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磚簡介
茶磚出現於光緒年間,很多產茶地開始製作磚茶。由於從前茶農交給晉商的散裝品,體積大,重量輕,運輸不便,且需將茶葉裝入竹簍,踩壓結實後,再行載運,頗有耗損。為了適應茶商的要求,而出現了磚茶生產。最早出現的茶磚,始自光緒初年,其壓製法極為幼稚簡單,一般都是人工壓制。
從光緒四年(1878)以後,晉商們在磚茶的製作中逐漸採用了水力壓機和蒸汽機加工磚茶。這種製造磚茶方法簡單有效便於操作。可以說西方的先進工業技術,最早在我國出現,就是因為茶葉貿易帶來的,作為一段歷史的紀錄,茶磚真實的表現了清代我國對外貿易的歷史面貌,以及近代科技在我國的發展演變過程。
普洱茶磚製作工藝
普洱茶磚茶和普洱餅茶製作工藝都一樣,只是在蒸壓成型的時候所用的模型有所區別,要壓成餅就選擇壓餅的機器,壓成磚就選擇壓磚的機器。
普洱茶的製作工藝如下:
一、採摘:普洱茶採摘時間主要為春茶和秋茶兩節,春茶通常是清明節前後,秋茶8月底9月份。
二、攤鮮:散失鮮葉中一部分水分。在走水過程中有一些香氣物質形成,部分大分子酯容性糖水解為小分子可容性糖。
三、殺青:普洱生茶的加工原料是雲南大葉種曬青毛茶。曬青毛茶多採用鍋炒殺青,因大葉種含水量高,殺青時必須悶抖結合,使茶葉失水均勻,高溫快速鈍化酶活性,制止多酚氧化。蒸發一部分水分,利於揉捻成條。
四、揉捻:破碎茶葉細胞,保證茶汁在衝泡時充分浸出。揉捻要根據原料老嫩靈活掌握,嫩葉輕揉,時短;老葉重揉,時長。掌握揉至基本成條為宜。
五、曬乾:把揉捻好的茶葉在太陽光下自然曬乾,最大程度的保留了茶葉中的有機質和活性物質。而其曬乾的茶葉表面細胞孔隙最大,有利於在發酵過程中產生大量熱量。
六、乾燥:把含水量控制到能安全儲藏的含水量以下,一般普洱茶要求在含水量在10%以下。
七、拼配:根據茶葉各花色等級的質量要求,將不同級別、不同篩號、品質相近的茶葉按比例進行拼和,使不同篩號的茶葉相互取長補短、調劑品質、提高質量,保證產品合格及全年產品質量的相對穩定。
八、葉酵素作用的進行,使之在溼熱作用下發酵24小時左右,待茶葉轉化到一定的程度後,再攤開來晾乾。
九、篩選分類:篩選茶葉分級的步驟,一般則細分為十級,按照茶品及茶型之茶菁級數,依要求而分級分類並無固定或特別的要求。
十、緊壓成型:把曬乾的茶葉用蒸汽蒸溼,放在不同模具裡壓成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