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樂隊》評分兩極分化,樂隊綜藝如何突圍?

2020-12-26 音樂先聲

作者|貳叄叄 編輯 | 範志輝

3月14日,由芒果TV、遠景影視聯合出品的樂隊真人秀《我們的樂隊》首期在芒果TV、江蘇衛視聯合播出,謝霆鋒、王俊凱、蕭敬騰以樂隊總裁身份參與其中,繼去年的樂隊綜藝風潮後再次進軍。

次日,《我們的樂隊》評分人數超過五萬,當天下午豆瓣評分上升到7.3分,且評分出現了明顯的兩極分化,也就是一星和五星居多,2-4星很少,呈現了明顯的C型,即粉絲和路人的評價趨向兩極化。

但在第二期節目播出後,評分有所回落,截止3月24日,打分人數接近10萬,評分為6.4分,獲贊最高短評寫道"在玩尬這塊兒,還得看我們中國綜藝"。而參考雲合數據,節目上周的正片有效播放市場佔有率為7.39%,排在《王牌對王牌第5季》《青春有你第2季》後。

當然,作為樂隊類綜藝中的後來者,《我們的樂隊》到底表現如何?

《我們的樂隊》到底如何?

眾所周知,由於疫情原因,國內的綜藝節目錄製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據了解,《我們的樂隊》從去年九月開始錄製,直到今年2月底,節目組官方微博才開始更新為節目預熱。時隔將近半年,從定檔到正式上線,僅8天時間。

從節目模式來看,《我們的樂隊》借鑑了韓國樂隊綜藝《Super Band(超級樂隊)》的邏輯,即由個人樂手相互組隊、進行比賽,再經歷拆分重組,以偶像養成的方式打造樂隊。與《超級樂隊》不同的是,《我們的樂隊》在節目正式開始前就確定了樂隊核心成員"ACE"的15名候選人,依次表演後從中選出10名ACE,每位候選人只有同時得到三位合伙人的推薦才算順利通過。

在節目的解釋中,"ACE"代表了每支樂隊的發起者,是每支樂隊的核心,在10名ACE以競演方式各自選擇合作夥伴、組隊成功後,10支樂隊進行強強對決,最終產生出一支最有力量的新生代樂隊。如果樂隊默契不足或者公演表現不佳,則將面臨解散重組,ACE也會替換重選。

可以看到,《我們的樂隊》中ACE的概念和《超級樂隊》中提到的"frontman"相近,但後者是由導師將所有選手都觀看過一遍表演後確定,交代了前因。在後續節目中,"frontman"作為領隊,和樂隊成員之間彼此也表現得惺惺相惜。

但是在《我們的樂隊》的賽制中,放大了"ACE"概念和比重,過於強調"樂隊核心",有些破壞了樂隊整體的平衡感。先導片中,就有選手反對這個概念說"我覺得樂隊每個人都是核心"。另一方面,《我們的樂隊》中的樂隊成員在後續的賽制中可以搶奪"ACE"的位置,強化了樂隊成員之間的競爭關係。

除此之外,由於節目時長的限制,節目組為了能夠在一期節目內呈現更多的內容,導致選手的演出內容被大幅壓縮,而選手與選手之間的互動也幾乎是"一剪梅",很多選手在節目中的話語缺乏前因後果的邏輯關係。例如,首位"ACE"CORSAK在選人環節就稱呼臺下樂手為"阿榮"、"阿銳",在後續選人中又出現了"小倪"這樣的親暱稱呼,但是幾位選手之間的人物關係和在節目中產生的變化,並未進行闡述。

除此之外,"ACE"和樂手之間的相互選擇環節在正片中也未得到充分呈現,導致"ACE"和樂手之間的選擇缺乏連貫的故事邏輯,讓觀眾難以理解雙方的動機。在互選環節中,由於大量選手的選擇片段被快剪或者乾脆沒有,但是在後續的節目中又會突然出現某個人的採訪,讓人摸不清頭腦。這種碎片化的剪輯方式造成了觀眾難以對某一位選手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時也會對前後不一的人物關係產生疑問。

