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隊的夏天2》「撈人」忙,小眾綜藝在遊戲與規則中夾縫求生

2020-12-23 Vlinkage

這個特殊的夏天結束之前,《樂隊的夏天》第二季在反覆「打撈」五條人中熱熱鬧鬧開演,目前網絡播放指數均值為72.73,高於第一季的64.08。相比第一季以口碑帶動慢熱升溫,「樂夏2」明顯熱度更高,播出一個月,微博話題已達1173萬次。但豆瓣7.8分,並在持續下滑中,與第一季8.8分的差距越來越遠。

這是一個值得警惕的信號。熱度上升,口碑下降,爭議不斷,已經成為以小眾藝術為內容的綜藝節目多季開發時普遍面臨的困境。

《樂夏2》陣容依舊很強,BUT爭議不斷

在第九期節目,五條人返場,第三次被淘汰後,仁科放下話筒那一刻仿佛被繳械。與此同時評論炸了,超級樂迷評分被觀眾劃重點,很多觀眾表示,撈人撈累了。

回想去年夏天,《樂隊的夏天》第一季剛開播便好評如潮,如同打開了搖滾樂魔盒一般,大多數搖滾樂迷表達出「喝到嗆口但好喝老酒的舒暢」,非搖滾樂迷受眾也為節目展現出的新鮮和熱情感動,一下子點燃了夏天,也點燃了以年輕人為主要受眾的網綜節目市場。節目幕後製作者是曾經鼓搗出熱門網綜《奇葩說》的馬東和米未傳媒,他們以較強的遊戲精神,把搖滾樂隊PK賽做成了新鮮有趣的綜藝節目。

BUT,為什麼相較於第一季,第二季節目爭議增加了?是節目真的不好看了嗎?參與樂隊不夠好嗎?爭議的焦點是什麼?

從樂隊來說,第一季請來了很多優秀的老牌樂隊,果味VC,新褲子、痛仰、面孔、反光鏡、刺蝟等,除了激情四射的表演,也展現了搖滾樂隊幕後的艱辛故事、對理想的堅持。到第二季,老牌樂隊依然不少,既薈萃了野孩子、木馬、達達、水木年華、後海大鯊魚、JOYSIDE,等90、00年代「出身」的樂隊,也有妥妥的新生代。

33支樂隊,據統計共糅合了共40餘種音樂類型,如達達演唱了流行搖滾《南方》、野孩子樂隊的民謠《黃河謠》成功俘獲了搖滾樂迷的心,注重音樂的科技感合成器的大波浪、重塑雕像的權利樂隊等技術流也得到了肯定,超級斬、福祿壽、Mandarin等年輕樂隊也都展示出獨特的一面。可以說,豐富性和代表性比第一季並不弱,每一個樂隊深挖下去都是寶藏。

超級大樂迷除了有超強綜藝商的大張偉、儒雅又專業的音樂製作人張亞東,女星咖位也由歐陽娜娜升級成了周迅,加上越來越「懂」音樂的主持人馬東,戲稱為「亞洲大媽」組合的陣容並沒變弱。

第二季舞臺表現也更加華麗,可能是有錢有底氣了。在商業上,正如大張偉所說,這是個「帶貨」的節目。節目本身「帶貨生存」,給觀眾帶來搖滾樂的視聽盛宴,給搖滾音樂人展示的空間,實屬不易,觀眾大多也能夠理解。

那麼,問題到底出在哪兒呢?

用力稍顯過猛,節目控制有局限

33支樂隊中來自西安的法茲樂隊唱了一首歌叫《控制》,聽完之後瞬間被洗腦,歌詞正好來說明了問題所在:控制我控制我控制你,控制我控制我控制我自己……

在某種意義上來說,綜藝節目是個遊戲,樂夏也不例外,如何在遊戲精神和遊戲規則之間把握好尺度,控制好各方和自己,是節目組要面對的永久課題。

首先,為了獲得廣告商的關注和投入,《樂隊的夏天》第二季面臨著擴大受眾群體,走出搖滾樂的小眾圈子,獲得更多關注度的現實壓力。為了提高關注度,節目組在增加娛樂性上想了很多辦法,比如立人設和講故事。老牌樂隊在節目小片中多偏重展現往日輝煌,成員之間的衝突和友情,PK的信心等。但從彈幕和豆瓣影評看來,效果並不理想,甚至引起部分觀眾的反感,如JOYSIDE號稱搖滾之王,後海大鯊魚的搖滾女王人設,都不太討巧。

