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EDA,到底能不能打破海外三巨頭壟斷?|鈦媒體深度

2021-01-09 新浪財經

來源:鈦媒體APP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電子設計自動化(以下簡稱EDA)軟體工具行業,正成為中國尋求解決晶片產業鏈短板問題的重要突圍領域。

這個行業全球市場規模不足百億美元,淨利潤率低於15%,卻能動5000億美元半導體產業鏈,被中國的先行者們視為一個重大機遇。

2020年3月,EDA巨頭Synopsys(新思科技)中國區擔任副總經理的王禮賓,在EDA行業工作20年後決定辭職,創立國產EDA公司「芯華章」,擔任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兼CEO。

他告訴鈦媒體App,從Synopsys離職創業有兩個原因:

一是看到國家大力支持EDA行業的「國產替代」,他對EDA技術未來前景十分看好;

另外一個原因則是,他認為有過去20年的產業上下遊經驗和市場關係,對客戶的想法、需求有所了解,這些契機都能幫助芯華章實現商業化。

與王禮賓有相似創業經歷的還有概倫電子董事長劉志宏,芯禾科技聯合創始人代文亮,以及博達微創始人兼CEO李嚴峰,三人都曾在EDA三巨頭之一的Cadence(楷登電子)擔任過重要職位,而後辭職創立國產EDA公司。

去年10月16日,在獲得政府引導資金支持後,王禮賓創立的「芯華章」宣布獲億元Pre-A輪融資;11月9日芯華章再完成近億元Pre-A+輪融資;12月9日完成超2億元的A輪融資,間隔均不足一個月。三輪共引入雲暉、真格、高榕、高瓴、五源資本(原晨興資本)、中芯聚源、松禾等多個知名基金。

除芯華章外,很多國產EDA公司今年都已「扎堆」籌集到了資金。2020年4月,概倫電子宣布已完成數億元人民幣的A輪融資;9月,國微集團旗下的「國微思爾芯」宣布完成數億元融資,投方包括國際大基金下設的芯鑫融資租賃、上海半導體裝備材料產業投資基金等政府投資機構。

資本升溫並非偶然。

時間回溯到2019年5月,美國商務部稱全面限制華為採購美國軟體和技術生產的半導體零部件。受此影響,EDA三巨頭與華為的合作先後終止。

海外EDA三巨頭指的是Synopsys、Cadence、Mentor(西門子旗下)三家美國公司,他們佔據全球超64%的EDA市場份額。

EDA工具是晶片IC設計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件,也是集成電路設計最上遊、壁壘最高的部分。涵蓋了集成電路設計、布線、驗證和仿真等所有流程。利用其可連接成極其複雜的電路圖,從而製造出強大的CPU、GPU晶片。

在AI、邊緣計算等複雜技術不斷演進的背景下,百億規模的EDA行業正成為撬動5000億美元半導體產業鏈的重要「基石」,EDA也被行業內稱為「晶片之母」。

因此,華為與三巨頭終止合作意味著,晶片將沒有與之匹配的先進位程國產EDA軟體工具,海思則就造不出下一代「麒麟芯」。東興證券在報告中形容EDA是「美國限制華為的封喉之劍」,凸顯了該技術的重要性。

在中國晶片製造生態急需「補課」的大背景下,一場充滿機遇與冒險的遊戲已悄然開始。

國產EDA行業現狀:技術發展緩慢、人才緊缺、無法形成全鏈條

公開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EDA市場規模約為5.4億,僅佔全球規模102.5億美元的5.3%。

作為全球最大的電子元件產銷市場,EDA三巨頭的產品在國內佔了85%以上的市場份額(實際接近90%),國產EDA軟體產銷佔比僅不足10%。

目前國內EDA軟體公司主要有華大九天、國微集團、芯華章、博達微電子、芯禾科技、概倫電子等,數量和規模都十分稀少。

由鈦媒體App編輯統計並制表

背後的原因,主要是EDA行業的技術門檻高,成本彈性大,產業高度集中,導致國產技術發展緩慢,人才緊缺,無法形成全鏈條EDA工具,從而形成如今中國IC設計行業越來越離不開EDA三巨頭的尷尬局面。