在剪輯素材的選擇中,大多數選手的言辭要麼像是精心準備的"臺詞",要麼發言過於浮於表面。例如,大量選手的採訪素材都圍繞著樂隊成員"長得帥"、"好看"等與音樂和樂隊無關的內容,也讓網友紛紛吐槽"為了錄節目臨時湊在了一起,根本不是樂隊"。

甚至,連連參賽選手也在微博上吐槽節目組的剪輯。

此外,為了傳播樂隊文化、科普演奏技巧,與《一起樂隊吧》類似,節目組在屏幕上加入了各種花字來介紹選手正在展示的技巧,但普通觀眾來說,屏幕上快速閃過的諸如"雙音演奏""打擊墊演奏""三度模進""黑嗓唱法""掃弦重音移位"等一大堆專業名詞依然是雲裡霧裡,在 樂手演奏完成後也並未進行闡述,導致接受有些困難。

在節目賽制、剪輯方式都不如人意的情況下,播出後的反饋也大多給在了及格線以下。例如樂評人丁太升就在豆瓣評分給出了兩顆星,並在微博中評價道"感覺跟《一起樂隊吧》沒什麼區別,雷聲大雨點小"。音樂博主"毒蘑菇音樂現場"評價道"參賽樂手們雖然厲害,但是表演的質量大多都沒有達到期待的高度"。而從彈幕來看,大多數都是為了王俊凱而來,對於節目、選手的關注並不多。

在音樂先聲看來,《我們的樂隊》節目原本的立意是為了選拔優秀的樂手,以養成的方式去"組樂隊"、傳播樂隊文化,但是在混亂的剪輯邏輯下,整個節目和以往的選秀節目相差不大,強調了選拔和競爭,將原本應是核心的"組樂隊"放在了次要的位置,本末倒置,造成了節目立意與內容呈現相悖的觀感。

截止目前,《我們的樂隊》僅播出兩期,雖然前兩期的表現確實有些乏味,但後續組隊PK的環節是整個節目的重頭戲,節目能否低開高走,值得繼續觀察。

以"人"為本,高品質音樂內容是核心

回望2019年,影視行業在寒冬下回歸理性,綜藝製作迎來了"減量提質"的時刻。根據《2019騰訊娛樂白皮書》,過去一年播出的綜藝總量為184部,較去年下滑15.2%。音樂綜藝更是一片紅海,賽制難以創新、導師、選手交叉重複率高……

2017年《中國有嘻哈》這一爆款的誕生,瞬間將各大平臺的目光放在了垂直細分文化上,而 "樂隊"作為一塊尚未被開發的藍海,其商業價值也在去年得到了印證。

去年4月,韓國的音樂綜藝《超級樂隊》逐漸在國內口碑發酵,在B站熱度最高的播放合輯擁有200多萬的播放量,近20萬的彈幕數量。對於一個僅靠字幕組翻譯、網友搬運的韓國音樂節目來說,已經具備很高的熱度。而從評分上,《超級樂隊》的豆瓣更是在《我們的樂隊》播出後上漲到了9.7分。

在國內,去年米未傳媒製作、並與愛奇藝聯合出品的《樂隊的夏天》成為了國內音樂綜藝裡的一個小爆款。《樂隊的夏天》收官兩個月後,燦星製作的《一起樂隊吧》上線優酷後市場反饋並未達到預期,豆瓣評分卻僅有4.2分。去年的三檔樂隊節目,再加上今年的《我們的樂隊》,其間的得與失,或許可以給我們一些啟示。

在音樂綜藝的製作流程中,賽制被看做是一個節目的核心。但其實仔細分析,不管是《超級樂隊》還是《樂隊的夏天》,這兩檔節目的賽制並不新穎,但依然獲得了很高的評價。究其原因,在於節目組用大量高品質內容填充了略顯陳舊的賽制。《超級樂隊》的音樂質量自然不用多說,前幾期樂隊們改編的Coldplay的《Viva la vida》和《Adventure Of A Lifetime》都被評價頗高,後者更是被原作者翻牌點讚。而其舞臺製作、音樂選曲上,也都做到了音樂綜藝中的頂級標準。

