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老將韓瑩點讚!2020年桌球女子世界盃,37歲的韓瑩殺入半決賽,面對世界第一陳夢,韓瑩韌勁十足,反攻犀利,纏鬥7局之後惜敗。在大球時代,特別是力量打法的陳夢,韓瑩表現真的是非常不錯。
陳夢打削球能力值得總結反思,韓瑩在大球時代略顯另類。
國際乒聯40+的塑料球使用,使得武揚等一批的削球選手難有生存之地。由於削球所依賴的旋轉減弱,面對力量型的打法幾乎找不到任何優勢。而今天韓瑩確實給國手們好好上了一課。
1.陳夢前三板技術有進步,但打削球輕重緩急不合理。韓瑩上來第一局就打了陳夢一個11:4,這是讓很多秋球沒有想到的,而第二局韓瑩還一度取得了7:1的大比分領先。之所以有這個局面,就是陳夢在前兩局衝得太猛了,恨不得一板拉穿對手。但對於削球而言,恰恰是一個力量、一個節奏的球更容易讓她們借上力。在韓瑩借到陳夢的力之後,削回的球也更轉,陳夢越發力拉,失誤就越多。第三局,陳夢改變了策略,在拉不死對手之後,也採取了正、反手的搓球來過渡,但整個比分還是咬得比較緊。球迷們可能也看過莎莎打削球,那簡直就跟逗著玩一樣。
莎莎的正手比較突出,拉球的落點、輕重都有變化,這讓削球手很難對上她的節奏,也借不到她的力量,前後左右調動之後,幾乎是三下五除二就能把削球玩型於股掌之中。但反觀陳夢拉球,除了兩邊大力拉、大力甩之外,就是近臺的正、反手搓過度,這樣的搓球對削球來說完全沒有威脅,反而讓韓瑩來到近臺之後,有了更多反攻的機會。與一位37歲的削球手打到決勝局才分出勝負,世界第一陳夢在打削球上還真是好好總結,動動腦子了。
2.稀有打法闖進四強,韓瑩成今年世界盃不一樣的風採。之前,由於伊藤美誠的生膠彈擊威脅特別大,國乒所有主力幾乎都在進行生膠對抗的練習。像何卓佳、孫銘陽等也成為了眾人陪練爭搶的對象。由於削球打法在國乒隊內難以立足,特別是陳夢、孫穎莎等暴力弧圈打法的興起,削球已經成為大球時代最被忽略的部分。然而就是這樣一種古老的打法,讓陳夢苦苦纏鬥了7局。
實際上,削球打法也分為很多種。像武揚的削球以「轉」為主,用央視解說嘉賓劉偉的話來說:「那真是削得死轉。」一些男選手都不容易把武揚的球拉起來,但武揚也是一個缺點明顯的削球手。由於以削為主,武揚離臺較遠,反攻的機會和能力並不是很出眾。但反觀韓瑩,她的削球雖然沒有武揚那麼轉,但是她是近臺削攻結合。
一有機會就立馬進入反攻環節,正手近臺拍、反手彈擊也給陳夢造成了很大的防守壓力。韓瑩曾經也是國乒的一員,但隨著年齡下滑和技術的更新換代,她也遠走德國成國「海外兵團」的一員。韓瑩這種近臺削攻的打法,在大球時代還真是具有一定的生命力。韓瑩面對世界第一陳夢,今天到最後一分也沒有放棄,而堅定地去衝擊對手,這種精神真是應該為老將點讚。
陳夢經歷7局攻削大戰,擺脫困難和心理素質均有提升。
面對韓瑩的韌勁、衝勁,陳夢在落後的情況下,沒有崩盤,沒有慌張,最終能夠堅定地拿下比賽,這是此前陳夢很少能體現出來的一面。雖然技術上打削球還欠缺一些巧勁,但能夠大賽中「咬」下對手這對陳夢來說已經是巨大進步。
1.「公開賽女王」需更多大賽歷練,要像劉詩雯那樣實現蛻變。陳夢的光環和成績大多是來自於公開賽,她也被球迷們稱為「公開賽女王」。然而劉國梁也曾說過:「公開賽打技術,大賽打得是心理。」貴為世界第一的陳夢,在技術上沒有太多的漏洞,從今天打削球來看她的前三板進步良多,唯一需要突破就是心理。
2019年布達佩斯世乒賽,已經近2年時間沒有贏過陳夢的劉詩雯,不破不立,敢於下手出擊,在決賽中打敗陳夢奪冠。如果說技術的話,那陳夢無疑比劉詩雯更強、更先進,但之所以拿下比賽還是劉詩雯那顆爭勝、果敢的心。十年磨一劍,最終破繭成蝶,劉詩雯讓我們看到的是大賽中她的心理變得足夠強大。
面對決賽中的孫穎莎,實際上技術的比拼沒有秘密,而實力兩人也在伯仲之間。實際上,世界盃決賽也像去年布達佩斯世乒賽一樣,隊友之間就是比誰的「心臟」更強大。苦戰7局應該說陳夢在體力上消耗巨大,你更看好陳夢、莎莎誰最終奪冠呢?對於37歲的老將韓瑩奉獻了這場一場精彩的比賽,我們是否也應該為她喝彩呢?
歡迎各位留言、討論,感謝關注!我是騎馬寺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