事實上,從EDA行業發展來看,中國也曾經歷過鼎盛時期。

冷戰期間,中國EDA軟體技術被「巴統」禁運的壓力下,1986年成功研製出中國首個自有的集成電路計算機輔助設計工具——「熊貓系統」(熊貓IC CAD系統),並在1993年全面問世。

這標誌著中國在研製EDA系統方面實現「零」的突破,打破了外國對中國的EDA工具封鎖,並為中國集成電路設計行業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熊貓系統一經發布,便在市場中引起較大反響。由於價格僅為同類產品的1/10,導致美國晶片廠商也一度選擇「熊貓系統」。

不過,隨著「巴統」解散、禁運解除,1995年,海外EDA三巨頭大舉進入中國市場,便以技術成熟、價格便宜、免費贈送、多方合作等策略,快速收割市場份額。加上中國開始積極推動WTO全球化,「造不如買」的策略使得國產EDA陷入了長達十三年的沉寂。

儘管國家2008年啟動「核高基」重大專項計劃,華大九天、芯願景等第一批國產EDA企業相繼成立並被重點扶持。但EDA是一個投入周期長、利潤率低的高技術型產業,中國缺乏長期資金、人才和產業鏈支持,國產EDA發展依舊步履艱難。

舉個例子,過去十年間,華大九天在研發投入方面所投資金只有不足5億元人民幣。而海外EDA三巨頭則高歌猛進,僅2018年Synopsys研發投入高達10.8億美元,Cadence約為8.7億美元,兩家累計所投研發資金超127億元人民幣,差距十分懸殊。

收購層面,在數字EDA領域三巨頭收購上百家公司,獲得了SoC設計主流程的數百個EDA工具。

而在中國,由於EDA產業起步晚,「造不如買」理念中錯失了在激烈競爭中以戰養戰的機會。儘管在模擬IC方面已經有了一定發展,但在數字EDA方面卻幾乎為零。

目前,國內的EDA工具很分散,提供不了全套的工具鏈,而國際EDA公司提供給晶片企業的一般都是全套工具。

關注半導體行業部分投資人對鈦媒體App表示,雖然EDA國產替代這個理想很豐滿,但現實很骨感。在下遊晶片製造環節中,先進位程工藝依然是市場和客戶關心的主旋律。因此,EDA工具將依然是自給自足、與三巨頭點工具混搭的局面。

接受鈦媒體App採訪的晶片下遊廠商負責人稱,未來十年內三巨頭的EDA工具依然將佔據市場主流,國內EDA技術將無法跟上「替代」。

事實上,由於目前國產EDA相比美國EDA整體仍有較大差距,加上新EDA、新IP、新工藝及PDK,互相促進、互為一體,原來的客戶很難輕易更換EDA軟體。

因此,很多企業家所幻想的國產EDA未來,變成了「泡沫賭注」。

也有業內人士直言,在國際形式波譎雲詭、變化莫測下,部分國產EDA企業渾水摸魚,存在一定的市場泡沫。

2020年5月19日,上交所受理了芯願景(公司全稱為北京芯願景軟體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的科創板上市申請,這標誌著國產EDA企業打響了衝鋒科創板第一槍。

不過歷時227天後,去年12月31日,芯願景科創板IPO終止審核,背後原因或與其拖欠的557萬發票還未完全歸還有關。此外,該公司核心技術存在爭議,退出參股公司投資後仍參與股東大會的行為,或涉嫌信披違規等問題,都影響了該公司上市進程。