有網友認為,相近模式下,韓國綜藝更好看是因為韓國選手本身就比國內的厲害,但是仔細分析,這個觀點並不是很立得住。在極大的人口優勢下,多年的音樂教育和遍布全國的各大音樂院校已經培養了不少優秀樂手,那為什麼我國樂隊類節目中優秀選手的數量仍寥寥可數呢?一是在前期甄選選手的過程中,由於導演組的音樂審美偏好和對選手性格、顏值方面的考量,不少優秀的選手成為了"漏網之魚";二是哪怕優秀的選手參與其中,但在節目中未必得到很好的呈現,導致成為遺珠;三就是有些優秀選手未必都有意願參與節目錄製。

除了選手,高品質的內容還需要軟體、硬體的配合以及前期、後期的準備。一方面,節目組的音樂素養從源頭上決定了節目的調性和方向,除了需要對不了解的文化保持敬畏,更需要時間去對音樂和樂隊進行深入了解。據了解,米未傳媒從2018年9月就已經開始籌備《樂隊的夏天》,製作公司更是請來了"輕鬆調頻"的 DJ 李源給所有導演講課,也拜訪了摩登天空、太合音樂、街聲等音樂廠牌。這些前期成本無疑給做樂隊節目設置了一定的門檻,但紮實的前期工作也為節目後期的成功打下了基礎。

另一方面,樂隊節目本身的音樂團隊也至關重要,但幕後人才的儲備不足也導致了單人高密度的工作。除了工業化的標準外,每個團隊在音樂審美都有自己的偏好和看法,而樂隊節目中音樂表現的多樣性就對音樂團隊的要求更高。很顯然,每支樂隊都是最了解自己音樂風格和音樂特點的,因此《樂隊的夏天》乾脆摒棄了音樂總監,讓樂隊們自己負責音樂品質的把控,同時規避了固定音樂團隊產生的音樂審美的同質化。

但是,目前國內的音樂綜藝節目在尊重音樂這個基礎問題上,尚且存在不少觀念上的桎梏。比如,為了符合節目時長,《一起樂隊吧》《我們的樂隊》就將大量表演內容進行快剪,一些選手的表演僅有10秒到30秒。而反觀韓國《超級樂隊》花費了大量時長來展現選手的表演,僅第一輪選拔就有兩期節目的時長,整個環節長達三個小時以上,多數選手都表演了一長一短兩首曲目,對選手個人的才藝展現更加全面。音樂內容呈現上的不同,這也影響了觀眾對於選手的記憶和音樂性的感知。

換句話說,音樂內容和節目的策劃、剪輯其實是環環相扣的。對比四檔節目,《超級樂隊》《樂隊的夏天》在策劃剪輯上也與另外兩檔節目拉開了差距。

《超級樂隊》從一開始就圍繞著"一起做音樂的人"展開,在後續的選手採訪、真人秀部分、節目旁白和字幕等更是在不斷強化這個概念,對於樂手在整個節目中與其他選手之間的情感聯繫、變化也都有完整的故事線。而《我們的樂隊》雖然在節目一開始也借鑑了《超級樂隊》對選手進行"一個人做音樂是什麼感覺"這樣的採訪,同樣引出了孤獨、寂寞等關鍵詞,但是在後期卻未能緊緊把握這個主題,漸漸跑偏到娛樂化的嬉笑裡。

《樂隊的夏天》則十分明確在剪輯中對人物故事的呈現。製作人牟頔採訪時曾說道:"這些性格鮮明的人,他們對音樂理想的堅持和熱愛,還有背後的悲歡離合,天生是綜藝節目的寶藏。"為了將真人秀做到更真實,節目組曾派出專門的人物導演跟拍樂隊的日常排練,和他們一起跑巡演。通過與樂隊一起巡演的方式建立更為親密的聯繫,成功地為《樂隊的夏天》後期的錄製和剪輯儲備了足夠的素材。

曾經屢屢開創業界頂尖收視綜的燦星因為有著太多的"成功經驗",導致《一起樂隊吧》不僅在導師、選手上延續了 "燦星式"風格,繼續程式化的人物故事和夢想撐起了真人秀部分,但觀眾對於這樣的固化模式已經疲倦。毫無疑問,節目的策劃和剪輯亟需推陳出新,借鑑他人或自己的成功經驗已經不足以保證做出吸引觀眾的好節目。