對於比較年輕的樂隊,節目組幫忙立的人設有成有敗,超級斬的二次元風比較深入人心,對有的樂隊如Rustic樂手的小片呈現,節目組負面人設意圖明顯引起不適。

相反,五條人的人設本不是節目組有意為之,仁科和阿茂自由發揮的結果,卻偏偏歪打正著,五條人成了這屆《樂夏》最受場內外觀眾喜愛的樂隊。

我們再來解讀下五條人為什麼會火。第一期節目裡五條人演唱了一首《道山靚仔》,不是節目組之前定的曲目《問題出現我再告訴大家》,造成了節目「事故」。五條人幕後採訪中解釋,他們如果跟節目組說換歌,節目組也會極力勸他們不要換。所以道上靚仔們「任性」放棄了節目組「為了他們好」幫他們做的選擇。現場美術燈光歌詞沒有跟上,五條人被淘汰,也無怨無悔。But,觀眾更喜歡這樣的五條人。

這一點表明,節目組對樂隊的預設或者說控制是有局限性的。遊戲規則需要有,但規則不是鐵板一塊。設立一個大框架,給樂隊相應的自由遊戲和表演空間也很重要。

歸根到底,故事、人設以及規則都是為內容服務的。

樂夏區別於其他綜藝節目的特別之處, 就在於將搖滾樂表演作為核心內容,以樂隊PK的形式展示出來。它不是《中國好聲音》依靠導師魅力強佔「資源」,也不是《藝術人生》講人生故事來煽情。《樂隊的夏天》應該像新褲子的那首歌名那樣《生命因你而火熱》,把搖滾樂的熱情和遊戲精神揮灑出來。達達樂隊選擇木馬樂隊PK,就是因為和能互相理解的樂隊一起玩有勁兒;野孩子不認同改編賽裡指定的音樂,演唱自己認為的國風曲《竹枝詞》,讓觀眾欣賞到好音樂的同時,其堅持做自己音樂的藝術精神也令人動容。

節目中間幾期,專業的音樂點評過少,專業樂迷有限的幾次點評又沒說到點兒上,比如說「水木年華」油膩,也被指「不夠專業」。節目組也許注意到了這一點,第九期專業點評內容有所增加,但超級樂迷的評分卻遭到了質疑。

規則並不是鐵板一塊,對節目組來說也是如此,他們給自己的規則開「外掛」。幾個超級樂迷決定誰來復活,他們手裡都攥著10分。節目組有制定規則的權利,但也必須遵守這些規則,讓樂隊和觀眾認同和信服。樂隊玩得盡興,觀眾看得開心,規則才意義,遊戲也才有意義。

這個多元的時代,信息量龐雜,眾聲喧譁,小眾節目能在話題裹挾下破圈,大眾娛樂綜藝也會在索然無味中不被買單。不僅是《樂夏》的製作者們,說唱節目的製作者,街舞節目的製作方,還有滑板節目、衝浪節目,這些小眾化的原創節目,想要在系列開發的前提下,持續滿足觀眾的需求,並在商業上獲得利益,都需要在調動選手們的藝術創造力和受眾屬性大數據中找到平衡。