芯願景董事長丁柯博士對鈦媒體獨家回應稱,在本次終止審核之後,該公司暫時沒有計劃再重啟科創板上市。

「在EDA行業最為核心的就是智慧財產權,但國內EDA公司都不太注意。如果不注意就會踩坑,在這種情況下,很多公司都會和三巨頭來合作,那麼,純國產EDA就無從談起。」上述業內人士對鈦媒體App表示。

此外,在人才方面,中國與三巨頭差距懸殊。

公開資料顯示,中國約有1500名EDA軟體開發工程師,其中約有1200人在國際EDA公司的中國研發中心工作,真正為本土EDA做研發的人員只有300人左右。相比之下,Synopsys公司一家就有7000多名研發人員,其中有5000多人從事EDA的研發,行業核心人才大都在三巨頭處工作。

國微集團聯席董事長兼總裁帥紅宇指出,中國高校至今幾乎沒有EDA相關培養方向及開設EDA相關課程,而且2010年後國內幾乎完全沒有相關領域的論文發表,集成電路行業對口專業學生畢業後進入相關行業的僅佔1/3,對EDA有了解和興趣者更是寥寥。

他強調,中國EDA人才緊缺背後主要原因是集成電路的「產學研」策略沒跟上,這是行業亟待解決的核心問題。

國產EDA的未來機遇:8寸市場需求、國產替代下的彎道超車機會、新思的支持

「儘管EDA市場份額由三巨頭佔領,但國產EDA必須要有,而且會有所發展。」有多位行業分析師告訴鈦媒體App。

事實上,方正證券發布研報指出,儘管在模擬/數模混合/數字晶片EDA領域,以及全流程設計平臺上,EDA工具都被國際企業所壟斷,但國產EDA機會更多在以點工具為突破口,由點及面逐步發展。

在MEMS(8寸)晶圓短缺、需求旺盛已成行業共識的情況下,國產EDA正面臨著新的機遇。

上海國微思爾芯副總裁Ying(陳英仁)告訴鈦媒體App,目前汽車電子、FPGA、驅動晶片、指紋辨識、電源管理、MOSFET、微控制器(MCU)等領域的非先進(中低端)晶片需求強勁,下遊8寸晶圓製造技術已十分成熟,已呈現市場供不應求的局面。因此,這塊市場潛力巨大,是國產EDA工具核心發力點。

「隨著AI、5G、工業網際網路、汽車電子、區塊鏈等領域的興旺,提出了很多特色鮮明的、尚未被EDA工具滿足的IC設計需求,這恰是國內EDA工具廠商的新機會。」

思爾芯是原型驗證及仿真系統領域的本土EDA公司,在2018年10月被國微集團所收購,並將「思爾芯」更名為「國微思爾芯」。

陳英仁強調,儘管在先進位程IC設計方面,依舊是EDA三巨頭做主導,但國產EDA勢在必行。尤其在40nm、28nm製程工藝上,中國企業也已經或將很快掌握。「思爾芯在做的功能驗證是屬於前端,相對的與製程工藝獨立。尤其在快速原型驗證,思爾芯有著17年的積累,媲美EDA三巨頭。」

這同樣也是國產替代下,中國企業尋求的彎道超車機會。

王禮賓對鈦媒體App表示,目前在人工智慧、雲技術上,國產EDA可以站在當今科技發展的高技術起點上,對EDA軟硬體框架和算法做創新、融合、重構。他認為,三巨頭壟斷下很難長期創新,而國產EDA企業處於「輕裝上陣」狀態,超越世界巨頭是「完全有可能的」。

為了應對國際形勢以及EDA巨頭的挑戰,國內企業也不斷動作頻頻。

2019年,全球電子設計領域最具有影響力的DAC大會上,華大九天、廣立微、概倫電子、芯禾科技四家中國EDA廠商聯袂出場,推出多個EDA產品,向世界展示了EDA領域的中國力量。

