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譽為「世界第一削球手」的武楊作風頑強,堅守並詮釋稀缺打法

2020-12-10 騰訊網

老球迷們都知道,削球打法曾經風靡一時,如乒壇前輩張燮林、林慧卿、鄭敏之、陳新華、王浩、童玲、丁松等等,都是一等一的削球高手,他們為球迷奉獻出無數場難以忘懷的經典攻削大戰,時至今天,比賽的精彩瞬間如海底撈月的鏡頭畫面依然歷歷在目。

隨著大球時代的到來,削球選手的生存空間被進一步壓縮。縱觀乒壇,該打法在男線幾乎絕跡,女線倒是有一線生機。例如,被球迷譽為「世界第一削球手」的武楊便是該打法的堅守者和傳承者。

本次,第六人將帶大家走近這位頂尖削球高手。首先,了解武楊的技術特點有哪些?其次,以武楊為例,分析削球打法的生存空間為何越來越小?再次,通過數據解讀她的成長,最後,淺析削球打法的前景如何?下面,我們一一進行分析。

打法技術特點和相關案例分析

武楊,1992年出生於山西陽泉,是削球打法的傑出代表人物。並憑藉該打法名震乒壇,贏過王楠、張怡寧、李曉霞和丁寧等超一流選手,外協會的頂尖高手輸她更是大有人在,這裡邊包括馮天薇和石川佳純等等。

其技術特點和打法風格總結如下:

1,武楊屬於正手反膠、反手生膠的削球結合攻球小眾打法。

具體來說,在削球時,武楊可以充分利用兩面膠皮的差異化製造出不同的旋轉來迷惑對手,這樣的好處是有兩點,一個是可以利用對方的無謂失誤直接得分,另一個是當對方旋轉判斷出現較大誤差時,她可以該用攻球牽制對手。能削能攻,使得武楊對比賽的節奏掌控非常出眾,尤其對外國選手,她的旋轉變化往往令對手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巔峰期的武楊外戰勝率很高,完全能夠起到「奇兵」的作用。

結合案例分析:

武楊不僅僅是一名削球手,她還是一位出色的「攻球」手,在比賽中,她先是利用反手生膠削球的旋轉變化牽制對手,不讓其輕易上手,隨後當對方回球質量較低時,她瞅準機會一板暴衝弧圈直接得分。

2,發球相對單一卻獨具特色,倒板技術非常嫻熟。

結合案例分析:

武楊的發球時,看似是反手發球,其實仔細觀察,她大多數會利用正手的黑面反膠發出高質量的旋轉,發球動作結束瞬間她會順勢倒成正常的抓板模式。之所以選擇這樣發球,是想利用反膠製造強烈的下旋球牽制對方。對方回搓或者掛起來,都會先進入到她的節奏中去。第六人認為武楊的這種發球非常利於她搶先手。

3,對於旋轉的理解,武楊達到了很高的境界。武楊正手削出的旋轉非常強烈,這是她區別於其他削球手的關鍵點。配合上刁鑽的落點,一般的對手很難過她這一關。

結合案例分析:

武楊在比賽中正手利用反膠削出的下旋球看似弧線很高,但是旋轉很強,對手即便採用搓接回球,依然下網,可見她的削球底子和手感非同一般。

4,強大的跑動能力,是支撐她削球打法的重要因素。

武楊步法輕盈,動靜結合,預判能力很強,對對手的出球線路算計精準,在合適的時空削出美麗的弧線是她的拿手好戲,這種跑動能力需要超強的體能輸出。

5,武楊擁有頑強的意志力和堅韌不拔的性格。

打削球講究軟磨硬泡,一方面需要耐住性子沉住氣,穩紮穩打,儘可能把對方的節奏打亂,講究一個「亂中取勝」。另一方面還要學會頂對方的重板,對方拉的越轉越衝,你削過去的更轉,一旦能頂住幾個對方的重擊炮般進攻,你就會佔據主動,雙方這個時候拼的是意志力,就看誰比誰多一板球。

總的來看,武楊的打法是以削球為主,攻球為輔的特殊打法。她不同於以往的純削球打法,而是有點類似乒壇前輩丁松的削攻打法。球場上的她剛柔並濟、攻守兼備且作風頑強,只要球不落地,哪怕有一絲絲的機會,她也毫不放棄,值得稱讚。