不管怎樣,希望明天夏天還有「樂夏3」可以看。

相關焦點

  • 《樂隊的夏天2》:搖滾上綜藝,小眾或入流?
    和去年《樂隊的夏天》(下面簡稱「樂夏」)一樣,今年的 「樂夏」依然是飽受爭議的。圈內人愛憎分明,樂迷依然各執一詞;而參賽樂隊,有說來做遊戲的,也有去年聲稱「打死也不去」今年卻難逃「真香」定律的……圈內人愛憎分明「樂夏2」七月末首播之後,民謠歌手周雲蓬直接發微博坦言說不喜歡「樂夏」,《樂隊的夏天》會過早地消費和透支剛剛好的中國音樂市場,會讓後來的音樂人生存更艱難。
  • 《樂隊的夏天2》:不止是一場小眾音樂的勝利
    「是你們讓小眾音樂有了大的格局。」頒獎臺上汪峰話音未落,華東閉上雙眼,緩緩伸開雙臂,迎接他們的是臺下樂迷傳遞而來的獎盃。從盛夏到深秋,10月10日《樂隊的夏天2》迎來了總決賽。經過激烈的角逐,重塑雕像的權利、五條人、達達樂隊、大波浪、Joyside獲得了本季樂夏的hot 5。
  • 祈年文潭:《樂隊的夏天2》:音樂與綜藝的雙贏或兩難?
    通盤來看,音樂綜藝呈現出分眾化的趨勢,聚焦美聲和音樂劇的《聲入人心》、專注嘻哈音樂的《中國有嘻哈》等把相對受眾面較窄的音樂形式吸收打造成綜藝節目,增加了我國音樂類綜藝節目的多樣性,也推動了這些分眾音樂領域的行業發展。去年,一檔新的分眾音樂類綜藝節目《樂隊的夏天》面世,向觀眾展示和介紹了搖滾、民謠、電子等多元的樂隊音樂,也贏得了不少目光和掌聲。
  • 樂隊的夏天火了,小眾音樂商業化的春天來了嗎?
    與"三進宮"的五條人、達達樂隊、大波浪、Joyside一起共享了本季《樂隊的夏天》Hot5。第二季比之第一季被各路人馬吐槽,音樂性的下滑是個不爭的事實。過度的綜藝感和各種與音樂無關的熱搜讓之前積攢的口碑有所下跌。
  • 進入改編賽,聚焦小眾音樂的《樂隊的夏天》終於出圈了!
    都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對於一檔綜藝節目來說,從小眾文化和小眾圈層切入,最終還是要走向大眾圈層,這通常都是節目本來的命題——傳播和普及小眾文化。所以,《中國有嘻哈》如此,《這就是街舞》如此,《樂隊的夏天》同樣也是如此。
  • 《樂隊的夏天2》野孩子退賽,音樂情懷能否逃過商業運作?
    資料圖最新一期《樂隊的夏天2》播出後,野孩子樂隊退賽在網上引發熱議。因不滿節目組給定的《芒種》《涼涼》等改編歌單,野孩子演唱規定外曲目並宣布退賽,《愛情買賣》《套馬杆》等備選歌曲的出現也讓觀眾大呼違和,綜藝節目和音樂人之間的矛盾又一次被擺在眼前。節目中,野孩子樂隊抽到改編「國風」音樂的備選歌單,要在《滄海一聲笑》《涼涼》《芒種》等歌曲中選擇並改編,樂隊成員認為這些歌曲都無法代表自己心中的國風音樂,最終退賽。
  • 《樂隊的夏天2》是怎麼成為「撈五條人的夏天」的?
    文 | Mia常言道,《樂隊的夏天2》(以下簡稱《樂夏2》)有三大政治正確:誇重塑/福祿壽,罵後鯊,對著五條人哈哈哈。同時,這幾支樂隊也是話題流量C位擔當:上周末重塑離婚夫婦華東劉敏對唱《一生所愛》登上熱搜,後海大鯊魚被質疑靠刷票從第二突然刷到第八,以及「三進宮」的五條人再度復活,均引發了社交媒體刷屏熱議。在《樂夏2》的三十三支樂隊中,五條人無疑集觀眾萬千寵愛於一身。
  • 突然覺得,《樂隊的夏天》還是小眾了!
    伴隨著積分賽最後一場的落幕,《樂隊的夏天2》全國七強誕生。福祿壽、HAYA樂團和超級斬的淘汰,也意味著《樂隊的夏天2》裡所有女性主唱樂隊全部被淘汰。或許有人質疑重塑雕像的權利裡劉敏也是主唱,但這裡考慮的是唯一的主唱,而重塑有華東,劉敏並非唯一,所以不考慮在內。
  • 《樂隊的夏天》野孩子退賽,一場綜藝和音樂人的雙贏!
    在最新一期的《樂隊的夏天2》中,野孩子樂隊和超級斬樂隊1V2捉對PK,所選歌包是「國風」。然而,隨著歌包揭開,《滄海一聲笑》、《琵琶行》、《牽絲戲》、《無羈》、《倩女幽魂》、《涼涼》等,顯然跟年紀比較大的野孩子樂隊心目中的國風相去甚遠。
  • 《樂隊的夏天》變成「撈五條人的夏天」,這個「土味樂隊」你愛了嗎
    #被五條人笑死#、#五條人表情包大賽#、#五條人淘汰#、#五條人復活#、#五條人改編Last Dance#……從淘汰-復活-淘汰……甚至被大家戲稱,《樂隊的夏天》都要變成「撈五條人的夏天」了。其實「五條人」就是一個今年參加了《樂隊的夏天》的樂隊,而這個樂隊吧,比較慘,總是處於淘汰的邊緣,參加一次pk就被淘汰一次,關鍵在於這個樂隊人氣還特別高,大家又不想讓五條人淘汰,被淘汰的樂隊可以由觀眾投票而復活,所以觀眾就要反覆去撈五條人,把已經淘汰的五條人又重新撈回來。五條人這是有什麼魅力?