自2018年開始,國內就已經出現了樂隊形式的音樂綜藝節目,如今已是第三個年頭。但目前,國內僅有《樂隊的夏天》在眾多同類型節目中突圍,大部分音樂綜藝還未擺脫對以往模式的依賴,導致"樂隊"這一核心難以被大眾真正接受、認知,節目出圈更是無從談起。

總結

在同類競爭、蜂擁而上的大環境下,國內音樂綜藝要想做出新意並不容易。但在考慮如何商業化之前,保證節目的音樂性和可看性始終是根本。

而在這幾檔樂隊綜藝中,也暴露了很多音樂綜藝近些年來的問題。除了真人秀部分過於模式化、劇本化,導致選手的人物性格沒有得到呈現;內容呈現上,也由於對音樂的理解層次不齊導致剪輯上的不足,策劃難以陳出新;而過於依賴音樂團隊,導致音樂內容本身的品質並不穩定等。

寒冬到來,靠某個流量藝人來帶動節目話題並不能造就節目的成功,而樂隊綜藝乃至音樂綜藝要想做出新意、走出圈層,節目內容本身的打造仍然是最穩妥、最有效的選擇。

排版 | 安林

本文為音樂先聲原創稿件,轉載及商務合作,請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我們的樂隊》開播口碑兩極分化,靠王俊凱一人撐起節目熱度?
    上周六,江蘇衛視與芒果TV聯合播出的新綜藝《我們的樂隊》上線,雖然提前一周就在宣傳,但當晚和第二天的節目熱度卻並不高。周六晚間《青春有你2》《歌手·當打之年》《快樂大本營》三檔節目的話題在熱搜榜上數量佔了多數,尤其是《青春有你2》熱度超高,相比之下《我們的樂隊》就沒有引起太多關注。這檔節目由三位樂隊合伙人集結七十位全國優秀的樂手,並從中選出綜合實力較強的ACE先在合伙人和樂手面前展現自己,由三位合伙人一致通過並有樂手選擇的ACE,才有資格選人組成自己的樂隊,名額只有十個。
  • 我們的樂隊綜藝為啥做不好看?
    截至目前,據骨朵數據《我們的樂隊》三期的網絡播放量呈依次遞減趨勢,收視率方面也只有一期超過0.5%,而在口碑上《我們的樂隊》則從第一期播出後的豆瓣評分7.3下滑至如今的6.5,社交熱度方面也只有王俊凱一人的話題拉著整個綜藝走。一言以蔽之,《我們的樂隊》可能真是不太行。
  • 謝霆鋒王俊凱新綜藝《我們的樂隊》開播,看完第一期感覺如何?
    #我們的樂隊說到樂隊類型的綜藝,也不算什麼新鮮事了,畢竟去年已經看了兩檔,《樂隊的夏天》跟《一起樂隊吧》,只是這兩檔綜藝一檔很火一檔涼涼,所以《我們的樂隊》開播之前,也蠻期待它的表現會怎樣,相信不少觀眾跟我一樣都已經看完了第一期,不知道大家感覺如何?
  • 《樂隊的夏天》第一季是音樂,第二季是綜藝?
    作者 | Asteroid《樂隊的夏天》第二季開播一個多月以來,分了三個組的比賽一共播了六期節目,完了接近50%淘汰率的突圍賽,20強樂隊誕生。(圖片來源於網絡)在上個周末迎來了改編賽,20支樂隊兩兩成組PK,分高的晉級,分低的則淘汰。改編曲目有網絡神曲,也有廣場舞神曲,未播前就引發了不少質疑。
  • 《樂隊的夏天2》評分跌了不少,口碑敗在了哪些方面?
    隨後,馬東再次發現了國內綜藝市場的空白,他著手打造《樂隊的夏天》,邀請國內小眾樂隊參加節目,各個樂隊上節目時頗有「偶像包袱」,一臉的不情願,難搞,沒想到這樣一款綜藝,竟然也「爆」了。網友說,《樂隊的夏天》這款綜藝,實在是清新脫俗,不炒作,不營銷,即便是賣點情懷,觀眾也是喜聞樂見的,關鍵是歌真的好聽。
