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跑酷雖酷 真不防護?
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CBD公園又成了跑酷愛好者的天地。貓掛、金剛跳……他們在坡道、樓梯等障礙物間閃轉騰挪,吸引了無數目光的同時,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阻攔。
把跑酷當成一種解壓方式
昨天上午10點,跑酷團隊教練崔健站在CBD公園思考者雕像下指導著學員們進行跑酷前的熱身。學員中有40多歲的中年人,也有10多歲的孩子。崔健說,平時他們只能在室內訓練,每周末一次的室外訓練大家格外期待。「最近幾次訓練都有將近30人。」
記者注意到公園內部分石臺、臺階甚至圍牆牆體和地面已經變得光滑。「很多喜歡極限運動的人都在這兒玩,這裡有各種高低不等的障礙物,適合低中高層次的學員訓練。」崔健說。
今年25歲的小劉是學員中體重最大的,210斤的他已經練跑酷3年,若非親眼看到,很難相信他能在這些障礙物間閃轉騰挪。「我覺得跑酷只是運動。第一次站在障礙物前我也十分害怕,但是躍過去之後,自己的信心會一點點的增加。」小劉告訴記者,通過跑酷他除了收穫好身體之外,更多的是認識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
40歲的老關在兩年前開始練習跑酷,從此愛上了這項時尚的極限運動。「之前工作壓力特別大,也無處傾訴。接觸這項運動之後,我就把它當做排遣壓力的方式了。」
專業的練習才能避免危險
「你們別練了,多危險啊。」大家訓練正酣,兩位保安的出現打斷了這一切。「您不用擔心,我們每周都來玩,會保護自己的。」崔健說,自己和學員每次練跑酷都會遇到類似這樣的阻攔。
而周圍的過路人也表示了自己的擔心。「他們沒有一點防護就這麼上躥下跳,這要是摔了或者頭著地怎麼辦?」部分圍觀群眾認為,在進行極限運動時,應該進行必要防護。
「跑酷看似危險,其實它是一種逃生的本能,有很多動作的設計就是為了安全。」中國第一批跑酷國家隊成員裴晗說:「比如落地時應該接翻身,貓掛應該是雙腳先碰牆,這些動作可以說是人的本能了。」
裴晗告訴記者,一套看似行雲流水的跑酷動作,背後卻蘊藏著很多努力。「首先跑酷者需要實地探訪地形,設計好通過每一處障礙物的動作;其次每個動作要在室內練習上百遍,只有這樣才敢走到室外展示。」裴晗認為,大多數極限運動者更懂得生命的珍貴。
對於想學習跑酷的新手,裴晗則建議一定要去專業的跑酷教學機構學習。「不要在網上看視頻自學,也不要讓會跑酷的朋友教你,這些都是很危險的。」(記者 張群琛)
(責編:袁菡苓、高紅霞)