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普門,乃先天初封三教門下靈寶天尊嫡系傳承法脈,其法系完整架構嚴謹,修煉功夫有次遞的古修法脈。
玄普門法系分為:四門八部七十二法,其中四門分為山、醫、卜、相四脈。如今所傳的符術是四脈中的「山」字脈功夫,而「山」字脈又分四藝:丹、器、符、陣,這四藝在古時又稱為修真四藝。
下面介紹一下四藝中的「符術」:
符術,乃修行必須學習的基本技術,這是修煉之人溝通本門歷代祖師,橋接上界神靈的引信,是古時煉士引動天地能量施法的載體。
符的形成,是古人觀察天地留存空間的軌跡,這軌跡稱為道痕,又稱為法則。通過記錄這些道痕軌跡,以圖的形式描述為最初的各種符圖,這是先天的文字,稱之為龍章鳳文。
天清地濁 ,符圖分陰陽、文武二壇法符。
符籙又分陰符、陽符。陰符為敕遣冥神幽科之事;陽符為敕招仙靈衛道之法事。
文壇符籙:具有增益、聚財、治病、解災、和合等作用;武壇符籙:具有護身、驅邪、殺鬼、破巫、鬥法等作用。
古人通過運用此先天符圖的力量,輔助修真之士,成功渡過人生中的「三災、八難、廿四劫」方能成就道果。
下面引用焚陽師父與徒之間的對話:
徒兒問:師父,何為「三災、八難、廿四劫」?
師答曰:「三災者,戰亂、疾病、飢餓也,現今三災唯疾病禍害世人。"
「徒兒呀,現今世慕道求真之士有八難,一曰不廢道心;二曰不就明師;三曰不託閒居、四曰不舍世務、五曰不割恩愛、六曰不弄利慾、七曰不除喜怒、八曰不斷色慾。
不廢道心,指修煉之人常受魔考,一定要堅持一顆道心。
不就明師,指修煉之人若無明師指導,終是盲人摸象,毫無成果。
不託閒居,指修煉之人要克服懶惰,惰性是第一大障礙。
不舍世務 ,指修煉之人本以清靜身心,疑神專注,抱神合一方有成就,如受世俗雜事拖累,終是難以常清常靜。
不割恩愛,指修煉之人要有愛,但不能沉迷愛欲之中不可拔,我們修一切有情,此情是大愛。
不弄利慾,指修煉之人對世俗之事要節制,不可對名和利慾望過重,點到為止,事過不留痕。
不除喜怒,指修煉之人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不可喜怒無常,掌握自身的情緒是掌握生命節奏的開始。
不斷色慾,指修煉之人對色慾之事應有節制,男女的情慾是損壞道基的利刃。"
「徒兒,為師再說廿四劫分為三災、四煞、五行、六害、七傷、八難、九星、夫妻、男女、產生、復連、疫病、精邪、虎狼、蟲蛇、劫賊、枷棒、橫死、咒誓、天羅、地網、水火、刀兵、地獄。「
徒兒問:「師父,此等障礙是吾輩修行之人當面對的,那世俗之人該如何化解呢?"
師答曰:「凡世俗之人或修行者,在這社會如遇以上災禍難劫,當可以請有道之師,運用先天符圖法令之力來化解。」
今吾師焚陽子道長,感嘆慕道之士蹉跎歲月學法不得門徑,修真不得師引展竅。在恩師的允許下,特為廣大慕道愛好者廣開方便之門,為大家點起修習道法的航燈,公開傳授法術基礎入門班。
吾師曰:「凡學習制符之術,必須要養生鍊氣,通過持咒掐訣,讓煉士心神達到極靜的狀態,當煉士的神魂壯大到了某種程度,從神魂中生成一點妙物,號曰「真意」。引「真意」入符,形成真正具備效用的符籙。」
此次符法基礎班,傳授本師符籙,本師符籙乃本門玄壇妙法的中天符術。
符法基礎班內容:
一、如何制符:
1、修法敬語
凡學道修法之人,都會與和靈界空間的生命溝通信息,修煉之前是有種種禁忌,這些是我們在學習法時,必須敬告天地神靈才不至於犯忌諱而不知。
2、材料選取
有人說自己畫符不靈驗,這是因為有很多關鍵的密竅而不知,其中的筆、墨、紙、硯、水等各有秘法,選取時間和物料都有特殊要求。現代人只是簡單直接用硃砂在紙上畫符,所以難以顯出效力。
3、敕靈墨法
敕練靈墨有密咒、手訣,密符搭配作用到墨中,輔以特製之靈墨令其效力倍增。
4.敕靈筆法
畫符所用之筆同樣需要以密咒、手訣,密符搭配作用到筆中,配以罡步,敕練成靈筆後再去畫符,增加所書之符的靈力。
5、九摺疊符秘法
符製作好後,佩戴時的摺疊很講究,特殊的摺疊方法,可以增強符的力量。
6、符的裝藏秘法
符的製作,都有借歷代祖師之力量的符頭、心印、符諱,有些符文指令還需本師的落款,可以說一符如一人,明了符的構造加以裝藏,使之效力非凡。
二、傳法符籙
1、《平安符》
作用:可保出入身命平安,可佩帶在身上,也可掛到愛車裡,還可和其他符咒組合破邪寧神,安魂定魄。
2、《淨宅符》
作用:可以清除一切晦氣、邪氣、煞氣,掃邪蕩魅,把家裡的外穢、家穢、鬼穢清除,從而使家中吉氣興旺,人丁康健,事業發達。
3、《護身符》
作用:驅邪除靈,鎮壓一切煞氣邪物來保護自身安康,而且還可以趨吉避兇,消災改運,開運助運。
4、《催財符》
作用:催旺個人、店鋪、工廠財運,使自己財源滾滾,事業發達,也可加入陣法催財,還可化解流年大耗煞星,挽救破家大敗的流年運氣。
時間:2021年1月30-31號
時長:3天
費用:本期結緣價998元
要求:歡迎愛國愛教,一心向道,善良厚道之士前來學習。
報名諮詢:
元道13144343191
元平13910181445
元金13544391768
元道
元平
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