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元買的球鞋穿半個月開裂 毒平臺要退顧客80元

2021-01-11 中國質量新聞網

信網4月4日訊 市民李先生3月2日從網上的毒平臺購買了一雙球鞋,共花費832元,但到手後剛穿了半個月,鞋的一側就破裂開膠,李先生要求毒平臺退貨,但對方提出,只能給李先生退80元,或者讓李先生自己找地方維修並開具發票,由毒平臺報銷。信網(0532-80889431)試圖聯繫毒平臺,但在平臺界面未能找到任何的聯繫方式,而該平臺的註冊公司上海識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電話也始終無人接聽。

李先生告訴信網,這雙鞋是他在3月2日從毒平臺購買的,鞋的價格是809元,加上23元的郵費,共花費832元。3月11號收到鞋後,李先生直接穿在了腳上,但剛穿了半個月時間,李先生就發現,右腳鞋子內側開膠了。

「開膠的地方位於鞋子中前部,就是咱們平時穿鞋時鞋面摺痕正對的位置,開裂可能是由於摺痕太深造成的,明顯屬於質量問題。」李先生聯繫了毒平臺客服,希望將鞋子退掉,但遭到拒絕。「平臺給出兩個解決方案,一個是一次性賠給我80元錢,或者由我自己找地方修理並開具發票,由平臺給我報銷。」

李先生表示,他對這兩個方案都不滿意。「我家附近的修鞋店都不能開發票,而且我也不願意把剛買的鞋送去維修。而且對於為何這麼短時間鞋面就開裂,對方也沒有給出說法。」李先生表示,他曾質疑過鞋子的質量問題,但客服人員卻要求他自己去做鑑定。

信網登錄毒平臺,在平臺首頁上方,有一個「聯繫我們」的入口,但該入口卻無法打開。此外在該網站上再無任何能聯繫方式。信網查詢到,毒平臺的註冊公司名為上海識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通過天眼查系統查到對方的電話,撥打過去也一直無人接聽。信網在網上搜索了一下,發現了不少有關毒平臺的投訴,其中大部分都在吐槽該平臺客服回復不及時,顧客維權時經常找不到人。

青島市市南區市場質量監督管理局的工作人員告訴信網,遇到這種情況,消費者可以聯繫商家註冊地的工商部門,由其出面代為調解。對於顧客質疑商品質量的問題,工作人員表示:「消費者可以進行鑑定,但鑑定本身就需要一定的費用,而且操作起來十分複雜,建議貨物金額不大的時候雙方以協商為主。」