探析為何削球打法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

第六人認為,純削球打法已經跟不上時代的發展,說到底,削球是一種防守打法,缺乏進攻手段。想得分只能通過等對方攻球失誤,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撿漏」。可是遇到頂尖高手,人家正手基本功紮實,拉球無謂失誤非常少,主動權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像是國手許昕、劉詩雯等打削球頗有心得,可謂十拿九穩,勝率很高。

以武楊為代表的削攻打法則是經歷了很長的時間才摸索出來的特殊打法。事實已經證明,這種打法也遇到了瓶頸期,尤其在世界大賽中很難打出名堂來。

整體來看,削球打法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其原因第六人總結如下:

首先,兩面弧圈球技術的發展日益成熟,已經成為進攻方的主要得分手段,制約了削球手的發揮。

弧圈球本質上是一種上旋球,具體很強的攻擊力而不失穩定性。進攻方一旦拉出高質量的弧圈球,削球手很難扛住強烈的旋轉,同時在跟削球手鬥智鬥勇的過程中,攻球手開發出了「長拉短吊、左右調動」的有效戰術。使得削球手在頻繁的前後、左右跑動中回球,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擊球質量。

同時,削球手的器材配置方面,基本都是一面反膠一面顆粒膠,顆粒膠無法很好的主動製造旋轉,只能依託旋轉和落點變化跟對手周旋,面對攻手的兩面弧圈高質量進攻,削球手場面上確實顯得被動一些。

其次,削球手需要具備技術的全面性:攻守兼備。

以武楊為例,她既要削球,逮住機會還要攻球。一方面要削得住,頂住對方的重板進攻,另一方面還要攻得出。考驗她的是兩方面的基本功,不僅僅要求削球技術出眾,攻球也得過關。而對於攻球手來說,只需要掌握攻球技術即可,因此,這也意味著武楊需要付出更多的汗水。

與此同時,武楊在擊球時需要面臨兩種打法體系和思維的選擇,何時選擇削球?何時選擇攻球?需要在一瞬間進行抉擇,談何容易?因為機會轉瞬即逝,想想看,確實燒腦!

再次,大球時代的來臨,對於削球打法是把雙刃劍。

很多球迷認為新塑料球的到來,使得顆粒膠打法尤其削球打法煥發生機。因為球大了,材質也換了,攻球手拉出的弧圈球速度和旋轉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降,換言之,拉過去的球質量沒以前高了,一板定乾坤的球少了。削球手顯得更容易對付一些,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球大了後,削球手削出的旋轉也會下降,攻球手更容易拉這種球。

同時,攻球手為了更好的解決大球的影響,普遍加體能,用更大的力量來換取速度和旋轉,其實拉球的質量並沒有想像的低。第六人認為,大球時代的來臨,對削球手同樣提出了挑戰,尤其對武楊這樣的削球手影響很明顯。用她本人的話說:「換了球以後,我的整個打球風格都被打亂了。」

還有,削球削出的下旋球相比攻球的上旋球速度較慢,給了對方太多反應時間,喪失了主動權。

眾所周知,下旋球比較沉,上旋球比較衝,下旋球的飛行時間相對長,這就給了攻球一方更多的反應時間。從攻削比賽的過程中可以看出,攻球手的慣用套路就是把削球手打退臺,逼迫對手把球慢悠悠的削回來,而自己站位近臺,要麼搓一板短球把削球手吸上來,要麼繼續藉助落點拉住對手。這從側面說明了削球手的回球速度比較慢,給了攻手太多的進攻手段,喪失了比賽的節奏和主動權。

最後,削球手的成材率很低,隊內比賽優勢不明顯,更多的角色是承擔陪練工作。

還是以武楊為例,她的任務主要是擔任主力陪練。因為國乒的主要對手基本都是兩面反膠弧圈結合快攻打法,所以你看女乒的六大主力,從丁寧、劉詩雯到陳夢、朱雨玲再到孫穎莎、王曼昱,都是清一色的兩面反膠主流打法。

所以武楊這樣的削球手,要麼像老前輩丁松那樣,以世界大賽團體賽的奇兵身份亮相,打對手一個措手不及,要麼擔任女乒的陪練,效仿其他協會的削球手,讓主力們能適應這種打法即可。事實上,武楊這些年任勞任怨,擔任的就是辛苦的陪練工作。

總體來說,相比攻球手的赫赫戰績,削球手很難達到這樣的高度,尤其在面對隊友時,當適應了她的旋轉後,她很難有所斬獲。久而久之,削球手隊內難出成績,很難打上來,這就導致攻球手的數量遠遠多於削球手,使得後者的成材率很低,有點陷入了惡性循環的味道。未來,第六人大膽預測,以武楊為代表的削攻結合打法的削球手只會越來越少。

