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為什麼第一個,帶頭從蘇聯獨立出去?

2021-01-11 揭秘歷史的頭條

【歷史】二戰之後,蘇聯成為匹敵美國的超級大國,可以和美國在全球範圍內競爭,甚至軍事方面還一度超過美國的勢頭。但是1991年,蘇聯徹底解體,而這一切是小國立陶宛最先開始的。在1990年,蘇聯解體前1年多的時間,立陶宛率先獨立,打開了蘇聯解體的多米諾骨牌。那麼問題來了,為何小國立陶宛,敢於第一個從蘇聯獨立?或者說立陶宛為何第一個帶頭獨立呢?

其實這個要跟立陶宛的歷史說起,立陶宛從民族和語言風俗來看,更加接近西歐。在歷史上很早就建立立陶宛大公國,並且之後跟波蘭建立波蘭立陶宛聯邦。這個國家曾經打的俄羅斯無還手之力,在歐洲橫衝直撞,橫行無阻,可謂是強悍異常。但是,後來俄羅斯崛起,不斷打擊立陶宛,逐步將其吞併。

但是立陶宛的民族性一直很頑強,想獨立的種子一直很強烈。在二戰時期,立陶宛曾經想藉助德國的侵略贏得獨立出蘇聯的機會,為此還主動幫助德國入侵。但是這些行為,遭到了蘇聯戰後的報復,蘇聯直接轟炸立陶宛,進行殺戮和清洗,造成立陶宛人口損失嚴重,同時矛盾突出。

而且蘇聯為了壓制立陶宛,長期實行不平等的稅收政策,在立陶宛徵收重稅。因為立陶宛是蘇聯中最富裕的加盟共和國,人均GDP早就超過了8000美元。但是重稅下,立陶宛的百姓怨聲載道,都希望脫離這種歧視。於是在80年代末,東歐劇變開始後,立陶宛率先學習,想一舉獨立,加入歐盟和北約。

於是在西方的壯膽下,在1990年3月第一個宣布獨立,而對於當時只有200萬人的立陶宛來說,這無異於以卵擊石。但是立陶宛還是這麼做了,可見其對俄羅斯和蘇聯的仇恨,寧死也要獨立。

當時蘇聯面對立陶宛的獨立樂可派出了50萬大軍鎮壓,立陶宛組織了100多萬民眾到邊界,手來手成人牆,阻擋蘇聯軍隊進入。最後俄羅斯總統葉爾欽默許立陶宛獨立,這才險象環生,獲得了獨立地位。於是在立陶宛帶頭下,其他加盟共和國紛紛仿效,於是蘇聯快速走向解體。