同年底,概倫電子則收購博達微,進一步整合優勢資源。而藍海微力求尋找小眾客戶群體,避開紅海,尋找藍海。

此外,巨頭們還在加大對中國的布局,不斷推進本土化、「產學研」支持,通過支持國產EDA,形成更多考量。

1994年,Synopsys在人民大會堂向清華大學捐贈了20套Design Compiler軟體,總價值約500萬美元。隨後該公司和清華成立了「清華大學——新思科技高層次電子設計中心」,開始推動中國EDA人才的培養。

2018年和2019年,Synopsys分別成立了芯思原和全芯智造兩家合資公司,前者意在加強晶片IP領域的本土合作,助力本土晶圓廠和設計企業實現自主研發,掌握核心技術;後者旨在加強制造類EDA領域的本土合作,帶動國內技術能力。

Synopsys全球資深副總裁兼中國董事長葛群告訴鈦媒體,無論是人才培養、技術支持還是資本合作,新思所做的這些努力都是為了解決中國晶片產業的痛點。這一點,新思和其他國內EDA公司的初心一致。

葛群強調,在中國數字社會轉型之際,新思以面向未來的新一代EDA根技術賦能更多科技應用的落地,推動整個晶片產業的可持續發展。「EDA行業需要打通內外循環,整個產業鏈相互促進,協同發展,形成完整的生態系統,會有更好的發展空間。」

從目前來看,這場EDA「國產替代」之戰似乎會一直持續下去。

(本文首發鈦媒體App,作者 | 林志佳,編輯|蔥蔥)