信網記者 楊宇宣

相關焦點

  • 女子花上千元買來的衣服,8天後袖口開裂,商家卻拒絕退貨!
    > 沒想到被商家拒絕了 且商家態度惡劣 上千元買來的新衣服,8天後衣服的袖口就徹底開裂,榆林的武女士遭遇了這樣尷尬的一幕,找到瑪絲圖專賣店希望退貨,店家不給退貨且態度惡劣。
  • 購物第二天同款裙子要降價200元 顧客要求退差價被拒
    而線上的商家在平臺推出特殊大型促銷活動時,參與"全程保價"或"降價補差"的比較多。她表示聽了導購這樣的解釋自己才下定決心原價購買,但是第二天就有了降價活動通知,她內心不平衡,認為導購涉嫌誘導和欺詐,因此提出退差價的要求。雙方的聊天記錄顯示,門店方面沒有同意薛女士的要求,但是表示可以在活動期內二次消費的過程中幫著把 200 元找補回來。但是薛女士不同意,堅持要求退差價。
  • 4000多買的「藍絲綢」球鞋,「毒」平臺建議「轉售」!?
    1杭州臨安的小黃反映,他最近從網上買了一雙球鞋,拿到手之後,覺得這雙鞋被人穿過。「毒」上買的耐克藍絲綢球鞋 懷疑被人穿過 小黃是一名大學生,喜歡收集球鞋,偶爾也轉賣,掙點零花錢。11月8號,他從毒平臺上買了一雙耐克藍絲綢球鞋,花了4189塊錢。收到鞋子之後,小黃還特地拍了一個開箱視頻。他說,之後仔細看了看鞋子,發現不對勁。小黃:「你看像這裡,這裡也是,這個地方,按下去,它就凹下去了,所以其實是被穿過的,裡面的話,這隻腳,把我的手指往裡面伸,就摸到一個大腳趾的位置,因為平時會被磨損掉,穿鞋子大腳趾會頂出來,它這個內裡,就有被大腳趾磨損的地方。」
  • 退貨需付99元服務費被投訴 「毒」APP火熱背後交易平臺問題凸顯
    這就使得球鞋鑑別是成為了新興行當,其中,脫胎於虎撲的毒APP則延續了論壇在球鞋鑑定方面的業務和名聲,成為了國內少數專做球鞋鑑定的平臺。不過,隨著毒APP自己也做起了球鞋買賣後,其口碑卻出現下滑,平臺上售賣的產品接二連三被曝出問題。
  • 包用半月就開裂,顧客上門砸電腦砸平板!女子心大:讓我受委屈了
    ,女生要富養,現階段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家裡有了女兒之後,不少父母都會為孩子置辦各種各樣的配飾。除了不可或缺的化妝品之外,挎包、背包也可以說應有盡有,俗話說「包治百病」女生在成年之後也會買包來滿足自己。這不最近就有一位女子買的新包開裂,竟然還進了派出所!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近日接到了浙江杭州董女士的求助,她說:「她們讓我受委屈進派出所了,我坐在關犯人的車裡,長這麼大沒受過這樣的委屈,就要1賠2!」
  • 毒APP提出「鞋穿不炒」,它在反對什麼?
    而把假鞋用真鞋的價格賣的現象也時有發生,這意味著,消費者高價買回來的心愛之物,還要擔心它的真偽。面對這樣的球鞋市場現狀,毒APP對外溝通主管昭陽表示,「我們反對炒鞋,毒APP致力於提供潮流消費場景。我們認為體驗潮流文化是當代網際網路年輕用戶對美好生活嚮往的方式。」
  • 「315報告」二手潮鞋交易「紅與黑」:得物(毒)APP nice 有貨「上榜」
    據「電訴寶」顯示,肖先生在「毒App」上購買了一雙Air Jordan 7 Retro Barcelona Night(AJ7 巴塞隆納之夜球鞋),價值1392元(現平臺價格1749元)。在收到鞋後,肖先生表示僅於8月6日穿著過一次進行拍照,未進行打球等激烈動作,沒沾過水也沒受到過任何外力傷害。
  • 4400元買雙新鞋不到一個月全開裂
    雲投訴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鍾曉璐實習生王嵐汪麟威成都市民徐先生花了4400 元 ,在成都太古裡Alexander McQUEEN(亞歷山大麥昆店)專賣店買了一雙運動鞋,但穿了不到一個月,鞋子就出現大面積開膠,左腳開膠長度近12釐米,右腳開膠長度約5釐米。
  • 成都市民在太古裡亞歷山大麥昆店4400元買新鞋 不到一個月全開裂
