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瓷式催收詐騙興起:不法分子借360借條、貸上錢名義詐騙

2020-12-15 新浪財經

來源:周密金融

密金融,一切只為您,從來無二心!

版權:來源 消金社 ID:xiaojinshe8

近幾年,隨著網貸興起,無數人深陷在債務泥潭中無法自拔。

他們中的大多數舉債無數,到頭來,可能自己都不記得「擼」了哪些平臺。

這也給一些居心叵測的人,留下詐騙的空間。

這些詐騙團夥冒充催收人員,通過威逼利誘的手段,向借款人催債。

事實上,這種詐騙方式並不新鮮。

但隨著疫情緩解,催收行業復工,這些打著催收名義詐騙的團夥也開始「渾水摸魚」,泛濫起來。

相關報導顯示,這些詐騙團夥中還有一部分成員,曾經是真正的催收人員。

到目前為止,已經有很多借款人上當受騙。

碰瓷式詐騙

爆通訊錄,是網貸催收中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而現在,爆通訊錄同樣也成為以催收名義進行詐騙的團夥最常用的武器。

近幾個月來,有多名借款人反應,自己遭遇了詐騙。

消金社總結髮現,詐騙人員以催收的名義向借款人撥打電話,並以「爆通訊錄」威脅,要求借款人「還款」。

「說我借了無優花,下午四點前必須還清,不然就要爆通訊錄。」借款人小吳表示。

在騙子的指導下,小吳添加了騙子的QQ,並下載了騙子要求下載的APP。

讓小吳驚訝的是,下載的APP裡真的有自己的借款3000元的信息。

那麼借款APP中,為何會出現小吳的借款信息呢?

4月23日,江蘇省連雲港市贛榆區檢察院受理的一起47人組成的犯罪團夥冒充網貸平臺催收人員詐騙案件中提到:

詐騙人員登錄查詢平臺後臺錄入被害人的姓名、手機號碼、欠款金額等信息,然後再把連結通過微信發送給被害人,被害人打開連結輸入自己的手機號碼就能查詢到相關的欠款記錄。

但幸運的是,小吳核對自己的銀行帳單後,發現沒有收到過這筆款項,很快就反應過來自己是遇到詐騙了。

據統計,這些團夥還曾以易順花、優惠花、無憂蝦借、易分期、隨你花等名義實施詐騙,貸上錢、360借條等知名平臺也曾成為他們冒充的對象。

不同於小吳遭遇的詐騙團夥,其他團夥的詐騙成本更低。

他們沒有仿冒的APP,會要求借款人通過連結或財務微信「還款」。

「他說由於平臺收費過高,被銀監會下架了,導致信息封存在App裡。」 另一位借款人表示,詐騙團夥會以各種理由拒絕借款人自己登陸App查看。

有借款人提供的截圖顯示,點擊詐騙團夥提供的連結後,會顯示收款人的名稱和帳號。支付步驟顯示,借款人可以通過「微信」或「支付寶」轉帳還款。

事實上,除了「威逼」外,「利誘」也是這些詐騙團夥常用的伎倆。

受到疫情影響,很多借款人收入狀況不良,出現協商還款的需求,也讓詐騙團夥鑽了空子。

他們打著平臺催收人員的名號,以「利息減免」、「本金分期」等優惠,誘導借款人按照他們的要求「還款」到私人帳戶中。

「還款肯定是還到銀行或者貸款公司的對公帳戶裡。」一家催收公司的合伙人柳林說。

另一位負責銀行信用卡催收的催收從業者餘白也表示,「還款是還到債務人本人名下信用卡,一債一卡。」

這種通過私人帳戶還款的詐騙方式,看起來漏洞百出,但仍然成功騙到很多人。

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因為詐騙足夠「精確」。

首先在詐騙對象選取上,他們只選擇曾經有過借款行為的借款人,並通過各種渠道收集借款數據,進行詐騙。

其次在詐騙方式上,會借用催收常用的手段,並模仿催收人員「惡劣」、「蠻橫」的態度讓借款人信以為真。

即使這兩個步驟沒有「詐」到借款人,他們還會有後招,會採用簡訊驗證碼轟炸等方式讓借款人「投降」。

事實上,這些詐騙團夥之所以能做到以假亂真,讓借款人信服,或許與部分詐騙團夥的成員是由真正的催收人員「轉行」而來有關。

催收人員轉型做催收詐騙?