數說女乒副隊長:實力大於名氣

作為削球手的武楊,因為優異的成績表現和頑強的拼搏精神,還擔任著女乒副隊長一職。那麼,這位副隊長取得過哪些令人刮目相看的戰績,我們通過幾組數據一探究竟:

一、【獲得過的個人重要比賽成績】

單打方面:兩獲全國青少年女單冠軍。還曾獲得第七屆全國城市運動會桌球女單冠軍,2011年,武楊在國際乒聯斯洛維尼亞公開賽女單決賽中4:3戰勝李曉霞,首獲個人公開賽單打冠軍,並據此獲得世乒賽參賽資格。

雙打方面:攜手隊友多次獲得雙打亞軍。

團體方面:憑藉2013年女團世界盃冠軍成員,武楊成為山西歷史上首位女子桌球世界冠軍,這也意味著她正式躋身世界冠軍行列,對於削球手難能可貴。

【數據解讀】:

可以看出,作為削球手,武楊小小年紀便展現出不俗的實力和天賦。單打比賽,她擊敗過多名女乒主力,體現出了很強的衝擊力,讓球迷眼前一亮。雙打方面獲得亞軍實屬不易,這也印證了削球手確實不好配雙打,畢竟一攻一削節奏上有些脫節,一旦對手適應了這種打法,很難笑到最後。團體賽方面,武楊因為出色表現得到教練組的認可,能收穫世界冠軍的稱號,足以說明她的努力和付出得到了應有的回報。作為一名削球手,能取得這樣的好成績,好樣的!

二、【世界排名及走勢圖】

數據來源:乒聯官網

武楊在最新的世界排名中位列第160位,最高排名出現在2014年,來到了第4位。從走勢圖可以看出,武楊自出道以來,發揮神勇,世界排名飆升,隨後穩步提升,在2011年至2017年達到了巔峰,隨後出現一些下滑。

數據來源:乒聯官網

【數據解讀】:

武楊的世界排名比較靠後,看上去不值得解讀,但是如果結合這些年的世界排名曲線圖,我們發現作為削球手兼陪練的她能達到這樣的高度確實不容易。曾經在比賽中削翻諸多外協會選手,最終因為太過熟悉輸給了隊內主力,使得自己很難闖進決賽,這也限制了武楊的世界排名更進一步。

近些年,隨著年齡的增長、打法的限制和高強度比賽,武楊的身體機能出現下滑,傷病隨之而來,腰傷成為困擾她的頑疾,武楊只能減少比賽頻次,世界排名出現驟降的情況。如何管控傷病,有選擇的參加比賽,通過以賽帶練來延續削球打法和提升陪練水平,將成為武楊和教練組的一個重要課題。

三、【近些年的單打和雙打比賽成績】

數據來源:乒聯官網

單打方面,2017年出場比較少,總計參賽8場,贏5場,勝率63%2018年出場24次,贏18次,勝率75%2019年總計出場15次,贏12次,勝率80%。2020年未出場。雙打方面,武楊僅在2019年出場14次,贏11次,勝率79%。

【數據解讀】:

不得不說,已經28歲的武楊進入到了職業生涯末期。受到傷病影響,她多次在比賽中選擇傷退,但是她在賽場上的拼搏精神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影響。即便狀態出現下滑,一般的對手還是過不了她這一關,足見武楊的削球功底有多深厚。現在的武楊亮相國際舞臺,更多的是享受比賽,她依然想證明削球打法在乒壇還是有一席之地的。武楊心態很樂觀的認為:「比賽也是一種訓練,在比賽中可以驗證自己的想法,把好的東西慢慢找回來。」

國乒雙削組合:馬特和武楊

值得一提的是,武楊在2019賽季攜手另一削球手馬特組成混雙組合,這對雙削組合沒少讓對手吃苦頭,比賽的回合數很多,向球迷們詮釋了另類的混雙打法,觀賞性很強。作為世界冠軍的武楊,用超高的技藝捍衛削球打法,用成績證明了這種打法的可行性。這位實力遠大於名氣的削球名將無愧於球迷送給她的「世界第一削球手」的美譽。

