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隊的夏天》火了,但中國影視綜藝的未來會好嗎?

2021-01-08 驅動中國

大概兩個月前,看到我發了一條去參加《樂隊的夏天》媒體看片會的朋友圈,我一位憤世嫉俗的文青朋友立刻留言說:綜藝的「魔爪」終於要伸向搖滾樂了。

如今兩個月後,當我身邊最隨俗浮沉,毫無「憤怒」的朋友也開始問我:「石璐是中國第一女鼓手嗎」時,我知道「樂夏」火了。

「火了」就一定伴隨爭議。以我那位文青朋友為代表,在鄙視鏈上遊,當看到新褲子,刺蝟,面孔這種老牌樂隊在綜藝流量池裡歡騰,一些老派樂迷卻為此感到失衡。在他們心中,節目的「爛曲」正在「流竄九州」,「痛癢改編王菲被懟」這種荒誕熱搜,更是搖滾樂向娛樂的諂媚,而節目組精準投擲的中年情懷催淚彈,亦無法讓中國獨立音樂實現涅槃。

但擱置在大眾娛樂的公共語境,從節目策劃和製作水準上看,「樂夏」卻又含金量十足,愛奇藝S+級投入加上米未的專業能力,讓它成功「出圈」——而人們之所以會對它產生相反的觀念衝突,是因為所有人都是透過某種固定價值偏好來認識世界的,尤其是在門檻較低的審美世界,不存在未被理論汙染的「客觀觀察」。

想要真正「客觀觀察」,唯有從高處俯瞰整個市場。

事實上,從近三年來嘻哈,街舞,樂隊等元素的相繼走俏不難發現,讓小眾載體引發「大流行」,正成為一座亟待開拓的流量富礦——據悉,目前就有製作公司在為頭部視頻平臺開發樂隊節目。

其實不只是網綜市場,整個影視綜藝行當,都仍是一大片值得奮力挖掘的富礦。就像艾瑞諮詢在《中國影視綜內容投資價值研究報告》中所言:「中國文娛產業增加值遠未達到天花板,而作為其中體量佔比較大的影視綜藝產業將有望更進一步獲益。如果分別將中美本國人均GDP和本國文娛產業增加值形成散點圖可以看出:當本國人均GDP達到5000美元後,本國文娛產業增加值數值與其呈現出較穩定的線性關係。以美國來看,此後至少49年仍將持續這樣的線性關係。以此推測,當我國人均GDP達到10000美元時,我國文娛產業增加值將達到近5500億美元。同時,由於中國邊際文娛產業增加值大於美國邊際文娛產業增加值,隨著我國人均GDP規模不斷上漲,未來較長時間段內中美文娛產業增加值差值將進一步擴大。」

但問題是,如何讓影視綜藝市場保持穩定的繁榮?

答案不一而足,但核心邏輯仍是經濟學大廈的基石理論:分工產生效能。

而想要理解這種分工,「樂夏」是個不錯的窗口。

1

無需贅言,如同電影與vlog的雲泥之別,相較音樂和短視頻等更輕快的文娛產業,影視綜藝的賽道壁壘厚重:投入成本高,項目周期長,專業化程度極為嚴苛。

這並不難理解,縱觀整個影視綜行業,每當一個新的內容載體問世,往往會先經歷一個粗製濫造的草莽階段,然後隨著自由市場競爭的逐步深化,倒逼頭部內容的成本驟增——要知道,哪怕是最「輕」的短視頻,現在有些製作精良的短視頻成本也已高達幾十萬之「重」。

視頻行業更是如此。眾所周知,誕生伊始,視頻平臺大多充當渠道作用,但現在,愛奇藝,騰訊視頻和優酷的「三國殺」主要就集中在耗巨資打造頭部內容上,從綜藝到劇集,無一例外,且競爭幾乎殘酷到:要不刷屏,要不失敗。

尤其是綜藝,無論是對設備商,影棚周邊,還是輔助設施,要求都是逐年遞增,有些綜藝甚至呈現出「電影化」的製造傾向。我記得龍丹妮一兩年前曾說過:「(現在)電影已經是非常市場化。電視劇也已經是紅海,有幾千家電視劇公司。但很有可能,節目製作的市場化時代才剛剛到來,未來兩到三年,節目製作市場會有一個新的爆發。在整個市場上,綜藝創作會百花齊放,節目製作公司形成新的矩陣,這個矩陣會非常非常的專業化。」

