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勁、功

2021-02-22 和美太極

每天在這裡,遇見生活,遇見太極……

斯技旁門甚多,雖勢有區別,概不外「壯欺弱」、「慢讓快」耳,有力打無力,手慢讓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關學力(5)而有也。察四兩撥千斤之句,顯非力勝!觀耄耋御眾之形,快何能為?

立如枰(6)凖(7),活似車輪,偏沈(8)則隨,雙重則滯。每見數年純功不能運化者,率皆自為人制,雙重之病未悟耳。欲避此病,須知陰陽,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陰不離陽,陽不離陰,陰陽相濟,方為懂勁。懂勁後愈練愈精,默識揣摩,漸至從心所欲。

本是舍已從人,多誤捨近求遠,所謂差之毫厘,謬之千裡,學者不可不詳辨焉!是為論。

導讀打個比喻,力就好比是一輛汽車的零件,包括發動機,傳動系統,油路,電路,輪胎,剎車,等等; 勁就好比是組裝成了車,而功就是開車人,他來決定車怎麼走,如何把車的性能發揮到最好。

力、勁、功

體育科研所的專家們曾經對太極大師做過測定,大師發出的各種力都不如那些壯漢,但是作用到對方身上卻總是讓人抵擋不住,專家們對此大惑不解。其實懂得太極拳的人都知道是怎麼回事,那就是,太極拳大師發出的不只是力,是勁,更是功。這裡有三個相關的概念:力,勁,功,是拳術功夫的遞進三步曲。人體各個肌肉群收縮所發出的是力,一手、一臂、一肘、一指、一腿、一腳、一腰、一胯……人體有二百多處關節,每個關節都可以關節的肌肉收縮發出力,這是我們活動的基礎,是能測量的那一部分,也是大多數人能理解的範圍;但是,一個個分散的力是做不了功的,即使簡單到甚至端一杯水,也要動員起來,團結合作,合力為勁的過程就是所謂「知己」的功夫;.有了勁還不行,你的勁還得發到對手身上,才有用,所以還得有「知彼」的功夫,即把勁「得機得勢」發到對手的身上,達到理想效果了,就成為功。到這時,才成為太極拳完整的功夫。所以,有沒有功夫,不看你有多大力,也不看你能發出多大勁,這勁打到別人身上,有效果,才叫勁,沒效果,拳打得再漂亮也不能叫勁,更不能叫功夫。「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就看最後的效果,否則免談。力是基礎,是物理量,是可以計算、可以測量出來的,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都知道:f = ma,質量越大,加速度越大,力就越大。這是它的大小,科研人員測量的就是力的大小。但是他們忽視了一點,力是矢量,不只有大小,還有方向,再加上作用點,加在一起共同構成了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點。離開了後兩個要素,只談力的大小就失去了意義,即在力的大小不變時,其方向和作用點可以大大影響這個力的效果。我們看看太極圖,陰陽兩條魚是絕對不正面對抗的,而是首尾相接,這就是在方向和作用點上做文章。太極拳的神奇,就是不在力的大小上和對方較量,而是柔曲旋轉,在後兩點上做文章。所謂「化」,就是讓你發的力偏離打擊方向,又找不準打擊點;而我發力打你時,讓你找不到力的方向,想避也避不開,想化也化不掉。對攻守雙方來說,方向和作用點才是英雄用武之地,「廣闊天地,大有作為」。比如,用100公斤的力打出一拳,如果打到牆上,一般情況下你的手肯定受傷了。而如果打到人的身上,對方實實在在挨了這100公斤打,你的手受不受傷就看你的手是否訓練有素並打在合適的部位,職業拳擊手在厚厚的手套裡面還要用繃帶 把手纏上,就是為了怕傷到指關節,即使這樣也仍然時有發生。如果對方會柔化,讓你這100公斤的力只打到一半,那麼它作用在對方身上就是50公斤,都卸掉就是零。僅只從力本身的特點看,太極拳大師對其理解就已經大大超過常人。而一般人說到力就只會想到大小,這很正常,因為他們不練拳。光有力還遠遠不夠,要想把力有效地發揮作用,還得有一個「合力為勁」的過程,勁是組織起來的力。