妙的「化學反應」,其背後,是漳州推動文化、旅遊、體育、夜經濟等領域融合發展的堅實步伐。
  • 春節期間漳州旅遊市場需求旺盛 以自駕遊自助遊為主
    今年春節漳州旅遊市場仍然以自駕遊、自助遊方式為主,全家旅行過年、親友結伴過年、遊子返鄉出遊等過年方式正在形成趨勢,隨著探親訪友與旅遊的疊加,春節期間漳州旅遊市場需求旺盛,形成了出行高峰。漳州春節期間年味十足,至今仍保留著不少漢唐古風。家家戶戶張燈結彩、大街小巷燒金祈福,處處洋溢著快樂祥和的「閩南情、漳州味」。
  • 福建東山銅陵古城「鄉愁」漸濃
    福建東山銅陵古城「鄉愁」漸濃 2014-07-15 19:38:19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 朱少文 攝   中新網東山7月15日電 題:福建東山銅陵古城「鄉愁」漸濃  作者朱少文張藝生張羽  一座古城比所在縣的歷史(東山建縣於1916年)還長,一個全縣最小面積的鎮卻擁有全縣最多的人口,一座古城擁有的歷史、文化、名人、文物幾乎代表一個縣,這就是福建省東山縣古城銅陵鎮(舊稱銅山)。
  • 福建發布一批人事消息!涉及漳州、寧德兩地!
    現任漳州市委組織部部務會成員,市委非公有制企業和社會組織工委副書記,擬任市屬重點國有企業正職。翁耀琪,男,福建漳浦人,1978年9月出生,中共黨員,中央黨校大學學歷。現任漳州市委辦公室副主任、室務會成員,擬任市委工作機關常務副職。
  • 漳州十多個廟宇一起......
    2018年12月13日,由海峽兩岸關帝廟宇文化交流中心副會長胡文貞女士和顧問林濟民先生一起帶領中華關帝廟宇文化聯誼會關公書畫院及漳州打錫巷文衡殿關帝廟、漳州龍文扶搖關帝廟等13家一行共66人,為期6天赴臺交流,弘揚關帝文化和廟宇文化取得圓滿成功,凱旋歸來。
  • 福建東山邊防大隊開展「圓夢金秋 愛心集結」助學活動
    在福建東山縣陳城鎮,東山邊防大隊「愛心傳遞隊」送上慰問金時,受助學生張惠惜感激地說道。    8月18日上午,由福建公安邊防總隊漳州邊防支隊東山邊防大隊以及社會愛心企業人士參加的「愛心傳遞隊」,開展「圓夢金秋、愛心集結」助學活動,幫助貧困學子順利上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