相關焦點

  • 國產系統生態聯盟成立:打破微軟壟斷
    如果說國產品牌在市場份額的勝利是開啟了國產科技的第一步,那麼如何打破這種壟斷則是國產科技最關鍵的一步。 Deepin是中國第一個具備國際影響力的Linux發行版本,截止至2019年7月25日,深度作業系統支持33種語言,用戶遍布除了南極洲的其它六大洲。
  • 芯華章獲超2億元A輪融資,布局研發更智能化的EDA 2.0
    來源:鈦媒體APP(圖片來源:Pixabay)鈦媒體12月9日消息,EDA(電子設計自動化)智能軟體和驗證系統企業芯華章今日宣布完成超2億元A輪融資,由高榕資本領投,五源資本(原晨興資本)和上海妤涵參投,公司現有股東繼續在本輪跟投。
  • 國產航發新突破!CJ1000鈦合金葉片通過測試,C919打破美歐壟斷
    航發一直是國產大飛機的關鍵,如今我國在這一領域又取得了重大突破。中科院金屬研究所研製的鈦鋁合金髮動機葉片已通過考核,達到理想效果,接下來將裝配到專為C919國產大飛機研製的長江1000發動機上。C919目前已經獲得將近1000架國際訂單,未來量產C919將進軍國際市場,打破波音和歐洲空客的壟斷局面。
  • 打破美歐壟斷,中國伽馬刀實現100%國產化!國產替代潮來了?
    來源:金十數據打破美歐壟斷,中國又一領域實現100%國產化!要知道,2010年中核集團已經實現工業鈷-60放射源國產化,打破國外長期壟斷,其技術指標和質量水平達到國外同類產品先進水平。在這樣的基礎之上,中核集團秦山核電於2019年4月第一批國產醫用鈷-60原料的自主生產,打破我國醫用鈷-60放射源"缺芯少源"的局面。
  • 國產EDA現狀及發展之路
    1994年國際上取消EDA對中國的禁運,國內重心在快速發展集成電路產業,卻無暇補上設計軟體短板,導致對海外EDA的依賴一直延續到了現在。全球EDA軟體供應商主要是國際三巨頭Synopsys、Cadence 和Mentor,三大EDA企業佔全球市場的份額近70%。而在中國市場,三巨頭佔有95%的份額。中美貿易戰拉開大幕,EDA禁運首當其衝,成為卡脖子工程。
  • 國產EDA軟體新突破!華大九天正式宣布,打破國外技術壟斷
    據悉,在IC設計的高端軟體上,幾乎已經被Cadence、Synopsys、Mentor三家美國公司壟斷。更重要的是,這三家EDA軟體公司在中國EDA軟體市場的份額達到了驚人的95%,就華為來說,此前在設計晶片時就是使用這三家公司的軟體。
  • 國微帥紅宇:國產EDA現狀及發展之路
    而在中國市場,三巨頭佔有95%的份額。中美貿易戰拉開大幕,EDA禁運首當其衝,成為卡脖子工程。   帥紅宇指出,EDA行業有四個特點,一是市場高度壟斷,市場營收集中在美國三大EDA公司;二是技術壁壘高,人才奇缺,專利護城河深,全球從業人員2.5萬人,國內
  • 打破微軟壟斷!繼華為「鴻蒙」之後!又一款國產系統也開始內測
    一直以來,美國科技都以強大著稱,不少科技企業在相關領域內更是處於壟斷地位。無獨有偶,微軟在PC市場的壟斷地位毋庸置疑,所佔市場份額達到90%以上。在最近十幾年發展時間裡,在電腦作業系統領域,一直都是Windows一家獨大。
  • 美網蒂姆首奪大滿貫 打破三巨頭連續13次對冠軍的壟斷
    美網蒂姆首奪大滿貫 打破三巨頭連續13次對冠軍的壟斷北京時間9月14日,2020年美國網球公開賽進入最後一日的爭奪,在男單決賽中,2號種子蒂姆在決勝盤3-5落後的情況下,最終2-6/4-6/6-4/6-3/7-6(6)險勝茲維列夫,奪得男子90後單打大滿貫第一冠,創造歷史。
  • 國產渦扇發動機葉片技術打破國際壟斷,差距正在縮小
    而渦輪葉片屬於熱端部件,工作環境非常惡劣,目前主流的還是高溫合金材料,比如鎳基合金,鈦合金,鈦鋁合金等。陶瓷基複合材料在渦輪葉片的使用上還處於研發階段。2021年1月2日,央視新聞報導了中國航發渦扇葉片的研發進度,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鈦合金項目團隊,用10年的時間,經過無數次的實驗,研製成功了鈦鋁合金葉片,取代了目前主流的鎳基高溫合金,這種渦輪葉片採用鈦鋁合金材料,將用於國產大飛機C919的長江發動機上,這種新型的渦輪葉片將實現發動機的渦輪盤和渦輪葉片大幅度減重,大大提高發動機的效率。目前新型渦輪葉片已經裝機考核。
  • 打破三巨頭壟斷格局,蒂姆成為2020年網壇最大驚喜