  • 《樂隊的夏天2》評分跌了不少,口碑敗在了哪些方面?
    隨後,馬東再次發現了國內綜藝市場的空白,他著手打造《樂隊的夏天》,邀請國內小眾樂隊參加節目,各個樂隊上節目時頗有「偶像包袱」,一臉的不情願,難搞,沒想到這樣一款綜藝,竟然也「爆」了。網友說,《樂隊的夏天》這款綜藝,實在是清新脫俗,不炒作,不營銷,即便是賣點情懷,觀眾也是喜聞樂見的,關鍵是歌真的好聽。
  • 「樂隊的夏天」第二季決賽:重塑奪冠,五條人第二!
    樂(撈)隊(人)的夏天終於結束了決賽演出舞臺,圖片來自「樂隊的夏天」微博昨晚,爽約了一個夏天、又陪伴了我們一個初秋的「樂夏」第二季迎來決賽,厭倦了打撈五條人的網友們終於可以長舒一口氣。
  • 愛奇藝原創綜藝《樂隊的夏天2》收官 高燃熱度再度引領樂隊文化出圈
    10月11日,由愛奇藝出品、米未聯合出品的愛奇藝原創綜藝《樂隊的夏天2》正式迎來決賽之夜。33支不同風格、不同年代成立的樂隊經過2個多月的角逐,終於產生了2020年度HOT5樂隊,他們分別是——重塑雕像的權利、五條人、達達樂隊、大波浪樂隊、Joyside。
  • 牛牛觀察|《樂隊的夏天》第二季為何高開低走?
    《樂隊的夏天》是愛奇藝、米未聯合製作的一檔音樂綜藝節目,成為2019年夏天熱度最高的綜藝,今年舉行第二季,參加的大部分樂隊依然在線,然而相比於豆瓣評分高達8.5的第一季來說,第二季口碑明顯走低,評分僅7.5分,被不少圈內人士和觀眾指「丟失了初心」,牛牛觀察在這裡想從五條人樂隊的三次淘汰,來聊聊《樂隊的夏天》第二季為何不如第一季好看了。
  • 《樂隊的夏天2》野孩子違反規則,但聽從內心很難得
    文章|影院咖啡屋《樂隊的夏天2》1對1改編賽昨晚結束了第二場的對決。客觀的說第二場的改編賽比較平淡,作為一個普通觀眾來說沒有特別能刺激聽覺的節目。康姆士和HAYA樂隊,很明顯康姆士樂隊沒有什麼勝負心,的確是很灑脫的過來玩耍的。所以他們改變的《屋頂著火》,給人的感覺是輕鬆瀟灑。HAYA樂隊改編的《Papillon》完全改出了自己的風格,和王嘉爾的味道天壤之別,特別是主唱美女的高音,非常的出色。但是這種神秘主義的世界音樂,在中國太多了,比如當年的薩頂頂。
  • 《樂隊的夏天》第一季是音樂,第二季是綜藝?
    (圖片來源於網絡)與《樂隊的夏天》第一季相比,確實,《樂夏》二剛一開播就很亮眼:這一季音響、燈光和舞美比上一季更好,也集結了讓樂迷們期待的樂隊陣容,再加上第一季《樂夏》積攢下來的人氣……但評分為什麼還是在下滑?這一季的《樂夏》有足夠的娛樂性,但少了跟樂隊文化真正相關的那些東西,以至于越來越多觀看節目的人都開始覺得《樂隊的夏天》變味兒了。
  • 這個夏天沒等來《樂隊的夏天2》,就讓我們在第一季中尋找寶藏吧
    隨著《樂隊的夏天》第一季的成功,人們早在去年這個時候對第二季充滿了期待,其實坦白說《樂隊的夏天》首季錄製的時候,許多樂隊都處在觀望的階段,那些特立獨行,甚至在常人看來有些離經叛道的「地下音樂人」向來對主流音樂有著某種排斥,無論他們自己,還是喜歡他們的那些樂迷們都把搖滾樂(或者叫獨立音樂)當作一種獨屬於小眾而高品味者的私人空間,
  • 《樂夏2》33支樂隊的現狀與可能性 | 綜藝觀察
    7月14日,愛奇藝官方微博發布#樂隊的夏天陣容#33支樂隊集結完畢,九宮格海報釋出,行業人士和樂迷們紛紛感嘆,「再不來,就變成樂隊的秋天了」。在2019年最燥熱的那個季節裡,《樂隊的夏天》橫空出世,以豆瓣評分8.8驚喜地成為了去年的綜藝黑馬。
  • 《樂隊的夏天2》再掀熱潮,當我們討論樂隊文化時我們在討論什麼?
    第2912期文化產業評論 2020年的秋天悄然已至,可樂隊的夏天才剛剛開始。7月25日,《樂隊的夏天》第二季正式拉開帷幕,引得粉絲們又是尖叫又是嚷嚷著「撈人」,好不熱鬧。樂隊們在臺上風光無限的一面給人一種中國樂隊很賺錢的錯覺。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 《樂隊的夏天》火了,但中國影視綜藝的未來會好嗎?
    事實上,從近三年來嘻哈,街舞,樂隊等元素的相繼走俏不難發現,讓小眾載體引發「大流行」,正成為一座亟待開拓的流量富礦——據悉,目前就有製作公司在為頭部視頻平臺開發樂隊節目。其實不只是網綜市場,整個影視綜藝行當,都仍是一大片值得奮力挖掘的富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