一個系統如果自組織能力強,可以讓系統的總體功能大於各個分系統功能的代數和,即出現1+1>2的效果。局部的力、簡單的力和明顯的力都是容易察覺、容易防範、容易化解的。局部力:手也好,腳也好,拳也好,掌也好,單打—,周身的力沒有整合成一個,無配合;而太極拳要的是周身一體的合力,雖一指打出也是全身貫注。簡單力:單向的直線衝擊力,無控制,無變化;太極拳要的是多向迭加的弧線圓活力,或曰球勁。明顯力:發力的路徑、方式、過程、目標、方向等等讓人一目了然,無隱蔽;太極拳要的是起而無形,發而無跡,打到身上都不知道怎麼來的力。還有一條容易被忽視的原理,就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相等,仍然以100公斤打一拳為例,雖然你是主動的,是發力方,但如果你不懂得如何發勁,則在對方受到這100 公斤力衝擊的同時,你自己的身體(通過手臂)也被同樣大小的反作用力衝擊了,平常說「傷人一千,自損八百」, 此之謂也。比如兩車相撞,損毀各有輕重,可是雙方受到的力一定是相同的,不同的只是承受能力。所以,對打拳的人來說,選擇適當的方式整合併發力比力本身的大小更重要,這大大超出力的範圍,故稱之為勁。所以練拳的人講勁(明勁、暗勁、化勁,順勁、逆勁,剛勁、柔勁、整勁、粘勁、開勁、合勁,鞭杆勁、翻浪勁,虛領頂勁,等等),不講力,因為單講力沒有任何意義,按不同目的、按一定規律整合出來的力才是有用的,同樣大小的一些力通過不同協調方式可以整合出完全不同的勁。勁是自己練出來的能力,前面列舉了許多種勁,是不同層面、不同角度、不同要求、不同類別、不同方式描述的組合力——勁,它雖然是由力組成,但是已經有了質的飛躍,大大提升了效能。那麼什麼情況下發出的勁具有最理想的效果?還是這100公斤力,都發到了對方的身上,而自己的身體並不僵硬,仍然保持鬆柔,只是把力量送過去,對方的反作用力想打回來卻沒有了途徑,就像水的波浪,能量傳導出去,而水分子自己並沒有出去,這就是勁而不是力了。會打的人發的是勁,只把能量傳遞出去,力的載體卻嚴格控制,根據地不能丟,不給人可乘之機。勁仍然不是我們的最終目標,因為它還只是「知己」的功夫,能否把這勁用到對方身上,還要看對方允許不允許你發勁,這就需要「知彼」的功夫。也就是說,你通過各種方式練出來的勁只有在對方身上打出效果來,這個勁才算數,才能稱為功夫,我們說練功,就是指的這個。前人說「練拳不練功,到死一場空」,光會自己練拳,打得再好也只是一半,說不上是功夫。打個比喻,力就好比是一輛汽車的零件,包括發動機,傳動系統,油路,電路,輪胎,剎車,等等; 勁就好比是組裝成了車,而功就是開車人,他來決定車怎麼走,如何把車的性能發揮到最好。練功的過程就好比是,把所有的零件組裝成了車,再把車開動起來,能夠在不同情況下把車的性能發揮到極致。要把勁運用好,做有效的功,就需要「得機得勢」,在激烈的對抗中尋找機會與把握形勢,避實擊虛,借力打力,而這就是「知彼」的功夫,是在長期與人交手的實踐中鍛鍊成的。會打的人都是借力,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三袋麵粉大約150斤,與一個成年人的體重基本相同,把它們堆在一起,用一隻手拋得離地起來,即使力氣大的人也很費力,但是太極大師把人打起,兩腳離地,卻是很容易的事,原因就在於,打人可以借力,扔麵粉不成。不會借力,硬打硬撞,有勁也使不出來,更談不上有效做功。至於如何借力,則是「戲法人人會變,奧妙各有不同」。著名拳王阿里就以打「貓拳」著稱,他最出名的打法是等對方衝過來時像貓一樣的輕輕迎擊一拳,利用對方的衝力漂亮地把其打倒。如果說勁是硬體,那麼功就是軟體,沒有這個軟體指揮,硬體再好也運行不起來。運勁為功既是手段也是目標,檢驗功的唯一標準就是效果,看你的勁打到別人身上起不起作用。所以,體育科研人員無法理解太極拳,真是可以理解的。

本文來自《孫氏內家拳通論》

內容僅作公益性分享、研討、參考之用,不一定代表公眾號意見,亦不一定完全正確,請客觀思考,不盲從,不排斥。評論處大家可以補充文章解釋不對或欠缺的部分,請勿謾罵。這樣下一個看到的人會學到更多,你知道的正是大家需要的……