探究歷史真相,發現背後故事!對待歷史,必須較真!更多精彩請關注【揭秘歷史的頭條】

相關焦點

  • 蘇聯解體已經不可挽回了,但為什麼第一個獨立的是立陶宛呢?
    立陶宛當時是蘇聯的加盟共和國之一,不過立陶宛面積並不大,只有6.5萬平方公裡,人口也不多,當時只有200多萬。在眾多加盟共和國當中,立陶宛實在是不太起眼。不過就是這樣一個國家,卻在蘇聯剛剛出現問題的時候,就開始鬧獨立。更是在1990年3月,領先其他加盟共和國率先宣布獨立了。
  • 第一個帶頭解體蘇聯的國家,現在慘了,人口銳減三分之一
    最典型蘇聯,當年還存在時,國家雖然不發達,但是國力無人能撼動,坐穩半個世紀的世界霸主。但是,一招解體了,失去了大樹的依靠,國家個個過的悽慘,就連最強大的俄羅斯,那也是不斷在削弱,不斷被西方圍堵,也是憋屈無比,而其他國家那就更慘了。最典型的就是第一個帶頭解體蘇聯的國家,現在也超級慘,人口銳減三分之一。
  • 最反對俄羅斯小國,帶頭解體蘇聯,人口大幅減少,未來國家或消失
    最典型下面這個小國,堪稱最反對俄羅斯的小國,當年帶頭解體蘇聯,現在國內人口大幅減少,未來國家或消失。這個國家就是立陶宛。立陶宛是歐洲波羅的海的小國,國土面積只有6萬多平方公裡,人口280萬左右。而立陶宛這個國家,雖然又小又弱,但是這個國家卻是以反對俄羅斯而著稱於世。
  • 僅200萬人的立陶宛,如何脫離了蘇聯50年的統治
    上個世紀90年代發生的大事,影響最大的莫過於蘇聯解體。在1991年9月6日,新上任的俄羅斯總統葉爾欽正式同意了多個加盟國脫離前蘇聯獨立,其中就包括立陶宛。 此時的立陶宛,在蘇聯的統治下已經超過了五十年。在這次正式獨立之前,立陶宛便已經實現了實際上的獨立。俄羅斯的同意只不過是走個過場。 說起立陶宛和蘇聯的恩怨糾葛,還都得從十九世紀說起。
  • 白俄動亂反對派候選人逃亡立陶宛,立陶宛為何要當反俄急先鋒?
    立陶宛是一個非常低調,甚至都沒有什麼存在感的小國,為什麼要不顧危險用自己弱小的身軀去反對俄羅斯呢?立陶宛與俄羅斯在歷史上又有著什麼樣的恩怨情仇呢?立陶宛在歷史上曾經也是個大國在公元11世紀後崛起的。也正是因為其強大,所以在當時的東斯拉夫人建立的基輔羅斯公國被蒙古人擊破以後,很多東斯拉夫人逃亡至立陶宛,以尋求立陶宛的庇護。這部分人就形成了後來的白俄羅斯人。
  • 立陶宛,曾兩次被德國佔領,兩次被蘇聯佔領
    武器裝備厲害,蘇聯科學家名頭不小,其他領域的人才還是很多的。上世紀60年代,一位攝影家別開生面,用獨特的構思記錄了一個蘇聯加盟共和國的些許畫面,那就是立陶宛。探身出窗,眺望街道的妙齡女郎,似乎有些許的象徵主義。立陶宛位于波羅的海東岸,東南鄰白俄羅斯。
  • 立陶宛的籃球為什麼強
    曾在世界足壇不可一世的匈牙利,如今已多年缺席世界盃;二戰前與立陶宛爭得難解難分的拉脫維亞籃球隊,90年代獨立以來從未參加過奧運會與世錦賽。立陶宛的國運更加多舛。二戰前的蘇德秘密協定中,它被劃給蘇聯,從此失去獨立地位。在抵抗蘇聯吞併時因屠殺和流亡而人口驟減,籃球事業也被摧殘殆盡:美籍球員被迫離開,本土球員要麼流亡,要麼加入遊擊抵抗力量。
  • 為什麼小國立陶宛,在白俄羅斯事件中「強出風頭」?有5個原因
    已為第一個反應堆注入燃料,預期核電廠將於本年底正式啟動。對立陶宛尤其諷刺的是,核電廠與白羅斯首都明斯克距離接近200公裡,卻居然與維爾紐斯僅距50公裡。對方把核電廠放在自家人口最稠密的首都圈門前,立陶宛對盧卡申科政府的不滿可想而知。加上前蘇聯時期的」切爾諾貝爾「核災波及立陶宛,當地人民對這座由俄羅斯人援建的核電廠,既憂心忡忡,又猜忌重重。
  • 波羅的海三國系列,苦難的三兄弟,為什麼痛恨蘇聯?
    隨著戰爭的進行,沙俄政府在戰場上節節敗退,所以這個地方獨立的呼聲就更高了。再加上後來我沙俄國內進行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國內大亂。當時沙俄國內自顧不暇,新生的蘇維埃政權隨時都有可能被滅了。為了活命列寧和德國《布列斯特和約》,就是為了緩和對自己不利的局勢。當時這個條約幾乎把沙俄整個歐洲的重工業區全部割讓出去了。可見當時俄國國內是有多亂。而且當時還有十四國幹涉,國內到處都是叛軍。
  • 蘇聯解體後,加裡寧格勒為何沒有獨立?
    蘇聯解體是20世紀最重大的歷史事件之一,它標誌著一個超級大國的轟然倒塌,從此蘇聯不復存在,影響世界幾十年的兩極格局也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15個獨立的新國家,以及一超多強的國際新格局。
  • 立陶宛面積相當於寧夏,獨立後靠攏歐美,能源高度依賴俄羅斯
    立陶宛地處高緯度,冬季較長,每年的10月份至次年的4月份平均氣溫都在5度以下,最低氣溫可達零下40度,冬季月平均降水幾乎是我國華北的10倍以上,因而大雪相當常見。立陶宛歷史悠久,近代屢遭佔領和易手,獨立後迅速投靠歐美立陶宛歷史上曾是東歐強國,16時期曾和波蘭聯合稱霸東歐,後在第三次瓜分波蘭時被沙俄吞併。