總之不難發現,無論影視還是綜藝,行業的良性發展,需要產業鏈的日臻完善。

2

其中重要一環就是中期拍攝。

以《樂隊的夏天》的錄製現場為例,據我了解,「樂夏」的錄製地在大廠影視小鎮,錄製現場共使用了2個4K演播廳,其中主舞臺面積3000平方米,第二現場2000平方米,最初的樂隊亮相環節則是在園區內超5000平方米的外景地進行錄製。

圈外人也許會對「樂夏」將錄製地選在這裡感到意外,但據我所知,這裡是影視綜藝錄製的常規據點,《明星的誕生》《開講啦》《偶像練習生》《歡樂喜劇人》《這就是灌籃》《神探蒲松齡》《國家寶藏》等一批影視綜藝都是這裡完成錄製。

為什麼是大廠?這背後的產業邏輯值得深究。

從最淺表的「地緣」層面,這裡離北京近,適合當作北京文創產業的理想外延地。且在華夏幸福的多年深耕下,這裡的影視文化產業集群相對成熟,已有清華大學文創研究院,北京電影學院,Base FX等百餘家文創企業和機構入駐。

其中一家叫做世紀漢唐,《樂隊的夏天》就是在他們的棚裡完成錄製。

據這家企業某位高層透露,只要《樂隊的夏天》想在北京周邊完成拍攝,那麼能滿足其拍攝需求的就幾乎只有大廠。

首先是在硬體上,「它有第一現場和第二現場,最難的就是這兩個現場的信號傳輸以及系統集成,從外場地到演播廳有一段距離,不管從聲音還是從畫面上,距離越長信號傳輸越弱,這裡的4K訊道能輕鬆滿足這些要求,如果是正常的那種高清訊道或者標清和超清的根本達不到要求。」

另外,世紀漢唐給了《樂隊的夏天》幫助,園區也給了世紀漢唐幫助:譬如節目組有外場地拍攝需求,一般的園區並不具備為某個欄目組單獨開闢一塊外場地的能力,世紀漢唐為此找到園區負責人,最終協調了一塊場地讓「樂夏」劇組進行外景搭建和拍攝;再譬如大型節目錄製往往人數眾多,吃住等周邊配套服務是個大問題,在這方面園區也給予了很大幫助。

事實上,不只是世紀漢唐,在華夏幸福多年的不斷「撮合」下,從前期內容籌備,金融服務,到前中期的生產,到中期的拍攝製作,到後期的剪輯和特效,版權交易,最後到宣發,整個園區分工明確,形成了一條非常完整的產業鏈——且更重要的是,佔據這條產業鏈核心節點的都是各領域最頭部的玩家。

那麼,頭部玩家在空間上的集聚效應有什麼好處?

簡單來說,它讓我想到了前兩年流行的一本介紹谷歌公司的書,《重新定義公司》。就像書中所言,谷歌非常重視招聘,希望招來的每一個人都是各領域精英,在谷歌看來,你只需要將最優秀的人「擱」在一起,他們之間就會主動嗅到彼此,完成意想不到的思維嫁接——當然,為了讓這種思維嫁接的速度變快,谷歌也會主動製造一些「場域」,讓員工間形成不同形式的交流,比如谷歌的辦公座位之間非常擁擠,幾乎到了每個人一轉身就會碰到其他人的程度,這就是為了讓員工充分交流,在同一物理空間,碰撞出更多新意。

某種意義上,產業園區也擁有相似的邏輯。你完全可以想像,像世紀漢唐這種頭部錄製公司可以近水樓臺,在園區內向上下遊的頭部企業直接尋覓最新成果,然後不斷鞏固自己在產業鏈中的優勢地位。

嗯,上下遊產業鏈在空間上的充分集聚,能讓各個環節的頭部玩家更快地遇到彼此,在最短時間內捕捉到行業最新動態,最終毫無「延遲」地碰撞出推動整個產業進步的火花。

這種高效率的相遇相知,協同進化,對於中國影視綜藝行業來說尤為重要。要知道,就像艾瑞諮詢在《中國影視綜內容投資價值研究報告》中總結的那樣:對比近三年中美各十部知名大製作成本電視劇的製作成本,中國電視劇製作成本遠遠低於美國電視劇製作成本,這也從側面反映出我國電視劇工業化體系尚未健全;另外,在我國人口基數遠大於美國的前提下,我國視頻網站付費會員數相比美國Netflix仍未達到天花板……這些數據都表明,中國影視綜藝領域仍處於發展期,但未來非常可期。