相關焦點

  • 力與勁的區別和勁力
    關於力與勁,在我們生活的習慣中,似乎並無什麼區別,所以常常把力當作勁來表示,也把力當成勁來使用,但是從根本意義上來講它們是不同的。在中國傳統武術和擒拿技術中,把它們稱為「力」和「勁」以示區別。 「力」是指大腦支配下的肌肉收縮力。其形顯示外。其力雖猛而僵硬且短促,力單直而無後繼運轉變化之能。
  • 秘傳龍爪點穴功,功成者,指力驚人可裂玉碎石!
    龍爪點穴功龍爪功專練拇、中、食三指抓捏之勁.且兼修內功與陰功、集陰陽於一體,陰功之列亦有此功之一立錐之位乃分筋點穴,擒拿挫骨必習之功,功成者可裂玉碎石。此層功主練吐納之氣,納清吐濁;修內勁之法,練時化除雜念,5分鐘之後全身放鬆,意守丹田.此層專為具有內功而奠基.練者不可不習."
  • 解除你多年來「力」與「勁」的困惑
    你是不是在武術或者搏擊訓練中聽到,要學會用勁,不要用力,很多人不知道力與勁的異同,對此趙氏擒拿創始人趙大元教授有著清晰明了,淺顯易懂,又有著極高學術價值的對「力」與「勁」的分析及解答,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 鷹翻門大力鷹爪功
    入手之初,當練鷹爪點石功及鷹爪提壇功,以內練一口氣,外練筋骨皮。蓋外功屬陽,專重於手指實力陽勁,即手指提、縮、擰三勁之練習,手指陽勁日增,同時再習運氣貫力內功之法,蓋內功重於以氣運力,而偏於手指內勁之貫注及指尖撐勁,即練習氣運丹田、勁貫指尖之法。內外兼修,其效乃速。
  • 鶴拳之勁
    一、鶴拳之氣  鶴拳用氣,氣沉丹田,注氣不注力,注意更注氣。  在練丹田時,腹部應當感到充實,並富有彈性,這樣日久會使體膚變得極其堅韌,經得住相當分量的拳腳衝擊。很多武術家在表演內功時,腹部經得起各種東西的衝擊,其原因也就在這裡。   在技擊武術中,氣能助力和勁。在發勁時,氣還有助於穩定自己的重心,增強兩足之間的力量,使之做到兩足落地生根,穩固下盤,加大爆發力。
  • 扳手腕體驗不一樣的勁與力
    內家拳與外家拳的重點區別是一個練勁,一個是練力。力與勁的不同在於力是硬的,成片狀輻射;而勁是具有彈性的,成點狀穿透。力量性的打擊可以讓對方鼻青臉腫;但它沒有那種外表看似完好無損內臟卻已經粉碎的效果;所以只有內勁才會讓你有驚心動魄、不寒而慄的感覺。
  • 這個「功」到底指的是什麼?
    其實在中國武術中人們所注重的東西用五個字就可概括,它們就是:「力、功、勁、炁(讀:氣)、意」。中國的文字是象形文字,是經過無數人的社會實踐而提煉出來的,本身就直指本源。只要充分理解這些字的含義,就可為武術訓練提供一條清晰的途徑。在工作勞動中以及武術打鬥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力」字,離開了力那就什麼都不用談了,五個字中就有三個字帶有力字,這三個字就是「力、功、勁」。
  • 【理論】練拳筆記:各種勁解\不懂勁白費功\八字秘訣
    動時襠須開,停勢襠須合,襠開時兩膝向相反方向前挺,停勢襠合時兩膝向內裹合,頂勁領好,腰勁塌下,襠勁合得住,胯根撐開撐賀,脊柱節節松沉虛對準,隨著呼氣重心下降,臀部之力貫到足根。手臀之勁前雲,命門後撐,退勁植地生根,腰襠勁向前上方暗運。(四)用意打拳,妙中有玄。不論打拳或是與人交手,首選必須全神貫注,聚精會神,不能走私,心不在焉。再就是意識必須在動作之先,達到意到氣到力到。
  • 顧汝章鐵掌功--功法結構體系
    以至武林中一直流傳著「顧汝章鐵砂掌」, 宗師武林中也有著「鐵掌顧汝章」美譽,顧汝章鐵砂掌也叫顧汝章鐵掌功。顧汝章鐵砂掌以獨特的練習方法,注重科學內練,通過內外兼修,配合獨有的練功藥輔助保護,功成之後手掌與常人幾乎一樣,手掌無老繭,皮膚細膩光滑。在鐵砂掌中獨樹一幟,經常被其他門派採納練習運用。從而出現一直被模仿,從沒被超越。
  • 勢勢不離「對稱勁」才是太極拳
    一個練太極拳的人就應該把自己練成一個球體,以丹田為球心,形成膨脹力,這個膨脹力的兩端是對拉著的或是對吸著的對稱的力,這就是「對稱勁」。「動則生陽,靜則生陰,一動一靜互為其根」。這裡明確指出太極拳的每招每式無不存在陰陽,無不存在「互為其根」的「對稱勁」,此即太極拳之本然。「對稱勁」是太極拳運動的內在要求。例如開與合,它們是方向相反的兩種對稱的力。