  • 《樂夏2》33支樂隊的現狀與可能性 | 綜藝觀察
    7月14日,愛奇藝官方微博發布#樂隊的夏天陣容#33支樂隊集結完畢,九宮格海報釋出,行業人士和樂迷們紛紛感嘆,「再不來,就變成樂隊的秋天了」。在2019年最燥熱的那個季節裡,《樂隊的夏天》橫空出世,以豆瓣評分8.8驚喜地成為了去年的綜藝黑馬。
  • 《樂隊的夏天2》即將開播 我喜歡的寶藏樂隊又要藏不住了嗎
    圖:《樂隊的夏天》第二季名單這次官宣的33支樂隊,看點同樣很多。既有老牌樂隊,如野孩子、達達樂隊、木馬樂隊、聲音玩具等……也有讓很多人萬分期待的島嶼心情和康姆士。作為臺灣樂隊,康姆士獨樹一幟,有人評論:他們沒有「草東」「茄子蛋」類的厭世感,也不是「落日飛車」「deca joins」的浪漫懷孕搖滾之流。他們的曲風活力充沛,有一種來自臺灣南部海岸的熱情,讓人聽了只想跳舞。上一季打死不參加綜藝的後海大鯊魚樂隊,這一季也嘗到了真香定律,終於來到了樂夏的舞臺上。
  • 從《歌手》到《我們的樂隊》,蕭敬騰對樂隊真的很執著
    《我們的樂隊》開播了,一開始只知道這檔綜藝王俊凱會參加,後來看了一下陣容,才發現真的挺強大,除了王俊凱之外,還有謝霆鋒和蕭敬騰,這兩個人也跑來玩音樂了。參加樂隊類的綜藝,自然對樂隊是抱有一定的追求的,雖然三個人都是走個人歌手路線的,但是對樂隊都有一種迷之熱情,其中最為明顯的就是蕭敬騰了,看到他出現在綜藝中,我都在感慨:蕭敬騰又去搞樂隊了。
  • 愛奇藝原創綜藝《樂隊的夏天2》收官 高燃熱度再度引領樂隊文化出圈
    (原標題:愛奇藝原創綜藝《樂隊的夏天2》收官 高燃熱度再度引領樂隊文化出圈)
  • 創意新穎元素過多的《我們的樂隊》,樂隊綜藝兼偶像養成新玩法
    隨著去年音樂類節目《樂隊的夏天》熱播,給那個炎熱的盛夏帶來了更加歡暢的爽感,也讓眾多樂隊讓歌迷熟知。《樂夏》是已經成名的樂隊之間的廝殺,今年的《我們的樂隊》則是導師化身為合伙人,謝霆鋒運營總裁,蕭敬騰技術總裁,王俊凱市場總裁。以企業化模式運作,在各位樂手中優中選優,組成樂隊來競爭最後桂冠。
  • 韓國這檔關於樂隊的綜藝,火了
    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記者 薛瑩 通訊員 施淇這個夏天,一檔《樂隊的夏天》的綜藝火了。在韓國,也有一檔音樂綜藝節目,被稱為神仙節目,引起了大家的熱議。這就是《超級樂隊Super Band》。《超級樂隊》是一檔集各類音樂項目於一體的選秀節目,賽制很簡單,就是臨時組隊,正面PK。每局一開始,選出幾名frontman,他們將從參賽選手中挑選樂隊成員,組成一支臨時樂隊,然後一起製作一首演唱曲目。五位評委投票決定哪一隊進入淘汰賽,而進入淘汰賽的樂隊成員將面臨被淘汰的危險。經過一輪輪的車輪戰,最終將產生一支超級樂隊。
  • 王俊凱、蕭敬騰、謝霆鋒《我們的樂隊》一個被隱藏起來的寶藏綜藝
    隨著人們休閒時間的增多,綜藝節目的種類也開始變得豐富起來。最近,小編在芒果tv上看電視的時候,發現了一個寶藏綜藝節目《我們的樂隊》,從這個節目的名字就能夠看出來這是一款關於音樂的綜藝節目。講的就是參加節目的樂手通過重重努力,組成合適的樂隊,最後進行巡演。
