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翼青,男,祖籍廣西博白,1975年7月3日生於江蘇無錫。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傳播與社會研究所所長。曾入選江蘇省333工程培養對象、青藍工程優秀青年骨幹教師。 目前教學與研究的重點為傳播理論、傳播學術史。作為院辯論隊教練,曾帶隊獲得兩屆全國卓越傳媒學子辯論賽冠軍。
胡翼青的《傳播學科的奠定》,《再度發言》等是大家都相當熟悉的,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這些作品究竟有怎樣的文字魅力呢?
1.《傳播學科的奠定》
豆瓣評分:8.6
作品簡介:本書站在知識社會學的立場上,從進步主義終結的20世紀20年代開始,通過解讀李普曼、杜威的民主觀點,芝加哥學派傳播思想的興衰,哥倫比亞學派的興起以及它與法蘭克福學派、耶魯學派之間的糾葛,拉斯韋爾的思想轉型,討論了1949年傳播學科在施拉姆手中成型的整個過程。在這一過程中,統治階級意識形態通過對學科建制所需社會資源的調控,藉助當時的傳播研究群體確定了美國傳播學的邊界,並也因此將其推向學科發展的困境。
書友點評:胡老師真鋒芒畢露,但讀完卻也有隻破不立之困。這書用知識社會學角度分析探討美國傳播學科史的建構、發展與裹足不前的現狀,重構學科史,思考在不利但因存在合法性需要而無法完全擺脫的意識形態影響下的學科化進程中如何求得知識理論創新,警惕虛假學術繁榮,應由美國的局限性思及本土化傳播研究發展。
2.《再度發言》
豆瓣評分:8.4
作品簡介:本書試圖重新發掘傳播思想史上一個被忽略了的學派----芝加哥學派。早在施拉姆「欽定」的傳播學「四大奠基人」步入學術殿堂之前,芝加哥學派已經成為20世紀上半葉聲名遠播的社會學流派,並開展了令人矚目的傳播思想研究。芝加哥學派傾向於將傳播作為解決當時社會問題、解釋人類社會本質的重要手段,因之形成了頗具啟發性的傳播研究框架,提出了一批重要的傳播學課題,並也因之孕育了當代傳播學的許多重要流派。在近一個世紀後的今天,讓芝加哥學派再度發言,不僅有利於反思傳播思想史的偏差,更有利於重新審視傳播的未來走向。
書友點評:男神的書,讀的那個叫享受!我胡簡直天才!
3.《傳播學》
豆瓣評分:6.5
作品簡介:《傳播學:學科危機與範式革命》在對傳播學研究進行百年回眸的基礎上,就傳播學的學科危機加以分析,對其範式革命進行闡發,並重新闡釋了傳播學的母題、視野與方法,提出了傳播學的研究核心應當是「信息人」,給人以諸多啟迪。
書友點評:第一次聽胡翼青老師的課程時,進入大學還不到一個月,在他的課堂上坐了一下午,然後我明白,這將是一位影響我終身的老師 不僅僅是從知識架構的層面,還有他一直提及、我卻一直不曾學會的知識社會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