削球打法的未來前景

削球到底還有沒有未來?第六人認為:削球打法雖然其勢漸微,但不代表沒有生命力。

曾記否,2019桌球全國錦標賽,39歲的削球手侯英超一路過關斬將,給眾多國乒小將上了一堂生動的攻削教學課,擊敗了周啟豪、梁靖崑和王楚欽等,再次獲得男單冠軍。這一方面說明小將打削球不過關,更說明了削球打法雖然小眾但是依然很有衝擊力。值得一說的是,侯英超在日本T聯賽的表現有目共睹,還獲得聯賽MVP殊榮。

對於削球打法,武楊有著自己的看法:「我還是那句話,希望削球打法能在新時代下有新的突破。經常聽說換了一個時代,一個打法就會被淘汰,但我覺得不一定,即使換了新球旋轉下降了,這其中也一定有新的道路,被淘汰的是思維方式和模式,而不是打法。」

另外,削球打法在業餘界極具活力,碰到一個削球高手,一般的選手還真對付不了,被人家削的一點脾氣沒有,這種場景相信很多球迷都見到過。

因此,削球作為特殊打法,在專業隊和業餘界還是有一席之地的。在兩面反膠弧圈結合快攻打法成為主流打法的今天,在崇尚「進攻就是最好的防守」的時代,削球打法日益顯得小眾,再加上成績因素的趨勢和左右,使得該打法受到一些冷落,在創新方面有些停滯不前。

不過我們欣喜的發現,主力選手們在比賽中冷不丁的來一板削球,往往能收到奇效,對於比賽的節奏變化還是很有幫助的。馬龍是這方面的高手,樊振東也偶有使用。

第六人認為,尤其以武楊為代表的的攻削結合打法,對於業餘球友,更有廣泛的借鑑意義。隨著旋轉和速度的下降,我們不妨在落點和弧線方面做做文章,加上顆粒膠的各種變化,很容易在比賽中佔據上風。

大球時代,削球打法雖然遇到一些瓶頸,但是生命力依舊。您說呢?