  • 《樂隊的夏天》剛火,樂隊的冬天就來了,《一起樂隊吧》輸在哪?
    自從說唱、街舞等地下文化藉助綜藝節目走紅後,樂隊這一偏小眾的音樂現象也憑藉《樂隊的夏天》,迅速進入大眾視野,一路低開高走,不僅讓老粉絲們懷舊了一波,也圈了不少年輕人的新粉。無論是充滿個性、說話耿直的樂隊們,還是點評到位、插科打諢的樂迷們,都讓觀眾感受到了他們的魅力。
  • 音樂綜藝大賞|歌手VS樂隊,你pick哪個?
    音樂綜藝層出不窮,給我們帶來的驚喜不斷,為我們帶來聽覺盛宴。音樂無邊界。他可以治癒人心,他也可以帶來熱情,他似美食一般,讓我們如痴如醉。今天讓我們一起進入音樂天堂,開始我們的狂歡。王牌對王牌2020年4月3日,第七期,打卡。
  • 《樂隊的夏天2》「撈人」忙,小眾綜藝在遊戲與規則中夾縫求生
    熱度上升,口碑下降,爭議不斷,已經成為以小眾藝術為內容的綜藝節目多季開發時普遍面臨的困境。《樂夏2》陣容依舊很強,BUT爭議不斷在第九期節目,五條人返場,第三次被淘汰後,仁科放下話筒那一刻仿佛被繳械。與此同時評論炸了,超級樂迷評分被觀眾劃重點,很多觀眾表示,撈人撈累了。
  • 期待《我們的樂隊》,期待王俊凱,《詞不達意》
    #王俊凱我們的樂隊# ,#王俊凱市場總裁#,我無法傳達我自己,從何說起,要如何翻譯我愛你,王俊凱《詞不達意》七機位,乾淨溫暖的聲音,共情力很強,期待@TFBOYS-王俊凱 新綜藝《我們的樂隊》,UP主:DemonKarry-王俊凱惡魔站。
  • 謝霆鋒、蕭敬騰、王俊凱同臺組合「我們的樂隊」
    2020年是神奇的一年,在這個特殊時期,我們雖然在家裡抗擊疫情,但是依然擋不住觀眾們對一些優秀節目的熱評。2月份上映了《朋友請聽好》,這是一部電臺類的聲音節目,剛一上映獲得了8.6的超高分。僅僅一周的時間,就上榜「一周國內口碑綜藝榜」第一,給在家的我們帶來了一絲溫暖,讓我們收聽到了來自世界中陌生人的問候。
  • 《樂隊的夏天2》後鯊讓人失望,五條人是樂隊裡小品演得最好的
    文章|影院咖啡屋《樂隊的夏天2》20強晉級賽已經完全結束,樂隊20強在激烈的突圍賽中已經產生。在這播出的兩期節目中,個人被打動的有兩個樂隊。第一個就是康姆士樂隊,他們的這一首叫《你要如何我們就如何》的音樂,旋律太好聽了。配上開場浩瀚星空的背景,瞬間讓人感覺到一種在夜空下的孤獨。戴著黃帽子的主唱永駐,聲線太好了,餘音繞梁,特別是他那一句:如果我,我是說如果我。太好聽了!瞬間路轉粉。第二個喜歡的樂隊。
  • 《樂隊的夏天2》再掀熱潮,當我們討論樂隊文化時我們在討論什麼?
    看似蓬勃發展的音樂產業背後,值得我們關注的或許除了舞臺上的驚豔演出之外,更是中國樂隊的生存狀況及獨立音樂產業的發展。出山」獻歌《黃河謠》,福祿壽三姐妹獻給外婆的歌……都是樂隊文化在這個夏天帶給我們最持久的感動。
  • 《樂隊的夏天2》強勢來襲,憑觀眾口碑逆襲的硬核綜藝,你打幾分
    噹噹噹噹,前兩天剛上線的《樂隊的夏天2》大家都有去追嗎?波波也算是半個樂迷吧。去年《樂隊的夏天》播出的時候,朋友圈裡的音樂愛好者們那叫一個瘋狂呀!愛奇藝剛上線兩天,就在貓眼綜藝熱度榜成功登頂。第二名第三名是《明日之子》和《這就是街舞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