作為這個「可期未來」的一部分,最後不妨仍以《樂隊的夏天》為例。我很喜歡樂評人耳帝對新褲子《生活因你而火熱》的評價:「也許換一個音樂環境更加成熟且完善的地方,像他們這種水準的樂隊早已經名利雙收,根本不需在一檔綜藝節目裡才被大眾知曉。所以這個表演最觸動我的地方,是最後彭磊跪倒在舞臺上,音樂靜了下去,他把話筒指向了簇擁在舞臺的觀眾們,像一個搖滾巨星一樣享受著眾人矚目,也許在他一瞬間的恍惚裡,幾百人的演播廳變成了幾萬人的體育館現場……彭磊說,未來可能會是獨立音樂的黃金時代。」

我不知道黃金年代是否會來,倘若它真能如約而至,就讓它從今夏這個「幾百人的演播廳」開始吧。

作者:李北辰,獨立撰稿人,國內數十家媒體專欄作家,曾供職《南都周刊》《華夏時報》《財經》等媒體

相關焦點

  • 《樂隊的夏天》後中國搖滾火了?它火不火一直都在那裡
    國產電影產業更有《哪吒之魔童降世》驚豔整個中國電影界。哪怕綜藝節目也有《樂隊的夏天》,曾經的中國搖滾樂點燃了華語樂壇的舊夢。《樂隊的夏天》是綜藝就是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中國搖滾人和搖滾樂確實都已經老了,但中國搖滾樂從誕生開始,畢竟已經積累了四十載,與時間稍晚但相差無幾的民謠樂,一直是中國地下樂壇的兩大類型。
  • 祈年文潭:《樂隊的夏天2》:音樂與綜藝的雙贏或兩難?
    作者:楊慧 音樂類綜藝節目一直深受大眾喜愛,近年來先後出現的《中國好聲音》《歌手》等一些現象級節目,讓這個市場熱度得以持續,也大大豐富了中國觀眾的文化生活。
  • 《樂隊的夏天》 還能點燃這個夏天嗎?
    去年,隨著大熱的綜藝節目《樂隊的夏天》爆紅,知乎上有這樣一個問題被瀏覽了740844次。「看完節目,你覺得樂隊的夏天會來嗎?樂隊們的生活會有哪些改變?」在節目中成功破圈的刺蝟樂隊回答僅有7個字,「再也不用上班了。」
  • 樂隊的夏天火了,小眾音樂商業化的春天來了嗎?
    與"三進宮"的五條人、達達樂隊、大波浪、Joyside一起共享了本季《樂隊的夏天》Hot5。第二季比之第一季被各路人馬吐槽,音樂性的下滑是個不爭的事實。過度的綜藝感和各種與音樂無關的熱搜讓之前積攢的口碑有所下跌。
  • 《樂隊的夏天》第二季即將開播,你期待嗎?
    繼7月10日樂夏官方微博公布了超級樂迷陣容之後,7月14日樂夏官微又公布了33支參賽樂隊的名單,這一切預示著《樂隊的夏天》第二季離開播越來越近了。確實,再不開播,樂隊的夏天就要變為樂隊的秋天了。對於喜愛音樂尤其是搖滾樂的人來說,2019年的夏天因為《樂隊的夏天》這檔音樂節目而變得尤為絢爛和熾熱。猶記得自樂夏開播,我的時間就轉換成以「今天距離周六還有幾天」計算,每周六晚8點播出的樂夏成為去年夏天我生活中最大的期待。
  • 她為什麼會加入《樂隊的夏天2》?
    《樂隊的夏天》第一季有多火相信不用說大家也都知道,堪稱去年綜藝界的一匹黑馬。不得不佩服馬東,除了語言類節目,他居然也可以把一檔音樂類節目做得如此精深,尤其是最初不太被看好的關於樂隊的節目。不負眾望,今年《樂隊的夏天第二季》如約而至,我們在「超級大樂迷」嘉賓席中看到熟悉鬧騰的大張偉和依舊內斂感性的張亞東,還有幽默可愛馬東老師,出乎許多人意料的是還有女神周迅。一直活躍在影視圈鮮少在綜藝露面的她,此次加入《樂隊的夏天》給了許多人一個大驚喜,不過,也可能更多是驚訝。有人說,她跟樂隊沾邊嗎?有關係嗎?
  • 《樂隊的夏天》第一季是音樂,第二季是綜藝?