以上便是我的一家之言,歡迎球迷朋友們思辨、討論。

相關焦點

  • 曾被譽為「世界第一削球手」的她作風頑強,堅守並詮釋稀缺打法
    縱觀乒壇,該打法在男線幾乎絕跡,女線倒是有一線生機。例如,被球迷譽為「世界第一削球手」的武楊便是該打法的堅守者和傳承者。本次,第六人將帶大家走近這位頂尖削球高手。首先,了解武楊的技術特點有哪些?其次,以武楊為例,分析削球打法的生存空間為何越來越小?再次,通過數據解讀她的成長,最後,淺析削球打法的前景如何?
  • 曾被譽為「世界第一削球手」,堅守並詮釋稀缺打法
    縱觀乒壇,該打法在男線幾乎絕跡,女線倒是有一線生機。例如,被球迷譽為「世界第一削球手」的武楊便是該打法的堅守者和傳承者。本次,小編將帶大家走近這位頂尖削球高手。首先,了解武楊的技術特點有哪些?其次,以武楊為例,分析削球打法的生存空間為何越來越小?再次,通過數據解讀她的成長,最後,淺析削球打法的前景如何?
  • 「世界第一削球手」武楊:以夢為馬 不負芳華
    被譽為「世界第一削球手」的武楊,2005年進入國家桌球女隊,現任中國女子桌球隊副隊長。2013年,她第一次代表中國隊參加桌球世界盃團體賽,就技驚四座,成為山西歷史上第一個女子桌球世界冠軍。1992年1月5日,武楊出生於山西陽泉。6歲開始練習打桌球,性格沉穩,作風頑強。8歲進入山西省體校,出手不凡。曾於2005年、2006年兩次獲得全國青少年單打冠軍。
  • 女乒世界第一削球手成就丁寧李曉霞!不輸外戰卻甘當綠葉
    她是公認的世界女乒第一削球手,但是在中國女乒陣中她只能扮演綠葉。
  • 桌球歷史上削球第一人是誰?
    乒壇第一削球手桌球運動作為一項老幼皆宜的運動頗受眾人喜愛,中國的桌球群體數以萬計,國球根基雄厚,因此孕育了一批又一批的世界冠軍。在這些世界冠軍中,各種特點各種打法的天才選手也層出不窮,而最具觀賞性和藝術性的桌球打法就是削球啦。在我國六十年代曾有削球世界冠軍王志良、削球機器張燮林,八十年代有削球大師陸元盛,他們用自己的華麗的削球打法迷倒了一眾球迷,也引領了桌球百花齊放的潮流。
  • 他因戰勝馬琳一舉成名,被譽為「世界第一削球」,後期卻患上怪病
    比賽發生在2003年的第四十七屆世乒賽男子單打16進8的比賽中,馬琳當時已經是世界頂尖選手,參加世乒賽也是奔著單打冠軍而去的。而朱世赫則只是一個默默無聞的選手,在韓國男乒隊中也排不上號。賽前,大家都預測馬琳將會橫掃朱世赫。但沒想到,在對決的過程中,朱世赫展現了自己出色的球技。他的削球旋轉變化多端、反攻犀利,尤其是正手反拉能力不比任何一名進行型選手差。
  • 桌球比賽中,為什麼削球打法,是不易取得好成績
    在桌球的打法中,削球是最苦,最難以練習,也是最難出成績的。大多數削球選手以牛皮糖似的防守為主,靠對方失誤得分,主動進攻能力偏弱,因此面對大行其道的兩面反膠弧圈結合快攻打法,顯得十分被動。特別是國際乒聯在採用40+球以後,球體增大,旋轉減弱,削球選手的生存空間被進一步剝奪。
  • 中國桌球八大削球王者風雲榜
    在我們國球歷史上,快攻和削球曾是並肩作戰的兩大主流盛行打法,後為弧圈技術的衝擊漸失東風,直到弧圈結合快攻或快攻結合弧圈打法取得統治地位,而削球則完全成了小眾打法。然而削球以守對攻,綿裡藏針,旋轉變幻,多拍相持,瀟瀟灑灑,極具觀賞性,深受人們喜愛。在國乒歷史上產生過許多削球大師,下面和廣大讀者按歲月流逝回顧8位曾經光芒四射的國乒主力削球手,冀後有來者再創輝煌!
  • 國乒副隊長卡達爆冷 最強削球手負獨臂少女
    騰訊體育2月24日訊 昨天晚上,2017年國際乒聯卡達公開賽繼續在多哈進行,女單賽場爆出一大冷門,在頭號種子朱雨玲攜手陳夢獲勝後,國乒削球手武楊苦戰七局3-4不敵波蘭獨臂少女帕蒂卡出局。波蘭獨臂少女帕蒂卡25歲的武楊是削球打法,武楊從小選擇打削球,也就此走上了有些不同的寂寞高手之路。
  • 一場鏖戰:佐藤瞳削中帶攻4-3贏加藤美優,未來國乒需更重視削球
    加藤美優屬於日乒女單第五號選手,而佐藤瞳作為難得的削球手,實力不俗甚至現在被許多人譽為「世界第一削球手」,二者實力強,彼此熟悉又打法特點鮮明,讓人期待他們的對決。而比賽也確實不出所料,二人苦戰七局,佐藤瞳以4-3艱難戰勝了加藤美優,本場比賽更是歷時76分鐘,堪稱一場鏖戰。
  • 孫穎莎艱難拿下韓國削球手 與陳夢會師半決賽
    大河網訊(記者 莫韶華)在11月20日下午結束的2020國際乒聯總決賽一場女單四分之一比賽中,中國選手孫穎莎與韓國削球手徐孝元苦戰6局,最終,「小魔王」孫穎莎以4比2戰勝對手,進入半決賽。第一局比賽,孫穎莎的開局頗為順利,一度以7比4領先。
  • 爸爸是國乒第一削球手,媽媽是桌球美女