  • 太極拳的十九種勁別
    而真正的傳統拳術雖名上說力,實際都在巧勁上下功夫,以達到又靈又快、不見其形、手到勁發、快如閃電、一發便收的境界和目標。太極拳則把這種「勁」發揮到了極致,全以松透為本,以巧為勁,不用拙力,形成了多種奧妙無比的勁道。所以,練習太極拳必須從勁著手,不知用勁,即不明運氣之功,不知太極拳真意。下面談談太極拳的19種勁別。
  • 簡單實用的扣腕功,練力法——程元江
    特別是對下肢活動不方便而又喜好武術真功的武友更是一實實在在的強健之功。用具與練法:瓷碗一個,用粘土燒製成的瓷碗,民間使用的大『海』碗,不用小的瓷碗。備一米高左右的方桌一個,要整體結實,桌面平整。先將瓷碗反扣在桌子平面上,習練者面對桌子以馬步樁式站好,身體中正,舌抵上顎,口微閉,提肛,呼吸自然,眼看瓷碗。練習者也可以坐式習練,如在北方,可在火炕上,放一低桌於床上,將瓷碗放於上面3練。
  • 神速鷹爪功
    百日速成大力鷹爪功乃源於少林嫡派真傳,而較之更為完整,內外兼修,乃為鷹爪門鷹爪神功速成修練之上乘之法。所練鷹爪部位,除卻指腹,兼及指鋒(尖),其鷹爪指力練及撐、 縮、提、擰四勁及內家鷹爪陰、柔、寸、脆混元指力,非僅 抓、提二勁。與世俗之低級練法截然不同,以鷹爪點石、提壇、混元指三法行功,秘法修練,每日僅30分鐘,雖只習百日,功等二載。
  • 太極拳中「勁」與「力」有沒有區別?增長「內勁」有什麼辦法?
    力與勁有沒有區別,歷來是拳家長期爭論的問題之一。太極拳主張「用意不用力」,但又主張運勁,使初學的人頗難理解。其實,勁與力大體是一致的,動作的完成沒有肌肉的收縮力是不行的,甚至姿勢的維持沒有肌肉的支撐力也是不可能的。
  • 練功就要練真功,真練功!
    練功就要練真功。練功就要真練功。一個你得愛,不愛的三天熱情,很快就松套了。一個是得練進去,成為生活的一部分,樂在其中。
  • 練拳重點開發部位,「太極三功」,仔細閱讀一下
    功有二充,空間充裕,內壓充足。圓勝癟,掤圓生變化。練出三維勁,才混不著力。靜態不是沉寂,而是醞釀。剎那爆發,發完就松,瞬起瞬落。出腿走胯,骨盆同步擠過去。手臂擠勁,雙臂抱合,掌心相對,勢如按球。襠胯擠勁,順下去,體會自重頂髖。股溝來回抽動,內腔不停圈,推手就是這個,走化圓活。修化勁,必有三消。肋圓消力,虛胸消力,胯弧消力,才能混不著力。支撐八面,張力不過分,撐勁含留,講究掤松。
  • 形意勁是軟著去硬著使,松著去緊著使
    形意拳大師李仲軒老先生常講:勁要往骨頭裡練,只有從骨頭裡發出的勁才是形意拳的真功。我理解這也是在闡述形意拳的蓄勁和放勁,也是李仲軒老先生的畢生心得。難怪形意拳大師尚雲祥老前輩與人交手時兩臂如同鐵棍一樣,觸人即飛。
  • 自貢下真功、使真勁、出真招、用真心
    按照省市總體安排部署,自貢市交通運輸局會同人社、衛健等有關部門下真功、使真勁、出真招、用真心,「四真發力」紮實推進農民工返崗「春風行動」。統籌謀劃下真功,靶向發力推進「春風行動」安排部署早。自貢市交通運輸局及時了解省交通運輸廳相關工作動態,1月30日制發《關於開展道路客運「春風行動」有關事項的通知》,在全市交通運輸系統預先發出行動號令,預先作出工作安排。
  • 由著熟漸悟懂勁,由懂勁階及神明
    王宗嶽在《太極拳論》中說:「由著熟漸悟懂勁,由懂勁階及神明」;吳圖南老先生強調練習太極拳要遵循「著功、勁功、氣功」
  • 太極拳八種「勁」的概論
    首先要說明的是勁和力的區別。總所周知,太極拳一貫強調的是所謂「用意不用力」,然而這句話往往成為備受爭議的一句口訣。這裡的勁並非廣義泛指的勁,而是在太極拳這個範疇當中,專門指代的勁。勁和力是有區別的。首先從字面意義上來說,勁字一邊是力,這說明勁的本質也是力,然而另一邊是一個巠字邊,這個字也往往做徑來解釋,再引申一下,就是方向。因此所謂勁,也可以簡單理解為,帶有方向性的力。簡單的例子,比如拔河比賽,或者在推東西,搬運等等時候,大家一般會喊「用力!使勁!」這個使勁,就是帶有方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