    三巨頭對男子網壇的統治,已經長達數年。尤其在大滿貫比賽中,自2014年來,僅有瓦林卡、穆雷和西裡奇,這幾位三巨頭之外的球員,獲得過大滿貫。除此之外,眾多躍躍欲試的90後乃至95後球員,均未能取得突破。然而,這種格局在更加特殊的2020年,終於被蒂姆打破。蒂姆出生於1993年,2011年轉入職業網壇,2016年首進法網四強,世界單打排名也順勢殺入到世界前十。此外,蒂姆還是90後球員中少有的幾個,在不同場地均戰勝過三巨頭的球員之一。
  • 打破三巨頭壟斷格局,蒂姆成為2020年網壇最大驚喜
    三巨頭對男子網壇的統治,已經長達數年。不過,從前三次大滿貫決賽失利的過程來看,擊敗他的恰好是納達爾和德約科維奇,這兩位三巨頭中的球員。8月,美網正式開賽,此前僅一次殺入到八強的蒂姆,意外地奪冠,在獲得職業生涯首座大滿貫的同時,還成為第一個衝破三巨頭的壟斷的
  • 國產屏幕揚眉吐氣,打破壟斷趕超日韓,給國產晶片樹立榜樣
    在美國的「推動」下,國產晶片的自主研發進入新階段。雖說半導體技術難關多、攻克難度大,但當年在核心技術上同樣一無所有的國產屏幕,如今都實現了自主研發,筆者相信國產晶片終將走向成功。說到國產屏幕,筆者不得不提及目前我國在顯示屏上取得的成績。
  • 12年攢下190件專利,造出晶片生產的關鍵材料,打破海外的壟斷
    時至今日,在光刻機、高端光刻膠等集成電路產業的核心技術上,我國仍高度依賴海外企業。不過,經過多年來的追趕,國內半導體產業在部分領域也已經有所成就。例如在CMP拋光液和光刻膠去除劑方面,國內企業成功打破海外壟斷,該企業正是安集科技。
  • 打破美日韓壟斷?國產存儲晶片取得新突破,官方聲明暗藏玄機
    中國是世界第一大晶片進口國,2018年、2019年、2020年連續三年的晶片進口金額都超過了3000億美元,是中國第一大宗進口商品,比石油還緊缺,而我國的國產晶片自給率僅有12%,88%的市場需求都要從國外進口。因此某種程度上來說,中國市場養育了海外的晶片巨頭,讓它們賺得盆滿缽滿。
  • 一臺設備賣6000萬,國產光刻機巨頭打破ASML壟斷,卻很低調
    但是截至到現在,全球能生產出光刻機的廠商也只有寥寥幾個,其中比較知名的有荷蘭的ASML、日本的尼康和佳能以及國內的上海微電子。在這四家公司中,後三者只能製造出中低端的光刻機,而ASML則是高端光刻機市場中唯一的霸主。也就是說,放眼全世界,只有ASML掌握了高端光刻機的製造技術,所以它才能在半導體行業享有領先的地位。
  • 打破ASML光刻機壟斷是誤讀:到底什麼水平?
    其實目前我們也正在布局高端光刻機技術研發,尤其是中科院直接宣布:「布局光刻機,把光刻機,晶片等技術列為科研清單;」 對此很多網友們也非常期待,而在前一段時間,中科院更是直接在其官網刊登了一篇《5nm光刻技術獲突破》的論文,對此也引發了很多網友們的高度關注,甚至不少媒體都在直接認為國產光刻機已經突破5nm工藝節點,直接打破ASML 5nm光刻機壟斷等等,但我們是否真的可以生產出「國產5nm
  • 蒂姆打破三巨頭對世界前三近一年的壟斷
    在北京時間3月2日發布的最新一期ATP單打世界排名中,26歲的奧地利球員蒂姆上升一位來到第三,達到了個人職業生涯的新高,也由此打破了自2019年5月6日以來,「三巨頭」德約科維奇、納達爾和費德勒對前三的壟斷。
  • 中國晶片巨頭助攻華為,打破海外的壟斷
    中國晶片巨頭助攻華為,打破海外的壟斷我們現在生活的21世紀時代是一個被科技包圍的幸福的時代,因為有各種各樣高科技電子產品還有發達的網絡出現,讓我們的生活變得非常快捷,尤其是手機這個電子產品更是在我們生活中佔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可以這樣說我們的生活已經離不開手機了,因為有了手機我們不用出家門便可以了解到外面的信息,購買到外面的東西,而且手機也給我們的日常生活增添了很多樂趣
  • 國產快閃記憶體的崛起,獲得華為的青睞,打破日美壟斷躍居全球第七
    近年來,國內晶片產業的「去美化」如火如荼,雖說目前依舊需要依賴進口,但在個別細分領域,國產晶片已經成功崛起,例如快閃記憶體。 放眼全球快閃記憶體晶片市場,一直以來由日美韓三國掌握著前六大快閃記憶體原廠,例如三星、SK海力士等都是能夠壟斷全球的快閃記憶體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