    北京時間4月7日,國乒運動員、有「第一削球手」之稱的劉燚在個人社交平臺發布了新動態,動態中公布了自己喜得千金的消息,劉燚分享了新生兒的足印並留言寫道:「又一個乒二代誕生了,非常開心,感謝老婆的付出,你真是最堅強的媽媽!也希望我們家大寶貝能繼續為國爭光!」
  • 削球手也有春天,雅典奧運會韓國金暻娥削翻李佳薇,獲得銅牌
    削球手也有春天,雅典奧運會韓國金暻娥削翻李佳薇,獲得銅牌 削球手首奪奧運獎牌,韓國女隊最後的輝煌,雅典奧運三四名決賽
  • 削球打法運動員迷惑性的發球,桌球世界冠軍也要吃!
    削球打法運動員迷惑性的發球,桌球世界冠軍也要吃!23 12:49 來源:桌球比賽教學視頻 原標題:削球打法運動員迷惑性的發球
  • 倆世界冠軍領銜五人回歸國乒!削球打法被重視,重點研究伊藤美誠
    為了更好的進行模擬,國乒還召回了五位老將,男乒是最年長全國男單冠軍、削球打法的侯英超、世界冠軍張超,女乒是與伊藤美誠打法類似的木子以及兩位削球手世界冠軍武楊與曾經直通賽的大黑馬胡麗梅。年過40的侯英超前幾天曾曬出自己重回國家隊的照片,他還感慨道:「感恩,時隔七年半再次回到熟悉的訓練館,感覺自己從未離開……」當時就有球迷猜測他是為了東京奧運模擬賽才回到國乒的。
  • 桌球削球手很難取得好成績,為什麼還有人堅持打?
    直到削球手梁戈亮的出現,他是國乒史上首位真正意義上的「削中反攻」選手,在防守中伺機反攻,出來機會一錘定音,這打法給了削球手很大的啟發,只是一味地防守,尤其面對高質量的弧圈球,很難取得比賽的勝利,梁戈亮老師硬是憑藉著這種防反打法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
  • 人物|昔日乒壇魔術師,開創長膠削球打法,力排眾議推舉鄧亞萍
    老前輩在運動員期間,無意之間變廢為寶創新了長膠削球打法。應該說,張燮林對長膠的削球打法做出了突出貢獻。賽後,星野盛讚張燮林出神入化的削球打法:「張燮林的球就像打不斷的楊柳。」在之後的第26屆世錦賽上,張燮林攜手王志良奪得國乒史上首個男雙冠軍,在第31屆的世乒賽中,他跟女乒名將林慧卿搭檔,一路晉級最終奪冠,國乒史上首個混雙世界冠軍就此誕生。雖然在單打方面沒有太多突破,但在雙打比賽中,張燮林老前輩卻大放異彩,書寫了精彩的桌球傳奇。
  • 日本削球1姐4-0橫掃進8強!曾2勝國乒大滿貫,如今也開始革新打法
    北京時間3月14日,國際乒聯阿曼挑戰賽已經來到了第二個正賽日,女子八分一決賽日本第一削球手佐藤瞳以4-0橫掃法國選手蘿拉·蓋斯尼爾晉級,而且能夠看出佐藤瞳正在給自己的打法體系進行革新、完善!據悉,隨著賽事的推進,國際乒聯雖然叫停了波蘭挑戰賽,但阿曼挑戰賽卻正常進行,此前佐藤瞳輪空直接晉級到女單16強,而本場比賽來到了女子單打的八分一決賽,對陣雙方分別是日本削球領域的絕對一姐佐藤瞳,此前佐藤瞳在2019年還曾兩次擊敗國乒大滿貫丁寧而被大家非常重視,來到2020年佐藤瞳和伊藤美誠的交手同樣值得關注,而本次比賽佐藤瞳表現出了明顯的變化,面對法國選手佐藤瞳已經非常有意識地在提醒自己更多的使用進攻
  • 削暈世界第一陳夢,37歲韓瑩值得喝彩!近臺削攻打法仍有生命力!
    2020年桌球女子世界盃,37歲的韓瑩殺入半決賽,面對世界第一陳夢,韓瑩韌勁十足,反攻犀利,纏鬥7局之後惜敗。在大球時代,特別是力量打法的陳夢,韓瑩表現真的是非常不錯。 但反觀陳夢拉球,除了兩邊大力拉、大力甩之外,就是近臺的正、反手搓過度,這樣的搓球對削球來說完全沒有威脅,反而讓韓瑩來到近臺之後,有了更多反攻的機會。與一位37歲的削球手打到決勝局才分出勝負,世界第一陳夢在打削球上還真是好好總結,動動腦子了。
  • 2020國際兵聯總決賽:孫穎莎艱難拿下韓國削球手 與陳夢會師半決賽
    中國選手孫穎莎與韓國削球手徐孝元苦戰6局,最終,「小魔王」孫穎莎以4比2戰勝對手,進入半決賽。她半決賽的對手將是隊友陳夢。第一局比賽,孫穎莎的開局頗為順利,一度以7比4領先。但是徐孝元作為世界一流的削球手,韌性十足。她不斷通過旋轉上的變化,誘使孫穎莎出現失誤,並且多次通過防守反擊,逐漸將比分扳平,並最終以12比10拿下了第一局比賽的勝利。在輸掉了第一局比賽後,孫穎莎及時做出了調整。在第二局的比賽中,她明顯加強了速度和落點上的變化,將場上的主動權更多地掌握在自己手中。這一改變收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第二局比賽,孫穎莎以11比6的比分輕鬆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