    來源:四川在線-華西都市報原標題:4400元買雙新鞋 不到一個月全開裂成都太古裡亞歷山大麥昆店:已過包換期限,只能維修左右兩隻鞋子均大面積開膠。一波三折先是尺碼不符後是鞋子開裂今年9月5日,徐先生和妻子到成都太古裡逛街,在亞歷山大麥昆店,他看中了一雙白色氣墊黑尾男鞋,價格4400元。由於當日店內無全新鞋子,徐先生同意店方從北京專賣店調貨。
  • 為什麼「毒」App要改名?
    2020年一開始,虎撲給潮流圈就準備了一份「驚喜」——國內最大的球鞋交易平臺「毒」App宣布正式更名為「得物」,更名後的「得物」App將繼續發力潮流電商和潮流社區兩大核心服務。數據顯示,截止於2018年8月,「得物」App註冊用戶超過1億,DAU800萬,目前估值超過10億美金,是球鞋交易的領頭羊位置,是真正意義上的「獨角獸」初創企業。
  • "臥底"中國最大的球鞋交易平臺,揭秘「毒APP」不為人知的鑑定區.
    再次把這個球鞋市場幕後的職業拉到了臺前是的,賣假髮財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追逐暴利去年,查處的假鞋金額就已上億一雙假帆布鞋成本30元,能賣到3-500元。相信那些假鞋販子十分討厭毒這樣的平臺更是討厭平臺上的球鞋鑑定師但好在有鑑定平臺與球鞋鑑定師
  • 一雙球鞋價格從1元漲到3萬元只需要兩小時
    最近,一閒下來就看鞋,準備發了工資就去買。趙碩身邊很多人都熱衷於買球鞋。他觀察到,一部分人是把球鞋作為剛需,從而滿足他們運動的需求;一部分買了鞋就放在柜子裡不穿,用於收藏;還有一部分人買了鞋便囤起來,等鞋升值後再出手,即所謂的「炒鞋人」。
  • 每經熱評|換馬甲能否刮骨療「毒」 警惕球鞋文化背後的風險
    眾所周知,街頭潮流時尚代表著一種態度,「毒」更名為「得物」,雖說更符合人們對第三方電商平臺的認知、也更易懂,但似乎也少了那麼一點和潮流相關的「酷」。一雙球鞋,受到小眾球鞋愛好者「追捧」本不是什麼新鮮事。
  • 買27元的東西,運費就得9000元!
    買27元東西,運費近9000元?不懂電商行業的媒體記者帶起節奏來,貞操真是碎了一地!最近,有一家知名媒體曝光了一件「奇葩」事:南寧有位盧先生在某電商平臺買了27元的商品,付款時赫然發現商品總價是9018元,也就是說,這筆27元商品的運費竟然為8991元。
  • 你在毒(得物)上買到過崴貨嗎?
    毒相信喜歡球鞋或者有接觸過球鞋文化的小夥伴們一定都知道毒這個APP。這個APP號稱是一個正品潮流品牌買賣、球鞋名牌鑑定、社區互動討論於一體的綜合平臺。不可否認,這個APP對於一些剛入行或者啥都不懂只是單純想買一雙球鞋的人來說確實提供了不小的便利。
  • 收費35元清洗球鞋,洗破了被判賠兩萬,原來是限量版,生意賠大了
    杭州市蕭山區人民法院22日審理並宣判了一起服務合同糾紛案,因為將顧客小偉送來的一雙限量版球鞋洗破,擦鞋店被判賠償2.19萬元。這雙鞋的出廠價格僅為1880元,擦鞋店收費也只有35元!很難理解是嗎?對於不理解的人來說,這不過就是一雙穿過的二手球鞋而已,就算成色有九九新,損壞了按照新鞋價格賠償也就是了。但對於懂行的人來說,事情絕對沒有那麼簡單。去年7月,為了購得這雙AJ1OW聯名芝加哥白黑紅限量球鞋,小偉花了3.65萬元。最近這幾年,網上開始流傳這樣一句話:70後炒股,80後炒房,90後炒幣,00後炒鞋。
  • 全球球鞋交易平臺GOAT入華,「毒」急了沒?| 邦眼
    選擇「急速發貨」則意味著選擇已通過鑑定為真的球鞋,因而可以更快收到商品。 據悉,為了預防入華水土不服問題,GOAT會與本土團隊進行合作,並將在香港開設一家新工廠。GOAT有備而來,對於中國本土品牌「毒」「識貨」「Nice」等球鞋交易平臺來說,市場格局或被重新改寫。
  • 毒App引領球鞋交易平臺整頓炒賣行為 封禁違規帳號
    「球鞋是用來穿的,不是用來炒的。」繼「毒」App之後,球鞋交易平臺「nice」9月27日發布公告稱將全面整頓炒賣行為。以宜家鑰匙鏈為例,惡意利用平臺活動規則、有組織哄抬價格、破壞平臺秩序等違規的購買和出售行為共計66次,買家賣家共計68名。公告稱,違規行為包括建立小號、自賣自買;惡意刷單數次後取消,製造虛假火熱氣氛;持續鎖單、純薅滿減折扣、申請小號,刷不實成交記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