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初夏了。夏天是一個讓人既喜歡又討厭的季節。喜歡夏天草木的葳蕤繁茂,滿目蔥蘢,欣欣向榮,給人一整個季節的綠意。令人討厭的是,夏天如火的驕陽,烈日炎炎氣溫高漲,讓人煩躁。
說到夏天的風物,大家想到最多的應是蟬和荷花。今兒小編就來說說荷花。
荷花是夏季常見的水生植物,它的英文名是Lotus flower,又名蓮花、水芙蓉,屬於毛茛目睡蓮科,是蓮屬二種植物的通稱。荷花有單瓣、復瓣、重瓣及重臺等花型,花色有白、粉、深紅、淡紫色或間色等變化。荷花的種類也很多,整體上分為觀賞性的和食用性的兩大類。1985年5月荷花被評為中國十大名花之一。荷花是印度和越南的國花。
「荷」被稱為「活化石」,是被子植物中起源最早的植物之一。荷花全身皆寶,藕和蓮子能食用,蓮子、根莖、藕節、荷葉、花及種子的胚芽等都可入藥。說到荷花,諸君可能最先想到的是北宋周敦頤的《愛蓮說》:「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這句話寫出了荷花身處汙泥之中,卻纖塵不染,不隨世俗、潔身自愛和天真自然不顯媚態的可貴精神,也表現了作者潔身自愛的高潔人格和灑落的胸襟。從此,蓮出「汙泥而不染」的品格,千百年來備受世人津津樂道盡皆讚頌。
荷花也稱蓮花。蓮花是佛教的教花。佛經對於蓮花的記載較為廣泛,蓮花幾乎可以和「佛」劃上等號。在佛教符號體系中,蓮花代表漂浮在欲望的汙水上,身體、言語和心靈的純潔。佛通常被描寫坐在巨大的蓮花和蓮葉上。佛教有以蓮花代表如來者,以「蓮花出於淤泥而不染」,來形容「如來已不為世間八法之所染汙」。蓮花為群蜂所採,譬法界真如為眾聖所用。 蓮花有香、淨、柔軟、可愛四德。譬喻法界真如常、樂、我、淨。
荷花的花語意義是:純潔清白,忠貞,自由脫俗。集聖潔象徵與實用價值於一身的荷花,古往今來,文人墨客都對荷花大加稱讚,古代詩詞歌賦裡,有著大量歌頌荷花的篇章。前文提到的周敦頤的《愛蓮說》最是深入人心。還有南宋楊萬裡的《小池》、《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二首詩也是人盡皆知,是對荷花之美的真實寫照。
《小池》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世人都愛荷花贊荷花寫荷花,清麗脫俗的出水芙蓉確實讓人驚豔。水面之下的蓮藕,古今中外的詩句,小編閱讀到的真的不多。在母親節到來之際,我給大家推薦一首現代詩《蓮藕》,以「蓮藕」來頌揚母親為兒女默默奉獻的無私品格。
《蓮藕》
.
活在泥土的深度
從不裝扮,也無關白天黑夜
只知源源不斷地,掏出體內的汁液
.
直到把心掏空,把荷葉託出水面
交與江湖上的一聲蛙鳴
等待它,綻放出最美麗的花朵
.
事實上,藕斷還連著絲
這多像一個母親的心願,與一生
辛勞的付出
這是當下著名的安徽詩人樊建華的作品。大家都愛寫蓮(荷花),各式荷花的詩歌眼花繚亂,而樊老師卻獨闢蹊徑,不寫荷花,而選擇水面之下託舉荷花的藕。這首《蓮藕》,從藕空心的內部結構入手,先從蓮藕實際生長環境與過程,再以詞語「藕斷絲蓮」引向母親無私奉獻為了兒女透支自己的崇高品性,沒有任何轉折,自然而然的過渡。愛倫堡說詩歌整個句子都是為了奔向結尾。當我們讀到詩的結尾時,會不由自主地發出概嘆:「哦,原來這樣!」
再回頭來看:「活在泥土的深度/從不裝扮,也無關白天黑夜/只知源源不斷地,掏出體內的汁液」,這不是我們為了兒女一生辛苦操勞的母親的真實寫照麼?母親多麼偉大,「從不裝扮,也無關白天黑夜/只知源源不斷地,掏出體內的汁液」,「直到把心掏空,把荷葉託出水面/交與江湖上的一聲蛙鳴/等待它,綻放出最美麗的花朵」。
樊建華老師擅長用世人熟悉而又常常忽視的具象來開掘詩意,他的詩歌沒有晦澀的意象,語言簡潔質樸而流暢優雅,節奏輕鬆,在閱讀中自然而然地受到感染,既明白表達的情感與意圖,又能引發共鳴和想像,而且他總是把事物看得極其通透,這是需要多麼高超的功力與詩歌技藝,真是「大巧不工、大象無形」。
(連方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