「早些年的時候,我在外地做過正規催收,有了一些從業經驗。」上述贛榆區檢察院受理的詐騙案件中詐騙集團的頭目劉某甲說。

他表示,由於覺得自己帶人能夠賺得更多,就通過在網上購買一些網貸人員的信息,組織幾個人開始冒充網貸平臺委託的催收人員進行詐騙。

一般情況下,委外催收後,銀行或貸款公司會向合作的催收公司提供借款人信息,而這些借款人信息又會被分配到具體的催收員手上。

「銀行或者貸款公司會提供借款人預留的所有信息。」柳林告訴消金社。

他舉例道,催收公司能接觸到的信息包括借款人的身份證信息、手機號、住址、工作單位、緊急聯繫人等。

另一方面,相對於其他行業,催收行業的人員流動性較大。

柳林說,基層員工能做滿一年的不到20%,管理層會長久一些。

另一位催收從業者餘白也持有相同的觀點,他表示,這是由於催收人員需要掌握的東西多,對綜合談話技巧有一定的要求,「壓力普遍較大。」

掌握了充分借款人信息,再加上人員流動性高,是否就增加催收人員轉型詐騙團夥的可能性?

對於這種看法,上述兩位催收從業者都給出否定的觀點。

「催收人員就算詐騙也騙不到多少錢,他的犯罪成本高於收益。」柳林說,也是因為如此,催收公司內的員工去詐騙,基本上是極少數的「個例」。

為了杜絕借款人信息外洩的,催收公司內部也會採取相應的防範措施。

「辦公區域嚴禁帶手機相機等拍照錄像設備,網絡為內部區域網,計算機所有外接接口禁用,辦公室24小時無死角監控。」餘白告訴消金社。

柳林說,催收公司有專門的作業系統,員工只能一個一個案件去看並在系統內操作,不能批量導出和拷貝。

事實上,對於催收人員詐騙事件,所有的公司都在「嚴防死守」。

柳林說,一旦這樣的事件出現,對相應的項目可能會有「滅頂之災」的風險。

有從業者認為,所有信息不對稱的行業都會有詐騙,上述詐騙團夥成員中,真正從催收行業轉型的並不多,他們只是借用「催收人員」的名義而已。

紅河自治州公安局網絡安全保衛支隊在相關的宣傳文章中提到,假冒貸款平臺的催收人員能準確說出用戶身份信息,是因為:

一般這些人以前都是做催收工作,不做以後偷走一部分借款人資料;也有人從不法渠道獲取借款人信息,從而實施詐騙。

綜合多地警方和媒體對相關詐騙案件的梳理發現,詐騙團夥成員真正從催收行業轉型的並不多,更多的是從非法渠道獲取借款人信息後實施詐騙。

也就是說,和其他電信精準詐騙並無二致,催收詐騙的根源依然在於「信息洩露」。

信息洩露何時休?

360網際網路安全中心反詐騙專家曾表示,至少有50%以上的詐騙案件跟個人信息洩露有關。

他指出,犯罪分子利用個人信息進行精準詐騙,普通人在多數情況下無法自我保護。

消金社了解到,目前信息洩露的源頭一般有三個:

一是網站漏洞,這是黑市上流通的個人信息的主要來源;

二是針對個人用戶的木馬病毒、釣魚網站和偽基站;