    (圖片來源於網絡)與《樂隊的夏天》第一季相比,確實,《樂夏》二剛一開播就很亮眼:這一季音響、燈光和舞美比上一季更好,也集結了讓樂迷們期待的樂隊陣容,再加上第一季《樂夏》積攢下來的人氣……但評分為什麼還是在下滑?這一季的《樂夏》有足夠的娛樂性,但少了跟樂隊文化真正相關的那些東西,以至于越來越多觀看節目的人都開始覺得《樂隊的夏天》變味兒了。
  • 《樂隊的夏天2》:搖滾上綜藝,小眾或入流?
    和去年《樂隊的夏天》(下面簡稱「樂夏」)一樣,今年的 「樂夏」依然是飽受爭議的。圈內人愛憎分明,樂迷依然各執一詞;而參賽樂隊,有說來做遊戲的,也有去年聲稱「打死也不去」今年卻難逃「真香」定律的……圈內人愛憎分明「樂夏2」七月末首播之後,民謠歌手周雲蓬直接發微博坦言說不喜歡「樂夏」,《樂隊的夏天》會過早地消費和透支剛剛好的中國音樂市場,會讓後來的音樂人生存更艱難。
  • 《樂隊的夏天2》「撈人」忙,小眾綜藝在遊戲與規則中夾縫求生
    這個特殊的夏天結束之前,《樂隊的夏天》第二季在反覆「打撈」五條人中熱熱鬧鬧開演,目前網絡播放指數均值為72.73,高於第一季的64.08。相比第一季以口碑帶動慢熱升溫,「樂夏2」明顯熱度更高,播出一個月,微博話題已達1173萬次。但豆瓣7.8分,並在持續下滑中,與第一季8.8分的差距越來越遠。這是一個值得警惕的信號。
  • 《樂隊的夏天》進入影視OST改編,大波浪:天下無歌不能搖滾!
    隨著《樂隊的夏天第二季》節目10強樂隊誕生,在跌宕起伏的賽制後,從第10期開始,《樂隊的夏天》進入積分賽環節,給了10支樂隊一段輕鬆展示音樂的表演時光。不同圈層的跨界合作固然是《樂隊的夏天》探索節目出圈的一種手段,給節目帶來了向泛大眾擴散的機會,但也面臨著融合不好可能導致的觀眾反感。
  • 第二季《樂隊的夏天》,變味了嗎?
    ———— 你認為《樂隊的夏天》變味了嗎? by 為夢而生 一個音樂類綜藝節目,而且還不是好聲音或者美國偶像類型的「平民造星」節目,而是一個針對很具體的genre分類的,在中國不算主流文化的,有政策風險的「亞文化」音樂節目,尤其是所謂第一季冒著不小的風險(主要由主創團隊向平臺根據過往成功立軍令狀的方式來承擔的)但意外獲得了成功的,像《樂隊的夏天》和《中國有嘻哈》這樣的節目
  • 樂隊還在夏天等春天
    在2019年樂夏熱播期間,太合音樂集團董事長錢實穆接受媒體採訪時就表示,公司IPO進程已有內部時間表,雙方都有多家樂隊參與樂夏錄製。如果說《樂隊的夏天》第一季僅是行業試水,那麼第二季明顯被賦予了更多的商業化期待。現在,新的浪潮又將湧起。這一年時間裡,行業向前邁出了多少?這股浪潮還可持續嗎?未來樂隊文化又將去往何方?
  • 《樂隊的夏天》剛火,樂隊的冬天就來了,《一起樂隊吧》輸在哪?
    自從說唱、街舞等地下文化藉助綜藝節目走紅後,樂隊這一偏小眾的音樂現象也憑藉《樂隊的夏天》,迅速進入大眾視野,一路低開高走,不僅讓老粉絲們懷舊了一波,也圈了不少年輕人的新粉。無論是充滿個性、說話耿直的樂隊們,還是點評到位、插科打諢的樂迷們,都讓觀眾感受到了他們的魅力。
  • 《隱秘的角落》配樂表裡,藏著《樂隊的夏天1.5》
    2019年,《樂隊的夏天》掀起熱浪。熱血、搖滾、酷、特別……樂隊的音樂和故事,打動了無數觀眾。那些在搖滾樂的黃金年代紅極一時的人,如今在綜藝的舞臺上同樣大放異彩。反光鏡、新褲子、鹿先森、痛仰、旅行團……樂隊的音樂通過綜藝節目輻射到更廣泛的聽眾圈層,走向臺前的樂隊商業價值水漲船高,破壁流行的獨立音樂豐富了音樂市場。