  • 立陶宛歷史上也曾是強國,為什麼現在卻成了彈丸之地?
    立陶宛歷史上也曾是強國,為什麼現在卻成了彈丸之地? 在東歐這塊地界,曾經有數個國家稱霸,包括波蘭、立陶宛以及俄國等國家。13世紀,立陶宛民族就形成了,到了13世紀中期,建立了立陶宛大公國,並且逐步強盛起來。 強盛時期的大公國國土涵蓋了現今的立陶宛、拉脫維亞、烏克蘭、白俄羅斯,以及愛沙尼亞、波蘭、摩爾多瓦和俄羅斯的部分地區。
  • 歐洲文明古國,立陶宛在獨立後,為何自殺率還成了歐洲最高?
    可能就想不到有哪些古文明國了,唯一聽說的可能就只是古羅馬了,其實在歐洲,還有著許多歷史悠久,文化輝煌的國家,只是這些國家在歷史的潮流中,沒趕上歷史的進程,最終被歷史所淘汰或者慢慢由大國變成小國,而被大家所淡忘而沒有了關注度,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個國家就是如此,這個國家叫做立陶宛。
  • 蘇聯舊影散去後,看見立陶宛之殤
    在陰沉的天色和白色的巴洛克建築之間,蘇聯時代的影子揮之不去。1940年,立陶宛被迫成為蘇維埃的一個加盟共和國,隨之而來的是對異議人士甚至普通民眾的監禁和流放,這幢樓的地下室被用作監獄。除去期間被德國佔領的幾年外,直到1991年立陶宛重獲獨立,克格勃一直如維爾尼亞河上的一頭怪獸,盤踞在這座建築之中,守衛著它的辦公室、監獄和審訊中心。
  • 「祖上闊過」的立陶宛,為什麼國土越來越小了?
    二、遭遇強敵走向衰落在立陶宛和條頓騎士團爭鬥的時候,其東方的斯拉夫人還處在蒙古人的控制之下,因而立陶宛不用擔心來自於東方的威脅。誰知,等到它15世紀打敗了條頓騎士團後,東方的俄國也在此時迅速崛起。1480年,莫斯科公國在伊凡三世的帶領下打敗了蒙古軍隊,獲得了獨立。
  • 揭秘:蘇聯解體時,有哪些加盟共和國最想獨立,徹底脫離蘇聯?
    1922年12月30日,偉大的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正式成立,1991年12月25日,蘇聯解體隕落。 從建立到解體,持續了69年。十月革命後,原沙俄勢力範圍內的各民族紛紛建立獨立國家或自治共和國。由以下15個加盟共和國組成,這些國家是: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 、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土庫曼斯坦、塔吉克斯坦、亞塞拜然、喬治亞、亞美尼亞、立陶宛、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摩爾多瓦 。蘇聯憲法規定,任何社會主義共和國都有權按規定退出該聯盟。當然,在蘇聯的歷史上,總會有不滿的民族希望他們有自己的生活,而不是指望莫斯科的統一領導。
  • 立陶宛外交部長很擔憂:白俄羅斯將與俄國加深融合,獨立地位不保
    據路透社報導,當地時間9月7日,立陶宛外交部長周一表示,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可能會與俄羅斯籤署一項加深融合的協議,從而放棄白俄羅斯的獨立地位。 俄羅斯總統普京多年來一直在一個統一國家的行動理念下,推動與白俄羅斯建立更緊密的關係,並在上月再次提出了這一想法。
  • 2018歐遊掠影8: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
    在一個三角形的小廣場看到了100的字樣,難不成立陶宛也在搞所謂21世紀世界100所一流大學的211工程?仔細一看,原來這裡是總統府,今年是立陶宛獨立100周年,看介紹,總統府的花園每周六日免費向市民開放。
  • 立陶宛壟斷庫爾斯灣出海口,俄羅斯為何難受?
    後來王國在沙俄、普魯士、奧地利的聯合打擊下被瓜分,立陶宛歸屬沙俄。一戰期間德國曾佔領立陶宛,戰後立陶宛獨立。不過在二戰前夕,蘇聯兼併波羅的海三國,立陶宛再次併入蘇聯。蘇聯解體後,立陶宛東部並不與俄羅斯接壤,卻因為俄羅斯在波羅的海飛地加裡寧格勒,立陶宛西南部與俄羅斯就接壤了,而且是共享庫爾斯沙嘴和庫爾斯灣。庫爾斯灣唯一的出海口,位於北端,早在普魯士時期就建了港口默默爾,那時候整個庫爾斯灣都屬於普魯士(德國),現在立陶宛也興建港口克萊佩達,這是立陶宛第三大城市,也是最大港口。
  • 立陶宛「獨立史」:為何從濱海小國變成歐洲大陸的「漩渦中心」?
    波羅的海三國 立陶宛的周圍環境 立陶宛位於歐洲東北部,在1990年3月11日立陶宛宣布脫離蘇維埃聯盟聯獨立1918年,協約國戰勝,同年2月16日立陶宛宣布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