三是無良商家的「內鬼」和技術黑客。

但現實情況是,在精準電信詐騙案例中,追溯信息洩露源頭並不是一件易事。

以上述催收詐騙為例,被詐騙的借款人分布在全國各地,他們接聽到的詐騙電話歸屬地也較為分散。

不僅如此,他們中的大多數在多個貸款平臺都曾留下過個人信息,因此很難確定信息洩露的源頭。

相比於其他行業,出於風控的需要,金融行業會掌握的用戶信息更加「全面」。

除此之外,貸款軟體違規收集個人信息的現象更是屢禁不止。

當然,借款人信息洩露的源頭甚至可能不是網貸平臺,有些信息可能在借款人點擊連結「測額度」、「測信用」的時候就已經洩露出去了。

例如曾經盛行一時的信貸經理搶單軟體,就會通過測貸款額度的簡訊連結收集用戶信息後,付費推送給信貸經理。

在用戶信息交易暗網中,這些貸款信息也相當值錢。

有調查發現,根據新舊程度不同,貸款超市和現金貸互相倒賣的數據,每條價格最高能達到3元。

這也為詐騙團夥實施詐騙,提供了更加「精準」的可能性。

自疫情以來,針對網貸老哥們的收割一波接著一波。

先是反催收聯盟、協商還款,緊接著是大數據查詢軟體,而現在這些催收詐騙

也將目光鎖定在借款老哥們身上。

這些深陷債務泥潭無法自拔的老哥們,如今成為多方搶奪的「肥肉」。

在這場遊戲裡,不知道到底誰「擼」了誰。

相關焦點

  • 開學季,警惕校園貸詐騙
    校園貸催款程序: 校園貸平臺有整個催款程序,包含了「十步曲」:發逾期簡訊、單獨發簡訊、單獨打電話、聯繫貸款者室友、聯繫父母、再次警告本人、發送律師函、給學校發通知、在學校公共場合張貼大字報、群發簡訊。
  • ...APP撈錢套路多 360借條安全專家:放款前先收費的「貸款」都是騙局
    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日益普及,APP已經成了人們生活中不能離開的東西:買火車票要用12306,查公積金以及生活繳費也有各式各樣的APP,有了資金需求可以通過360借條等網貸平臺借款。然而,伴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假冒APP和山寨APP則成為不法分子斂財的手段,讓群眾遭受財產損失。
  • 借5000竟要還100萬?這段校園貸暴力催債視頻,每個人都應該看看!
    但是,一些學生在學校時欠下了巨額的「校園貸」,很多人從最初只借6000元錢,到「滾雪球」般利滾利,欠債甚至累計超過百萬元。深圳警方近期就偵破了一個詐騙了300多名學生的詐騙團夥,涉案金額超過1000萬元。據嫌疑人交代,他們在行騙時會先對借款人進行測試和選擇,那些超出支付能力、又有不良和奢侈消費習慣的學生,最容易成為詐騙對象。
  • 360安全報告:2019年金融詐騙、遊戲詐騙、兼職詐騙舉報量最高
    北京商報訊(記者 魏蔚)1月7日,360企業安全集團、360獵網平臺發布《2019年網絡詐騙趨勢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360安全大腦基於360獵網平臺2019年收到的近兩萬條有效詐騙舉報,金融詐騙、遊戲詐騙、兼職詐騙成為舉報量最高的三大詐騙類型,其中金融詐騙的舉報量和人均損失雙高。
  • 中興官方聲明:不法分子冒用中興通訊名義進行5G基站投資詐騙
    12月17日,針對市面上出現的「5G新基建投資」「5G基站投資」等理財產品,中興通訊官網和官方微博發布聲明稱,近期有不法分子冒用中興通訊的名義進行詐騙,中興通訊已向公安部門舉報。
  • 遠離校園貸詐騙 信用消費要選正規金融機構
    現在仍有不法分子撥打一些所謂的客服電話去引誘學生掉入詐騙陷阱,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那麼,什麼是校園貸?所謂校園貸,顧名思義就是面向校園裡學生的非法貸款,多是網絡借貸,有著要求低、來錢快的特點。專家提醒,避免上當受騙的最好辦法就是從根本上遠離校園貸。大學生想要體驗信用消費最好的途徑,是選擇銀行等正規機構。
  • 2020年上半年網貸詐騙輿情數據分析
    二、網貸詐騙主要類型  1、「註銷校園貸」騙局  輿情數據顯示,「註銷校園貸」騙局負面輿情信息最多。這種騙局主要指不法分子通過精準掌握受害人信息,以受害者有校園貸記錄會影響個人徵信為藉口,在造成受害者恐慌後,假借註銷校園貸記錄之名,誘導受害者在眾多網貸平臺貸款,並將錢存入所謂的「安全帳號」後便「銷聲匿跡」。
  • 貸上錢的套路,頻換馬甲違規放貸,公安取證中!
    說說315晚會上曝光過的高炮平臺-貸上錢,從曝光到現在已知的就換了多個馬甲(卡X計、打球X嗎、動X來、紅X子),依然我行我素,目前還在導流高炮APP和違規放貸中,後臺多硬我們暫不做討論分析一:下款買遊戲豆/遊戲禮包,實為砍頭息
  • 這家給平安普惠、拍拍貸、你我貸供應數據的公司被判刑