  • 《我們的樂隊》評分兩極分化,樂隊綜藝如何突圍?
    作者|貳叄叄 編輯 | 範志輝3月14日,由芒果TV、遠景影視聯合出品的樂隊真人秀《我們的樂隊》首期在芒果TV、江蘇衛視聯合播出,謝霆鋒、王俊凱、蕭敬騰以樂隊總裁身份參與其中,繼去年的樂隊綜藝風潮後再次進軍。
  • 三個月圈粉無數,《樂隊的夏天》第二季擬邀整容曝光,期待!
    回想到夏天的綜藝,很多都會想到非常火的《中國新說唱》,因為裡面有頂級流量的吳亦凡、鄧紫棋幾人,還有人會想到上個星期五剛結束的《中餐廳》,「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中餐廳》每次播出後都會包攬熱搜前十,可想而知這個綜藝也是非常火的。
  • 韓國這檔關於樂隊的綜藝,火了
    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記者 薛瑩 通訊員 施淇這個夏天,一檔《樂隊的夏天》的綜藝火了。在韓國,也有一檔音樂綜藝節目,被稱為神仙節目,引起了大家的熱議。這就是《超級樂隊Super Band》。《超級樂隊》是一檔集各類音樂項目於一體的選秀節目,賽制很簡單,就是臨時組隊,正面PK。每局一開始,選出幾名frontman,他們將從參賽選手中挑選樂隊成員,組成一支臨時樂隊,然後一起製作一首演唱曲目。五位評委投票決定哪一隊進入淘汰賽,而進入淘汰賽的樂隊成員將面臨被淘汰的危險。經過一輪輪的車輪戰,最終將產生一支超級樂隊。
  • 《樂隊的夏天》變成「撈五條人的夏天」,這個「土味樂隊」你愛了嗎
    #被五條人笑死#、#五條人表情包大賽#、#五條人淘汰#、#五條人復活#、#五條人改編Last Dance#……從淘汰-復活-淘汰……甚至被大家戲稱,《樂隊的夏天》都要變成「撈五條人的夏天」了。其實「五條人」就是一個今年參加了《樂隊的夏天》的樂隊,而這個樂隊吧,比較慘,總是處於淘汰的邊緣,參加一次pk就被淘汰一次,關鍵在於這個樂隊人氣還特別高,大家又不想讓五條人淘汰,被淘汰的樂隊可以由觀眾投票而復活,所以觀眾就要反覆去撈五條人,把已經淘汰的五條人又重新撈回來。五條人這是有什麼魅力?
  • 《樂隊的夏天》33支樂隊如約而至,陪你躁動一夏
    從去年《樂隊的夏天》啟動第二季開始,到今年的反覆預測、疑似名單到現在塵埃落定的官宣,《樂隊的夏天》第二季終於來了,33支參賽樂隊的面紗也算是正式揭開了。導演的拍攝和這樂隊的調性也是如出一轍,在平緩中傳遞出失意中的不甘心,說實話還挺期待這支樂隊的表現。後海大鯊魚《隱秘的角落》的配樂中還有另一支樂隊——後海大鯊魚,也出現在《樂隊的夏天》第二季陣容中。而上一季中後海大鯊魚的吉他手曹璞信誓旦旦地說著「我絕對不會參加這個綜藝」,沒想到也是逃不開真香定律,不過問題不大!有後海大鯊魚這個舞臺的搖滾才有了看點!
  • 愛奇藝原創綜藝《樂隊的夏天2》7月25日上線 33支樂隊開啟獨立音樂...
    由愛奇藝出品、米未傳媒聯合出品的愛奇藝原創綜藝《樂隊的夏天2》將於7月25日正式上線,每周六晚8點更新。今年,節目攜手周迅、大張偉、張亞東、馬東組成全新的超級樂迷團,邀請到33支不同風格、不同年代成立的樂隊構建頂級陣容,他們將通過不同主題單元的現場競演角逐2020年度「中國HOT5樂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