    其中,智借網絡向拍拍貸銷售金額158.65萬元;向你我貸銷售金額16.63萬元;向平安普惠銷售金額16.59萬元。智借網絡及創始人團隊非法獲取並出售公民個人信息,行為構成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最終智借網絡被判處罰金320萬元,賢俊江等人被判處有期徒刑。智借網絡及其關聯公司旗下具有多款貸超產品,去分期、手機貸款花、速貸之家、平安貸款等都曾活躍於貸超市場。
  • 詐騙5600萬元,「套路貸」惡勢力集團伏法!
    詐騙5600萬元,「套路貸」惡勢力集團伏法!、威脅、恐嚇等手段,長期、多次對全國各地不特定的大量被害人實施詐騙、尋釁滋事等違法犯罪活動。 放款時收取「砍頭息」、審核費、諮詢費等費用,使被害人對借款利息產生錯誤認識,實際到手的借款數額遠低於借款數額;催收時採取在電話中進行辱罵、恐嚇、威脅,或發送具有恐嚇、威脅內容的簡訊、圖片、視頻等手段,多次使用「呼死你」呼叫軟體對被害人及其親友的手機進行持續呼叫催收,造成被害人及其親友巨大的精神壓力,嚴重影響正常工作和生活。
  • 「淨網2020」疫情詐騙三特徵:詐騙團夥集團化、詐騙鏈條產業化...
    據360金融反詐實驗室與360手機衛士監測發現,疫情期間註銷網貸帳戶詐騙與假冒借貸APP騙局高發,2月份分別環比增長29%和35%。「這兩類電信詐騙都抓住了疫情這樣一個敏感的時間空窗,從作案手法上看,詐騙份子都假冒網貸平臺客服,運用網貸平臺設局詐騙額度或詐騙錢財。」
  • 掃黑除惡進行時丨惡勢力犯罪集團利用「套路貸」實施詐騙,首要分子...
    今天,記者從長沙市望城區人民檢察院獲悉,該院提起公訴的郭建波、彭丙坤、郭風雲等5人涉嫌詐騙、敲詐勒索、虛假訴訟等罪案一審宣判。該案由長沙市望城區人民檢察院指派員額檢察官易為志、陳俊、檢察官助理江仙陵出庭支持公訴,系該院提起公訴的首例惡勢力犯罪集團利用「套路貸」實施詐騙犯罪案件。
  • 有不法分子假冒我國駐外使領館名義進行電信詐騙,有多名在英留學生...
    近日,中國駐英國大使館針對有不法分子假冒我國駐外使領館名義進行電信詐騙,多次發布提醒:此類犯罪活動再次猖獗,已有多名在英留學生上當受騙。來自安徽銅陵的學生小王就遇上了這樣的詐騙,所幸警方及時出手,幫助她挽回了損失。
  • 男子用魔術筆寫25萬欠條詐騙 兩天後字跡消失
    半島都市報4月8日訊(記者 徐傑 劉鑫 實習生 王懷馨) 兩天前剛收到的欠條突然變成了白紙一張,這讓李先生心裡一涼,借出去的25萬元就這樣打了水漂?黃島警方經縝密調查後,將涉嫌使用「自動褪色魔術筆」實施詐騙的王某抓獲歸案。目前王某已被刑事拘留,案件正在進一步審理中。
  • 越「貸」越窮,越「投」越囧,請遠離網上貸款、網上投資詐騙!
    越「貸」越窮,越「投」越囧,請遠離網上貸款、網上投資詐騙!簡要案情【利通區】利通區王某某報案稱:5月27日10時許使用手機下載「明貸天下」APP進行網上貸款時,被對方以先收取「風險保證金」為由詐騙3000元。
  • 捷信助力消費者守護個人信用,防範金融詐騙
    縱觀現有的場外配資平臺,有的涉嫌從事非法證券業務活動,有的則採用"虛擬盤"等方式進行詐騙,詐騙手段更有多種升級變型,但可以肯定的是這些幾乎都是陷阱。即便用戶能夠看到"賭贏了",在"提現"時也會遇到種種障礙,最終結局也往往是"不輸光不讓走"。但風險不僅於此,防範金融詐騙、保護合法權益和避免個人信用風險仍然是捷信多次風險提示中的重中之重。
  • 詐騙中「名列前茅」的網絡貸款詐騙!
    隨著人們對網貸詐騙警惕心提高騙子轉向冒充「大品牌」貸款平臺實施詐騙如「360借條」「京東白條」「微粒貸」「平安普惠」等由於這部分被冒充的平臺品牌知名度高使得不少人放鬆警惕上當受騙來自「知名網貸平臺」的誘惑吳女士收到一條貸款簡訊。
  • 360借條怎麼樣安全嗎?360借條利息高嗎計算公式是什麼
    360借條是360金融推出的無抵押、純線上消費信貸平臺,專注為個人和小微企業提供即時到帳的貸款服務。  360借條利息怎樣?高嗎?  360借條從500元起借,額度最高為20萬元,按日計息,日利率最低為0.03%,與騰訊微粒貸、螞蟻借唄等大致相同。
  • 警惕不法分子冒充富途證券工作人員詐騙
    近年來,社會大眾投資意識普遍提高,投資者熱情越發高漲,不法分子藉此機會打著投資名義進行詐騙。詐騙形式多種多樣,其中較常見的就是假冒某知名平臺或機構工作人員通過電話或社交軟體引誘投資者入群,並讓投資者在仿冒平臺進行資金交易等,導致虧損。
  • 借錢式詐騙,派出所不給立案,怎麼辦?
    都是以借錢的名義,除了姓名是真的,其他都是假的。11月份我催促給我打了借條。我們自己分別報過警,也三四個人一起去過,但就是不立案,說是民間借貸。想問一下有什麼方法能證實他是詐騙嗎?我們大家都是普通工薪階級,信用卡被刷爆了,全都背著債務在過日子。希望大家能幫忙提提建議,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